马克思的自由理论

出版时间:2012-10  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作者:刘伟  页数:226  字数:245000  

内容概要

刘伟编著的《马克思的自由理论》尝试构建起一个解释学的体系,通过这一体系来复原马克思解答自由理论难题的逻辑的和历史的过程。在系统的文本解读的基础上,本书运用概念逻辑梳理了马克思自由理论的逻辑演进史和自我批判史,前者是“读”文本的过程,后者是文本“说”的过程,二者之间是对话的过程。

作者简介

刘伟,男,1976年生人,河北邯郸人,毕业于南开大学哲学系,获哲学博士学位,现为昆明理工大学社会科学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的研究方向为马克思主义哲学及经济哲学,已发表相关专题论文多篇。

书籍目录

导论
一 问题的提出
二 自由及其现实性
三 自由的主体性问题
四 基本思路和框架
第一章 解答自由难题:马克思自由学说的理论地位
第一节 自由总论
一 自由是哲学的主题
二 何为自由
三 自由何以实现
第二节 欧洲自由思想简史
一 前资本主义时代的自由观念
二 资本主义自由精神
三 资本主义自由精神中的理论困境
第三节 康德、黑格尔对自由难题的阐释和探索
一 康德对自由难题的阐发
二 黑格尔的历史辩证法
三 黑格尔对自由难题的探索
第四节 马克思对自由难题的解答
一 从自由个性到自由王国
二 认识自由的科学方法论
三 实现自由的现实途径
第二章 自由概念的革命:马克思自由理论的逻辑演进史
第一节 马克思自由理论形成的历史背景
第二节 马克思自由概念的形成过程
一 作为道德原则的自由
二 作为理性本质的自由
三 作为人的本质的自由
四 包容历史必然的自由
第三节 理解马克思的自由概念
一 马克思自由概念形成的逻辑进程
二 马克思自由理论的逻辑完整性
第三章 确证自由的主体:马克思自由理论的自我批判史
第一节 自由主体概念辨析
一 主体与自由主体
二 自由主体与历史主体
第二节 自由主体从自在到自为的发展
一 可能意义上的自由主体
二 现实意义上的自由主体
三 自由主体生成的历史必然性
第三节 马克思确证自由主体的科学方法论
一 从抽象上升到具体的唯物论基础
二 逻辑与历史相统一的现实条件
三 辩证法、历史唯物论、自由理论的三位一体性
第四章 揭示自由的历史必然:马克思自由理论的现实基础
第一节 资本主义的实质与现实
一 普遍的物化与异化
二 资本的自由性与剥削性
三 马克思的异化概念
第二节 资本主义自由的产生及意义
一 资本主义在人类自由史中的特殊地位
二 资本主义自由形成史
第三节 资本主义自由的自我否定
一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自我否定
二 剩余劳动时间与自由时间
三 资本主义自由的自我否定性
第五章 指向自由王国:马克思自由理论的理想境界
第一节 “自由王国”思想的理论内涵
一 自由王国与上层建筑
二 自由王国与文化史
第二节 “自由王国”思想与时代精神
一 世界经济危机与自由王国
二 自由王国与文化革命
参考文献
后记

章节摘录

版权页:   费尔巴哈哲学促使马克思转向到唯物主义的立场,费尔巴哈指出以自然为基础的现实的人在本质上是自由的,马克思以之为引导进而在他所逐渐积累起来的现实素材中去发现自由的真正根源。 马克思从费尔巴哈那里拾取批判的武器,一开始就将批判的矛头指向了给自己带来最多疑问的黑格尔政治哲学。《黑格尔法哲学批判》是马克思确立唯物主义立场的宣言书,他后来对此著作评价道:“为了解决使我苦恼的疑问,我写的第一部著作是对黑格尔法哲学的批判性的分析……我的研究得出这样一个结果:法的关系正像国家的形式一样,既不能从它们本身来理解,也不能从所谓人类精神的一般发展来理解,相反,它们根源于物质的生活关系,这种物质的生活关系的总和,黑格尔按照十八世纪的英国人和法国人的先例,称之为‘市民社会’,而对市民社会的解剖应该到政治经济学中去寻找。” 马克思指出,黑格尔法哲学是当代现实水平上的德国历史,因而,对它的批判就是对当代国家及其有关现实的批判。在《黑格尔法哲学批判》中,马克思的基本思想是通过分析实际的社会政治关系,以此揭示出黑格尔对观念与现实之间关系的错误理解。黑格尔通过说明现实是观念的展开,因此是理性的,来竭力调和理想和现实的矛盾。而马克思已发现理想和现实在社会生活中的对立,他指出黑格尔的整个学说建立在与经验现实不一致的主观概念基础之上。 黑格尔政治哲学的特征就是它对哲学与现实之间矛盾的调和性。黑格尔在《法哲学原理》中指出,绝对理念在法律、道德、社会和政治制度中将自身现实化。家庭教育教人以道德自律,而市民社会则组织经济、职业和文化生活。作为社会最高级组织的国家是“具体自由的实现”,它把特定权利和普遍理性结合成为客观精神发展的最后阶段。马克思对此批判道:“现实的理念,即精神,把自己分为自己概念的两个理想性的领域,分为家庭和市民社会……目的是要超出这两个领域的理想性而成为自为的无限的精神。”马克思指出黑格尔把理念变成了主体,而把家庭和市民社会对国家的现实关系变成了理念的内部活动,这是一种“头足倒置”。 黑格尔用理性国家抹杀了作为主体的自由个体,他将普鲁士国家看成是理性国家的实现。与黑格尔相对立,马克思指出在普鲁士君主制度中,人民只不过是政治制度的附属物;而在民主政治中,制度是人民的自我表达。马克思对民主制作如是定义:“它是一切国家制度的实质,是作为国家制度特殊形式的社会化了的人。”马克思并没有局限于以英法民主制度批判普鲁士君主制度,他指出整个现代的政治国家制度都具有异化的性质。他说道:在现代,政治国家从市民社会生活中抽象出来,它“是人民生活的宗教,是同人民生活现实性的人间存在相对立的人民生活普遍性的上天”。马克思指出“真正的民主制”是对这个问题的解决。在真正的民主制中,自由的社会化了的人类是政治过程的唯一主体,主体的唯一性保障了政治生活的统一性。在黑格尔看来,国家和市民社会处于分离的状态,君主制度和等级制度成为缝合国家和市民社会分离的必需。

编辑推荐

《马克思的自由理论》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马克思的自由理论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1条)

 
 

  •   大体还行,写得有些拘谨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