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部要籍概述

出版时间:2008  出版社:江苏教育出版社  作者:董治安主编  页数:260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经部要籍概述》所作解题的经部著作,上自西汉、下迄清季(酌收个别民国期间著作),兼顾到经学自身发展的阶段性和今、古文之别等各个方面。现代学者有关《易》、《书》、《诗》、“三礼”、“三传”、《论》、《孟》以及《孝经》、《尔雅》等古籍的整理研究成果,体现了新的学术发展,虽与古代经学著作实已不同,但有多方面的参考价值,因酌列重要书目于卷末,以供研读。

书籍目录

上编:绪论第一章 经学简介第一节 经与经学第二节 六经、五经、九经、十三经第三节 今文经学与古文经学第四节 汉学、宋学、清学第二章 群经略说第一节 《周易》第二节 《尚书》第三节 《诗经》第四节 《周礼》第五节 《仪礼》第六节 《礼记》附《大戴礼记》第七节 《春秋左氏传》第八节 《春秋公羊传》第九节 《春秋谷梁传》第十节 《论语》第十一节 《孝经》第十二节 《尔雅》第十三节 《孟子》下编:经学要籍解题第三章 正经正注之属1.《周易正义》(魏王弼、晋韩康伯注,唐孔颖达等正义)2.《尚书正义》(旧题汉孔安国传,唐孔颖达等正义)3.《毛诗正义》(汉毛亨传,郑玄笺,唐孔颖达等正义)4.《周礼注疏》(汉郑玄注,唐贾公彦疏)5.《仪礼注疏》(汉郑玄注,唐贾公彦疏)6.《礼记正义》(汉郑玄注,唐孔颖达等正义)7.《春秋左传正义》(晋杜预集解,唐孔颖达等正义)8.《春秋公羊传注疏》(汉何休解诂,唐徐彦疏)9.《春秋谷梁传注疏》(晋范宁集解,唐杨士勋疏)10.《论语注疏》(魏何晏等集解,宋邢呙疏)11.《孝经注疏》(唐玄宗御注,宋邢昺疏)12.《尔雅注疏》(晋郭璞注,宋邢昺疏)13.《孟子注疏》(汉赵岐注,旧题宋孙奭疏)第四章 列朝经注经说之属甲 易类14.《周易集解》(唐李鼎祚)15.《程氏易传》(宋程颐)16.《周易本义》(宋朱熹)17.《易纂言》(元吴澄)18.《周易集注》(明来知德)19.《周易述》(清惠栋)20.《周易虞氏义》(清张惠言)21.《易通释》(清焦循)22.《六十四卦经解》(清朱骏声)23.《读易会通》(清丁寿昌)24.《周易集解纂疏》(清李道平)乙 书类25.《尚书大传》(汉伏胜)26.《书集传》(宋蔡沈)27.《尚书考异》(明梅鸶)28.《古文尚书疏证》(清阎若璩)29.《古文尚书考》(清惠栋)30.《尚书今古文注疏》(清孙星衍)31.《尚书孔传参正》(清王先谦)32.《今文尚书考证》(清皮锡瑞)丙 诗类33.《韩诗外传》(汉韩婴)34.《毛诗草木乌兽虫鱼疏》(三国吴陆玑)35.《毛诗本义》(宋欧阳修)36.《诗集传》(宋未熹)37.《诗疑》(宋王柏)38.《毛诗稽古编》(清陈启源)39.《诗经通论》(清姚际恒)40.《毛诗后笺》(清胡承珙)41.《毛诗传笺通释》(清马瑞辰)42.《诗毛氏传疏》(清陈奂)43.《诗古微》(清魏源)44.《诗三家义集疏》(清王先谦)45.《诗经通解》(林义光)丁 礼类46.《周礼正义》(清孙诘让)47.《仪礼正义》(清胡培晕)48.《礼记集说》(宋卫浞)49.《礼记集解》(清孙希旦)50.《礼记训纂》(清朱彬)51.《大戴礼记补注》(清孔广森)52.《大戴礼记解诂》(清王聘珍)53.《白虎通义》(汉班固)54.《仪礼经传通解》(宋朱熹等)55.《礼书通故》(清黄以周)戊 春秋类56.《春秋传》(宋胡安国)57.《春秋左传诂》(清洪亮吉)58.《春秋左氏传旧注疏证》(清刘文淇等)59.《公羊春秋何氏释例》(清刘逢禄)60.《公羊义疏》(清陈立)61.《春秋谷梁经传补注》(清锺文熏)己 孝经类62.《孝经郑注疏》(清皮锡瑞)庚 论语、孟子及四书类63.《论语集解义疏》(南朝梁皇侃)64.《论语正义》(清刘宝楠)65.《孟子正义》(清焦循)66.《四书章句集注》(宋朱熹)辛 尔雅类67.《尔雅正义》(清邵晋涵)68.《尔雅义疏》(清郝懿行)第五章 小学并诸经目录文字训诂之属69.《说文解字》(汉许慎)70.《说文解字注》(清段玉裁)71.《说文通训定声》(清朱骏声)72.《玉篇》(南朝梁陈间顾野王)73.《广韵》(宋陈彭年等)74.《方言注》(晋郭璞)75.《广雅疏证》(清王念孙)76.《经典释文》(唐陆德明)77.《经义考》(清朱彝尊)78.《经义述闻》(清王引之)79.《经传释词》(清王引之)80.《群经平议》(清俞樾)81.《经籍籑诂》(清阮元)第六章 群经通论之属82.《经学历史》(清皮锡瑞)83.《经学通论》(清皮锡瑞)84.《新学伪经考》(清康有为)今人有关参考书举要

章节摘录

  清代中期以后,经学的发展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其一,是朴学之风的延续与演化。一批干嘉学人的后学和追随者先后继起,或推出各经新的注疏,如胡培翠的《仪礼正义》、马瑞辰的《毛诗传笺通释》、刘宝楠的《论语正义》等;或着成语言文字学新的研究之作,如朱骏声的《说文通训定声》、俞樾的《群经平议》、孙诰让的《札迻》等。这些成果,在整个中国学术史上留下了重要的一页。清末一代大师章太炎的出现,把朴学的发展推向新的高度,也标志着我国古代经学命运的历史终结。其二,今文经学的重新涌动。早在乾隆年间,庄存与着《春秋正辞》,已开清人今文经学研究之先河。道、咸之际,刘逢禄、宋翔凤等祖述并进一步发挥庄学,号为常州学派。其后,魏源、龚自珍主张“通经致用”,试图藉张扬公羊学改革弊政,为今文经学的发展带来一定的生气,扩大了常州学派的影响。康有为在清末的历史条件下,否定一切古文经籍,举公羊学旗帜以行托古改制,主要是基于政治需要;随着康有为的失败,今文经学亦即成为绝响。  在中国经学史上,继汉学之后出现宋学,而后又产生清学,大体经历了一个否定之否定的发展过程。干嘉学人往往标榜汉学、以汉学继承人自许,其实,与汉代古文经学相比,清代朴学无论在学术成就的广度还是深度上,都以传统为基础而又跃上了一个更高的层次。而在清学对于宋明理学的批判中,那种既相对立而又不无一定继承和汲取的现象,也并不乏见。清代经部著作数量之多,远胜于过去;其于经学以及相关学科所作的研究、开拓,几乎触及此前所有主要问题的方方面面。从这个意义上可以说,清学代表了经学的最高成就。清学本身同样是一个发展的过程,王国维先生说:“国初之学大,干嘉之学精,而道咸以降之学新。”(《沈乙庵先生七十寿序》)这种发展,体现了学术演化的规律,反映了历史的需要。也正是由于古代经学不能适应现代社会文化的需要,以章太炎、康有为等为代表的清末各种经学派别,虽影响于一时,实属强弩之末,在新世纪到来之际已经是难乎为继了。  ……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经部要籍概述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3条)

 
 

  •     今日读毕董先生主编之是书,虽然是就我的专业兴趣有选择性地读的。
      
      董先生是书详于唐前,略于宋后,先秦两汉尤详,此于先生学术兴趣有关也。董先生作为先秦两汉文学文献界知名学者,于先秦两汉之论述颇有精到之处。先生曾自称此书为教材,故一些经典论述未能于是书中涉及。作为基础用书,很是不错。所付提要 ,虽非先生亲制,然亦有可读之处,如董公高足王承略先生所撰之提要,识见、论断非凡,功力于此可窥一斑。吾等后生,自当勉力前行,向前贤看齐。
  •   详于唐前,略于宋后,这怕不对吧。列朝经注经说之属清人著作过半,宋人次之,汉唐人著作只有五部。
  •   董先生是书详于唐前,略于宋后。——我指的是董先生本人所著部分。
    此书实为董先生所编著,其他如刘晓东先生,王承略师叔均有参与。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