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兰河传

出版时间:2012-6  出版社:湖北教育出版社  作者:金波  页数:169  

前言

  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语文教材无非是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练成阅读和作文的熟练技能。”自“语文新课标”修订以来,不少教师、家长和学生更加重视阅读教学。许多有条件的学校自发地开设了阅读课,利用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经典的文学名著和传统的文化资源,向学生推介了大量的优秀图书。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发挥了引导作用,帮助学生“练成阅读和作文的熟练技巧”。在这种情况下,湖北教育出版社组织开发了这套“大阅读·教育部语文新课标·N+1分级阅读丛书”,其意义是重大而深远的。通过这套“丛书”的阅读教育,会培养起学生纯正的文学趣味,促进主流阅读趋势的形成,使学生在知识和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多方面有一定的收获。在中国人眼中,读书一直享有很高的地位。阅读使人远离贫乏、平庸,使人博学、睿智,使历史和时间延续,使优秀品德永远传承。阅读是每一个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读书,是对心灵的净化和捍卫,特别是身处一个愈加繁华浮躁、快餐文化盛行的年代,我们更需要静心阅读。虽然网络让我们更便捷地获得知识和信息,但是并不能因此而抛弃文本阅读。因为读书能带来身心的愉悦。首先,经典名著阅读是需要引导的。而“大阅读·教育部语文新课标·N+1分级阅读丛书”是一套全新的阅读书系,它采用分级阅读方法,由优秀教师全程解读指导,以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解说名著经典,使学生提升包括阅读理解与表达交流在内的多方面的基本能力,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其次,这套丛书根据不同年级段学生的心理特点、审美特点和阅读习惯,设置各具特色的版块和栏目,充分体现出文字与插图兼美,知识与趣味并重的特征。作为一套中小学生课外阅读读物,这套丛书的优点与特色,充分地体现了编者对当下学生阅读的重视与了解。古人讲:“布衣暖,菜根香,还是读书滋味长。”作为目前国内唯一一套从小学到高中非常齐全的课外阅读点评书系,这套书共计一百六十余本,分世界文学名著类、中国传统文化类、中国现代文学类、中国红色经典类、国学类、科普益智类六大类,可谓古今中外,皆浓缩于尺牍,千山万水,尽了然于卷帙。阅读这套课外读物,犹如享受美酒佳酿,回味无穷。于其中,我们可穿梭时空,遨游天下,领略极致风景,沐浴智者思想的惠泽;可“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皓月执卷,尽抒豪情。那种流淌情感,洋溢智慧的生命是我们最乐于向往的,虽然我们无法丈量生命的长度,但可以拓展生命的宽度,而一本让人受益的好书,无疑是一次生命的拓展……这套“丛书”的编选,得到了一线名师的全程指导,每本书都采用分级阅读的方法,层层深入,扫清阅读障碍,培养起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是一套属于学生自己的经典名著阅读点评书系。

内容概要

  《呼兰河传》一部充满童心、诗趣和灵感的“回忆式”长篇小说。《呼兰河传》共七章:一、二章写小城风情,三、四章谈家中亲疏人物,五、六、七章摹绘独立旁枝人物。作者用舒展自如的巡视式艺术手法,以情感的起伏为脉络,为“生于斯、长于斯的呼兰河畔的乡镇作传,为这个乡镇的风土人情,为各种各样人的生与死、欢乐与悲哀作传”。全书七章可各自独立又浑然一体,尾声余响不绝。萧红以娴熟的写作技巧,抒情诗的意境,浑重而又轻盈的文笔,造就了她的巅峰之作,为中国文学奉献了一部不朽的经典。

书籍目录

第一章第二章第三章第四章第五章第六章第七章尾声

章节摘录

  原来冰雪封满了他的脚底了。他走起来十分地不得力,若不是十分地加着小心,他就要跌倒了。就是这样,也还是会跌倒的。跌倒了不是很好的,把馒头箱子跌翻了,馒头从箱底一个一个地滚了出来。旁边若有人看见,趁着这机会,趁着老头子倒下一时还爬不起来的时候,就拾了几个一边吃着就走了。等老头子挣扎起来,连馒头带冰雪一起拣到箱子去.一数,不对数。他明白了。他向着那走不太远的吃他馒头的人说:“好冷的天,地皮冻裂了,吞了我的馒头了。”行路人听了这话都笑了。他背起箱子来再往前走,那脚下的冰溜,似乎是越结越高,使他越走越困难,于是背上出了汗,眼睛上了霜,胡子上的冰溜越挂越多,而且因为呼吸的关系,破皮帽子的帽耳朵和帽前遮都挂了霜了。这老头越走越慢,担心受怕,战战兢兢,好像初次穿上滑冰鞋,被朋友推上了溜冰场似的。小狗冻得夜夜叫唤,哽哽的,好像它的脚爪被火烧着一样。天再冷下去:水缸被冻裂了;井被冻住了;大风雪的夜里,竟会把人家的房子封住,睡了一夜,早晨起来,一推门,竟推不开门了。大地一到了这严寒的季节,一切都变了样,天空是灰色的,好像刮了大风之后,呈着一种混沌沌的气象,而且整天飞着清雪。人们走起路来是快的,嘴里边的呼吸,一遇到了严寒好像冒着烟似的。七匹马拉着一辆大车,在旷野上成串地一辆挨着一辆地跑,打着灯笼,甩着大鞭子,天空挂着三星。跑了两里路之后,马就冒汗了。再跑下去,这一批人马在冰天雪地里边竟热气腾腾的了。一直到太阳出来,进了栈房,那些马才停止了出汗。但是一停止出汗,马毛立刻就上了霜。人和马吃饱了之后,他们再跑。这寒带的地方,人家很少,不像南方,走了一村,不远又来了一村,过了一镇,不远又来了一镇。这里是什么也看不见,远望出去是一片白。从这一村到那一村,根本是看不见的。只有凭了认路的人的记忆才知道是走向了什么方向。拉着粮食的七匹马的大车,是到他们附近的城里去。载来大豆的卖了大豆,载来高粱的卖了高梁。等回去的时候,他们带了油、盐和布匹。呼兰河就是这样的小城,这小城并不怎么繁华,只有两条大街,一条从南到北,一条从东到西,而最有名的算是十字街了。十字街口集中了全城的精华。十字街上有金银首饰店、布庄、油盐店、茶庄、药店,也有拔牙的洋医生。那医生的门前,挂着很大的招牌,那招牌上画着特别大的有量米的斗那么大的一排牙齿。这广告在这小城里边太不相当,使人们看了竟不知道那是什么东西,因为油店、布店和盐店,它们都没有什么广告,也不过是盐店门前写个“盐”字,布店门前挂了两张怕是自古亦有之的两张布幌子。其余的如药店的招牌,也不过是:把那戴着花镜的伸出手去在小枕头上号着妇女们的脉管的医生的名字挂在门外就是了。比方那医生的名字叫李永春,那药店也就叫“李永春”。人们凭着记忆,哪怕就是李永春摘掉了他的招牌,人们也都知李永春是在那里。不但城里的人这样,就是从乡下来的人也多少都把这城里的街道,和街道上尽是些什么都记熟了。用不着什么广告,用不着什么招引的方式,要买的比如油盐、布匹之类,自己走进去就会买。不需要的,你就是挂了多大的牌子,人们也是不去买。那牙医生就是一个例子,那从乡下来的人们看了这么大的牙齿,真是觉得稀奇古怪,所以那大牌子前边,停了许多人在看,看也看不出是什么道理来。假若他是正在牙痛,他也绝对不去让那用洋法子的医生给他拔掉,也还是走到李永春药店去,买二两黄连,回家去含着算了吧!因为那牌子上的牙齿太大了,有点儿莫名其妙,怪害怕的。  ……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呼兰河传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1条)

 
 

  •      翻开呼兰河传,就是一段严冬的描写,虽然自己也生在北方,但是从来没有经历过大地被割裂的冬天,却能真切地感受到那种寒冷,这种寒意,混合着东街的大泥坑的浑浊粘黏陷入沼泽地版的感受伴随我读完了整本书。萧红的语言是很简单的,明白的,甚至除了祖父一段都不带感情,荒凉的(不知是不是她受过鲁迅指导的原因,她的文字跟鲁迅的在我读来极像),但是她笔下的人的生活是凝涩的,停滞的,像大泥坑,生生地看着大泥坑一次又一次吞噬活物,从不去补救,那滩烂泥竟比他们的生活还要生动有趣的多,一次一次带来谈资;更或者人死了,亲近的生命的离去也无法搅动他们的生活,活着的人的日子“依然”那么进行下去,也许死去的人反倒是值得羡慕的。
       各种各样现在看起来愚蠢又无奈又可悲可叹的习俗,仿佛在我心里一遍又一遍地给这个沼泽地上色,黄的,黑的,褐色的,一切都是凝固的、荒凉的、没有生命的、没有感情的。祖母的死却是异常欢乐的,住着危房的人是自己该死的,拌凉粉的人知道自己的命是值钱的,只是别人的由他去吧,笑呵呵的团圆媳妇病得要死要活只是给大家一个看跳大神的机会(一读到这里我便想到一次晚自习一个同学被通知家里着火了要他赶紧回家去,那位同学还没出教室,另一个男生就站起来向着窗子外张望,脸上满是兴奋、期待,想找到一片火光,好一会才恋恋不舍地坐下,那是我第一次真真切切地明白鲁迅的有些话)……小团圆媳妇的婆婆是悲剧的,只是让我看到了一个死循环,这样的生活必然产生这样的人,这样的人又必然产生更悲剧的生活,呼兰河上的小镇就是一个死循环,里面的泥浆翻来翻去还是死的,里面的人有说话,有庙会,有看戏,但是一合上书,就觉得他们在无限远的地方挣扎挣扎,或者是自得其乐,归根到底是我害怕呼兰河镇这样的地方吧,害怕自己想他们一样烂掉腐掉为下一代烂泥做原料吧,荒凉,浑浊,凝滞……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