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莽文化

出版时间:2012-1  出版社:上海书店出版社  作者:李海生  页数:255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中国古代社会的基础由士农工商即所谓“四民”构成,不时发生的社会震荡,不断地将其中一部分抛出社会正常秩序的轨道,聚集成王法与教化之外的草莽。草莽也在创造自己的文化,并对主流文化的面貌变化发生十分活跃的影响。作者从社会、行为、道德、信仰、文化价值等不同的视角着眼,对这种“草莽文化”作多层面交融的立体观察和剖析。全书资料翔实,视野开阔,史论结合,新意迭出,而且颇有文采,是一部兼备学术性和可读性的好书。

作者简介

李海生,上海市委党校编审,著有《中国学术思潮史》《清代朴学》等多种哲学史、文化史著作。

书籍目录

草莽说一一引子
让草莽再飞一会
社会篇 在野之臣
 哥不是公务员:光脚的不怕穿鞋的
  一 侠、盗、丐
  侠/盗/丐
  二 秘密会党与秘密教门
   天地会/哥老会/白莲教/其他反社会的民间秘密教门
行为篇 浪迹天涯
江湖行脚:人在江湖飘,哪能不挨刀
 三 化外之民 /
  无归王法中/飞散教化外
 四 草莽规矩/
  分槽吃食/坐地分肥与见者有分/不见官司/武林习染/帮规冢法/金盆洗手
 五 酒、色、财、气、杀/酒/色/财/气与杀
 六 乱世英豪/
  叱咤风云/遗韵犹响
道德篇立命江湖
侠义?这个可以有! /
 七 侠肝义胆/
 
建立在个人本位上的“义”/平等原则与平民化的公正意识/“侠义”种种/“侠义”对草莽社会的影响
 八 千金一诺/侠义之“舟楫”/信在言外与言而有信/信践履中的双重价值/信誓及其仪式
 九 匹夫之勇/独具个性的勇/三品说:侠勇、挟技之勇、不畏苦痛之勇
信仰篇 草野祭坛
黄天当立:我反正信了! /
 十 天道变易/草莽的信仰风习/以谶示变/劫变观念
 十一 世俗化的神祗崇拜/ 民间的神祗信仰/脱坯于世俗化的草莽神祗信仰
 文化价值 反成大道
 侠义化:到底是非主流/
 十二 对国民性格和社会心理的影响/文化传播时的扩散现象/一枝独秀的侠文化/性格复制与道德感染/中国式的英雄崇拜
 十三 与主流文化的交融/
  宗法文化的渗透/从恃力到恃德/忠义二位一体/共同的价值——“侠义精神”

章节摘录

白莲教    [1]白莲教是秘密教门中规模最大、流传最广、势力最盛的一个组织,它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南宋时期的白莲宗,创始人是吴郡延祥院僧茅子元。他融合了天台宗的识法和净土宗的弥陀念佛信仰,创立白莲教。白莲教的主旨是规劝众生信奉净土教义,提倡禅净一致,弥陀即为众生本性,净土即在众生之心,只要信愿念佛,即使不断烦恼,不舍家缘,不修禅定,死后皆可往生净土。这个教义,在当时与正统的佛教宗派相左,根本不能登堂入室。然而,方外世界的取巧之道,毕竟无碍封建统治,小有挫折之后,茅子元又被孝宗皇帝召回临安德寿殿说法,赐号“白莲导师,慈照宗主”。    到了元代,白莲教不拘泥于茅子元的倡导,吸收了弥勒教、摩尼教的一些教义,从取巧拜佛到追随降生俗世的弥勒,逐渐变得不安分起来。元末,河北栾城人韩山童被奉为白莲教首领,他利用从传统中蝉蜕出来的白莲教教义,发动了红巾起义。自此,白莲教也从一个纯粹的民间宗教组织演变成为民间反社会的秘密教门,一纵而离方外,步人了草莽之列。    [2]白莲教步人草莽之后,主要活动范围由南方转移到北方,然后再扩散于湖北、四川、江西等地,延续的时间之长,贯穿明清两代。其间,流民人教成了一个显著的特点,尤其是明中叶以后,流民成为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活跃于下层社会的白莲教乘势与流民结合,一方面迅速壮大了白莲教的组织,另一方面也增强了与官府的对抗程度。为此,明清两代的统治者,都对白莲教采取了严厉禁止、坚决打击的措施。明太祖朱元璋诏禁白莲教,禁示传习。《大明律·礼律·禁止师巫邪术》条中明确规定:“妄称弥勒教、白莲社、明尊教、白云宗等会,一应左道乱正之术,或隐藏图象烧香集会,夜聚晓散,佯修善事,煽惑人民,为首者绞监候,为从者各杖一百,流三千里。”然而,禁网愈严,打击愈厉,反抗也愈甚。综观明清两代,白莲教众造反起事,此起彼伏,从未间断过。明初,红巾军遗部在金刚奴、高兴福的率领下,不屈不挠,同明王朝打了四十年的仗;永乐年问,山东蒲台女子唐赛儿率白莲教众“称反”,锋芒所及益都、诸城、安邱、莒州、即墨、寿光等州县,声势蔚为可观;明末,徐鸿儒起事,揭开了明末农民大起义的序幕;清代川楚陕的白莲教大起义,历时九年半,波及四川、湖北、河南、甘肃等省,同样也是势头不弱。其中述出现了不少草莽英豪、风云人物,事迹散播于民间,汇成了一则则色彩瑰丽而又撼人心魄的传奇故事。    [3]“白莲女杰”王聪儿的故事,就是这无数传奇中的一则。据史所载,王聪儿是湖北襄阳人,家境贫苦,从小就流落江湖,学习跑马卖解的杂技艺术,尝遍了人生颠沛流离之苦,同时也锻造了坚毅不屈的英勇性格。她的丈夫齐林是白莲教襄阳郧阳一带的总教师。王聪儿和他原订在嘉庆元年元宵灯节时起义,不料失密,齐林等一百多人被官府残酷地处死。王聪儿幸免于难,她与齐林的徒弟姚之富等数千人会集于齐林的家乡黄龙荡,插旗造反。王聪儿被推为“总教师”。随后,义军转战湘北河南交界的地区,很快扩充到数万人。公元1797年初,襄阳义军为了摆脱湖北战场蜂拥而至的数万清军主力,决定作战略性的转移。于是在王聪儿的率领下,队伍巧渡汉水,进入四川,顿成燎原之势。后来,由于内部出现了变节分子,王聪儿在围困中,力尽跳崖就义,时年二十二岁。“白莲女杰”说的就是这一段故事。    相传,乾隆末年,民间出了“木立斗世泪当绝”的谶语,会家子解来,暗喻乾隆六十年天下当有大乱。六十年一到,乾隆“内禅”,让位于皇子颐琰,白莲教乘机发难,在川湘陕豫甘卷起了造反的狂飙。    嘉庆元年元宵节,本是襄阳郧阳一带白莲教准备举事的日子。不料消息走漏,官府重金购遣刺客于昏夜中用毒镖击伤了白莲教的总教师齐林。这时候,新婚不久的王聪儿正在洞房里绣“官逼民反”的义旗,蓦地看见一个血肉模糊的男子闯进来,借着灯光看清了来人正是丈夫齐林,又惊又悲,眼泪滚滚而出。齐林把不幸的消息告诉了王聪儿,并要她举火为号,向教徒们示警。王聪儿毅然除下红妆,火焚洞房。齐林为了掩护妻子逃走,只身投人了熊熊的烈焰之中。    王聪儿亡命出走,在汉江东津弯上的青莲庵削发为尼。青灯古佛下,仍不消巾帼侠气。她通过齐林的大弟子姚之富,继续在暗中组织起义,一桩突发的事件加速了举事的进程。原来,官府的一个把总,看上了青莲庵的小尼姑安慧,假借搜捕白莲教的名义,闯人尼庵,勒索老尼,侮辱小尼。王聪儿仗义相救,诛杀奸邪,最后带上老尼和安慧一起走上官逼民反的道路。于是,襄阳义军在王聪儿、姚之富等人的率领下,设坛盟誓,杀官祭旗,南征北战,战果累累。为此,总统湖北诸军的勒保被押京问罪,代之而来的是他的弟弟云贵总督永保。勒保谙于“匪情”,忠告弟弟,小心白莲教流播到川楚陕边的巴山老林,否则后患无穷。    清初,西南用兵九年。乱定,各省的贫民流徙纷纷人川,汇集在川楚陕边的巴山老林。他们住在简陋的棚屋里,衣食无着,备受土豪的欺压。这里的年轻人自小受生活的煎熬,个性变得坚韧顽强。为了对抗土豪豢养的“土豹子”,即镖师乡勇的暴虐,他们模仿前人的仗义豪气,向往哥老会兄弟患难相助,歃血为盟的群体精神,也跟着在绿林丛莽里,操习武艺,拜把结盟,抗强暴,同祸福。在官府眼里,他们已经被视为十分扎手的“流匪”。    白莲教首们也看到了巴山老林里的“反”气,决定率队横渡汉水,向川楚陕边挺进。这时候,永保已在汉水的周围布满了重兵,为寻找理想的突破口,王聪儿巧扮男装,偷偷潜人紫阳城。不料让手下的逃徒钱飞识破,密告官府。正在这危难就要降临的时刻,钱飞的父亲钱正万闯进了王聪儿住的客栈,呼请王聪儿赶快离开。王聪儿的师妹黑丫头对老人的冒失不满。钱正万一下子解开对门襟的破羊皮袄和里面的开褂,露出了古铜色的胸膛。烛光下,王聪儿看见老人的胸脯上刺着白莲教徒的标记——白莲花。乾隆时,身上刺有白莲花的,不仅是“从教”,而且是“从逆”的标志,抓到就要被砍头。望着这个以生命保存下来的“标志”,王聪儿除了感动,还能说什么呢?于是老人又自告奋勇地请王聪儿跟自己走,到猎禽船里躲一躲。他说:“这上下百里几十条枪船,都是我的弟兄,枪能打飞禽,也能打仗。”王聪儿听到这儿,心里一亮,关照老人第二天夜里把几十条船约齐,在县城沿河上下朝天放枪。果然诱得官军上当,以为白莲教徒要攻城了,急忙把兵力收缩到城防上。就这样,王聪儿与白莲教的队伍,不伤一兵一卒地从下游白马石边渡过汉水,向大巴山进发,揭开了更为壮烈的一幕。最后起义虽然也被残酷地镇压了下去,但“白莲女杰”的故事却流传于川陕一带,至今未绝。    P40-43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草莽文化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1条)

 
 

  •   江湖文化组成了中国文化中一道显眼的风景,而民间的草莽英雄则成为了这一风景的主角,此书正是对这一问题的讨论,很的参考价值。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