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话的力量

出版时间:2011-9-1  出版社:万卷出版公司  作者:[美] 约瑟夫•坎贝尔,[美] 比尔•莫耶斯  页数:289  字数:252000  译者:朱侃如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神话到底是什么?神话如何影响着我们的人生与故事?现代社会又需要创造怎样的神话?我们又如何通过神话解读社会与自我?当代神话学大师约瑟夫·坎贝尔与美国知名电视人比尔?莫耶斯通过对话的形式,就神话、婚姻与爱、人格成长、生命意义、宗教等多种主题,完整呈现坎贝尔神话学理念。此外,本书更是一本充满了机智、犀利与睿智的精彩问答录,为贫血与平庸的现代人,赋予另一种思维与超越。

作者简介

  约瑟夫?坎贝尔
 美国比较神话学大师。他探讨人类文化中神话的共性作用,仔细研究了世界各地文学和民间传说中的神话原型。其学问遍及人类学、考古学、生物学、文学、哲学、文献学、超个人心理学、比较宗教学、艺术史及流行文化等领域,由此融汇成其独特的神话学见解,并因此奠定了他在神话学的历史地位,成为一代宗师。娱乐神话的影响者。乔治?卢卡斯的经典自作《星球大战》三部曲,便是深受坎贝尔神话概念影响而拍摄完成的。卢卡斯说,“《星球大战》就是基于坎贝尔的理念创作的现代神话。”
 比尔?莫耶斯
 美国颇具声誉的电视新闻记者,曾任美国第36届总统林登?约翰逊的新闻秘书。1970年步入电视业,致力于把这个时代的杰出思想家带入电视舞台。

书籍目录

序曲:坎贝尔的神话世界
1 神话与现代世界
2 神话与内在的旅程
3 第一个说故事的人
4 牺牲与喜悦
5 英雄的冒险
6 女神的赠礼
7 爱情与婚姻的故事
8 永恒的面具

章节摘录

  真相只有一个,人生不只一面  约瑟夫·坎贝尔的人生   J·seph Campbell,大陆译为约瑟夫·坎贝尔,在台湾地区则译为乔瑟夫·坎伯。在他的名字后面,常常看到这样的字眼:作家、教授、神话研究学家、文化学者,而坎贝尔不为人知的人生面向中,他还是一名跑得挺快的中长跑好手,一名讲故事的高人。他常说,“真理只有一个”,但他的人生却不只一面。  乔瑟夫·坎贝尔,1904年诞生于美国纽约市。多才多艺的他不仅是学者、教授,也是编辑和作家,甚至曾是爵士乐家,擅长吹弹萨克斯风及吉他等乐器。也曾是个出色的运动选手,20世纪20年代,他在哥伦比亚大学求学期间,是世界800米赛场上跑得最快的选手之一。但是真正为他奠定历史地位并替人类社会作出不朽贡献的角色,却是他热爱奉献一生的神话学研究。  幼年时代的坎贝尔就已经开始对美国印地安人的传说与神话,产生浓厚的兴趣。他经常流连于纽约各大博物馆,并直觉的认为,了解这些神话乃是通往人类心灵奥秘最直接的道路。  上大学之前坎贝尔便游历欧洲。1927年拿到比较文学硕士学位后,坎贝尔旧地重游,并在巴黎及慕尼黑的各大学专攻亚瑟王时代的浪漫文学,因而深深受到欧洲当代艺术的影响。就在欧洲游学期间,坎贝尔开始研究德国大文豪托马斯·曼、心理学大师弗洛依德及荣格等人的思想,并终其一生而不间断。他尤其着迷于乔伊斯的作品,主要原因是乔伊斯以古代神话的主题来表现当代的意象。在他新婚期间,乔伊斯和坎贝尔的妻子占有同样的份量。坎贝尔经常一手挽着太太,一手拿着乔伊斯的作品《芬尼根守灵夜》(Finnegans Wake),而后来在坎贝尔的其他作品中,这本书也不断的被引用。  1934年开始,坎贝尔一方面潜居在纽约州伍德斯托克(W··dst·ck),以进一步研究荣格集体无意识的原型、梦、艺术、比较神话学等不同的神话主题。另一方面也在莎拉·劳伦斯学院开始其为期38年的教书生涯,一直到1987年去世为止,并成为该校的名誉教授。  坎贝尔1924年和出版商签约一本书,他的原始动机是要写一本神话典籍的现代解读版。结果却成就一本奠定坎贝尔在神话学权威地位的巨著——《千面英雄》(The Her· with a Th·usand Faces)。此书出版后,迅速为坎贝尔赢得声誉,并且成为神话学领域中的经典之作。  然而,最能展现出坎贝尔“真理只有一个”、“遵循内心的喜悦”等中心思想的著作,乃是美国公共电视节目《神话的力量》及与其同名的畅销书。在一系列的公共电视节目中,坎贝尔与名记者比尔·莫耶斯针对不同的神话、宗教等主题进行对谈。整个节目是在《星球大战》导演乔治·卢卡斯的天行者山庄中进行的,此节目对坎贝尔思想与作品的大众化有很大贡献。  坎贝尔除了在学术及专业著作上享有声誉外,也活跃于大众文化及娱乐的领域中。乔治·卢卡斯的经典之作《星际大战》三部曲,便是受到坎贝尔的神话概念“英雄的冒险旅程”影响而拍摄完成的。  坎贝尔的学问遍及人类学、考古学、生物学、文学、哲学、文献学、荣格心理学、一般神话、比较宗教、艺术史及流行文化等领域,由此融合成其独特的神话学见解。坎贝尔思想的创造性在于将人文价值及宇宙性的精神体验,注入当代科学及艺术的诠释中,此一新的洞见不仅丰富了神话学的研究领域,更为人类未来的新神话开辟出辽阔的想像空间。他于1987年10月31日去世于夏威夷家中。享年83岁。

媒体关注与评论

  “神话是人类的梦,神话中那些样貌各异的男神、女神、英雄、仙子、幽灵、野兽、怪物、巫师、恶魔,体现了人性中根深蒂固的欲望和恐惧。神话中英雄冒险的历程,恰恰是每一个人在一生中都会经历的内在生命历程。本书引你发现神话的力量,进而洞悉自己的力量所在。”  ——刘宗迪(山东大学 文史哲研究院 教授)    “写《星球大战》剧本时,约瑟夫·坎贝尔的著作带给我很深的影响,我据此创造出绝地武士的形象。后来看到坎贝尔的演讲录像,我非常震惊,原来他的演讲比他的文字更有力量。此后,我们成为朋友,直到他去世。在过去的时间里,他是神奇的学者和人物,也是我的精神导师。我很幸运可以和他在一起。 ”  ——乔治·卢卡斯(美国知名电影人,《星球大战》导演、制片人、编剧)    “书籍是我生活中非常重要的部分,很难从中挑选出一本最喜欢的,但如果一定要选出一本的话,那就是《神话的力量》。其中,我最喜欢的是探讨平凡生命旅途的部分,正如坎贝尔所说,生活就是努力前行、永无止境的过程。登山不是为了欣赏到达山顶时的风景,而是因为喜欢登山的过程,前行的过程。”  ——罗伯特·巴拉德(最伟大的海底探险家”之一,泰坦尼克号残骸发现者)

编辑推荐

  我们生活的时代很神奇也很伟大,然而没有哪个时代会像今天这样,带给我无比强烈的撕裂感与无助。越来越多的人需要某种信仰与力量来支撑自我。坎贝尔便是那个可以带给我们生存智慧的智者。尽管《神话的力量》是理解世界神话的问答集,但是字里行间浮现的语句会让每个找寻生命意义与自我价值的人豁然开朗、获得开悟。正如坎贝尔曾经说过的那样,“令人难忘的不是追寻过程的痛苦,而是获得开悟时的狂喜。”也许你对神话学并不感兴趣,也许你只是不经意间翻开了《神话的力量:在诸神与英雄的世界中发现自我》。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神话的力量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76条)

 
 

  •   众所周知,中国神话的天地由巨人盘古开辟,盘古死后身体化为日月山川。另一个国度,挪威神话中的宇宙物质则由巨人始祖死后的身体形成。而印度神话亦借由巨人普鲁沙的身体表达飞禽走兽、火、雷、雨、战争等事物的开创。坎贝尔这样解释这一现象:“同一故事、同一事件,反射在另一媒介中”。神话惊人的相似性,本身既是一种隐喻,它标志着人类内心世界趋同的一致性。因此坎贝尔虽被批评过度以心理学来诠释神话,以及把神话的当代角色过于局限在意识形态功能或疗愈的功能上,但无疑他敏锐利用了一致性的存在,并由此打开了两扇窗户:一扇可以根据不同体系的意象查知该体系的历史,先民是在何等环境之下“经过不自觉艺术方式加工自然界和社会形态”,他们的需索与恐惧的各是什么;一扇可以从这古老寓言中体味到人类心灵层面的面貌。如同歌德常言:所有事物都是譬喻。神话譬喻了过去、现在,甚至未来。
    书中坎贝尔对神话进行分类,以此对应不同领域与角度:英雄英勇战胜阴暗的感情,象征了对内在非理性所具有的破坏作用的控制;撒旦被遣入地狱意味着爱的太过圆满,所以必须降低它的强度,学会不执著;女神伊西斯躺在死去丈夫的身边受孕生子,于死之中孕育物质与精神的双重生命。而这一切皆指向同一方向:正在阅读或体验神话的每个个体。神话会触及人类内核所在,经由神话的特定场景,意识形态将会发生转变,开始以心灵而不是本能与惯性与世界交流。
    每则神话都是一则寓言,生命的可能性由此展开。刘易斯作品《巴比特》中有一句话是:“我一生从来不曾做过我想做的事”。坎贝尔在神话的提示中找到辉光,这使他敢于说出“宗教信条在谴责生存的意志”。在信条徒具外表,仪式越来越简化,信奉者在仪式当中毫无归属感的今天,无法建立对自然的敬畏、感恩之心。甚而神职人员也已将自己的行为当做社会使命,而不是首先经由自己内心体验然后将这一体验推导给信众。坎贝尔因此建议重建使人静肃的仪式,使人们在神圣仪式中达到心灵与神性辉光的和谐统一,能够对自己的生命与行为进行肯定,最终能循着内心的指引自主并喜悦的前进。
    每则神话都有一个象征性的关键符号。千年前至今天,道德规范、法律法规、政体政权在改变,但人类内心世界并没有什么不同。摘取这一关键符号进行解读,既是在解读自己的困惑与需要。耶稣说:天国不会因人的祈求而到来,天国无所不在,而人却看不到它。之所以看不到,是因为人自身为天国设立了障碍物。进入神话空间,以神话展现出的力量打破这一障碍物,喜悦终将来到。书的副标题为《在诸神与英雄的世界中发现自我》,明确说明了神话的意义所在。从人类这一角度来看,人是万物的尺度。而人所创造的神话,再反过来相对人而言,并非只是口耳相传、只供娱乐的传说与故事,而是找到引领自己到达位置的火种。
    书系对话体,由记者莫耶斯与学者坎贝尔的互动提问、解答组成。虽然内容涉及广泛,不仅仅是族群、国度的神话,而是包揽了世界甚至一些不能称之为神话的童话、宗教典故,但归根结底,都是在用外表荒诞实则不朽的主题传递人格的力量与人生的价值。
  •   神话不是谎言
    评《神话的力量》

    我相信很多人小时候特别喜欢看《西游记》,喜欢里面那个精灵古怪的孙悟空,讨厌那个好吃懒做的猪八戒;胡思乱想或者做梦的时候都会认为自己飞到了天上海底甚至是九霄云外,现在看来神话的力量就是让少年的心多了一双想飞的翅膀。《西游记》也让自己学会了爱憎分明、嫉恶如仇的心态,对于自己认为是善良、正确的事情就会坚持,错误、邪恶的事情就会厌恶或者制止,神话的第二个力量就是通过读这样超脱生活之外的故事,让自己在生活中形成一个基本的道德准则。后来参加工作走向社会,发现《西游记》里还是有很多事情发生在我们的生活中,比如说真的有人和唐僧一样絮絮叨叨但是你还不得不听他的,像孙悟空这样能干能表现但个性太强依然不受欢迎的,像猪八戒一样多说少做仍然受到器重的,像沙悟净一样踏踏实实干活图个稳定的;最明显的就是在酒场之中,喝的醉醺醺的众人,像极了猪八戒或者是那些喝醉了的妖精,呼来喝去豪言壮语等到酒醒之后发现是一场空话,神话的第三个力量就是让我们读懂生活。

    神话既然真有力量,这本《神话的力量》当然显得真实了,而不是谎言。《神话的力量》的力量,在于通过对神话的解剖,对于基督教、伊斯兰教和佛教中神话(神的力量、神的文化、神的影响力等等)进行对比分析,挖掘其中的共通之处并用于分析我们的生活,从而得出很多关于生活、世界的精彩见解。借用作者的话说,神话不是谎言,而是一种准终极真实,因为终极真实不能化为语言(就和神不能化为人一样)。它超越语言,超越意向,超越佛教再生之轮的限定边缘。神话中的人物和故事情节可能是虚构的,但是通过神话彰显的道德、文化却是真实的。任何宗教都有一个万能的神,都有一套关于万能的神的谕示,那些都将成为我们生活中的参考;任何人只要能接受到神话传递的信息,都可以感受到神话的力量。中国有句老话说:头顶三尺有神明。

    关于很多世界、人生的精辟解读还可以在《神话的力量》书中屡屡看到,而我想说的是我们这个时代太缺乏神话的力量了。物质至上、发展为先的社会中,很多人的功利心、虚荣心被大大调动,诸如欣赏神话、感悟人生、追求纯真的行为越来越少。当我们小的时候,神话让我们感知社会并学会初步的规则,当我们慢慢长大,开始学会念旧,人生就已经产生了很多幻象的神话,那些逝去的故事,甚至是已经离开这个世界的人,都会让我们感觉到恍然。我觉得我们应该多读读神话,甚至是童话,神话的力量在于告诉我们应该对自然、社会保持一份尊敬的心,神话让我们对世界有所畏惧,就像我们对于死的恐惧一样,如果你有所畏惧,也许你的行为就会为了更好地生存下去,保持一份善意了。
    2012-2-23
  •   很好,从中可以了解坎贝尔的神话学观念。
  •   神话是公开的梦,梦是私人的神话,在诸神与英雄的世界中发现自我
  •   充满对西方文化的符号解读,作者引用了大量圣经故事、西方神话,很有意思。对话体读起来也很轻松。
  •   虽然这本书有点深,走马观花似的读法很难读懂。但是在认真度过其中的每一个章节,每一段话之后,总会给自己的心灵带来莫大的震撼,一种出于本心的呼唤。神话并不是遥不可及的,它是整个人类思想世界的集中体现,它为人类的发展指出了方向。我想人类目前所处的战争、疾病以及各种痛苦总有一天将会消失,人类对不同事物及种族的偏见也将不复存在。人类世界终将会由二元对立走向一元的回归统一。
  •   有关神话与生活、神话与心理学,神话与我们息息相关的情结,一本难能可贵的好书。心理学中的神话,神话世界的斯巴达克。
  •   还行,现在没看完。。坎贝尔说的很好
  •   看了这本书后终于明确神话不只是小孩子的故事书,背后还有很深的社会根源。其实童话也是一样的,日本的童话和西欧的童话、西欧的童话和北欧的童话相比,都有挺大的区别,其中大概也有其社会因素吧。
  •   原来神话涉及到我们的方方面面的生活之中
  •   神话是公开的梦,梦是私人的神话。
  •   神话、传说原来和读者之间是这一层关系,还是第一次读到。我们的神话传说资源要重新审视了
  •   灵魂的力量发挥无限力量,需要静下心来阅读的一本书!
  •   是看了中央电视台的读书栏目后买的,故事很吸引人,也能够引起人的无限遐想,充分发挥想象力,启迪智慧,领悟人生真谛。
  •   对话体形式。读者要有一定的西方文化底子才能读的透。
  •   关键时期,神化的力量给了我力量
  •   人世间的生存是需要有精神支柱的!
  •   我们需要在当今社会读读这样的书
  •   非常适合没有信仰的人
  •   我是从心里周刊上得知的一本书 在当当买 物美价廉 收到书后 非常满意 对心理方面感兴趣的可以买来看一看
  •   内容是记者采访和任务回答的正文形式,不知道是不是因为是翻译的还是我水平不够,得慢慢反复读。
  •   访谈式的内容,给自己的人生很多不曾有过的启示
  •   没看,很感兴趣
  •   神的人性不可小视
  •   我相信心理月刊评出来的最佳图书肯定没错
  •   朋友叫我帮忙买的,他最近失恋了,但愿他快快好起来,希望这本书可以帮助他
  •   要慢慢看,慢慢体会,这种书一定要结合生活经验看才有意思
  •   用心去读,会有很多收获。
  •   估计好吧,刚拿到
  •   包装的蛮好的
  •   正在看,回头再写。
  •   还没开始看,据说内容值得看
  •   书还没看完,看了一部分。讲得挺有道理,但是不免有些偏于心理,神学之类的。再继续看看,可能是本人造诣不够高吧
  •   还可以当工具书嘞
  •   送朋友的书,朋友看过后启发很大,评价很高
  •   心理月刊推荐的年度图书,果然是有内容。有点集体无意识的感觉。不错。
  •   不愧是获奖图书
  •   正版书,下次还来。
  •   书拿到手很新啊,也十分喜欢此类书籍!
  •   神话是一个民族的梦《神话的力量》

    如果说史前是一个民族的童年,那么神话就是一个民族的梦,追溯一个民族的根源,用心理分析的方法去研究这个民族的神话,可以发现这个民族的潜意识中蕴藏着的很多问题的根源。

    读这本书完全是因为《心里月刊》的首届年度好书榜,《心理月刊》从创刊我就一直在看,非常喜欢,里面每期都会推荐很多心理学方面的好书,今年开始设立年度心理好书榜,一共推荐了五本,《神话的力量》排在第一位。说实话,这本书不错,但是因为对这个第一期望值太高,所以盛名之下,感觉有所失望。

    神话里面的人物都是不食人间烟火的神,而童话里面的都是我们身边的人,童话是给孩子们看的,神话是给人类的童年看的。在神话中我们可以看到我们祖先留下的很多精神财富。

    书的作者是美国比较神话学大师约瑟夫坎贝尔,书是采用访谈的方式来展开的,谈话的对方是美国哥伦比亚广播公司记者比尔。可以说访谈的方式,更容易读一些,增加了可读性。坎贝尔是研究神话的学者,所访谈的所有内容也都是和神话有关的,把神话和我们的生活联系起来的确很不容易,这也只有专门的大师才能够做到,不过应该说现代人的生活毕竟和神话时代相距太远,很多联系也都是有点牵强,所以读着不是那么有趣。不过通过这本书,还是看到了作者真的算是旁征博引,真的介绍了很多关于神话的故事和知识。也不仅仅是神话,还有人类学,心理学等等方面的内容,总之这本书是围绕我们的生活,然后找到和神话有关的联系,然后展开,内容挺散,想到哪里说到哪里,不是那种传统的西方学术作品。

    书里面还是有挺多精彩的地方,有些论述都是第一次看到,比如坎贝尔说“完美很乏味……因为上帝太完美了。你会崇拜上帝,但那不是真正的爱。只有十字架上的耶稣才是可爱的。”的确完美只能让人敬而远之,发现了对方的缺陷,才能够感觉和对方平等,平等才有可能喜欢上对方。

    关于神话的书真的不多,我的书架中只有闻一多的《神话与诗》还有黄芝钢的《中国水神》算是关于神话的学术著作,研究神话的人也不多,所以从学术角度出发,这本书的价值很重,不过对于普通读者来说,阅读兴趣要差一些。

    最后书里面还有一个小小的问题,就是小标题用的是黑体,一般都有两三行,不过中间没有行距,让人看着很不舒服,应该是美编的一种创意,好提示我们的关注,不过看着的确不太舒服。
  •   本书主要是访谈的形式,通过问答展现当代神话学大师约瑟夫·坎贝尔的神话解释。神话是对于人类文字记载历史之前的行为的解释和想象,各民族面对这一难题表现出相同和不同的反映。神话对于宗教和生活习俗的形成影响巨大,对于比较文化研究更是意义深远。而比较文化研究正是我国学界理论与实践比较欠缺的领域,了解国外学界的研究现状,显得尤为重要。
  •   在杂志上看到推荐才有兴趣了解的 尤其是金韵蓉老师的推荐 拿到书之后 发现内容是以对话形式呈现的 对西方文化不了解的人读起来会很吃力 建议先看看圣经 西方神话故事等书 对西方文化有个大致了解之后 在读此书会受益匪浅
  •   书中有些部分我还读不太懂,但是有些部分又击中了我的心灵,令我落泪。人既然不能放弃现代化的生活,就要想办法创造出新的神话,使我们的心理成长和社会化过程能互相适应。否则,内心分裂的人将会越来越多。
  •   以前看神话只是单纯看故事情节,没想到还有这样的视角。好,推荐购买阅读。
  •   度过佛洛依德的书都知道他喜欢研究神话模型,而荣格也喜欢这一套,所以这一本可以作为这一方的专业书籍深入下。
  •   很具有启发性,对神话学、灵性修养有一定的帮助
  •   神话与科学的完美结合。
  •   好书,但要慢慢阅读,细细体会。
  •   对话的方式很有趣,慢慢看来也不觉得索然无味
  •   感觉写的还是挺好的
  •   还没看完,整体上不错
  •   太深奥了 看的犯困 书到用的时候方恨少啊
  •   感觉挺深奥的 是一本值得细细品味的书呢
  •   内容还没看,不过封面有股怪怪的味道
  •   神话,是男人心中的力量媒介
  •   不是我想要的书,本来我也不是《星球大战》的粉丝
  •   没看进去,不是累了休息时看的书,需要大段时间,安静地去读。。
  •   新的视角看神化故事,很有趣,辩证地看会有启发。
  •   神话的力量:在诸神与英雄的世界中发现自我
  •   书不错,包装也可以
  •   还没读完,还可以吧
  •   让人着迷的一本书
  •   正在看,个人觉得内容不错哦
  •     比较神话学大师对神话的解读,突出了神话在心理学与个人身心上的教化功能,这是他一生中研究神话领域的成果,当一个事物存在时,我们就要探究其存在的意义,当一个事物长久流于世间时,其对于人类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而坎贝尔无疑拓展了我们对神话的力量解读。
      我们在其指导下在阅读神话故事时,让众神与自我产生连接,于神性中探索人性。
  •     这本书与其叫 神话的力量,不如叫寓言的力量。
      
      寓言向来是在同意文章里,糅合多种意思的绝好方式。庄子的寓言显然是鼻祖,大刘三体的寓言虽然着了皮相,却也不失其含而不露的本意。文中或明言或暗示,讲述神话是为以仪式性的故事向倾听者隐喻,表面的故事千奇百怪,除去隐喻作用,反倒只剩下新奇。
      
      耶稣升天,字面上像说某个人升天了,如果理解成人死后可以升天,反而引起关于天堂是否存在的争辩。如果以隐含的意思来解读,便可以想成是回到源头,抛弃躯体偏执的意思。耶稣是去向自己的内在,而非天堂太空。人有与自然相通的内在潜力,所有的神话都是隐喻,用天神和英雄说明人与自然,社会,他人的关系,并用这样的隐喻试图将人引向潜能。
      
      而将神话中神的形象具化,正违背了隐喻的含义,社会化的宗教常强调伦理和秩序,认为自然是腐化的,因此强调原罪是限制你的意识,并把个体意识固定在某种不恰当条件上。事实上,宗教需要的是喜悦的体验,以及肯定超越的存在,而非以神化的人来命人服从伦理或权威,因此十诫中禁止人拜他的偶像,而金刚经也明确表明佛是渡船的意思。
      
      依照这样的逻辑,很容易联想到弗洛伊德,一切都含存着两性的隐喻。刺向耶稣的朗基努斯之枪岂非某种隐喻?
      
      然而神话的功能不仅是指导感情,它的主业是叫人成长。童话通常涉及跨越,小红帽穿越森林,老鼠公主骑公鸡越过壕沟,豌豆公主经历暴风雨,跨越的隐喻意味着孩童变为成人,必须做出的放弃和妥协。
      
      对女孩来说,生理变化可以让她们感受变为女人的过程,简单的童话已经能够满足女孩成长的需要。而对于男孩,则只能依靠某种仪式、经历变为男人,因此杀掉自我,长大成人对男人而言更为困难。因此,给男孩、男人看的神话,主人公往往善于自我牺牲、能够获得巫女的帮助,常因为不能始终如一而失败。同伴吃掉阿波罗之牛的奥德修斯,禁不住诱惑的亚当,偷留勋带的加文。
      
      给男孩的童话同时糅合了服从和叛逆。人类成长经历的阶段,首先是接受”你应该“,这使你接受文明,从一个具有兽性的野兽变为文明的人。青年时代则是自我发现的阶段,此时的规则是生命的意志,往往意味着抗拒“你应该”。
      
      神话的隐喻是以教人“跟从内心的声音”来获得成长的。目的不重要,旅程才重要。”当你在旅程中,而目的却越来越远,你便认识到旅程即是真正的目的地。 “神话始终认为人蕴含着最强大的潜能,倘若能顺从人的内心,即潜能,则生存就会显得喜悦而充实。
      
      这里最常用的隐喻是永恒。永恒并非指无限时间,而是指充分展现自己人性潜能。人们追求永恒,就像是影子持续随光源移动,挪向光明。除非影子消失,否则影子将一直追寻潜能。社会宗教混淆永恒概念,只为令信众拜服神的偶像,并永无止境。
      
      如果你觉得永恒的隐喻还不够明确,那么轮回一定能更明确的告诉你,在人死后,他的灵魂还可以通过别种方式进入人类的循环和存在中,而着灵魂中剩下的唯一与死者相关的,就是死者的精神。既然死
      者的精神能够通过轮回再次生存并发扬,那么,死者活着的时候,精神中必然蕴藏着极大的潜力。
      
      总结起来,这本书就是在说神话都是隐喻,隐喻是为了成长,成长需要遵从内心。说到最后,《神话的力量》似乎变成了一本成功学的书,他叫你遵从内心的声音,跟着感觉走?!!这样简单无力的结论有什么用?
      
      我想这本书至少说明了一种解读神话的方式,把所有神话都当做隐喻,即使你看不出这透露着成长的原始仪式,至少你也不会在惧怕不信某种宗教就会受到惩罚的恐吓了,因为宗教、神话的表面意思并不重要,他说他死了,其实他是回归内心,他说被驱逐了,其实他是被肉体偏离太远。
      
      
      “大家都是出自同一存在基础的时空产物。我们所在的世界就像是永恒领域的阴影地带。你就在这个阴影地带上活动,你尽你所能的扮演好你的角色,你知道你的敌人就是你的另一部分。”
      
      
  •     非常有启发的一本书,世界各国神话信手牛来,世界各地神话原型的横竖对比分析之后得出的关于神话共性的探讨结论也令人信服,让人开阔并受益匪浅。作者约瑟夫-坎贝尔和比尔-莫耶斯,前者是美国比较神话学大师,后者是美国颇具声誉的电视新闻记者,这是名为《神话的力量》系列记录片的脚本文字,一共8个章节,每个章节一个话题:神话与现代世界,神话与内在旅程,第一个说故事的人,牺牲与喜悦,英雄的冒险,女神的赠礼,爱情与婚姻的故事,永恒的面具。
      
      两人的对话环环紧扣,围绕神话主题延伸甚广,不过光是从文字来看,因为是口述还是略显得逻辑稍微有点散乱。在我看来,坎贝尔的神话学已有点类似市面那种身心灵类书籍的教化作用。他的核心观点之一便是世界神话主题中的共通性,即“人类心灵中,那种欲将自己置于一个深刻意义核心的永恒渴求”或者说“是去寻找那种真正活着的体验”。这个观点的潜台词便是世界宗教精神追求大同小异,我们的小说影视所有诠释生命奥秘的故事,诸如星球大战,阿凡达之类,都是藏在可见世界背后的事物的隐喻---“有个超越幻象冲突的智慧点,和一个能把生命重新放回原位的真理存在”。
      
      科技一直在进步,我们为什么仍然需要神话?神话与千百年来支撑人类生活,建构人类历史人类内心,人类内在奥秘又有什么关系?答案是神话是人类通向永恒的窗口,也是人类由外而内发现自我的入口。现代社会缺乏仪式,缺少对自然奥秘的敬畏,过于自信,相信人力的结果,使人越来越远离本性,然而神话却能开启未知世界,让人看到共同的大地,看到宇宙全貌,触及大地和人性。就像雅图酋长口中的感性的伦理道德秩序“人类并不拥有大地,人类属于大地。”
      
      龙、贪吃蛇,梦境,伊甸园的意象的解读,世界各地神话传奇和引述,也让我们看到神话背后的共通的隐喻含义以及种种意象背后内在心灵的诱发点。“生命一切皆苦,顺其自我,便是喜悦”这是生命的永恒。至于仪式,仪式表现出一种精神层面的真实:“杀戮仪式是有形生命之外,动物与人类之间的盟约”。这也解答了远古神话中种种盟约的神话渊源。仪式演化到现代,在日常生活中寻找属于自己的“神性”便能获得喜悦,辟如阅读,教堂里冥想,行走陌路。
      
      坎贝尔的理论,让人从各种文学影视作品中也可以找到映证,他对人生虚无的困惑给出的解决方法是“遵循你内在直觉的喜悦”。在两人对话中曾专章谈及英雄,对坎贝尔来说,每个人出生时都是英雄,人的成长便是英雄式的转化之旅。这种意识的转化和内心喜悦之说又有点身心灵书中的那种改变自身从而收获幸福的观点。使得他的观点又有点立足点高高却又轻轻落地之感。
      
      总的说来,仍是获益良多,开阔了我对神话及背后隐喻的理解。推荐。
      
  •     远在柏拉图靠哲学戏剧阐述自己的哲学观念之前,神话就已经成为传递生活经验与人生智慧的重要工具。那些彼此交织,成为体系的神话,背后充满了各种原始的经验记录,由父辈在昏黄的灯光下讲给围成一团的孩子,这是他们的启蒙教育。只是到了我们这里,神话最初被创作出来的动机早已模糊,故事就只是故事。不过,在神话学者看来,即使不需神话完成早期教育,这些故事依然称得上是人生的富矿,只是尚未发觉。
      
        声音总能找到耳朵。1986年,美国比较神话学家约瑟夫·坎贝尔(Joseph Campbell)与著名记者比尔·莫耶斯在电视上的谈话节目《神话的力量》,使得这位非学院派出身的神话学大师走向公众视野,在讲坛之外获得了无数的听众,他的观点也逐渐成为美国大众认识神话的起步。作为造梦工厂的好莱坞最先认识到坎贝尔和这些神话的价值,名导演乔治·卢卡斯就曾明确表示自己受到坎贝尔的影响。只是好莱坞需要的,是坎贝尔对于神话结构的研究。哪怕是《星球大战》,也无非是借鉴了神话故事的套路,对于强调神话的精神指引功能的坎贝尔来说,多少有些买椟还珠。
      
        坎贝尔不同于那些关注神话的叙述模式(即神话怎样讲故事)的学者。在《神话的力量》一书中,坎贝尔引用了一个印度的说法,神话即为“道路”,指引的是人们如何获得真实自我的方向。而《神话的力量》正是希望通过具体神话故事的阐释,告诉听众如何认识神话,并通过认知走向成熟:一个与自然与社会融合的人。
      
        举一个坎贝尔用到的印第安人关于水牛的神话故事为例。印第安人诱导水牛摔下悬崖,从而杀死水牛获取肉食。然而,印第安黑足部落的人却一直无法让水牛走下悬崖,部落即将遭遇饥荒。一位名叫明尼荷花的少女,在某天取水时抬头对悬崖上的水牛说,“如果你们愿意走下来,我就嫁给你们之中的一个”。奇迹忽然出现,水牛一头头自动走下悬崖,而其中一只牛则走到她跟前,要求她兑现诺言。
      
        女孩的父亲在发现孩子失踪之后,在喜鹊的帮助下找到了与水牛在一起的女孩,而水牛也发现了他。父亲被水牛踩死,而水牛则表示如果女孩能让父亲复活,就可以放她走。女孩收集骸骨,连续几天对着尸体唱歌跳舞,父亲复活了,水牛看到后要求女孩教会自己水牛舞,好让自己的同胞复活。这就是印第安著名的水牛舞的由来。
      
        坎贝尔在讲完这个故事之后,补充说,“通过仪式达到一个超越无常的层面。生命出自这个层面,再回到它来的地方。”这就是坎贝尔所谓的“古老神话是用来平衡身心”的全部意思,也是他阐释神话的最终指向。
      
        按照这种理解,神话在个人与社会,社会与自然的融合过程中,尤其是人回归内在的过程中,起到的作用可以被无限放大。坎贝尔列举了大量的神话,揭示这些来自各种文化背景的神祇在内核上都和你我一样,他们最终实现自我的过程,恰好就是对我们的隐喻。那些夸张的神迹,无非是一种暗示,需要我们去破解它象征的意义。
      
      
      
      刊于《新京报》http://epaper.bjnews.com.cn/html/2012-02/25/content_319777.htm?div=2
      
      发表时因版面需要,删减了部分文字并取消了独立的标题。老规矩,它见报时是什么样子就按什么样子贴出来,我只是将板式再稍微调整了一下。
  •     神话不是谎言
      评《神话的力量》
      
      我相信很多人小时候特别喜欢看《西游记》,喜欢里面那个精灵古怪的孙悟空,讨厌那个好吃懒做的猪八戒;胡思乱想或者做梦的时候都会认为自己飞到了天上海底甚至是九霄云外,现在看来神话的力量就是让少年的心多了一双想飞的翅膀。《西游记》也让自己学会了爱憎分明、嫉恶如仇的心态,对于自己认为是善良、正确的事情就会坚持,错误、邪恶的事情就会厌恶或者制止,神话的第二个力量就是通过读这样超脱生活之外的故事,让自己在生活中形成一个基本的道德准则。后来参加工作走向社会,发现《西游记》里还是有很多事情发生在我们的生活中,比如说真的有人和唐僧一样絮絮叨叨但是你还不得不听他的,像孙悟空这样能干能表现但个性太强依然不受欢迎的,像猪八戒一样多说少做仍然受到器重的,像沙悟净一样踏踏实实干活图个稳定的;最明显的就是在酒场之中,喝的醉醺醺的众人,像极了猪八戒或者是那些喝醉了的妖精,呼来喝去豪言壮语等到酒醒之后发现是一场空话,神话的第三个力量就是让我们读懂生活。
      
      神话既然真有力量,这本《神话的力量》当然显得真实了,而不是谎言。《神话的力量》的力量,在于通过对神话的解剖,对于基督教、伊斯兰教和佛教中神话(神的力量、神的文化、神的影响力等等)进行对比分析,挖掘其中的共通之处并用于分析我们的生活,从而得出很多关于生活、世界的精彩见解。借用作者的话说,神话不是谎言,而是一种准终极真实,因为终极真实不能化为语言(就和神不能化为人一样)。它超越语言,超越意向,超越佛教再生之轮的限定边缘。神话中的人物和故事情节可能是虚构的,但是通过神话彰显的道德、文化却是真实的。任何宗教都有一个万能的神,都有一套关于万能的神的谕示,那些都将成为我们生活中的参考;任何人只要能接受到神话传递的信息,都可以感受到神话的力量。中国有句老话说:头顶三尺有神明。
      
      关于很多世界、人生的精辟解读还可以在《神话的力量》书中屡屡看到,而我想说的是我们这个时代太缺乏神话的力量了。物质至上、发展为先的社会中,很多人的功利心、虚荣心被大大调动,诸如欣赏神话、感悟人生、追求纯真的行为越来越少。当我们小的时候,神话让我们感知社会并学会初步的规则,当我们慢慢长大,开始学会念旧,人生就已经产生了很多幻象的神话,那些逝去的故事,甚至是已经离开这个世界的人,都会让我们感觉到恍然。我觉得我们应该多读读神话,甚至是童话,神话的力量在于告诉我们应该对自然、社会保持一份尊敬的心,神话让我们对世界有所畏惧,就像我们对于死的恐惧一样,如果你有所畏惧,也许你的行为就会为了更好地生存下去,保持一份善意了。
  •     众所周知,中国神话的天地由巨人盘古开辟,盘古死后身体化为日月山川。另一个国度,挪威神话中的宇宙物质则由巨人始祖死后的身体形成。而印度神话亦借由巨人普鲁沙的身体表达飞禽走兽、火、雷、雨、战争等事物的开创。坎贝尔这样解释这一现象:“同一故事、同一事件,反射在另一媒介中”。神话惊人的相似性,本身既是一种隐喻,它标志着人类内心世界趋同的一致性。因此坎贝尔虽被批评过度以心理学来诠释神话,以及把神话的当代角色过于局限在意识形态功能或疗愈的功能上,但无疑他敏锐利用了一致性的存在,并由此打开了两扇窗户:一扇可以根据不同体系的意象查知该体系的历史,先民是在何等环境之下“经过不自觉艺术方式加工自然界和社会形态”,他们的需索与恐惧的各是什么;一扇可以从这古老寓言中体味到人类心灵层面的面貌。如同歌德常言:所有事物都是譬喻。神话譬喻了过去、现在,甚至未来。
      书中坎贝尔对神话进行分类,以此对应不同领域与角度:英雄英勇战胜阴暗的感情,象征了对内在非理性所具有的破坏作用的控制;撒旦被遣入地狱意味着爱的太过圆满,所以必须降低它的强度,学会不执著;女神伊西斯躺在死去丈夫的身边受孕生子,于死之中孕育物质与精神的双重生命。而这一切皆指向同一方向:正在阅读或体验神话的每个个体。神话会触及人类内核所在,经由神话的特定场景,意识形态将会发生转变,开始以心灵而不是本能与惯性与世界交流。
      每则神话都是一则寓言,生命的可能性由此展开。刘易斯作品《巴比特》中有一句话是:“我一生从来不曾做过我想做的事”。坎贝尔在神话的提示中找到辉光,这使他敢于说出“宗教信条在谴责生存的意志”。在信条徒具外表,仪式越来越简化,信奉者在仪式当中毫无归属感的今天,无法建立对自然的敬畏、感恩之心。甚而神职人员也已将自己的行为当做社会使命,而不是首先经由自己内心体验然后将这一体验推导给信众。坎贝尔因此建议重建使人静肃的仪式,使人们在神圣仪式中达到心灵与神性辉光的和谐统一,能够对自己的生命与行为进行肯定,最终能循着内心的指引自主并喜悦的前进。
      每则神话都有一个象征性的关键符号。千年前至今天,道德规范、法律法规、政体政权在改变,但人类内心世界并没有什么不同。摘取这一关键符号进行解读,既是在解读自己的困惑与需要。耶稣说:天国不会因人的祈求而到来,天国无所不在,而人却看不到它。之所以看不到,是因为人自身为天国设立了障碍物。进入神话空间,以神话展现出的力量打破这一障碍物,喜悦终将来到。书的副标题为《在诸神与英雄的世界中发现自我》,明确说明了神话的意义所在。从人类这一角度来看,人是万物的尺度。而人所创造的神话,再反过来相对人而言,并非只是口耳相传、只供娱乐的传说与故事,而是找到引领自己到达位置的火种。
      书系对话体,由记者莫耶斯与学者坎贝尔的互动提问、解答组成。虽然内容涉及广泛,不仅仅是族群、国度的神话,而是包揽了世界甚至一些不能称之为神话的童话、宗教典故,但归根结底,都是在用外表荒诞实则不朽的主题传递人格的力量与人生的价值。
      
  •     神话是一个民族的梦《神话的力量》
      
       如果说史前是一个民族的童年,那么神话就是一个民族的梦,追溯一个民族的根源,用心理分析的方法去研究这个民族的神话,可以发现这个民族的潜意识中蕴藏着的很多问题的根源。
      
       读这本书完全是因为《心里月刊》的首届年度好书榜,《心理月刊》从创刊我就一直在看,非常喜欢,里面每期都会推荐很多心理学方面的好书,今年开始设立年度心理好书榜,一共推荐了五本,《神话的力量》排在第一位。说实话,这本书不错,但是因为对这个第一期望值太高,所以盛名之下,感觉有所失望。
      
       神话里面的人物都是不食人间烟火的神,而童话里面的都是我们身边的人,童话是给孩子们看的,神话是给人类的童年看的。在神话中我们可以看到我们祖先留下的很多精神财富。
      
       书的作者是美国比较神话学大师约瑟夫坎贝尔,书是采用访谈的方式来展开的,谈话的对方是美国哥伦比亚广播公司记者比尔。可以说访谈的方式,更容易读一些,增加了可读性。坎贝尔是研究神话的学者,所访谈的所有内容也都是和神话有关的,把神话和我们的生活联系起来的确很不容易,这也只有专门的大师才能够做到,不过应该说现代人的生活毕竟和神话时代相距太远,很多联系也都是有点牵强,所以读着不是那么有趣。不过通过这本书,还是看到了作者真的算是旁征博引,真的介绍了很多关于神话的故事和知识。也不仅仅是神话,还有人类学,心理学等等方面的内容,总之这本书是围绕我们的生活,然后找到和神话有关的联系,然后展开,内容挺散,想到哪里说到哪里,不是那种传统的西方学术作品。
      
       书里面还是有挺多精彩的地方,有些论述都是第一次看到,比如坎贝尔说“完美很乏味……因为上帝太完美了。你会崇拜上帝,但那不是真正的爱。只有十字架上的耶稣才是可爱的。”的确完美只能让人敬而远之,发现了对方的缺陷,才能够感觉和对方平等,平等才有可能喜欢上对方。
      
       关于神话的书真的不多,我的书架中只有闻一多的《神话与诗》还有黄芝钢的《中国水神》算是关于神话的学术著作,研究神话的人也不多,所以从学术角度出发,这本书的价值很重,不过对于普通读者来说,阅读兴趣要差一些。
      
       最后书里面还有一个小小的问题,就是小标题用的是黑体,一般都有两三行,不过中间没有行距,让人看着很不舒服,应该是美编的一种创意,好提示我们的关注,不过看着的确不太舒服。
      
  •     (按:由汪峰的一首歌,想起正在细读的《神话的力量》。不知道作为书评算不算跑题,姑且贴过来吧。原文在这里:http://www.7ingfeng.com/archives/666368 附演唱会视频。)
      
      
      
      心血来潮,更新了一条QQ签名:“《晚安 北京》是蕴含真正神话特质的罕见之作。”
      
      至于什么是真正的“神话特质”呢?其实写下这条状态时,心中并无清晰的概念。火花一闪而过,我只是在它熄灭前尽力抓住。
      
      最近在读约瑟夫·坎贝尔的《神话的力量》,神话的重要,也早已认同半年有多。细想起来,《晚安 北京》这首歌里,有歌声与心境的贴合,有作品对境遇的共鸣,有艺术家对狂躁的抚慰。这些,便是它与神话的通约之处。
      
      在狩猎文化里,神话让人感激猎物的牺牲。有关动物灵魂的最初故事,在人和动物之间造就了一种奇妙的平衡。在农耕文化里,神话给人启示,腐烂之后才是新生,而牺牲者就像树上的果实。
      
      在蒙昧时代,在人类文明的童年时代,生存处境比之当今,要艰难一千倍。生老病死、战争瘟疫,如今偶尔发作,偶尔让我们为之痛苦的种种,那时却像家常便饭。谁来慰藉祖先们的心灵?谁能把祖先们的哭喊,化成凝聚内心强大力量的祷言?谁让祖先们坦然接纳命运,保持人之为人的高贵与尊严?
      
      当此大任者,唯有神话。正是那些最精华、内心最深处的梦一般的故事,成为我们心灵的容器,也把族群紧密联系在一起。
      
      如今,我们也有我们的困境,也有我们的苦难。不幸的是,适合这个时代的神话,还没有成形。
      
      百子湾大桥下面,四环已经入夜,空气迷离而浑浊。车流堵塞,尾气倾泄。无数看得见看不见的致命微粒,就像照片里的噪点,又像飞舞的群魔。信息过载、工作过劳、身份焦虑、意义迷失……戴着厚厚的防毒口罩,你跟京城CBD里的芸芸众生一起,艰难地跋涉,在这时光里。
      
      但你知道,还有一位歌手在台上声嘶力竭地歌唱,还有无数提琴为你同样的遭遇扬起琴弓。只因这首《晚安 北京》,你又一次想起那个久远得快要消逝的梦想。只因这首《晚安 北京》,千万北漂中的一员,又变成那个心怀希望、复兴慈悲的朝圣者。
      
      晚安,北京。晚安,所有未眠的人们,所有孤独的人们。
  •   我还是不参与探讨内心肉体的问题的好~~容易疯
  •   囧。。。
  •   跟随自我感觉的论断本身就是虚妄,自我有几个,到底要跟从哪个?人生就是选择的结果,你今天选择了跟从这个自我,明天就得牺牲另一个自我,选择就是战斗,就是妥协,是忍耐,寻得一个果。如果未能得,告诉自己旅程更重要,希望是引诱孩子吃药的方糖,药是吃了,病好没好另说。
    内心是不可靠的,它随时在变,不过我玩的很无悔。愿意承受昨日因果。
  •   再次想起鲍家街,以及我的青春...无他
  •   最近在因各种原因重读了坎贝尔的东西,回头来发现这篇评论。汪峰的歌词与坎贝尔一样对我有触动,不过貌似我触动更深的是《存在》。
    谁知道我们该去向何处。
    谁知道尊严已变为何物。
    是否找个理由继续苟活。
    或是勇敢前行保持愤怒。
    可能神话的力量还不觉得,但是《千面英雄》和这几句话绝对有完美共鸣。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