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曼生研究

出版时间:2011-11  出版社:西泠出版社  作者:陈曼生  页数:424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全书综合了曼生先师的生平、交游、艺术、著作,包括诗文、书画、篆刻、紫砂等,都有中肯的分析。萧建民先生的一个观点我特别有同感,他在书中写道:
“陈鸿寿的艺术,公认为‘曼生壶’最好……”。曼生先师诸艺全备,但就我个人而言,对他的壶道感受最深,并从中获得了太多的东西。它也最能体现曼生先师的才情和成就,尤其是对紫砂产业、紫砂文化、紫砂艺术发展的影响是空前的,且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紫砂命运的一大历史事件,是历史的一个偶然又是必然,它是不可复制的。而曼生先师于紫砂的艺术价值也许会随着紫砂的更大发展而更加凸显,被更广泛认可,盖过他的其它艺术。

书籍目录

第一章 生平与交游
 第一节 艺术背景
 第二节 家族考略(附家族世系表)
 第三节 生平述略(附萍踪交游示意图)
 第四节 师友列表
 第五节 室名别号列目
第二章 艺术综述
 第一节 陈鸿寿美学思想的形成
 第二节 诗、书、画、印综述
第三章 曼生壶初探
 第一节 曼生壶起源考
 第二节 曼生壶的平面设计与隶书造型的比较分析
 第三节 《桑连理馆主客图》考
 第四节 曼生壶疑难浅析
 第五节 曼生壶创作旨趣
第四章 《粤游合笔》校点
第五章 《种榆仙馆诗钞》校点
第六章 陈鸿寿编年
主要参考书目
附录

章节摘录

版权页:   插图:    乾隆元年(1736),陈士璠与袁枚同被荐举“博学鸿词科”,召试途中,舟泊芦苇深处,陈士璠赋诗云: 月映湖光分外明,芦花影里一舟横。夜深闻有乡音在,晓起开蓬问姓名。 所问之人就是袁枚。是年,袁枚十九岁,是各省召试年龄最小者,终因年轻落榜,四年后荣登进士,与陈士瑶同受业于尹继善门下,成为陈氏家族世交。正因有了这层关系,陈鸿寿从乾隆五十二年(1787)至乾隆五十九年(1794)共七年时间里,多次远赴江宁小仓山,拜谒袁枚。 曾向随园识故侯,袁安老去秣陵秋。 袁枚对陈鸿寿的造访,也是奖掖有加: 故人已有孙枝茁。六十年应话旧长。 杭州西湖是历代文人喜好雅集结社的地方,其风气起源于南宋,清代尤其盛行。康乾时期有登楼社、西湖八社、西泠十子、孤山五老会、北门四子、鹫山盟十六子、南屏吟社、南湖诗社等,嘉道年间有潜园吟社、秋鸿馆诗社等,带动了西湖地域文化的蓬勃发展。 乾隆五十七年(1792),何元锡、奚冈、吴文溥、高树程、余锷、汤礼祥、陈豫钟、陈鸿寿、李方湛、郭磨、查揆、沈益、梁蕉屏等人在西湖葛林园中,结成“得树轩吟社”。 唱和分诗筒,经旬订嘉会。 诗话之余,各展才艺,或考研金石文字,或合绘一图,人各一段,以云木泉石相联络,若出一手,最快绝也。屠倬在《是程堂集》中是这样描述的: 吾乡奚征君以画名一时,同时工此者云起,花卉则推江石如、顾西梅、余慈柏、汪未山、裘茉雪。山水则高丈迈庵、汪栗田、姚修白、徐西涧、朱闲泉、周松泉、陈曼生,此外能手复十余人。皆淡逸可喜。余亦游诸君间,遍交之好事者,往往置酒邀集,出长卷合作,人各一段,以云木泉石相联络,若出一手,最快绝也。 陈鸿寿经过“得树轩吟社”的熏陶,诗、书、画、印初见端倪,引来了四方知名人士的关注,纷纷前来拜访纳交。陈鸿寿也十分热情地接待,觞酒豆肉,座上恒满,缓急叩门至典质借贷以应四方之客。 交游视野从此洞开。 浮名不为故乡留——青年游幕 乾隆五十八年(1793)六月二十五日,阮元任山东学政。陈鸿寿随何元锡历游山东,经江凤彝、孙韶、何纪堂等人引荐,以书记投入阮元幕府,游幕达十二年之久。 阮元在《小沧浪笔谈》序云: 余居山左二年,登泰山,观渤海,主祭阙里,又得佳士百余人,录金石千余本,朋辈觞咏,亦颇尽湖山之胜。乾隆六十年冬,移任浙江。回念此二年中所历之境。或过而辄忘,就其尚能记忆者,香初茶半,与客共谈,且随笔疏记之。何君梦华、陈君曼生皆曾游历下者,又为余附录诗文于后,题日《小沧浪笔谈》。 “小沧浪”者,居济南时,习游大明湖“小沧浪亭”,卷首数则皆记“小沧浪”事,遂为风舟之滥觞耳。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陈曼生研究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2条)

 
 

  •   只有在当当才能找到最需要的书
  •   在杭州西泠印社第一次见到这本书,价格定得实在太离谱了,这次五折还有活动,基本满意了。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