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微生物学

出版时间:1970-1  出版社:四川大学出版社  作者:贾文祥 编  页数:348  

前言

  医学微生物学是生命科学领域中的重要学科之一,也是高等医药院校学生必修的一门临床基础课。本次组织多所学校老师共同编写的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医学微生物学》(第二版),主要供临床、基础、预防、检验、口腔、药学、护理等专业学生使用。  本教材遵循“三基”(即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五性”(即思想性、科学性、启发性、先进性和实用性)的原则,密切结合医学本科教育的培养目标进行编写。我们对教材内容的选编、编排形式等方面作了改革,本书的主要特点有:  第一,结合目前我国微生物感染所致疾病的流行特点,对常见病原微生物及近年来新现和再现感染性疾病及其病原体进行重点介绍,删除了部分陈旧内容。  第二,在编排形式方面,根据本学科的基本要求和教学规律,把医学微生物学分为细菌学、病毒学和真菌学三篇,在重点介绍各类微生物共性的基础上,分别介绍不同微生物的特点,有利于学生进行纵向和横向的比较学习。

内容概要

  《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医学微生物学(第2版)》的主要特点有:第一,结合目前我国微生物感染所致疾病的流行特点,对常见病原微生物及近年来新现和再现感染性疾病及其病原体进行重点介绍,删除了部分陈旧内容。第二,在编排形式方面,根据本学科的基本要求和教学规律,把医学微生物学分为细菌学、病毒学和真菌学三篇,在重点介绍各类微生物共性的基础上,分别介绍不同微生物的特点,有利于学生进行纵向和横向的比较学习。

书籍目录

绪论第一节 微生物与微生物学一、微生物的分类二、微生物与人类的关系三、微生物学第二节 医学微生物学的发展一、微生物学的经验时期二、实验微生物学时期三、现代微生物学时期笫一篇 细菌学第一章 细菌的生物学性状第一节 细菌的形态与结构一、细菌的大小和形态二、细菌细胞的结构第二节 细菌的生长繁殖与代谢一、细菌的生长繁殖二、细菌的新陈代谢第三节 细菌的人工培养一、培养基二、细菌在培养基中的生长现象三、细菌人工培养的应用第四节 细菌的分类一、细菌分类的方法二、细菌分类的等级三、细菌的命名第二章 细菌的遗传与变异第一节 细菌的变异现象一、形态与结构的变异二、毒力的变异三、耐药性的变异四、菌落的变异第二节 细菌遗传与变异的物质基础一、染色体二、质粒三、噬菌体四、转座因子五、整合子第三节 细菌变异的机制一、基因突变二、基因转移与重组第四节 细菌遗传与变异在医学上的应用第三章 细菌的感染与免疫第一节 细菌的感染一、正常菌群二、机会致病菌三、细菌感染的来源与传播四、细菌感染的类型五、环境因素对感染的影响六、新现与再现感染第二节 细菌的致病机制一、细菌的毒力二、细菌侵入的数量三、细菌侵入的途径或部位第三节 抗细菌免疫一、非特异性免疫二、特异性免疫三、抗细菌感染免疫的特点第四章 细菌感染的检测方法与防治原则第一节 细菌感染的检测方法一、病原菌的检测二、血清学诊断,第二节 细菌感染的防治原则一、细菌感染的特异性预防二、细菌感染的治疗第五章 消毒、灭菌与生物安全第一节 消毒和灭菌一、常用术语二、物理消毒灭菌法三、化学消毒灭菌法第二节 生物安全一、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二、与生物安全相关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第六章 球菌第一节 葡萄球菌属一、葡萄球菌概述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第二节 链球菌属一、链球菌的分类二、A群链球菌三、肺炎链球菌四、其他链球菌第三节 奈瑟菌属一、淋病奈瑟菌二、脑膜炎奈瑟菌第四节 肠球菌属一、生物学性状二、致病性三、防治原则第七章 肠杆菌科第一节 埃希菌属一、生物学性状二、致病性三、微生物学检查四、防治原则第二节 志贺菌属一、生物学性状二、致病性三、免疫性四、微生物学检查五、防治原则第二节 沙门菌属一、生物学性状二、致病性三、免疫性四、微生物学检查五、防治原则第八章 弧菌属第一节 霍乱弧菌一、生物学性状二、致病性三、免疫性四、微生物学检查五、防治原则第二节 副溶血性弧菌一、生物学性状二、致病性三、微生物学检查与防治原则第九章 螺杆菌属和弯曲菌属第一节 幽门螺杆菌一、生物学性状二、致病性与免疫性三、微生物学检查与防治原则第二节 弯曲菌属一、生物学特性二、致病性与免疫性三、微生物学检查与防治原则第十章 分枝杆菌属第一节 结核分枝杆菌一、生物学性状二、致病性三、免疫性四、微生物学检查五、防治原则第二节 麻风分枝杆菌一、生物学性状二、致病性与免疫性三、微生物学检查四、防治原則第三节 非结核分枝杆菌第十一章 厌氧性细菌第一节 厌氧芽胞梭菌属一、破伤风梭菌二、产气荚膜梭菌三、肉毒梭菌四、艰难梭菌……第二篇 病毒学

章节摘录

  医学微生物学(medicalmicrobiology)主要研究与人类疾病有关的病原微生物的基本生物学特性、致病机制、检测方法,机体的抗感染免疫,以及相关感染性疾病的防治措施。可见医学微生物学是一门与临床医学和感染性疾病密切联系的基础学科,掌握了医学微生物学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将为学习临床医学各科的感染性疾病、超敏反应性疾病等奠定基础,在实际工作中有助于控制和预防感染性疾病。根据临床医学专业学生的培养方向是未来的临床医师这一特点,本课程的编写内容力求密切联系临床医学实际,为其解决临床上与感染有关的常见病和多发病的诊、防、治问题奠定扎实的临床前基础。  医学微生物学的发展经历了漫长的历程。从远古时代起人类就受到各种传染性疾病的困扰,人们对传染性疾病的病因、流行规律、致病机制等不断进行探索,从无知到有知,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教训。回顾医学微生物学的发展历史,我们将得到启发,有助于确立研究方向,培养严谨的思维和创新精神,以促进医学微生物学及其防、治感染性疾病技术的发展。  一、微生物学的经验时期在古代,人们只能凭感性认识进行估计或推论传染性疾病的病因及其流行规律等。在北宋末年(11世纪初),刘真人就曾提出肺痨病是由小虫引起的。明隆庆年间(1567年一1572年)我国就有人采用人痘接种来预防天花,该方法还先后传授到朝鲜、日本、俄国和其他欧洲国家。16世纪,意大利人Fracastor0(1483年一1553年)提出了传染生物学说,认为传染性疾病在人群间可以相互传染,其传播方式可分为接触传播、媒介间接传播和空气传播,这一观点至今仍然符合流行病学规律。清乾隆年间(18世纪),我国师道南在《天愚集》“鼠死行篇”中就生动地描述了当时鼠疫流行的情况,指出了鼠、鼠疫和人之间的关系。  ……

编辑推荐

  医学微生物学是生命科学领域中的重要学科之一,也是高等医药院校学生必修的一门临床基础课。本次组织多所学校老师共同编写的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医学微生物学》(第二版),主要供临床、基础、预防、检验、口腔、药学、护理等专业学生使用。 本教材遵循“三基”和“五性”的原则,密切结合医学本科教育的培养目标进行编写。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医学微生物学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1条)

 
 

  •   书很好下次会继续光临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