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南海探秘

出版时间:2009-1  出版社:西苑出版社一  作者:阎启英  页数:240  字数:222000  

内容概要

对于许多人来说,中南海始终是一个谜,一个神奇而富有魅力的谜。多少年来,人们只能在北海的“琼岛春荫”遥望“太液秋波”,想象中南海的美丽和诗意;只能凭借片断的文献记载和民间传说,推演中南海的历史与传奇;只能通过新华门的端庄和红墙的巍峨,感受中南海的神圣与庄严……    《中南海探秘》的诞生,为人们消弭了与中南海的距离,也为人们开启了神秘而沉重的历史帷幕——    一部中南海的历史,其实就是一部千年中国史的缩影。在尘封虫蚀的纸堆里的历史,对大多数人来说也许是遥远而隔膜的,而积淀在中南海的亭台楼阁和波光云影中的历史,则是鲜活而可触摸的。

书籍目录

第一章 “三海”溯源与历史沿革  一 十里湖光引玉泉  二 荷花深处戏龙舟  三 九重宫殿燕王府  四 一片丹青太液池  五 风雨百年换人间第二章 气象万千的皇家园林  一 仙山何处访即此是蓬瀛  二 亭台藏林壑楼阁聚王气  三 引水多诗意叠石若天成  四 庭树百年树花草铺锦绣  五 匾额铭庄严楹联凝书香第三章 中南海古迹一览  一 南海-瀛台-宝月楼  二 昆仑石-淑清院-鉴古堂  三 丰泽园-静谷-涵春室  四 瀛秀园-仪鸾殿-迎春堂  五紫光阁-时应官-福华门  六蕉园-万善殿-阳泽门第四章 中南海千年大事记  一 宋金元  二 明  三 清  四 民国后记

章节摘录

  第一章 “三海”溯源与历史沿革  一 十里湖光引玉泉  追溯“三海”渊源,我们发现它与北京自辽、金迄清的城址(皇城)和河流水系的变迁紧密相关。北京自古即是缺水之地,历代在这里辖管建都时,都在引水入城方面做过尝试。  三国时代,曹魏刘靖就曾在永定河畔的梁山(今石景山)傍河筑坝,辟车箱渠与高梁河上游(今紫竹院附近)相连,引水灌溉。由于永定河流量时高时低,在一次特大洪水中,坝毁渠没,不得不废弃。  北京西郊的玉泉山,逶迤南北,六峰连绵,是西山的支脉。这里“土纹隐起,作苍龙鳞,沙痕石隙,随地皆泉,水清而碧,澄洁似玉”,因而被称为玉泉。金章宗完颜璨对“泉味甘冽”的玉泉水非常喜爱,曾于1190年在这里建“泉水院”,视为避暑之地。“以兹山之泉,逶迤曲折,蜿然其流若虹,故日玉泉垂虹。”后将“玉泉垂虹”列为“燕京八景”之一。从“垂虹”两字可见当年玉泉水源非常充沛,有诗赞叹:“雷波碧拥千崖高,落花点点淳寒瑶。日斜忽有五彩气,飞上太空横作桥。”  元、明两代,都在玉泉山建造过规模不等的寺院。那时,这里仍然是“山下泉流似玉虹,清冷不分众泉同”。从元代开始,引西郊玉泉水作为宫苑禁水。唯恐中途有所耗失,把泉水流经的金水河列为“濯手有禁”的水源。可见当时水的珍贵。一直到清朝,宫廷用水都取之于玉泉。

编辑推荐

  穿越时空,走进神秘的中南海,打开红墙上的一扇窗,揭开发生在这里的种种秘闻趣事。  中南海,这个我们最熟悉的名字!然而又是我们感觉如此陌生、如此神秘的地方!  她与中国古老悠久的历史文化联系在一起,对世界上几乎所有的人都有着无法抗拒的吸引力……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中南海探秘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1条)

 
 

  •   看了一半,因为忙还没有看完,看这样诗书内容的书需要耐心,静心。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