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代检察权制度研究

出版时间:2010-4  出版社:刘清生 湘潭大学出版社 (2010-04出版)  作者:刘清生  页数:330  

前言

近代检察制度肇始于西方,现已成为法治国家不可或缺的司法制度之一。检察制度的内容侧重于刑事诉讼,其制度价值主要在于废除欧洲中世纪以来的刑事诉讼纠问制度,确立刑事诉讼的权力分立原则,使检察官作为法律守护人,能够保护被告人既免于警察之恣意,又免于法官之擅断。其实,刑事诉讼中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和刑事罪犯,永远都只是一个国家或社会中极少数的特殊群体,并不会决定国家或社会的前途和未来。然而,任何一项公共制度的先进性和生命力,均在于它对人文的深切关注。刑事诉讼制度,不但要保护社会中的守法者和无辜者免受刑事追究,亦应关注可能或已经受到刑事追究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以及刑事犯之合法权益的保护,因为每一个人的合法权益(不管其身份如何)都是国家与法律关切的对象,也应当是我们每一个人尊重的价值,善待他人就是关爱自己,而唤醒罪犯之人性与良知的乃是人道与善待,而非严酷的刑罚。这是人类自我认识的升华。因此,检察官当以追求真实与正义为职业目标,追诉狂热将减损其效用和威信,公正合宜的刑罚才最符合国家利益和人道价值。检察制度引入我国始于清末。其时,封建专制在内忧外患的双重压迫下开始全面转型,而西方的司法理念和制度之输入,对延续数千年的古代法律制度和司法体制造成强大冲击,并推动着司法制度进行全面变革。

内容概要

  《中国近代检察权制度研究》将检察制度置于刑事司法的大系统之中进行分析,依此来阐述我国近代检察制度的引入背景、发展脉络,挖掘检察官与刑事警察、法院法官、监狱官吏以及律师之间的职责分工和相互关系以及检察权制度顺利运行所涉及的内部监督管理关系和外部行政保障制度。

作者简介

刘清生,1966年生,湖南耒阳人,湘潭大学诉讼法学博士。现任湖南省益阳市人民检察院检察长。研究方向为司法制度、检察制度等。近年在《法学杂志》、《中国刑事法杂志》、《求索》、《湖南社会科学》等刊物发表论文10余篇。

书籍目录

导论一、研究背景及选题依据二、以往主要研究成果综述与本书的研究素材(一)以往主要研究成果综述(二)本书研究所使用的资料三、基本结构与研究视角和研究方法(一)基本结构(二)研究视角(三)研究方法四、创新性研究成果第一章 检察权制度引入的社会文化背景与模式选择一、社会文化背景I(一)社会政治背景(二)诉讼文化背景二、中国近代检察权制度的引入(一)中西诉讼制度的直观对比(二)对西方检察制度的心理认同(三)选择检察制度的参考样态第二章 检察权配置的制度建构一、清末检察权制度的法制初创(一)制度雏形与天津试验(二)权能逐步明晰与检察一体机制的确立(三)检察权能和检察一体机制的进一步完善二、民国初期检察权立法的发展与变化(一)清末检察权制度的暂时沿用(二)检察权制度的调整与规范三、南京国民政府时期检察权配置(一)普通刑事诉讼中检察制度的重大变化(二)特种刑事诉讼中的检察权配置(三)军事刑事诉讼中的检察权配置第三章 检察侦查权的权能与实践一、检察侦查权的确立与制度规范(一)清末检察侦查权制度(二)北洋政府时期检察侦查权能的进一步强化(三)南京国民政府时期检察侦查权能的进一步规范二、检察侦查权行使主体(一)清末与民国初期的侦查机构(二)南京国民政府时期的侦查机构三、检察侦查行为规范(一)侦查基本原则(二)侦查程序提起(三)侦查行为实施(四)侦查中的人权保障四、检察侦查权的主要特点(一)侦查主体的宽泛性(二)侦查程序的多样性第四章 检察公诉权的权能与实践一、公诉制度的引入与立法规范(一)公诉制度的引入(二)检察公诉权的立法规范二、提起公诉和实行公诉(一)提起公诉(二)实行公诉三、担当自诉和协助自诉(一)检察官担当自诉的角色(二)检察官协助自诉的职责承担第五章 检察监督权的权能与实践一、审判监督权(一)审判监督权的确立(二)审判监督权的履行方式二、监所监督权(一)监、所分立与监所监督的确立(二)监所监督的工作重点(三)履行监所监督权的主要方法三、刑事裁判执行监督权(一)刑事裁判执行监督权概述(二)指挥监督刑罚执行的内容与方法第六章 地方司法制度及特别诉讼程序中检察权配置与实践一、行政兼理司法制度中检察权配置及其实践(一)政审合一制度的法文化渊源(二)行政兼理司法模式与检察权运行(三)地方司法制度检察职能实践二、预审程序中检察权配置及其实践(一)预审程序的法律性质(二)法院预审中的检察权(三)检察官主持预审及其调整(四)预审并人检察侦查程序三、特别诉讼程序中检察权配置及其实践(一)简易程序:检察官声请以命令处刑(二)覆判程序:案件由检察官附 具意见并转送第七章 检察权运行实践中的重要关系一、检察机构内部的上下一体关系(一)检察机构的层级设置(二)检察人员职位的层级配置(三)检察一体机制中的内部监督权(四)检察一体机制中内部监督的主要特征二、检察权运行实践中的重要外部关系(一)从辅助到独立的检审关系(二)以指挥和命令为内容的检警调度关系(三)以监督与扶助为主要特色的检律关系第八章 检察权制度运行的内部行政保障一、检察管理制度(一)处务规则制定的依据与效力(二)处务管理的各项具体制度(三)职员职责分工(四)工作机构设置(五)簿记制度二、检察官考评制度(一)办案业绩考核……第九章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人民检察制度第十章 中国近代检察权制度及其实践的法文化分析附录主要参考文献后记

章节摘录

插图:近代中国检察权制度的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立足前贤们的初步研究成果,本书做了以下一些新的尝试。其一,较为系统地归纳我国近代检察权的配置及运行实践,在此基础上对我国近代检察权权能配置及各种具体权能的设计及实践进行归纳及反思。如前所述,对我国近代检察制度的一些具体问题,学者已多有论述,但就与本书相关的范围而言,仍失之于零散。笔者在前贤研究的基础上,对近代中国检察权配置及实践运行进行了全面的考察,对国内研究者尚未涉及的这一领域进行了初步的资料整理和研究思路清理。其二,在对主要立法文本及官方法律文书进行深入研究的基础上,更加注重其他素材如案例材料的分析,以丰富对近代中国检察权制度的研究,注重对“社会生活中的法律”进行研究,以多种角度与方法描述法律与社会的互动,这或许能为以后研究中国近代检察制度提供有益启发。其三,整理出了一些原始材料。论文引用的当时判词及案牍、奏折公文等反映立法、执法实践的文献史料,很多是第一次整理出来的。特别是本书所整理的30多个相关案例,反映了清末及民国时期法律生活中与检察制度相关的部分面貌,也为以后研究提供了素材。由于研究能力和水平所限,还有以下方面尚需进一步完善,笔者拟在以后的学习与工作中继续深入研究:一是进行相关制度比较,如主要大陆法系国家,特别是日本的检察制度与近代中国检察制度的相似和相异之处;二是对近代中国的有关司法统计数据进行分析,以反映当时检察权制度运行的客观效果;三是对整理出来的案例与法律文书本身的内容进行深入剖析和法文化解读。

后记

本书是我的博士学位论文修改而成的。博士阶段的学习时光许多时候是在惶恐之中走过来的。既要尽职尽责搞好本职工作,不负国家俸禄,又想按照学校和老师的布置完成好学习任务,不辱学校学风,只得选择一种自己禀赋中追求的简单生活方式,工作之余,看书学习成为主要内容,日子似乎有了另外一种快乐。我本天资拙劣,蒙导师胡旭晟教授不弃收入门墙,悉心启发教导,耐心诱导鼓励,严格要求督促。在入校之初,导师就根据我的具体情况,帮助确定了学习和思考问题的方向。确定论文选题之后,从研究资料收集、相关知识储备、文章框架结构、疑难问题解决以及写作方法技巧等,都一一精心指点,导师严谨的治学态度给了我极大的鼓励,导师豁达的坦荡胸怀更令我钦佩。学习期间,胡肖华教授、廖永安教授、刘启良教授、何文燕教授、李交发教授、胡平仁教授、夏新华教授、张全民教授、邱兴隆教授等诸位老师,都给了我知识的教导,做人的启发,为我的生活立场注入了新的精神。

编辑推荐

《中国近代检察权制度研究》是由湘潭大学出版社出版的。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中国近代检察权制度研究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