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新富

出版时间:2011-9  出版社:三聯書店(香港)有限公司  作者:三聯生活周刊 著  页数:368  

前言

  編輯部的話  《 三聯生活周刊 》 創刊於 1995 年,這是北京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在 《 讀書 》月刊後出品的又一份量級雜誌。從構思、試刊,到正式創刊,直至今天它成為中國內地最有影響力的雜誌之一,眾多當代中國文化界、傳媒界、思想界的代表人物都曾與這份雜誌有過或淺或深的交集-董秀玉、錢剛、楊浪、朱學勤、胡舒立 ……   真正在十五年時問裡決定了這份雜誌核心價值與外在氣質的人,是主事者朱偉和潘振平,以及一眾不可多得的主筆:方向明、胡泳、苗煒、舒可文、李鴻谷、王小峰,以及更多年輕、獨立、富有才華的記者。  如果你以為我們要說 《 三聯生活周刊 》 是中國內地最好的雜誌,那絕對是誤會了。把這份周刊與今天內地大小城市報刊亭和書店裡面越來越多、越來越精美的報章和刊物一併比較,它並不能掃一眼就跳出來。但這樣的比較有失於單薄。比如說,很多人並不知道, 1995 年創刊的 《 三聯生活周刊 》是最早嘗試市場化的中國刊物,在那以前,雜誌的「市場化運作」,對於中國內地出版界、傳媒界幾乎是個空白的概念。這本雜誌在中國內地誕生,里程碑的意義非常重要。 對中國傳媒有興趣的讀者,大可以延伸一步,去回望今天中國市場化刊物出現的編年史,你絕對會發現一個有意思的現象,甚至可以寫篇論文搪塞你的老師。  看到這個編年史以後,還有興趣的讀者,就可以再往前挪一兩步,從更近一些的距離觀察 《 三聯生活周刊 》 這本雜誌的光譜。在策劃這個封面故事系列時,我們編輯部得以瞭解到它在創刊之初的自我審視、對將來方向的規劃、對實際運作方式的嘗試、對自身風格的定位,細碎而又合理有序。在這個生長的過程中,不同的主筆依次出現,就像一部歷史中先後登場、秉性各異的名將。  最獨特的是,當外界以為它已經好看了成熟了-甚至還開始賺錢-的時候,它自己又變了。而當很多媒體都在因為競爭加劇而盡力求新時,它偏偏相形靜默。變和不變,為什廢?市場無形之手是原因之一,是否也因為有某種歷練了十五年後的自覺?卻尚未有答案。  但當細讀十五年來每個專題-比方說當它達到 600 期時的每個專題時,你會發現,他們幾乎涵蓋了各個話題領域-政治、財經、社會、法律、歷史、人文、消費、軍事。每個專題都枝葉茂密,根脈深植。它不是一份最有話題性的新聞周刊(像錢剛曾經希望去磨礪的),也不是思想者的後花園(像朱學動曾希望去耕耘的),它是一個文化人眼裡的現實世界,看待這個世界的眼神很複雜:理性,有時有點冷漠;獨立,有時有點落落寡合;透徹,有時有點世故;內斂,有時有點嚴肅;關懷.有時有點傷感。  把這十五年來-恰好是中國發生最大變化的十五年來的專題讀一遍,噢,中國是什麼樣你全知道了,該愉悅的愉悅了,該憤怒的憤怒了,該著急的著急了,該思考的思考了,你瞭解了中國的世像與因果。而且最難得的是,作為讀者和觀眾,此時,你的獨立性沒有被媒體引導、干擾和侵蝕。這是這份雜誌最獨特之處。  我們把這十五年的無數封面故事反覆細讀和甄選.逐一呈現給讀者。在策劃 、甄選和編輯過程中,我們最艱難也是最有價值的體驗,是抓住客觀事件隨時間而起伏變化的尾巴,無論文化也好,財經或是社會也好,每一個領域都如此,因為這就是變化的中國。  三聯書店(香港)編輯部

内容概要

  九十年代中,中國經濟劃下分水嶺。此後十五年,中國經濟邁向世界舞臺中心。這是一段驚心動魄的歷史,情節波詭雲譎,現實比小說更精彩:為求生,國企改革制度遭遇種種意外;為搶佔市場,民營企業惡戰連連,從價格到廣告到資本運作,“武器”逐步升級;二十年前,Lenovo只是IBM 講座的聽眾,二十年後完成收購IBM PC;「網路之王」王志東創辦新浪,卻在上市後被公司拋棄;銀行業一度佈滿漏洞,逐步建立監管制度後,漸成競爭力強勁的賺錢機器;競逐求生求富,中國終成吸納全球投資的世界工廠——十五年財經故事,一個適者生存的叢林社會,中國新富都是狠角色!   本書分為財富、產業、投資三部份。「財富」介紹中國製造業的巨大力量,貧富分化的趨勢,以及所謂中產階級的脆弱和受到的衝擊。「產業」包括製造、金融、IT三個領域。可以看到中國從97年開始出現的民營企業衰敗原因和個案,金融企業由亂到大的自我梳理過程。「投資」主要講述1999年5.19行情的後續、金融風暴前的狂熱和隨之而來的一蹶不振。

作者简介

  三聯生活周刊  《三聯生活週刊》是內地深具影響力和公信力的雜誌,歷任總編輯錢鋼、楊浪、朱偉在中國新聞界和文化界深受尊敬。這本《中國新富》中的報導,主要出於其歷任經濟部主筆之手--前期的方向明是以產業新聞知名的財經記者;胡泳主要報導IT類財經話題,現任教於北大新聞系,並擔任《北大商業評論》副主編和央視財經類節目策劃;後期的謝九也以資本市場的評論知名。這本《中國新富》即是主要由他們完成的報導。

书籍目录

編輯部的話壹 財富世界工廠24個千萬富翁的安全與責任中產階級的自救與他救貳 產業爭霸天下還是「民族抗戰」「巨人」狂寫興衰史450萬買下1.5億國有資產中國最大家族企業產權演變軌跡VCD死亡檔案1999年 中關村元年審視新浪中國家電更新時代中國銀行業的自我整肅之旅中國金融業的保守主義與改革契機黃光裕之罪聯想全球化的攻守之道參 投資做多股市民生上市 邊緣資本保險紅利你的房子值多少錢3000點上的安全詞典3700萬新股民的2008難題救市的行政與市場途徑創業板的財富機會圖片出處

章节摘录

  世界工廠  跳板上的跨國公司們  從上海榻浦大橋出發,汽車沿老滬杭公路走上一個多小時,終於來到上海市政府 1996 年決定建立的漕涇化學工業區。  站在新修的防波堤上,外面是杭州灣的海水,裡面工業區的辦公樓已經建好,正在修建的是自來水廠和污水處理場。這個還有大片半人多高茅草地的填海區,現在是全世界化工行業新的「矽谷」。  在這片總面積 23 . 4 平方公里的工業區裡,拜耳公司計劃總投資 31 億美元的一體化化工基地的第一批項目已經關工,這是化工園區吸收到的第一筆外國直接投資。在現場協調施工的拜耳中國有限公司工程部的高級項目工程師廖桂平博士告訴記者,2002 年底,正在施工的投資三千多萬美元的一家塗料廠就會建成投產。按計劃,緊鄰的主體工程 2003 年就會開工,預計 3 年後投產。  廖建平博士指看荒地上豎起的牌子說:「靠著防波堤的內側,和拜耳一體化項目緊鄰的是另一家德國化學巨頭巴斯夫和一個美國公司合作的項目;在他們另一邊是英國石油公司 BP 和中石化合作的 90 萬噸乙烯工程,總投資都會超過 200 億人民幣,馬上都會開工。在防波堤外側,是一個會延伸到海裡的巨型液體碼頭。」  在整個化學工業園區,「粗略估算一下, 5 年之內將會有超過 1 , 000 億元(人民幣,下同)的投資投放進這片現在還長蒼荒草,能看到野兔和魚蝦的土地上,」廖建平說。而按照官方說法,這個國家和上海市「十五」期間的重點項目,總資將超過 200 億美元。  這是德國公司有史以來最大的一筆對外投資,隨看兩國總理聯合出席開工儀式,拜耳也更加注重自己在中國的形象。在北京一個德國風格的酒吧裡,拜耳大中華區集團負責人、拜耳中國有限公司常務董事施德浩博士送給記者的禮物是一個有勒沃庫森俱樂部球員簽名的足球 ─ 拜耳公司的總部就設在這座城市。他非常喜歡用中國成語來解釋這個跨國醫藥保健及化工集團的中國夢想。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中國新富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