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體三通

出版社:康鑑文化出版社  作者:吳世楠 著  页数:304  

前言

  作者序  輕鬆享有「不生病的人生」  「想要生病的人請舉手!」每回在社區大學授課或演講時,我總習慣拿這個問句來做開場白,想當然爾,現場聽眾的反應不是鴉雀無聲,就是一片譁然,底下的學員或聽眾大概都覺得:「咦?這是什麼問題?」  是的,誰會想要生病?維護健康都來不及了,尤其是特地來聽課、聽講的人,多半格外重視健康,自然更渴望遠離疾病。但若是接著問「有頭痛困擾的人請舉手」、「血壓偏高的」、「經常便祕」,不出10道問題,在場者幾乎各個有份,從頭到尾都沒舉手的人,實在少得可憐。  生病的頭號兇手─觀念、生活習慣不對  沒有人想生病,但真正健康、無病無痛的,卻沒有幾個人,為什麼會這樣?問題就出在「觀念不對」、「生活習慣不對」!  「觀念不對」,讓我們連「為什麼生病」都不知道,不知道原因,自然無從防範,就像戰士全副武裝,準備好了要打仗,卻連敵人在哪裡都摸不清楚,如何能獲得勝利?  「生活習慣不對」,看看周遭的朋友,或者看看自己是不是:能坐就不站,有車坐就不走路,飲食越來越精緻,卻也越來越沒營養。習慣帶來問題,諸多小問題日積月累,終於形成各種生活習慣病,也就是所謂的慢性病,像心血管疾病、糖尿病、腎臟病等,甚至是令人聞之色變的癌症,而這些慢性病在50年前,比例可是很低的,現在不但盛行,患病年齡還大幅度降低,讓大家不得不正視這現象。  人體三通,迎向不生病的人生  疾病威脅如影隨形,想要健康真有那麼難?其實一點也不,我說「健康靠自己」!古今中外多少養生經典,共通概念就是健康靠自己,只是現代人每每提及養生、保健等議題,總是讓它變得過於複雜而流於無效。  多年授課經驗讓我發覺,學員們初來乍到時,幾乎都帶著共同的疑問與困擾,我將這些問題整理成冊,並提供對應的解決方式,將主要觀念化繁為簡,以人體三通來作說明,只要身體三通,人自然健康沒毛病。希望藉著本書,讓更多沒有辦法來上課或聽演講的朋友們,也能體會到,追求不生病的人生,沒有您想像中的難。  透過文字和諸位讀者分享「健康靠自己」的個中訣竅,書中保健方法或許常見、或許平凡無奇,甚至您可能已經試過其中好幾項,卻不見成效,問題大多出在缺乏身體力行!在我過往的教授經驗中,還未曾見過持之以恆,健康卻毫無起色的。請牢記,時時關心自己、導正健康觀念、改變不良的生活習慣,再配合書中提及的各種保健、自療法,人人都能一天天邁向健康,活到天年,絕不病死!

内容概要

  健康靠自己  現在不養生,將來找醫生  學會養生,不花錢養醫生  活得久也要活得好  擺脫大病小病、生活習慣症候群  最好的醫生就是你自己!

作者简介

  吳世楠, 健康管理師。  現職:  ●台北市文山、松山、新店崇光社區大學 講師  ●健康促進股份有限公司 總經理  經歷:  ●台灣社區健康促進與管理學會 副祕書長  ●中華民國脊椎矯正學會 祕書長  ●台北市衛生局認證 職場健康管理師  ●中國一級健康管理師  ●中國一級公共營養師

书籍目录

【作者序】輕鬆享有「不生病的人生」保健養生9大關鍵Q1 為什麼一身老毛病,醫都醫不好?Q2 為什麼長年吃素,還是罹患慢性病?Q3 為什麼女性較常吃蔬菜水果,但是不少人仍受便祕問題困擾?Q4 吃什麼才健康?Q5 健康檢查報告說身體健康,但是為什麼仍然不舒服?Q6 如何「養生不生病」?Q7 都說運動對身體最好,但是為什麼對我沒效?Q8 如何減肥才能成功?Q9 吃什麼保健食品最有效?第1篇 不可不知的健康促進觀念─人體三通1 人體三通的重要性2 水路通─口到肛門通暢無阻3 電路通─脊椎神經無壓迫4 油路通─去除血管中油脂、毒素第2篇 最好的醫生是自己1 你知道的保健觀念,其實是錯的?2 現在不養生,將來養醫生3 中國老祖宗的養生順序4 錯誤習慣造成現代文明病第3篇 有效易行的自我保健法1 簡單有效的養生自療法─拉筋拍打2 強身健體靠按摩─十總穴3 要活就要動─運動4 簡易足部保健法─泡腳5 腰椎保健隨時做─正確坐姿6 體內環保排毒法─乾刷皮膚第4篇 您吃對了嗎?1 病都是吃出來的?2 各族群救命飲食法則第5篇 常見毛病VS.健康自我管理1 感冒─休息是最好的治療2 皮膚過敏─補充益菌清腸胃3 高血壓─維持血管、腸道健康4 糖尿病─高纖低脂+簡單生活5 鼻塞,鼻子過敏─均衡飲食,提升免疫力6 便祕─喝水、運動、多纖維7 腹瀉─食物不油不冷,好菌多多益善8 四肢冰冷─暖身食物驅寒,運動調節體溫9 腰痠背痛─良好姿勢保健脊椎10 失眠─紓壓、蔬果、拉筋三管齊下第6篇 要健康,真簡單1 投資健康 預防疾病2 常見卻傷身的養生法3 羅馬不是一天造成的4 健康管理新概念5 做自己的健康管理師

章节摘录

  保健養生9大關鍵  Q 吃什麼才健康?  吃「來自大自然的生鮮食物」最健康!  這是一個可以極大化,也可以化繁為簡的問題,最直接的答案是:吃來自大自然的生鮮食物最健康!生鮮食物,指保有食材原始樣貌,且非經冷凍、長途運送而來,以符合節令、在地生產的當季食材為優選。  從烹調手法來說,程序越少、工法越單純的料理,會比功夫菜來得健康許多。過於繁複的炒、炸、煸、烤、煨,容易讓食材中的營養素,在高溫中遭受破壞,甚至流失殆盡,不僅喪失食材天然的原味,吃不出口感,也吃不到養分,僅有舌間味蕾,獲得暫時性的心理滿足,對身體實則無益。  由於無法過度烹調,因此食用蔬果時,我們往往能吃到最多未被破壞的營養,而非調味料。若要想吃得更健康,請記得:簡單吃,多吃當地當令的新鮮蔬果,少吃肉!  保健樂活新主張  什麼是「百哩飲食」?  「百哩飲食」是一項起源於2005年的飲食文化運動,由兩名加拿大人發起,目的是為了提倡節能減碳,反對為了飲食而過度虛耗資源。在這項飲食文化運動中,響應者主張,每日的飲食所需,無論是吃、喝,其原料食材都應該取自方圓百哩之內,簡單來說,就是「在地人吃在地食物」。  雖然「百哩飲食」的出發點,是經濟與環保考量,但其本質概念也很符合健康原則。當地生產的食物不僅最新鮮,絕非長途運送者可比擬,再者,食材的選用必須符合節氣與地理,吻合老祖宗提倡了千百年的養生之道。俗諺云:「冬吃蘿蔔夏吃薑,不需醫生開藥方」,正是呼應「食材選用應當符合節氣」的觀念。從地理的觀念來看,生長在熱帶地區的蔬果,大多具有清涼消暑的作用,如果熱帶地區的人們,平時無事選擇寒涼地帶的人參來進補,恐怕會補出兩道鼻血。同理可證,寒帶地區的居民若時常吃西瓜、喝椰子水,恐怕也會以鬧肚子收場,這都是因為食材的食性,與身體的體質不合所致。  為了促進自身健康,支持在地農業,以及保護全人類的環境,我們都應該重新審視自己的生活飲食結構,找出最符合經濟效益和健康概念的新選擇。  Q 健康檢查報告說身體健康,但是為什麼仍然不舒服?  沒有紅字不等於健康,只是身體問題還不嚴重,尚未達到疾病標準。  健康檢查報告無論是厚厚一本,或是薄薄幾張,上頭印滿密密麻麻的項目與檢查數據,一般人能看懂幾項?在缺乏專業解說的情況下,多數人只好參考顏色的標準,沒有紅字就等於健康。但事實上,身體並非毫無問題,只是問題還不嚴重,尚未達到疾病標準。雖然在醫學定義上,你沒有生病,但從保健觀點來說,這樣的身體也不算是健康的,而是介於健康和疾病之間的「亞健康」。  身體的異狀,唯有當事人的「感受」最精準。這並不是提倡「棄醫療檢驗,只著重個人感覺」,而是提醒您注意,在相信醫療檢查的同時,也應該聽從身體深處的聲音,不能光看檢查報告沒有紅字,就大剌剌地忽略身體發出的微弱警訊。好比腸胃道時常感覺不舒服,就該好好分析自己的飲食結構與生活習慣,別非等到透過胃鏡,發現得了胃潰瘍之後,才接受藥物的治療。秉持著這樣的原則,你很快會發現,健康靠自己,一點也不難!  保健樂活新主張  聰明看檢查報告數值,正確掌握健康狀態  為了公正、安全,所以醫療診斷必須標準化,未達到一定的檢驗標準,就不能給予醫療處理。但從實際狀況而言,所謂的標準值,卻從來都不「標準」,它只是一項項經過嚴密計算程序,所得到的平均值,並非人人適用的絕對值。照理說,應該是僅供參考,卻有太多人將標準值視為絕對值,最簡單的例子是「發燒」。  按照現行標準,只要中心體溫大於或等於攝氏38度(不同測量部位有不同標準,僅以此為例),就算是發燒,但有人天生體溫比較低,雖然測得溫度為37度,卻早已燒得頭昏腦脹,若真等到符合標準的38度,才用藥或處理,不僅危險,也讓患者白白受苦。  「血壓」也是另一種常受標準所害的問題。為了方便大多數人,即時瞭解自己的血壓狀態,避免不必要的遺憾,有關單位透過多種方式,頻頻進行衛教宣傳,現在已有不少人知道,血壓有收縮壓與舒張壓之分,且各有一定的標準值。可惜,卻不是人人都瞭解,血壓高低也會因為年齡、環境壓力等因素而改變。  年紀大一點的人,因肌肉組織衰退、血管彈性自然硬化等原因,血壓會比年輕人高一些。另外,也有一群人因為「白袍症候群」,每回在醫療院所測得的血壓,都會比在家中自行測量的結果來得高。我們可以說上述兩種狀況,就是高血壓,就該服用血壓控制的藥物嗎?答案當然是否定的!  健康檢查到底是醫學名詞,還是商業名詞?檢查的重點到底是「健不健康」,還是「有沒有生病」?如果您的直覺反應是:健康就是沒生病,沒生病就是健康,這樣的健康概念,恐怕需要再進化!  Q 如何「養生不生病」?  吃得好、拉得出、睡得著、笑得出。  只要能做到「吃得好、拉得出、睡得著、笑得出」,就能不生病,保持最佳養生狀態。這幾點說難不難,說簡單倒也不簡單。  吃得好並不是大魚大肉,而是清淡、新鮮,且定食、定量。可是現代人作息不正常,三餐時間常不固定,且外食當道,不僅高油、高糖、高鹽,還吃進許多人工添加物,雖然物資早已不虞匱乏,但卻吃得一點也不「好」。  吃得進卻拉不出,也很容易產生大問題。現代人肉類吃得太多,一旦產生宿便,或有便祕困擾,好比將一條魚、一塊肉,丟在攝氏37度(人體腸道溫度)的馬路上,結果會怎樣?答案是迅速腐壞、發臭。便祕就是讓這些高蛋白有機會在體內腐敗,產生各種毒素,因此絕對不可以便祕!  工作、學業、經濟、愛情等,來自四面八方的壓力,讓人成天深陷煩惱,睡不著是常有的事情。現代人失眠比例偏高,尤其是30~45歲之間的青壯年,其問題更是嚴重。  如果連睡覺都不能好好睡,身體無法從疲倦中解脫,日復一日,心情怎麼可能會愉悅?笑不出來就一點也不奇怪了。您說,上述幾點,是不是沒有想像中簡單?  健康狀態不佳的根源,似乎與飲食脫離不了關係,因此調整飲食結構,是必要且首要動作。吃得對,吃得好,身體獲得所需的養分;拉得出,少了廢物囤積,可以讓代謝更有效率,使體力變好。體力一旦充沛,人顯得有精神,要應付日常生活中的許多壓力,就不再是困難事。朝健康邁進的正向循環,便能在這樣的狀態下有效啟動。  第1篇 不可不知的健康促進觀念─人體三通  人體三通的重要性  血液循環系統遊走於全身上下,主要負責輸送養分,就像油管為汽車、機械,帶來可供運轉的燃料,所以稱為「油路」。脊椎神經系統與大小器官、組織均有聯繫,負責掌管運動與感覺,發出訊號,如同傳導電流的「電路」。消化代謝系統,等同於身體的環保單位,資源分類是它的管轄範圍,舉凡是對身體有益者,系統便予以吸收利用,對身體無用的則打包排出,角色好比屋內有進有出的「水路」。  3大通路遍布全身,如果任何一處不順受阻,其相連或行經的器官、組織,怎麼會不受影響?只是程度輕重有別。  再從養生保健的角度來看,談拉筋拍打時所提及的「通則不痛,痛則不通」,不僅可用於全身經絡,其原理、原則也適用於此。「通」屬於正常生理狀態,「不通」則是病理的,所以我們可以說「通則不病,病則不通」。不過光是「通」還不夠,「通」只能讓人不生病,就像亞健康,距離真正的健康,還差一步,而這一步可稱之為「暢」。  「通」,如果是代表上述3大系統能發揮作用。「暢」,代表的不只是發揮作用,而是發揮100%的作用,絲毫無礙。記住,唯有「通暢兼具」,才能為人體帶來真正的健康。  為了讓「健康促進」的概念更易懂,我們化繁為簡,將上述理論歸納為「人體三通策略」,並以筆劃簡單的中文字「川」來連結。望文生義,可知「川」字是指「貫穿通流,水也」,我們人體的3大系統通路也一樣,必須貫穿通流,健康才有保障。  水路通  自來水管堵住了,打開水龍頭卻無水可用,短時間尚可忍受,但時間一長,乾淨的水進不來,屋內環境必定髒亂不堪,衛生狀態堪慮,如同人體消化功能不佳。如果是排出廢水的水管堵住了,狀況也不會比較好。想想看,要是所有髒水都流不出去,往屋內溢流,情況會有多可怕,此情形好比人體代謝功能失調。  一間屋子的水路必須暢通,住起來才舒適,人體的水路也相同。上從口腔,下至肛門,其間的消化代謝系統通暢,腸道垃圾與宿便,全部清除不殘留,人才會感覺清爽、無負擔。  電路通  燈泡忽明忽滅、車子發不動、遙控器按鈕失效、電線走火等,從輕微到嚴重,任何一種電器製品,可能發生的短路狀況何其多。這些問題十之八九,都是從「電路不通」開始。有時電路阻塞太久,無法順利傳導的電流長期累積,甚至還會使零件受損。一個小小的問題不解決,到最後讓整台機器報銷不能用,是否和人們輕忽健康的情形很類似呢?  原本只是小症狀,卻沒有及時處理,最終釀成重病,真是得不償失。千萬別在脊椎神經系統上,重覆這種錯誤。從頸椎、胸椎到腰椎、尾椎,33塊脊骨與椎間盤,應保持姿態正直,不歪斜、無壓迫,使其間密布的神經均可導通無誤,這麼一來,與神經緊密連結的器官、組織也將能正常運作,不容易短路或故障。  油路通  所有管路在經年累月的使用下,或多或少會產生一些沉積物。以油路來說,就算選用質地精純的油品,管線系統還是可能被積累的雜質堵塞,需要定期清理。如果任由其堵塞,小零件逐漸失靈是第一反應。機器開始運轉不順,成天某處故障,或無法發動,此類警訊若持續被忽略,引擎、馬達,甚至是整台機器徹底損壞,也是意料中的事。  同理可證,人體的血液循環系統也是一樣。血液暢行的血管,若缺乏保養,便可能被毒素、脂肪等雜質堵塞。起初可能以皮膚暗沉、精神不濟等細微症狀反應,時間一長,問題層級會漸漸提升為「惱人的小毛病」,或「久治不癒的老毛病」,最終帶來各種可能危及生命的心血管疾病,如心臟病、動脈硬化、中風等。反之,如果體內的油路通暢,各種養分、燃料運補無誤,循環代謝的效率會更好。少了負擔,又多了幫助,還能強化體內各項機能。  「健康」是生存基本條件,重要卻被視為理所當然,人們往往將許多精力與時間,用來照顧外表,卻鮮少有人注意「內在」的需求。這裡說的「內在」,並非單指心靈層面,而是生理上的內在。即使是略有保健觀念者,也多是頭痛醫頭、腳痛醫腳,以症狀論健康,缺乏整體健康促進的概念。  健康並非天生必然,而是需要後天的維持與照料,且應從根本做起,由小處著手。優先顧好體內3大通路,全身上下會自然而然地獲得好處,並自內而外顯現,讓人不僅擁有健康、不生病的內在,也有超越實際年齡的青春,與容光煥發的外表。  第2篇 最好的醫生是自己  你知道的保健觀念,其實是錯的?  拜科技進步之所賜,全人類的平均壽命逐年增加,各種與銀髮族相關的議題,越來越受重視,其中最熱門的首推「養生保健」。因為光是「活得久」還不夠,「活得健康快樂」才值得追求。想一下,如果人生的最後20年,都在醫院內插管度日,您要不要?千金難買早知道,不如就從現在起,好好瞭解讓自己不生病的方式吧!  提及「保健」,你會聯想到什麼?多次在演講或課堂上,做過簡單的調查,發現一般人,尤其是注重養生保健的人,提出的答案不外乎「吃保健食品」、「持之以恆的運動」、「投保健康險,買份保障」。除了「持之以恆的運動」正確,其餘皆錯!很意外嗎?一起來瞭解個中緣由吧!  保健食品不保證健康?  探討這個問題前,可能必須先釐清「何謂健康食品」這個問題。在商業競爭與行銷考量下,保健市場的大餅,是相關產業的兵家必爭之地,傳統藥廠、生技公司、食品飲料公司,甚至是通路企業,紛紛推出各種以保健為名的產品。將這些不知道是營養成分多,還是熱量與添加物多的商品,篩選一輪後,真正具有保健效用者,恐怕所剩無幾。就算消費者慧眼獨具,挑出真正的保健食品,但要如何確保自己不吃錯?每回吞下的,都是身體所缺乏的呢?  市面上許多強調養生保健的食品,有的內容成分極為精細,強調補充單一元素,像葉黃素、花青素等,也有主打某種食材,例如靈芝、冬蟲夏草等,該選哪種比較好?  有一派主張,強調保健食品屬於食品級,且內含成分均對身體有益,就算多吃也無礙。姑且不論其成分是否真對身體有益,就算是,誰說多吃無礙?要知道,再好的成分或食材,只要攝取過量,好東西也會變成壞東西。  就以許多銀髮族習慣補充的鈣片為例。吃鈣,是因為覺得身體缺鈣,希望能透過鈣片,緩解骨質疏鬆或其他骨骼方面的毛病。「缺鈣補鈣」乍聽之下沒有問題,可是您想過嗎?吃進去的鈣,身體是否能完全吸收呢?如果無法吸收,攝取過多的鈣要怎麼辦?會不會反而造成負擔,影響身體健康?  假使無論吃多少都吸收,結果可能更麻煩,因為它必定在體內造成不自然的變化。這些「吃錯」與「過量」,其實通通可以避免。俗話說「藥補不如食補」,事實上,人體運作所需要的養分,只要透過均衡飲食,食用當地、當季盛產的食材,就可以100%獲得。保健食品不是不能吃,但如果將身體健康,寄望於保健食品上,認為光吃保健食品就能獲得健康,結果恐怕會大失所望。  保險只保生病,不保健康  同樣是因為保健意識高漲,再加上人口高齡化的問題,令人不免擔心,萬一年老之後,病痛纏身怎麼辦?是不是應該有份健康險或醫療險比較好?而且保得越多,保障越高,相形之下似乎也就更無後顧之憂。  於是你我身邊都有不少這樣的人,每年付出高額的保費,拼命買健康險,1張保單不夠,再買第二、第三張保單,並沾沾自喜,覺得自己不用害怕生病,因為有了這些保單,生病時不但能就醫,甚至還能有錢賺。割掉盲腸可以拿到10萬,切除乳房將獲得100萬的理賠,就算是住院1天,還能有三千、五千元的進帳,但問題是:這種錢您要賺嗎?那可是得出賣健康才能換得的啊!  保險就是浪費錢,通通不應該保嗎?倒也無須矯枉過正,我們還是能透過保險機制,尋求一份保障,讓自己少擔一份心,可是絕非「保了健康險,就等同保障健康」。無論是哪一種保險,都無法令身體健康不生病,充其量只能讓人在生病時,獲得較好的醫療照護。嚴格說來,這些所謂的健康險、醫療險,保障的是生病,而不是讓您獲得健康。  真正能保證身體健康的,只有你自己!與其擔心生病時,得付出高額的醫療費,倒不如仔細想想,該如何讓自己不生病。個中關鍵不在那一張張的保單,將時間花在研究複雜的條文上,有什麼用?再怎麼清楚權利、義務,最多只能讓人在就醫、理賠時不吃虧。還是將心思放在關心自己吧!想想該做哪些運動,飲食方面該注意哪些地方,生活習慣有沒有哪裡該調整,找出符合自己的健康促進計劃,身體力行,才是真正的健康之道。  保健樂活新主張  都是科技進步害了您?  俗話說:「水能載舟,亦能覆舟」,科技之於健康,類似水與舟的關係。由於科技進步,越來越多的疾病能在早期被發現,進而獲得良好的療癒效果,但是科技不只為健康帶來正面影響,人體活動量大幅降低,飲食與生活不分寒熱帶等情形,都是由於現代人不當使用科技,對身體健康造成的負面結果。  在摩托車、汽車等代步工具被發明前,人的移動大多依靠雙腳,就算騎乘自行車,也得出力使勁地踩。可是現在往往只要油門一催,一滴汗也不用流,即可到達目的地。諸如此類的案例不勝枚舉,各項新機器的發明,的確讓生活更便利,卻也在無形中,使人類的活動量大幅降低,加上飲食過剩、吃冰、吹冷氣,逐漸讓人體新陳代謝低落、氣血循環變差,久而久之,各種慢性病與文明病紛紛出籠,直接損害健康,這也是現代人罹患慢性病的主因之一。  再者百年前,何來所謂的進口水果或食材?就算有,也是極其稀少且昂貴,絕非一般大眾日常生活即可食用。反觀現今,由於空運發達,在超市或傳統市場,想看到或買到千里外的蔬果魚肉,一點也不難。可是這些食材新鮮嗎?不是當地原產,它的養分是在地人所需要的嗎?不是當令盛產,它夠成熟嗎?可以提供最佳的養分供人體吸收嗎?最重要的是,身處亞熱帶的您,淨吃些寒帶或熱帶的食物,它們的營養成分,能完全符合您的身體需求嗎?  蔬果魚肉的運送尚且如此,何況人體自身的移動。飛機票一買,就能當空中飛人,今天在北半球,明天就在氣溫迥異的南半球,有時身體不僅要適應氣溫劇變,還得適應時差,偶一為之尚且無妨,要是經常如此,生理機制必定紊亂不堪,免疫系統也跟著失調,如果此時選擇使用藥品來控制,長久下來,要不生病還真的很難!  上述情況為科技發達所造成,但卻不是科技的錯,錯的是不懂得善用科技的人類。記住,我們不應該被科技所侷限,遺忘人體最自然的本能與需求。在享受科技帶來的方便之餘,更該學會如何避免,因科技發達而帶來的錯誤生活習慣,才能降低各種慢性病的罹患風險。  沒有生病,不代表就是健康!  許多人有頭痛、腸胃不適、胸悶、疲倦、肩頸痠痛、無力感等「老毛病」。提起這些老毛病,總有滿腹苦水吐不完,但說也奇怪,如果詢問:「有試著改善嗎?」有一半的人會回答:「沒用啦!已經這麼多年了,老毛病是治不好的。」另一半的人則會說:「這都是小問題,又不是生病,難道還要找醫生嗎?笑死人!」  以上描述足以顯現,一般人對自己的身體狀態有多麼輕忽,許多疾病正在發生,或已經發生,而當事人卻不重視,甚至根本未曾察覺。  沒有生病,並不等於健康。令人感到困擾或不舒服的老問題,其實是身體正發出「警告」,縱使程度尚未嚴重到足以稱「病」,但也不代表您的身體就是健康,充其量,只能稱之為「亞健康」。  「亞健康」泛指一種介於疾病與健康之間的狀態,可能以多種樣貌來呈現,例如慢性疲勞、長期情緒低落,或是惱人的老毛病纏身等,這些狀態有個共同特性:對生命沒有立即性影響,但傷害真實存在,且不會自動消失。若長時間置之不理,就有可能脫離灰色的模糊地帶,朝疾病方向發展。  慢性病的形成,一定是從「身心健康」、「自己感覺有症狀」、「醫生以儀器檢查有徵兆」,最終才「形成疾病」,需要「醫生治療」。如果能在自己感覺有症狀時花點心思,或找「健康管理師」此類助人不生病的專家,深入探究,以果追因,不難發現,亞健康狀態通常源自於不良生活習慣,只要加以導正習慣,這些亞健康現象便能獲得改善,自然可避免「照著書本來生病」。  健康管理師Q&A時間  Q:什麼人容易處於「亞健康」狀態?  A:根據統計,亞健康族群普遍具有以下幾項特質。(個別案例不一定全部吻合)  ● 年齡介於18~45歲之間  ● 女性較多  ● 都市人較多  ● 白領上班族較多  ● 生活壓力大(包含學業、事業、家庭關係、經濟狀況等)  ● 用腦過度或勞動過度  ● 生活少變化,缺乏刺激與溝通  ● 作息不穩定  ● 飲食不均衡  ● 常喝冷飲、吃冰品,或總是待在冷氣房  ● 有抽煙或喝酒習慣  ● 久坐不動,缺乏運動  第3篇 有效易行的自我保健法  簡單有效的養生自療法─拉筋拍打  「拉筋拍打」在中國傳統醫學上,就是一種能兼具保健與自療的養生妙法,已經通過歲月的考驗,流傳上千年。未見症狀時進行拉筋拍打,可以強化體內代謝,讓健康狀態更上一層樓。身體微恙時,拉筋拍打更具有緩解,甚至是症狀解除的作用。  其原理很簡單,以粗淺的概念來說,人體健康狀態取決於經絡運行,經絡通順,則健康無礙;經絡不順,則在何處淤積,外在即形成對應的病灶。常見的肩頸痠痛、腰痠、背疼,或是高血壓、糖尿病、高血脂等,都與經絡阻塞脫離不了關係。為了保健,也為了自療,無論男女老幼,健康與否,人人都應該學習「拉筋拍打」。  1分鐘學會臥位拉筋  拉筋方式非常多,「臥位拉筋法」是最安全,最方便、最有效果的拉筋法,可以改善失眠,便祕、腰痠背痛、頻尿,尿失禁、經期不順、五十肩,同時也有減重效果。從未拉筋的人,第一次拉筋必定是又痠、又麻、又痛,拉到眼淚鼻涕齊發者,也大有人在。有不少人在初次體驗後,便視拉筋為畏途,不願再輕易嘗試。首先有個觀念要告訴大家,拉筋,若不痠、不麻、不痛,無效!再者,一般人普遍有個迷思,認為小孩與年輕女性天生筋軟,年長者或男子必定筋縮僵硬。  事實上,年輕女性筋縮狀況,比男子嚴重者並不在少數。也曾親眼見過,才13歲的國中學生,筋骨柔軟度不如80歲的老翁。可見筋縮與否,無關性別或年齡,主要還是看「生活習慣」與「身體狀態」。只要經過適當的練習,就算是60、70歲的老翁,照樣能日日拉筋,並且從中明顯感受到,身體一天比一天健康、舒服。  步驟1 立位拉筋鬆小腿  用臥位拉筋法前,先以「立位拉筋」方式來拉筋,此法也稱為「站樁」。透過此動作,鬆弛小腿後側的筋肉,還可以拉到腰椎、胸椎。之後再以「臥位拉筋法」拉筋,二者相乘會使效果更佳。  坊間很容易買到類似上圖的輔助工具,能夠調整角度。初學者可以從比較平緩的角度開始,慢慢練習,筋骨一天比一天柔軟後,就可以朝高角度挑戰。從基本的20度仰角開始,進步到25度,最高為30度。正常、健康的人,要能在30度的輔助工具上,讓身體站成一垂直線。但無論採用哪種角度,記得,每次都得連續站上10分鐘以上,才能達到效果。  「立位拉筋」是一種小範圍的拉筋,最初可能小腿會有緊繃感,再逐漸出現痠、麻,甚至是發熱、流汗等感覺,接下來有的人會感覺到一股氣,從小腿沿著大腿、腰部、脊椎,一直上升到後頸椎。如果上述感覺沒有出現,可能有兩種原因,第一,目前的角度太輕而易舉;第二,立位拉筋者姿勢不正確,例如膝蓋彎曲。若是前者,請直接調高腳板角度,應該就能體會痠麻感;如果是後者,立位拉筋時一定要將膝蓋打直,否則就不算是正確立位拉筋姿勢。  立位拉筋的完美姿勢,是從側面看身體成一直線,這是每個人應該有的姿勢。許多人因為筋縮的緣故,只要站上輔助工具,感受到小腿後側筋肉的拉扯,就會不自覺地彎起身子,膝蓋彎曲,或是出現臀部翹起、上半身前傾的錯誤姿勢。此姿勢的確舒緩筋肉的緊繃與疼痛感,可是立位拉筋的效果也大打折扣。因此立位拉筋時應特別注意,在可以忍耐的範圍內,盡量打直身體。  有時因為立位拉筋者的筋縮狀況嚴重,無法以全身挺直之姿的方式立位拉筋,起碼也要從膝蓋打直做起,讓拉筋的效果,慢慢從下半身的小腿,向上延伸,通過膝蓋骨、骨盆腔、腰椎乃至於整個脊椎。經過一段時間的練習後,筋縮狀況日漸好轉,會發現背部也能挺直。立位拉筋要見成效,必須持之以恆,每天最少要花30分鐘力行。待身體可以完全成一直線後,也要持續立位拉筋,藉此保養筋骨,維持在最佳狀態,對長短腳症狀亦有明顯改善。  步驟2 臥位拉筋─兩腳各拉筋10分鐘  經過10分鐘的暖身,就可以參考以下的動作,進行強化版的臥位拉筋運動。  臥位拉筋正確拉筋要點  1 上半身躺臥於拉筋椅,雙手向後平舉,肩膀、手肘盡量貼平於椅面。雙手可各拿1瓶裝滿水的600c.c.寶特瓶,加強肩頸伸展效果。  2 一腳向上抬起,緊貼於直立支架上,並且利用綁帶束緊。  3 另一腳自然向下垂放。利用2~8磅重(約0.9~3.6公斤)的調整型綁腿沙袋綁在小腿側,使其自然下垂。  4 10分鐘後,稍做休息,換另一腳重複相同步驟。  未到位的拉筋姿勢  拉筋姿勢未到位有兩種可能性,一是做得到而未做到,另一種則是柔軟度上根本做不到,前者可稱之為「不正確」,後者則是「筋縮」的反應。兩種展現出來的結果很相似,但解決之道卻不同,一種需要透過姿勢矯正,另一種則需要透過持續練習。先一塊兒來瞭解,有3大類不到位的拉筋姿勢。  臀部未貼緊直立支架  姿勢矯正:  這是很常見的錯誤姿勢,只要在將腳往上伸直之後,稍微挪動臀部,確認已經移到底部即可。  持續練習:  確定並非姿勢不良所致後,只要盡可能地讓膝蓋與直立支架貼緊,使用綁帶,將大腿綁於直立支架上,持續練習一段時間後就會發現,腰臀乃至於大腿之間的筋肉,會更加柔軟,臀部漸漸可貼緊直立支架。  上抬的腳未伸直,膝蓋屈起  姿勢矯正:  有時臀部沒有移到底部,與直立支架間產生空隙,就可能出現此姿勢。如果臀部位置無誤,則檢查綁帶的位置,可以試著將它綁在接近膝蓋下沿的位置,不可以直接綁在膝蓋上。  持續練習:  若非因姿勢性的緣故,膝蓋屈起無法直立,就是單純的筋縮問題,想改善別無二法,持續拉筋練習就對了。  另一腳無法自然下垂  姿勢矯正:    許多剛開始拉筋的人都會有這種狀況,有時是因為緊張,導致腿肌緊繃,只要深呼吸讓自己放鬆,就可以讓懸空腳自然下垂。  持續練習:  如果無法自然下垂的原因是筋縮,除了持續練習外,建議練習時,在小腿綁上調整型綁腿沙袋輔助。初期約從2~4磅重(約0.9~1.8公斤)開始,接受度變高後,慢慢提升至8磅(約3.6公斤)。

编辑推荐

  壞習慣再見,健康逆轉勝  文明病、慢性病、老毛病難以治癒,就在於致病原因和生活、飲食習慣脫離不了關係。若無法從根本改善,問題會一再出現。  要想徹底擺脫頻繁出現的不舒服,最有效的辦法,就是做好自主健康管理,戒除壞習慣,將健康視為自己的責任。  「預防型健康管理」養生自療法DVD  ●與癌共舞─慢性病和健康管理  吳老師傳授「養生不生病」的觀念  慢性病、老毛病等「現代文明病」難以治癒,關鍵就在於:致病原因和「生活、飲食習慣」脫離不了關係。  徹底擺脫「現代文明病」很簡單:落實「預防型健康管理」,戒除壞習慣,為自己的健康把關。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