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关系与宗教问题的多维透视

出版时间:2009-3  出版社:民族出版社  作者:廖杨  页数:677  

内容概要

本书以华南边疆具有地缘意义的重要区域——广西壮族自治区为研究范围,在评述相关研究动态的基础上,以时间为经、事件为纬,分古代、近代、现代和当代四个不同时期,从历史与现状、地方与国家、区域与全球、边缘与中心、民族与宗教以及地缘经济、地缘政治和地缘文化互动等多个维度,透视了广西的民族关系与宗教问题,梳理了不同时期广西民族关系和宗教问题历史变迁的基本线索和发展规律,并以sPss为统计分析平台,从总体上分析了有关广西民族关系与宗教问题的调查问卷,对民族、宗教的相关问题亦进行了理论探讨。本书的主要结论是:  1.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各少数民族之间也相互离不开、国内民族离不开国外民族、国外民族也离不开国内民族这五个“离不开”构成民族关系发展变化的基本维度。  2.民族关系格局是不同时期民族政策影响和区域民族互动的结果,政府主导下的民族政策实践和各民族之间的互动共同推动着民族关系的发展。  3.民族平等、团结、互助、和谐既是我国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追求目标,也是中华各民族发展、繁荣的基本维度。在追求和维护我国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过程中,应该认识到民族之间的结构性差异和民族分层对民族关系发展的影响。  4.本土宗教文化与外来宗教文化的冲突、互动与调适是文化变迁的重要内容,也是社会和谐的重要维度。民族关系与宗教问题之间有着一定的逻辑关联。   5.讨论民族关系与宗教问题,离不开对民族、宗教相关理论问题的探讨。民族与族群、社群既有联系,也有区别。由于民族、族群、社群、社区与社会共同体之间存在着内在关联,民族关系、族群关系与社会关系之间的关系因之显得比较复杂,民族问题、宗教问题和民族宗教问题也因此不可简单对待,需深入探讨,辨析其概念,弄清其类型和实质,这是我们研究民族、宗教相关问题的基石。

作者简介

廖杨,壮族,1972年生,广西金秀人,教授,民族学博士后。主要从事族群理论与族群关系、历史人类学、旅游人类学和社会—文化人类学等方面的教学和研究,先后开设“历史人类学”、“旅游人类学”、“民族学通论”等本科课程,以及“民族学人类学理论与方法”、“经济人类学”、“宗教人类学”、“旅游人类学”、“社会—文化人类学”、“民族学民俗学人类学名著选读”和“田野工作理论与方法”等硕士研究生课程。
  现已主持完成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港澳台族群社会与文化研究”等6项省部级及以上科研项目,目前主持在研的有国家社科基金西部项目“华南边陲的民族向心运动与族际关系和谐建构的人类学考察”、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资助项目、广西“新世纪十百千人才工程”专项基金项目、霍英东教育基金第十一届高校青年教师基金资助项目等多项国家级、省部级项目,以及“历史人类学纲要”、“旅游人类学导论”等校级教材项目和广西高教“十一五”教改重点项目“民族地区高师多学科交叉培养民族精神的人才培养模式与实践研究——以民族学、人类学、民俗学和历史学为例”等教材、教改项目。在《民族研究》、《内蒙古社会科学》、《社会科学辑刊》、《思想战线》、《广西民族研究》等核心期刊发表论文90余篇,出版专著《港澳台族群社会与文化研究》和《中国西北古代少数民族宗法文化研究》,科研成果曾获广西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二等奖2项、三等奖2项,2005年10月至2007年12月先后入选广西高校百名中青年学科带头人资助计划、2006年。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和2006年度广西“新世纪十百千人才工程”第二层次人选。

书籍目录

绪论 一、研究意义和价值  二、研究状况述评 三、研究思路与方法 四、研究重点、难点和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五、本书研究的时空划分和说明第一章 民族、宗教问题的相关理论探讨 第一节 民族、族群与社群  一、“族群”与“民族”概念上的交叉关联  二、社群、社区与社会  三、民族、族群与社群的内在关联 第二节 民族关系、族群关系与社会关系  一、概念问题  二、民族关系、族群关系与社会关系的关系  三、民族关系问题 第三节 民族问题、宗教问题与民族宗教问题  一、概念界定  二、类型划分  三、问题实质第二章 广西的自然环境与民族分布 第一节 广西的自然环境  一、地理位与环境特征  二、地壳运动与史前时期广西的古人类生活 第二节 考古发现与广西境内的古人类  一、石器时代的广西古人类  二、桂林“甑皮岩人”及其流布 第三节 《山海经》与传说时代的广西民族分布蠡测  一、神话传说与远古时代的民族分布  二、《山海经》中的“苍梧”  三、《山海经》中的“三苗”  四、盘古神话及其族属的缺失二《山海经》反映广西民族分布之不足第三章 广西古代民族关系与宗教问题 第一节 先秦时期的广西民族关系  一、夏商周时期的广西百越族系的民族分布及其方国  二、珠江流域与长江流域的民族迁徙与文化交流 第二节 秦汉魏晋南朝时期的广西民族关系  一、秦汉魏晋南朝时期广西地区的民族分布状况  二、秦汉魏晋南朝时期岭南民族迁徒交往与广西地区的开拓经营 第三节 隋唐两宋时期的广西民族关系  一、隋唐两宋时期广西的民族分布概况  二、隋唐两宋时期苗族、瑶族的迁徙与广西的民族关系  三、隋唐两宋时期中央王朝对广西地区的治理及其民族关系 第四节 元明与清前中期的广西民族关系  一、元代行省的设1及其对广西少数民族的统治  二、明代靖江王府的建立及其对广西少数民族的统治  三、明代局部地区的改土归流与屯卫制度的实施  四、清前中期广西的改土归流及其民族关系  五、元明和清前中期广西少数民族与统治民族的关系厂 第五节 古代广西的宗教问题  一、先秦时期广西地区方国中的王权政治与宗教功能  二、汉晋时期广西土著文化与中原宗教文化的交流  三、唐宋至明清时期的广西宗教问题及其主要特点第四章 广西近代民族关系与宗教问题第五章 广西现代民族关系与宗教问墨第六章 广西当代民族关系与宗教问题第七章 基于SPSS分析的广西民族关系与宗教问题研究结论参考文献附录A 广西民族关系与宗教问题调查问卷附录B 华南边疆民族关系与社会和谐调查问卷统计表附录C 华南边疆民族地区天主教传播的历史与现状调查——以金秀大瑶山为中心附录D 信仰、秩序与意义——桂林王城周边文化变迁的宗教人类学考察附录E 桂林市城市化进程中的民族问题及其对策研究附录F 南宁市城市化进程中的民族问题及其对策调研报告后记

章节摘录

  广西壮族自治区是我国省级民族自治地方,又是我国南方与越南接壤并濒临海洋的唯一自治区。它处于东亚板块与东南亚板块的接合部,是我国华南经济圈与西南经济圈、东部沿海汉族与西南边境少数民族地区的交汇地区,也是物流、人流、资金流、信息流的必经之地,还是地区间、民族间、国家间交往的代表性地带和伊斯兰教、佛教、儒家三大文化圈交汇碰撞的前沿地带。近年来,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政府在党中央和国务院的领导、支持下,正加紧实施中越两国领导人2004年5月达成的“两廊一圈”规划共识,努力推进“一轴两翼”M型经济区域合作和泛北部湾区域经济合作。2008年2月21日,国家发展与改革委员会正式批准《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发展规划》,使北部湾经济区成为我国第一个从国家战略的高度确立的国际合作区域。笔者认为,以广西为中心,多角度、多层次地考察研究全球化场景下典型区域的民族关系和宗教问题,不仅具有理论和现实意义,也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  首先,广西地区历史上的民族社会相对稳定,民族之间虽有矛盾、冲突甚至战争,但与我国北方地区相比,广西地区的民族关系问题相对较少;宗教问题除近代相对突出外,现当代时期处理得较好,其发展规律值得认真梳理,可为我国民族团结和民族和谐提供正面的经验总结。  其次,在世界民族交往格局中透视民族关系和宗教问题,可为多民族国家的治理和国际合作提供学理依据,为国内民族内部以及国内外民族之间的合作与竞争提供前瞻性、战略性和预警性的决策参考。  再次,我国与东盟的全面交往对接必将从“两廊一圈”中的“北部湾经济区”这个咽喉部位开始,但在冷战思维的惯性下,该区域目前的交往关系更多地表现为激烈的、甚至是无序的竞争关系,一方面表现为中越两国以陆地边境与北部湾海洋为舞台展开的竞争,另一方面表现为同具地缘优势的云南、广西、海南以及广东的湛江等地区一直积极努力,竞争做中国走向东盟的“桥头堡”。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民族关系与宗教问题的多维透视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3条)

 
 

  •   民族关系与宗教问题的多维透视:以广西为考察中心
  •   选作教材,不错的东东,一册在手,了解广西的民族宗教关系
  •   学术研究参考书,很不错的资料。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