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黎:一席浮动的豪宴

出版时间:2004-01  出版社:三联书店  作者:(美)苏珊・罗德里格・亨特  页数:366  译者:梁归智 梁相如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20世纪20年代,一群美国文化人在巴黎自我放逐,在聚饮欢宴中迸发着艺术的灵感。他们被称作“失落的一代”,却在20世纪文化史上留下了浓墨的重彩。 
透过着他们的沙龙飨宴,展开想象的翅膀,你就能和海明威在圣路易岛一起大啖牛排;参加格特鲁德·斯坦客厅里的午后茶会;在福丽斯大剧院后台和约瑟芬·贝克品味龙虾;和一代舞星伊莎多拉·邓肯共呷香槟……如果你有兴趣,还可以依照20个风格各异的食谱,领略20年代巴黎社交圈的原汁原味。
海明威说:如果天赐幸运,让你在巴黎度过了青春时光,那么在以后的岁月里不管你到哪儿,巴黎将永远与你相伴,因为巴黎是一席浮动的豪宴。

书籍目录

自序故事主人公:迷惘的一代拉开饕餮的序幕战地女杰的意外大餐战地救护间隙的意大利佳肴两伴奇人因缘际遇的冷餐宴会金龟婿拜见岳父岳母大人的上门宴施荡不羁的女画家的茶会食不果腹汉享用《尤利西斯》里的夜宵千面女郎素手调羹彻夜狂舞后的葱头汤情友文艺沙龙里诱人的小美点自行车大赛中的野餐撩情春药酒春之色拉伤心绝恋的分手食品“达达之母”客厅里的茶点黑人舞蹈天后的裸体午餐白大理石工作室内雕塑家的豪宴刚强硬汉海明威与“伟大的盖茨比”的旅行盛餐八音盒俱乐部里音乐家的美食海边豪宅内的嘉年华会……

章节摘录

插图书摘维札松蛋糕:       最早制作维札松蛋糕的是斯坦和托克勒斯早期雇用的管家莱奥妮太太。维札松蛋糕之名,取自于它的发明者所在的天主教女修道会之名。备料:黄油,鸡蛋清,黄油,香草精,杏酱等。制法:1.25杯黄油在平底锅里熔化成深黄色,离火待用。用木勺慢慢地打匀6个蛋清,加入2/3杯白面,1小勺香草精和熔化后晾凉的黄油,再打进2个蛋清搅匀。面糊倒入兵了黄油的蛋糕模具里,于预热到400度的烤箱里烤20分钟。蛋糕呈金黄色取出,上抹一层煮熟的杏酱即可。拉普桑红茶:       拉普桑红茶有特殊的烟熏味道,可能是所有茶中最独特的一种,也是喜欢异国情调的托克勒斯小姐招待客人的首选茶。家常小甜饼:备料:面粉,糖,黄油,库索拉酒,白兰地酒等。制法:1/4杯白糖和2杯白面一起过筛。1杯黄油打成奶油状,慢慢地一点一点地把面粉加进去。加时需搅动,但不能打。整个过程需用时20分钟。在面粉加到一半时,加1中勺库拉索酒和1小勺白兰地酒。搅拌均匀后把面团揉成像香肠一样的长条,一根大约2寸长,0.5寸厚,放在抹了油的烤小甜饼的纸上,每个间隔一寸的距离。摆好后放入预热到275度的烤箱里,烤20分钟。烤好后用铲子轻轻地取出,趁热在上面筛一层糖。如把小甜饼放在密封的容器里可保存三星期。

媒体关注与评论

名家评书宴飨,晚会,诗人,怪诞富豪,翻译,龙虾,苦艾酒,音乐,漫步,牡蛎,雪利酒,阿司匹林,丹青,女同性恋,编辑,书籍,水手。光怪陆离,妙极了。        -哈特·克兰《一张1929年的巴黎明信片》        饕餮的方式多姿多彩,饕餮就是活,饕餮也是死,饕餮的方式甚至成了一种思想,让你感支只有在饕餮中才能称得上是活着并能继续活下去。        -格特鲁德·斯坦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巴黎:一席浮动的豪宴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23条)

 
 

  •   以为是海明威的,可惜没看作者
  •   这本书非常好,是本好书值得看看。
  •   高山仰止,慢慢学习吧。
  •   letmeknowmoreinterestingthingsaboutmanyfamouswriters
  •   发货速度很快,不过书的边角有折痕
  •   这本书并不是以写食谱为目的而是将二十年代coolguys的生活侧面进行描写用食谱来渲染他们的性格和生活很有点专项研究的味道这书是外国人写的从运词到逻辑都地地道道原汁原味此书定位在情趣
  •   而且还有鲜活生动的菜谱,让味觉和视觉都能得到很美好的感受.不管当时的人们吃到嘴巴里会是什么味道,但是现在的人眼睛是吃饱了,不会去做尝试,只享受这文字作成的盛宴.
  •   我们是生活在现实中,而他们却给我一种不真实的感觉,他们的世界与我们是如此的遥远
  •   这书印的实在不怎么样!中间很多都是白纸,和盗版书一样.当当也不给换.
  •   将饮食和文化相结合的一本书,给我的感觉是不温不火的,食谱插入得比较牵强,编排上和《天生嫩骨》有些差不多。随便看看了。
  •   贵价的菜谱且,你很少有机会用到,我都忘记我为什么要买了
  •   它翻译得如此拙劣!!!!太让人愤怒了,甚至让我看到每一句都想在脑中按英文语法把它排出来!!完全完全没有任何的润色,就是那么直愣愣傻乎乎的,一个词一个词的给我拼了起来。我真的是愚蠢迟钝的不行,看书名的翻译就该知道《一席浮动的豪宴》我摘一段,就是第一页的某两句,已经让我生不如死了。“他们的父辈一代来自一个远为不同的且慢节奏的时代。在20世纪初大家都是靠马车和火车代步旅游。汽车已经有了,但还不可靠,价格昂贵,驾驶起来也很困难,因为城市郊区还很少柏油路,当然也没有加油站。”这段话实在太像我翻译出来的东西了,那么的破烂零碎,完全没有中文阅读的感觉。还有一些人名翻译,格特鲁德.斯坦,关于她的故事我觉得无比得熟悉,可完全对不上号,后面终于弄明白了,是斯泰因!!还有许许多多的例如那位娜塔莉巴涅小姐,给翻译成纳塔利巴尼,我宁愿看英文还知道说的是同一个人,
  •     觉得是美食,又是加上了文化的佐料,于是也就买了。
      其中读到jesephe baker的那段,正巧同时也在看一本叫做
      sexuelity and space 的书,里面有baker小姐豪宅的的剖面图,还里面图,委托adolf loos设计的,游泳池满足了人们偷窥以及被偷窥的,通过镜子,窗户的反射,又自恋招摇的心理。
      加上此小姐一幅插着羽毛,美腿,翘臀的黑白照。
      这美食,在豪华宅院里,挤在‘名人’堆里吃是一个味道,就算那么多食谱中都是大葱 ,大蒜的,也觉得‘高尚’,自己在家,就要为了拨蒜之后,久久不能散去的味道,气急败坏了。
  •      20世纪20年代,在巴黎,那是一个让人迷恋到无以复加的时代,一个有关“迷惘的一代”纸醉金迷、经典迭出的时代。一个个熟悉或不熟悉的文化艺术大家,一条条街道拐角酒吧餐厅,都浮光掠影般在书中一一展现,让人遥想芬芳于当年巴黎蒙帕纳斯区的左岸风华。
       所有的饮馔风流都白驹过隙般落入了时间的阴影中,今天站在弗勒吕斯街27号浮有灰尘与蛛网的断壁残垣外,一个世纪前通宵达旦觥筹交错的金属碰撞声和格特鲁德.斯坦女王般一呼百应一掷千金的嘶号叫喊可曾翩然入耳,不尽都已是时过境迁了。巴黎圣母院对面的莎士比亚书店还在时光深处敞开着木门,驻足的年轻人欣赏着旧书与鲜花,透过玻璃窗看天空的蓝天和白云,这里的主人是百岁的惠特曼,听他举止优雅的讲西尔维亚.比奇与乔伊斯关于《尤利西斯》的故事可以静静地坐在板凳上听一下午,但那也是一百年前的陈年往事了。日子就真的就这么一去不复返了,当然还有那个失意的海明威、离经叛道的娜塔莉.巴尼、口无遮拦的鲍勃.麦卡尔蒙、恣意挥霍的克罗斯比夫妇,包括所有的宴会、诗人、龙虾、勃艮第烈酒、同性恋、画家都渐行渐远面目模糊了。关于他们每个人,一本传记也说不完的故事,但真的就洋洋洒洒的在一场又一场浮动的盛宴中精略得当的描绘了一个又一个光怪陆离的传奇。
       其实以菜谱切入讲故事这也不是头一遭了,但能站在往事之外以此时此地之身而参与彼时彼地之事把故事讲得饶有风味气韵十足的却不多。法国人太重视餐桌文化,一道道吃食的做法考究而复杂,我也是促读一遍而过,所记不多,印象深刻的也是因为饭菜中的掌故与人物,如那道彻夜狂欢后艺术家们醒酒解乏的中央商场葱头汤。中央商场——当时位于巴黎市中心的专卖各种农贸食品海鲜肉类的大市场现在已不存在,但在当时却以色香味重的葱头汤而闻名。纵意流觞之后黎明之前来到这里捧一碗葱头汤已成为艺术家们回家睡觉前的例行公事,而中央商场在他们的笔墨中也经常出现,如哈里.克罗斯比的日记:“黎明时分我们去了中央商场喝葱头汤,然后和一个健壮的农夫作了一番疯狂的讨价还价,准备搭他的拉蔬菜的车捎我们回丽池酒店。于是我们爬上车,杰拉尔丁穿着她的银色礼服,我穿着黑礼服,一起斜躺在胡罗卜和卷心菜堆里,而那个可怜的汉子就驾着挽具使劲向前拉。那是难以忘怀的一幕,夏天旭日的光线蓬勃如水,洒满了街道,他那么漫不经心和快活,而我的脸色苍白的象她的衣裳,再加上一双醉眼朦胧的眼睛和乱蓬蓬的头发。”多么让人忍俊不禁的一幕,两个文化名彦,就这样迷蒙的躺在卷心菜堆里,在星光熹微中酒气熏熏的穿过一条条街巷,让我想起几年前一个师姐曾经打趣地说:在法国的街道上一不小心摔倒了,就索性平躺下来,数着天上的星星。不知道蔬菜堆里的两位,有没有在晓风残月车辙倾轧石板的寂静中数天上的星星呢?扯远了,再说回书,其实特别喜欢书中零星间隔夹杂着的二十年代左岸大事记,例如:1920年,西尔维亚.比奇与詹姆斯.乔伊斯会面 1922年,巴黎,莎士比亚书屋出版的第一版《尤利西斯》单行本面试,同年在美国,邮局因传播淫秽思想焚烧了500册《尤利西斯》 1923年,第一家具有牛仔风格的夜总会“骑师”在蒙帕纳斯区开张,人潮汹涌 1927年,伊莎多啦.邓肯意外死亡,庞德的《浪人》于第戎首版发行面试,本年巴黎最流行的歌曲《我只能给你爱》~~~寥寥几字,言简意赅,有时是名不见经传的历史细节,但在后世看来影响深刻,有时是新人的粉墨登场故人的光华退去,几笔带过颇有不尽的惘怅,但诉说的却是整整二十年代巴黎左岸的文化经济艺术的点睛事件及艺术家们的生活图景,很有厘清历史脉络与人物命运的笔触。
       被战争击碎理想、沉迷于可卡因、高唱着性解放的迷惘一代,深情热烈的诅咒着美国的浅浮粗鄙,“唯一剩下的只有艺术是我们可以信赖的~~如果有什么可以填补心灵的混沌,那一定是革新和创造~~~要超越,要直达真实。”巴黎,成了他们直达真实的理想地,能想像海明威说巴黎是一场浮动的豪宴时的自豪和感激,感激这里有比美国不同的文化历史沉淀,有开放的艺术氛围和社交圈子,当然更少不了酒池肉林的荒唐享乐。可以肯定的是,作者确实栩栩如生的再现了当年左岸活跃人物以及对一个时代的迷恋,但纵情开怀之后的反思感伤及时的把读者从酒精的迷幻作用中清醒过来,随着股市滑坡、经济萧条,迷惘的美国人不再拥有巴黎,“蒙帕纳斯的风华已逝”,作者说的好:“也许迷惘的一代并不是真的那么勇敢无畏,也许他们仅仅是再经历大战后发现自己还很年轻,在经济繁荣的背景下对世事漠不关心或逃避责任,于是他们想:为什么不去巴黎生活呢?在那写写作,作些画,谈谈恋爱,为写下伟大的美国小说而努力?为什么不活得精彩一些,向一个不可能实现的目标冲刺呢?如果那个目标没有达到,那也好,也许在那生活就值了,自由的挥洒了青春的岁月,留下了永远璀璨的记忆”
       20世纪30年代,埃尔默.赖斯的话剧《左岸》有一处意味深长的对话,用在此处作为文章的结尾,
       瓦莱尔:是的,这就是流浪,我们虽然在这里生活,却难以真正融入其中。我们只是这的侨民,除此以外我们什么也不是,永远。我们认识的所有人也都是侨民——他们只能在这个社会边缘游荡混日子不可能做真正属于自己的事情。我们就像一伙饥饿孩子,把自己的鼻子贴在商店橱窗的玻璃上,对着里面的美食馋涎欲滴哭叫,却永远拿不到手。我已经过够了这种生活。我要回家去,在属于自己的花园里挖掘芜菁吃。
      
  •     昨天才买的,366页居然42元,虽说是三联一向贵,这本也有够抢钱的^^
      
      
      喜欢封面,喜欢版式——今天才知道是陆智昌的设计,大师就是大师啊——喜欢那个时代。菜谱,唔,我一定会装作去看的。
      
      海明威那句话常常被译成“一场浮动的盛宴”,或许本书的编者觉得“盛”字不足以表达那种巨大的旷远的暗香浮动的感觉吧……但“豪宴”这个词很容易让我联想到公款吃喝之类。
      
      
      
      今晚回去开读,先留个爪印在此。
      
      
  •     1900年-1930年,这帮人在巴黎这么瞎搞!
      
      无数的逸事,译笔也非常得好。
      
      "这一类洋洋得意的所谓社会精神的代表,真让我打心眼里厌恶 。。。如果有什么能填补心灵的混沌,那一定是革新和创造,。。。,要超越,要直达真实。"
      
      如果当年美国发出这样感慨的"迷茫一代"厌倦了美国的极端保守(酒都立法禁了)可以轻松地逃到巴黎然后自得其乐,那么现在我们能逃到哪里去呢?我们无处可逃。那么,就让我们就地革新和创造吧,不论结果。
      
      任何转型的时期都蕴藏着丰富的机会。当年格特鲁德.斯坦几美元买的毕加索、马蒂斯、赛尚、高更的画现在已经足够人生活几十代的了,看得我想立刻去认识几个画家朋友。
      
      西尔维娅 比奇1919年开的莎士比亚书屋二战时关了,现在好像又开了吧,似乎前一段时间在什么时尚杂志看到了。转瞬已经快90年了,依然被全世界的粉丝景仰。可惜在巴黎的时候不知道有这家书店,否则总要去凑凑热闹的。
      
      詹姆斯乔伊斯的《尤利西斯》当年被美国邮局认为黄色读物查抄,到底是什么东西呢?赶快找本来看看。作者可是优雅自尊的老派绅士呢。
      
      海明威出道的时候可是"还有点少年人的腼腆"呢,拿着推荐信在莎士比亚书屋门口不敢进去,就像你在老师办公室门口一样。一天,他快饿晕了,天降稿费,赶紧去来了份便餐,那顿饭,是多么的香啊。弄得我想赶快找跟香肠也来体会一下。
      
      裘娜巴恩斯的《暗夜伍德》还能找得到吗?为了表达对她的崇敬之情,詹姆斯乔伊斯把《尤利西斯》手稿都送给了她。
      
      后面的菜谱难了点,比如文火2.5小时(131页,红葡萄酒焖牛肉),做出来还好的有:毕加索的巴伦西亚风味海鲜饭(35页,没有蛤蜊,用虾仁代替)、多斯帕索斯在意大利Positano小城花香海风中吃的意大利海鲜饭(59页,没有蛤蜊,同样用虾仁代替)、风流纳塔莉"礼拜五"沙龙待客的黄瓜三明治(156页,这个比较简单)、海明威陪菲茨杰拉德开着去掉了顶棚的自制敞蓬车淋雨后吃的蘑菇烧鸡块(244页)、煎烤番茄(261页)、炸牛排(348页)。做砸的有:红葡萄酒蛋黄酱芦笋(75页,没有意大利酒醋,放山西老陈醋是不行的)、奶油玉米(262页,是有点怪,又放胡椒又放辣椒粉)。
      
      "那是一段无用的、愚蠢的生活,但我至今都对它不能忘怀,每天梦绕魂牵"。是自由自在啊。
      
      ============
        chenyishuai.wordpress.com
      
      
  •     相对《巴黎的盛宴》,这本书会更合小资产阶级的口味。即使你无法苟同20世纪艺术家们的思维疯狂和前卫艺术,至少可以照着他们的菜谱尝试一下异国风味。
      看着那些如雷贯耳的名字如何出现在一个个觥酬交错、通宵达旦的酒席上一舞癫狂的时候,感喟之余,内心难免生出一些迷茫。醉生梦死,荒淫无度,或许这也是艺术的另一张面孔。
  •   呵呵,我就看菜谱了,文章很烂
  •   很棒的一本书!几个月前读过,起先是感觉里面的菜谱看起来很解馋,后来发现里面描述了一段我所不知道的19世纪文艺史,而且很喜欢里面的人所选择的生活方式,不知谁说过“生活就是一场盛大的感官体验”,羡慕那些人,才华横溢而任性妄为,仿佛还是自己还是个孩子,自由自在的生活。
    后来有个朋友去巴黎留学,还买了一本送给她。
  •   我会买本《带一本书去巴黎》给去巴黎的朋友——我眼中的巴黎有浮华的外表却有沉重的内核。都是三联的书,三联就是好啊。
  •   一月初在美术馆三联半价入手*^o^*确实不值定价
  •   原来真有人会照着菜谱做呀,呵呵
  •   我看了也想有机会和朋友一起做一次试试呢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