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公与私·公私

出版时间:2011-2  出版社: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作者:[日] 沟口雄三  页数:302  译者:郑静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中国式的天之公,渗透到政治性的公,使之具有了原理性道义性内容,在政治、社会、道德的场域,它具体化为天下之公。也就是说,在中国,君?国?官即朝廷?国家的公的外侧,有着更为离位的天下之公,是公义、公正、公平这种原性的、道义性的天下之公,使得朝廷?国家的公具有了正统。相对于这个天下之公,即使是朝廷?国家也难免作为一盘牛一家之私而处于下位。

作者简介

  沟口雄三,(1932-2010),生于日本名古屋,东京大学文学部毕业,研究生时代师从爱知大学著名支那史家入矢义高,开始李贽文献的阅读和中中思想史研究。先后任东京太学文学部助手、中经琦玉大学讲师。东京大学文学部副教授,教授。在此期间,他成功地打通了东京大学文学部文史哲的学科限制,建立跨学科的对话机制,并在1985年创建了“中国——社会与文化”学会。他在2007年牵头成立集全日本宋明学者为一体的《朱子语类》译注刊行委员会,正式启动《朱子语类》日译的二十年大五程。退休后任教于大东文化大学文学部,为东京大学名誉教授。沟口一生不仅留下具有极大思想冲击力的著述,而且推动了多种国内与国际的大型学术活动。例如与中国学者发起“知识共同体”对话,持续讨论战争的记忆与责任问题等等。主要著作有《中国前近代思想的届折与展开》、《作为方法的中国》、《中国的思想》、《中国的公与私》、《中国的冲击》等曾主编出版了《中国思想文化事典》,《在亚洲思考》(七卷)翻译有中国宋代佛教典籍《碧岩录》和王阳明《传习录》等。

书籍目录

中国的公与私
第一部
 公私概念在中国的展开
 中国的“公?私”
第二部
 中国?道统?世界
 相对于本土中国的本土日本
第三部
 中国的民权思想
 儒教和资本主义——东亚知识分子会议上的报告
后记
公私
 写在前面
 二汉语“公”的辞源
 ……

章节摘录

版权页:插图:特别是前者,天地生成的无私性要和君主治国的无私性关联,这可以说是表示天的无私,换句话说,这是一个显示了天的“平分”浸透到了君·国的公的好例子。在这里马上可以联想到《吕氏春秋·贵公》里有名的一段话:“昔先圣王之治天下也,必先公,公则天下平矣,平得于公。尝试观于上志,有得天下者众矣,其得之以公,其失之必以偏。凡主之立也生于公,……天下非一人之天下,天下之天下也。阴阳之和,不长一类;甘露时雨,不私一物;万民之主,不阿一人。……天地广大……万物皆被泽,得其利……”和天地之惠不偏于一类、一物而及于所有万物一样,天下平时,恩惠普遍于天下万民,不会偏颇于一人,这种“公”是对立于“偏”的,因此东汉高诱对“公”的注释为“正也”。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这种政治上的公·平·正是以天的无私不偏为根据的。可以认为,中国的公·私在由共同体的公·私整合为政治上的君·国·官对臣·家·民之间的公·私的过程中,从道家思想吸收了天的无私、不偏概念作为政治原理,而包含了公是“平分”、私是“奸邪”,即公平、公正对偏颇、奸邪这种道义上的背反·对立概念。从这个时期开始,士大夫世界的“公”,放弃了过去的社会性欲望,即经济上的commonwealth式意向,提出政治权利上的“公”问题,“公”发生急速变化。我们在上一节以前所谈的对社会性欲望要相互关照的可谓经济上的“公”的发展,似乎至此消失,或者说,与太平天国一起转入了地下。那种“公”,在以后作为民生主义出现之前,再没有正面出现在士大夫的议论中。从整理思想史变迁的立场来看,这是一个奇怪的现象。但是如果考虑到在这个时期太平天国使士大夫急速提高了危机意识,觉悟到由于欧洲的外压而产生的国家存亡的危机,而这一危机比起戴震和龚自珍看到的经济上的国内矛盾要紧急得多,这一现象也就不奇怪了。士大夫的任务,包括对付国内阶级矛盾在内,首先是要变革国政或国体,以使中国自存。于是,问题就急速由经济转向了政治。但是以前的“公”是否会因此就简单地消失呢?我们会看到,这个以前的“公”所具有的中国特性直接由政治上的“公”继承,继续成为政治性“公”的中国特性的母核。

编辑推荐

《中国的公与私•公私》是沟口雄三著作集。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中国的公与私·公私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30条)

 
 

  •   英文中的“公共部门”是一个中性的词汇,而在中国“公”则带有明显的道德意涵,是公正、公义、公平的化身,同时成为朝廷合法性或正当性的来源。作者对此给予了精心的阐释。本书有助于帮助我们理解中国传统文化中国家与社会的关系,及其在当代中国的影响
  •   我是从该书的校队孙歌先生的一篇论文开始注意到这位伟大的日本学者沟口先生的。他的观察和研究实在是精辟之极。他说,中文的“公”表示互联的共同性很突出,而日本的公在此点上较弱,所以只好不用公而用“共”,“共业”“共产”“共有”。而中国的“公业”“公产”的公,都是互联性的共同的公。这个公浸透到了国民甚至国家、政府之中。
  •   本书深入讨论了中国古以有之的公与私的界定和边界。深刻
  •   沟口这本书很详细地对中国的公私观念进行历史追溯,强调的是历史的中延续下的东西,同时又有时代的变化
  •   沟口雄三是著名的思想史研究学者,他的书还不像哲学史家的作品,所以不拘拘于哲学家或其思想,而常能泛论一个时代,可读。
  •   沟口先生的书之前只读过其主编《古代中国的思维世界》,这次能够出版集子颇为满足~
  •   对中国公私问题的细致讨论,学术书籍
  •   老师推荐的,日本人写的,从一个日本人的视角来审视我们中国的文化,比较独特
  •   沟口为人称道之处在于其进入问题的方法和论证问题的创新和敏锐。
  •   沟口的视角总是那么独特,常能抓国人熟视无睹的重要选题。虽然毕竟“隔”着一层。
  •   沟口的大作。值得一看。
    硬皮精装,字迹清晰,纸张质量也很好。
    适合收藏。
  •   三联的书质量很好
  •   当当的书种很齐全
  •   沟口雄三的作品之一,对中国近古公私权力有比较深刻的论述,相比之下许多国内学者倒是只缘身在此山中了。
  •   沟口这套书,依然是高论多于实证。精装本的,书不错。但是页数和标价一对照,感觉比较贵
  •   一定要好好读。这本书涉及到了很多关于传统文化与社会权力之间的关系。
  •   日本学者做学问还是蛮扎实的。
  •   书有价值,关于中国人的公私意识的研究成果,值得参考。
  •   关于公私的论述,还不错
  •   很佩服日本人的钻研精神,分析鞭辟入里
  •   书的包装不错,不过内容读起来有些难懂。
  •   书买错了 ,没看到 不过书还行
  •   用外面的视角来看里面的事情,可能会有不一样的启示。
  •   沟口雄三的书是老师推荐的,书包装得非常好,又是硬皮的,非常适合珍藏。这是我读他的第一本书,可能是因为自己的知识积累不够吧,刚开始还是不过太懂,不过,有很多方面慢慢看还是会有所共鸣的,沟口雄三在这些方面都是研究得非常深入的,尤其公与私方面现在研究的非常不足,我觉得这是一个不错的方向。
  •   很精致的书!
  •   中国的公与私
  •   经典著作。收藏。
  •   日人之研究
  •   中国的公与私·公私
  •   一本很好的作品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