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辞解读

出版时间:2008-10  出版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作者:詹杭伦,张向荣 编著  页数:400  
Tag标签:无  

前言

“国学经典解读系列教材”的编写与出版,是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教学工作的重要环节,也是国学院的基本建设工程之一。中国人民大学创办国学院,被誉为顺应历史潮流、立德立功之举,在社会上引发了广泛的关注,得到了各界的支持。我校已经在国学教育方面先行一步,更应该具备一种担纲意识,继续为推动国学教育向纵深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编写这套教材,不仅仅是为了适应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教学的基本需要,也是力图振兴我国经典教育的一个具体步骤。经典著作如同岁月长河积淀、打磨出来的珍珠,在中国传统文化宝库中熠熠生辉。自先秦以来,儒道法墨诸家所奠定的经典文化构成了中华文化的主流形态,在两汉以后的封建社会中进一步得到巩固与发展,形成了专门的学问与学科,是国学的主体。需要指出的是,我们今天所说的经典,乃是广义上的经典,不仅有儒家的经书,而且包括诸子与史部、集部的群书,它是中华文化与学术的集成和荟萃。至于其地位与作用,正如刘勰《文心雕龙》中的《宗经篇》所说:“经也者,恒久之至道,不刊之鸿教也。故象天地,效鬼神,参物序,制人纪,洞性灵之奥区,极文章之骨髓者也。”这段话说明中国古代的经典是中华民族文化精神的载体,是中国传统思想文化之精华,其精神意蕴可以穿越时空而获得传承与光大。在中国古代一直有读经的传统,辛亥革命以后,民国年间曾经废止读经,但这并不等于经典教育的废除,相反,它可以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得到创造性地继承与更新。正如朱自清先生在《经典常谈》中所说:“读经的废止并不就是经典训练的废止,经典训练不但没有废止,而且扩大了范围,不以经为限,又按着学生程度选材,可以免掉他们囫囵吞枣的弊病。

内容概要

《楚辞》作为国学经典,是与《诗经》齐名的集部作品,是中国古代文学的两大源头之一。梁启超说:“凡为中国人者,须获有欣赏《楚辞》之能力,乃为不虚生此国。”可见。阅读欣赏《楚辞》是中国人基本的文化修养之一。本书以明代夫容馆刊《楚辞章句》为底本,对该书收录的全部楚辞作品作简明扼要的校勘、注释、分段及全文解读,意在为大学生和其他楚辞爱好者提供一种版本可靠、作品齐全、文意疏通的楚辞读本。书前有长篇导论,介绍楚辞之价值,楚辞名称的由来、先秦两汉楚辞的特征、楚辞研究的历史,以及楚辞对中华文明的影响等,可以引发读者阅读的兴趣。

作者简介

詹杭伦,1954年生,出生于浙江杭州,籍贯四川荣县。西华师范大学文学学士,四川师范大学文学硕士,香港浸会大学哲学博士。现任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新修《清史·文学艺术志》联系专家、世界汉诗协会副会长兼辞赋委员会主任。首任四川师范大学教授,台湾逢甲大学,明道大学客座教授。主要研究领域为国学、古代诗学、辞赋学、中国古代文论,中西比较诗学、中国传统家庭教育。已出版学术专著十二部,主编著作八部,并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另有古体诗词律赋作品《天佑诗赋集》、音像制品《经典家书故事》等。

书籍目录

导论 第一卷《离骚》解读 第二卷《九歌》解读  东皇太一  云中君  湘君  湘夫人  大司命  少司命  东君  河伯  山鬼  国殇  礼魂 第三卷《天问》解读 第四卷《九章》解读  惜诵   涉江  哀郢 抽思 怀沙 思美人 惜往日 橘颂 悲回风第五卷《远游》解读第六卷《卜居》解读第七卷《渔父》解读第八卷《九辩》解读第九卷《招魂》解读第十卷《大招》解读第十一卷《惜誓》解读第十二卷《招隐士》解读第十三卷《七谏》解读第十四卷《哀时命》解读第十五卷《九怀》解读第十六卷《九叹》解读第十七卷《九思》解读附录一 传记祭文附录二 著录序跋参考书目后记

章节摘录

《诗》的独特性首先在于开创了“赋比兴”的手法,尤其是“比兴”成为中国历代诗歌所遵循的书写准则;其次,《诗》中的国风部分,大都是被搜集和保存下来的民歌,因此格外具有民歌的那种朴素、真诚的风格。尽管不必要以“现实主义”的套语来概括《诗》,但《诗》的写实性的确影响了后代的诗人,诸如杜甫、白居易等诗人都是通过朴素的语言、真挚的情感来描写现实,从而奠定自身地位的。这种“诗言志”、“乐而不淫,哀而不伤”的精神,正是《诗》带来的。而楚辞的独特性则与《诗》恰好互相补充。楚辞也继承了《诗》的那种比兴的书写手法,但楚辞之所以令人感动,第一是因为那直抒胸臆的抒情力量和奇特无比的想象力。第二是楚辞都是由文人,更严格地说就是由屈原及其追随者写成的;篇幅也从《诗》那种短篇或者中篇一跃变成长篇巨制。容量的扩大和作者地位的凸现,使得楚辞格外具有个性和表现力。第三是楚辞的句子突破了《诗》那种四字句的格局,每句字数不等,少则两三字,多则十余字,多用“兮”字,句法亦错落有致,这也从形式上形成了一唱三叹的效果,令情感更加充沛。固然这并不一定要用“浪漫主义”(浪漫主义这个术语来自西方,往往是感伤、忧郁的代名词)来加以概括,但它的确是一种楚地特有的抒情精神,它依附于一种对理想主义高蹈的、执著的追求,表现为个体张扬的、浓烈的抒情情感。后代的诗人如李白,就很明显地继承了这种精神。当然,诗骚的传统是由后人来认定的。上古之时的看法却未必如此,我们有必要问一句,为什么楚辞在当时被称作辞而不是诗?这就与《诗》在当时的地位有关。《诗》被称为《诗经》,最早见诸《庄子·天运》,不过意思是“典籍”,《诗》真正成为经典还是在汉代。但是,《诗》之所以在汉代被列为经,是因为它本身在春秋战国的时候已经具有了经典的价值和地位。当时的士大夫之间辩论、在诸侯的朝堂之上对问都需要引用《诗》,今天能见到的先秦史书和诸子之书,引用《诗》比比皆是。因此,《诗》往往被特指《诗三百》。而楚辞则不会被称作诗。到了汉代,被经典化了的《诗》地位更加稳固,汉代人更不会称楚辞为诗了。

后记

我于1982年至1985年在四川师范大学中国古代文学研究所研究生班学习,导师组的组长是屈守元先生。汤炳正先生是我们研究生指导组的导师之一,亲自为我们开设了“楚辞讲座”和“国故论衡·小学略说”导读等课程。汤先生是章太炎先生的学生,并在太炎先生的国学讲习所担任过教员,受到楚辞学界的尊敬和学生的爱戴,并长期担任全国楚辞学会的会长。他治学气魄很大,从语言学人手,充分利用出土文献和古今中外合用的理论,对围绕屈原和楚辞的疑难问题,深入解读,大胆论断,作出许多石破天惊的结论。我在读书和后来留校工作期间,固然常常向汤先生请益;汤先生送给我的结婚贺礼,就是一部《楚辞补注》;但我在当时并未专门从事楚辞学研究,而是主攻古代文学理论。90年代初期,我的研究方向扩展到赋学,由于楚辞是赋的源头,于是才回过头来较多地关注屈原与楚辞的研究,写过几篇清代和域外楚辞学的论文,也偶尔参加楚辞学会的活动,但绝对说不上是有所专攻。不过,我在给汤先生八十大寿的祝寿诗中写道:“章黄国学开新宇,屈宋风流赋彩云。”这一副对子不仅意在颂扬汤先生的学术成就,而且也是我本人作为学术后辈的自勉之辞,所以我请台湾书法协会主席、明道大学的陈维德教授写成对联,挂在我的研究室,作为座右之铭。

编辑推荐

《楚辞解读》由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楚辞解读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2条)

 
 

  •   看到外包装就觉得很眼熟,太有天朝大学课本的感觉了。2008年10月的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国学经典解读系列教材,45元的原价(你懂的),点到即止的楚辞点评,越来越让人觉得走进了课堂。再翻一翻,呃,每卷后竟然还有思考题,比如:《九歌》的性质是什么?《九歌》为什么分成十一篇?如何理解《九歌》中的爱情描写?好吧,跪服。谁敢说这不是大学教材????7.3折的价格买到了这本教材,一来可以炫耀下自己的选择,哇,居然挑到教材耶,课本耶,好有眼光耶。二来又得意,爱油,人家大学生要45元买一本呢。三来,大学生上学时随便学学,我这还得自己买来看,输在起跑线了啊啊啊。总结:内容还算不错啦其实。缺点是:太天朝教材向了……
  •     我喜欢文言文的古风古韵,上学时最喜欢了
      楚辞虽然没有唐诗,宋词,元曲受青睐,
      但他的韵味叫人在脑海里萦绕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