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发展研究

出版时间:1970-1  出版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作者:冯刚 编  页数:365  
Tag标签:无  

前言

  哲学社会科学是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重要工具,是推动历史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认真总结新中国成立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繁荣发展的突出成就和宝贵经验,对于我们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深入学习贯彻科学发展观,努力开创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工作新局面,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在党中央的高度重视和正确领导下,经过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几十年的共同努力,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在党和国家全局工作中、在教育改革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巩固了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发挥了“思想库”和“智囊团”的作用,造就了一支宏大的理论研究队伍,初步形成了一套科学管理体制机制。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是繁荣发展我国哲学社会科学当之无愧的主力军,为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推进党的理论创新,作出了重要贡献。特别是近年来,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既教书育人又潜心治学,积极参与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努力构建以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体系和教材体系,、为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作出了重要贡献。  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高校哲学社会科学事业的发展繁荣启示我们:一是必须始终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善于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把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贯穿到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和教学工作中去,用不断发展的马克思主义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决不能搞指导思想多元化。这是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健康发展的根本保证。二是必须始终坚持改革创新,大力推动学科体系建设,不断推进学术观点和科研方法的创新,努力在学科建设、教材建设、教育教学等各个环节充分体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这是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充满生机和活力的不竭源泉。三是必须始终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马克思主义学风,立足国情、面向世界,以深入研究和解决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为主攻方向,切实回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提出的一系列重大课题。

内容概要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发展研究》以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为主线,总结了新中国成立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发展的脉络和基本经验,阐述了关系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发展的课程建设、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健康教育、校园文化建设、社会实践、学科建设、队伍建设等重大理论和实际问题,结合时代特点和我国现阶段发展特征,针对高校改革发展的新情况和青年学生成长成才的新特点,探讨了在新时期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着力解决的理论创新、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全过程、建立健全长效机制、促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科学发展等问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发展研究》坚持史论结合,行文简洁概括,富有时代感和针对性,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大有助益。

作者简介

  冯刚,全国青联委员,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系哲学专业。现任教育部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发展研究中心主任,研究员。曾任中共北京市委教育工委宣教处处长,教育部思政司副司长,长期从事党建、思想政治教育和高等教育等相关领域的管理和研究工作。承担并主持完成多项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重大委托研究项目,出版多部著述,在《人民日报》、《光明日报》、《新华文摘》、《中国高等教育》等报刊发表多篇文章。

书籍目录

导论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推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发展发展篇第一章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恢复发展第二章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加强改进第三章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积极开拓第四章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经验探索篇第五章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的崭新探索第六章 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崭新探索第七章 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崭新探索第八章 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崭新探索第九章 高校社会实践教育的崭新探索第十章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的崭新探索第十一章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建设展望篇第十二章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创新第十三章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精神内核第十四章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长效机制建设第十五章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科学发展主要参考文献后记

章节摘录

  建国初期,在改造旧学校、批判旧的教育思想观念的基础上,初步形成了社会主义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新格局。这一时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任务是,针对封建的、买办的、法西斯主义思想,着重进行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教育、划清敌我界限的阶级观点教育,引导学生参加土改、镇反、抗美援朝、“三反”、“五反”等各项政治运动,树立与工农相结合、为新中国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的思想。随着社会主义改造的深入,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任务转向批判资产阶级思想,高校全面开设了马列主义理论课,加强了共产主义道德教育,形成了比较完整的马列主义课程体系。尽管这一时期也曾出现过混淆思想界限和简单化的偏向,或忽视思想政治工作的倾向,但由于纠正及时,思想政治教育得以顺利发展。  从20世纪50年代后期到60年代中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既有发展,也有挫折。由于党在阶级和阶级斗争问题上“左”的指导思想逐步发展,把思想政治教育纳入了“以阶级斗争为纲”的轨道,1957年,系统的政治理论课被取消。鉴于取消政治理论课后,高校学生不能掌握和运用马列主义基本原理,不利于思想觉悟的提高,1961年恢复了马列主义课。后来,围绕“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武装青年,反对修正主义,同资产阶级争夺青年一代”的任务,高等学校先后开展了反右派运动,“双反”(反保守、反浪费)、“拔白旗、插红旗”运动,“反修”学习和社会主义教育运动。此外,以体力劳动代替全面的思想品德教育的教育改革、一哄而起的“活学活用”毛泽东著作的活动、对解放军思想政治工作经验的生搬硬套,都不利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健康成长。  “文化大革命”的十年,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遭到破坏。高等学校政工机构和队伍陷于瘫痪,各项学生管理制度被废止,系统的马列主义理论课被取消,思想政治教育被“斗批改”代替。1971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纪要》提出的所谓“两个估计”(即十七年教育战线是资产阶级专了无产阶级的政,知识分子的大多数是资产阶级知识分子),要求学生“同十七年对着干”,1972年,刚刚复课的政治理论课被“四人帮”篡改利用,成为他们篡党夺权的工具。另外,“大批判开路”、“开门办学”的教育革命,用推荐方法招收工农兵学员,要求学校所有专业都办成“造走资派的反”的专业,要求学生成为“斗走资派的战士”等,扰乱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正常秩序。  “文化大革命”结束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获得了新生。按照中央部署,全国高校相继开展揭批“四人帮”的斗争,师生的精神面貌发生了显著变化。1977年,邓小平重新恢复工作后,对教育战线开始了拨乱反正和整顿恢复工作。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发展研究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