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文化建设的理论与实践

出版时间:2010-8  出版社:浙江大学出版社  作者:项红专 编  页数:195  

前言

  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指出:“面对不断发展变化的国内外形势,面对知识日新月异的当今时代,我们只有勤于学习、不断学习、善于学习,才能始终走在时代前列……”教育培养的是未来,学校作为教育系统的基本单元,理应走在时代前列,在创建学习型组织和构建学习型社会工作中起到带头和示范作用。校长作为办学责任人,应当自觉地成为学习型学校的领头人。  2007年7月,杭州市启动了中小学名校长培养工程,以期通过系统深入的研修活动,进一步提升其政治素质、法治理念、科学精神、人文修养、管理水平和创新能力等,培养一批具有现代教育理念、致力于现代学校制度建设的教育领军人物,造就一支在省内外具有一定知名度和影响力的浙派名校长团队。  一流的城市须有一流的教育,一流的教育须有一流的学校,一流的学校须有一流的校长团队。三年前,杭州市教育局对杭州市“十一五”中小学名校长高级研修班提出了“跳出本地,站得更高;走出教育,想得更宽;抛弃功利,看得更远”的要求,就是要推动我们的校长在实践中牢固树立人本理念,遵循教育“三个面向”方针,在反思和回归的基础上,进行高质量的、直抵教育本原的创新。

内容概要

  学校是传播文化的场所,文化性是学校组织区别于其他组织的最显著的特性。具体来说,理想的学校应该是这样的:学校不仅是客观的物质存在,更是一种精神和文化存在;学校是一种充满精神感召力的学习型和发展型的文化组织;学校必须是有助于(人)成长的教育组织;学校是物质环境与心理、精神和谐统一的优质生活空间;学校是管理上松散但文化上紧密的机构;学校最重要的特点是教师和其他员工的态度和行为,而不是诸如图书馆的规模、校舍的多少等物质条件;等等。

书籍目录

总序前言第一章 学校文化建设的历史沿革和现代意蕴 一、学校文化建设的历史沿革 二、国内外学校文化建设概览 三、新时期学校文化建设的内涵第二章 学校精神文化建设 一、教师精神与培育 二、学校精神文化建设的实践第三章 学习型组织与教师文化建设 一、学习型组织 二、学习型教师团队 三、校本培训是建设学习型团队的基本途径第四章 学校价值领导 一、绪论 二、校长在高品质学校建设中不可替代的神圣使命:价值领导 三、学校价值领导的具体实践第五章 教学与课程文化建设 一、教学和课程文化建设是学校发展的生命力 二、校长是教学和课程文化建设的领军者 三、教学和课程文化建设的有效策略一一引领和调控 四、教学和课程文化建设的实施载体——校本课程 五、教学和课程文化建设的实施途径——主题教研 六、地方特色文化校本课程开发的实践研究第六章 学校班级文化建设 一、开展小学班级文化建设的背景与意义 二、基于儿童文化的班级文化的内涵 三、班级文化建设的模式和原则 四、班级文化建设的实施策略 五、班级文化建设的成果第七章 生态文化视野中的学校管理新探索 一、新思路 二、新实践 三、新思考第八章 书香校园建设 一、书香校园建设的意义 二、国内外阅读推广的相关案例 三、书香校园的内涵 四、书香校园建设的途径 五、书香校园建设的成果第九章 学校文化建设的途径 一、拓宽学校文化建设的路径 ……第十章 学校文化建设个案参考文献后记

章节摘录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学校文化建设的重要基石。我们今天“以人为本”的观念,即源于中国古人广义的“天人合一”意识。在“天人合一”的基本意识中,蕴含着生命本体的律动,显示出绵延不尽的生命理性。  谈到中华民族历代学校文化建设的发展,似乎难以绕过科举制度。一般认为科举制产生于隋朝,繁荣发展于唐朝和宋朝,历经元朝、明朝、清朝三代的兴衰演化。在中国古代封建社会中,儒家思想是意识形态的主流,是官方的正统观念。科举制强化了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使儒家思想渗透到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各个领域。科举制度文化激发了人们求学求仕的热情,促进了以儒家经学为核心体系的高等学校的发展,也使科举考试网罗、选拔官吏的制度成为制定高等学校教育内容、教育方法、人才培养目标等的重要依据,“学而优则仕”成为历代知识分子的价值追求。封建国家通过科举制操纵高等教育的发展,使高等教育成为封建统治思想的宣传工具和集权统治的实施机构,起到统一思想认识的作用。萌发于儒家思想,又被科举考试进一步制度化了的伦理政治型文化,使中国社会成为一个大官场,官本位思想在封建统治阶级和广大民众中根深蒂固。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学校文化建设的理论与实践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