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申传统

出版时间:2008-12  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作者:李三虎  页数:284  
Tag标签:无  

前言

哲学是人类的最高智慧,它历经沧桑岁月却依然万古长新,永葆其生命与价值。在当下,哲学更具有无可取代的地位。技术是人利用自然最古老的方式,技术改变了自然的存在状态。当技术这种作用方式引起人与自然关系的嬗变程度,达到人们不能立即做出全面、正确的反应时,对技术的哲学思考就纳入了学术研究的领域。特别是一些新兴的技术新领域,如生态技术、信息技术、人工智能、多媒体、医疗技术、基因工程等的出现,技术的本质、技术作用自然的深刻性,都是传统技术所没有揭示的,技术带来的社会问题和伦理冲突,只有通过哲学的思考,才能让人类明白至善、至真、至美的理想如何统一。现代西方技术哲学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一百多年以前的欧洲大陆(主要是德国和法国)。德国人E.卡普(Ernst Kapp)的《技术哲学纲要》(1877)和法国人A.埃斯比纳斯(AIfred Espinas)的《技术起源》(1897)是现代西方技术哲学生成的标志。国外的技术哲学研究经过100多年的发展,如今正在由单一性向多元性方法论逐渐转变;正在寻求与传统哲学的结合,重新建构技术哲学动力的根基;正在进行工程主义与人文主义的整合,将工程传统中的专业性与技术的文化形式或文化惯例的考察相结合;正在着重于技术伦理、技术价值的研究,出现了一种应用于实践的倾向——即技术哲学的经验转向。与技术哲学相关的另一个较为实证的研究领域就是科学技术与社会(Science Technology and Society)。随着技术科学化之后,技术给人类社会带来了根本性变化,以信息技术和生命科学等为先导的20世纪科技革命的迅猛发展,深刻地改变了人类的生产方式、管理方式。

内容概要

本书重申传统的思想主题,仅限于技术哲学领域,力倡以中国文化传统资源,演绎中国发展问题的宏大叙事。    中国人口占世界人口1/5,它消耗着世界一半的水泥,1/3的钢铁和1/4的铝,目前石油和铜的进口量分别是l999年的35倍和23倍。据国际能源机构估计,中国2030年石油进口量将是现在的3倍。中国发展过程中的“资源消耗”如此强劲,以致对世界任何国家都可以说是一种“现代化的时空压缩”。但这种时空压缩无疑是通过引进西方的“先进技术”实现的,而这一过程又不只限于自然资源消耗,还包含中国传统文化资源的衰退或破坏。如果说这种情况被批评为一种“不可持续”的话,那就需以自身的文化传统为营养激发中国人的自我创造能力,“重回”因引进技术所忽视的人文和本土背景。因此所谓重申传统,与其说是对中国古代技术哲学思想传统的探索,毋宁说是对中国自治技术发展问题的现实关注。    本书在展开以上主题过程中,始终关注如下四个问题:一是中国古代思想家那里是否存在一种技术哲学传统?二是对西方现代主义技术哲学的机械论范式应该采取何种程度的批判?三是近代以来中国知识界对于西方机械论范式究竟采取了什么样的学术态度?四是归结起来,中国传统技器道思想是否尚有其现实意义?对这四个问题,笔者试图从中国现实出发,诉诸中西技术哲学思想比较,给予一种小心翼翼的辩证性整体论回答。但越是如此谨慎地展开研究,便越觉得这些问题牵扯的思想历史考察之艰深和复杂。这种复杂无疑使得该主题并不限于本书论述范围,其中涉及更多学术问题及细节只能待以后继续思考,望有志者批评指正,多提宝贵意见。

作者简介

李三虎 男,汉族,1964年11月生于山西长治。1987年山西大学化学系获理学学士学位,1990年山西大学科技与社会研究中心获哲学硕士学位,1995年获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系哲学博士学位。现为中共广州市委党校(广州行政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室主任、教授,《探求》杂志主编。兼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技术哲学专业委员会理事,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工程哲学专业委员会成员。研究方向与研究专长:技术哲学。最初从事科学(化学)社会史研究,主要关注自然科学学派主题。1990年代中期,师从我国著名技术哲学家陈昌曙先生,集中从事技术哲学研究和教学。主持一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和广东省社科基金项目各一项,参与国家、省和市多类项目研究。目前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主要著作有:《“热带丛林”苦旅——李比希学派》和《十字路口的道德抉择——马克思的技术伦理思想研究》等。

书籍目录

第1章 导论:从现实中走近中国技术哲学思想传统  1.1 技术中国与民族复兴的文化总体向度  1.2 李约瑟难题:历史问题的现实追问  1.3 比较视角的当代技术哲学研究进展  1.4 中国技术哲学思想传统辨识及其意义第2章 前现代技艺之思:中国传统技器道思想的整体论哲学倾向 2.1  内圣外王:中国版的“劳动人”形象 2.2 技艺之道:人随应自然的实践态度 2.3 道器合一:人工造物的文化建构特质 2.4 整体论:中国技术哲学思想传统维系第3章 现代技术形塑:西方机械论范式遮蔽中国传统整体论范式 3.1 从前现代技艺到现代技术的历史转变 3.2 机械论范式:现代主义思想传统生成 3.3  中国接纳现代技术的哲学话语转换 3.4 中国传统技器道思想的最终消解过程第4章 追问现代技术本质:西方机械论批判显现中国传统整体论意义 4.1 人工造物:现代技术的机械经验还原 4.2 展现与强使:本体论的希腊传统追问 4.3 座架与命运:最高危险的救渡之路 4.4 有为与无为:中国传统与技术整体论第5章 超越现代技术隐喻:儒学复兴对机械论范式的整体论回应 5.1 一儒家文化传统复兴与西方机械论批判 5.2 以儒家传统开出器械创制技术主题 5.3  以儒家道德主义建构技术文化方向 5.4 西方后东方主义的中国传统文化表达第6章 结束语:走向一种中国本土化的技术哲学整体论  6.1 历史唯物主义与中国传统体用范畴  6.2 空间唯物主义与社会主义再情境化  6.3 社会主义中国化的技术发展理论探索  6.4 中国自主技术创新的整体论文化命题参考文献索引

章节摘录

第2章前现代技艺之思:中国传统技器道思想的整体论哲学倾向人类当前正处在一个技术社会中,这不仅是因为当代人无时无刻地使用各种技术性的人工造物,而且也因为人类精神和生活方式渗透了现代技术思维。但对人类社会的这种意识,只是最近才达到了人文主义的技术哲学高度:对技术进行哲学反思。人们一般从强调科学真理或理论和实验合理性的科学认识论哲学来看待技术问题,认为技术与科学一样都是基于自然因果关系的经验观察和知识,其不同仅仅在于科学追求认知,技术追求控制。但技术问题毕竟有着较之这种简单比照更为丰富的哲学含义,这尤其表现在传统社会与现代社会的不同上:传统社会中人们的思维方式形成于无法解释或合理地证明的习俗和神话,因此实际上排斥引起信仰系统失衡的任何问题(包括技术应用),但自启蒙运动以来的现代社会则对抗这种传统思维形式,为了人这一主体的发展提倡把科学和技术作为有效的主体发展手段,由此形成了现代化或现代性的信仰基础:并塑造了直到目前仍然占据主导地位的理性文化或机械论范式。中国作为一个非西方国家,目前似乎正在推动着西方文明成就的普遍化过程,其快速的现代化带来的巨大技术变革使传统生活方式消失殆尽。如果我们超越理性文化在狭隘意义上对当代中国现代化的“有用性”,那么就当代中国社会正在确立的技术基础来说,我们的技术哲学就需要在深度意义上提出如下问题:中国人在技术实践过程中如何理解自身?技艺知识究竟能够给我们带来什么?本章针对这些问题,把技术哲学看作一种社会自我意识,在与古希腊哲学传统比较中,就技术发展的整体价值和可行性问题,确立起中国式的“阿基米德点”,这就是中国技术哲学思想传统。

编辑推荐

《重申传统:一种整体论的比较技术哲学研究(第1辑)》是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的。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重申传统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