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格拉底问题与现代性

出版时间:2008  出版社:华夏出版社  作者:列奥·施特劳斯,刘小枫编  页数:277  译者:彭磊,丁耘 等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施特劳斯接手审理尼采对苏格拉底提出的指控,并得出与尼采相反的结论:西方现代性恰恰是由于西方哲人不再理会或不再能理解苏格拉底问题的结果——从现代性问题出发,尼采提出了“苏格拉底问题”;同样从现代性问题出发,施特劳斯却通过重审“苏格拉底问题”看清了现代性问题的深远本相,并由此找到了超克现代性方案的方案。    我们没有充分地阐释古典哲学,这归因于我们欠缺这么做的哲学动力。几代人过后,我们如今认识到有必要对现代原则进行一次自由的重审,而这场重审必定暗含着对古典哲学的充分理解,这一认识第一次弥补了这一欠缺。

书籍目录

编者说明我们时代的危机政治哲学的危机现代性的三次浪潮马基雅维里与古典文学《霍布斯的政治学》德文版前言论卢梭的意图德意志虚无主义评柯林武德的历史哲学注意一种被遗忘的写作艺术斯巴达与色诺芬的品味论柏拉图政治哲学新说之一种评色诺芬的《希腊志》研究苏格拉底与政治学问的起源剖白

章节摘录

  我们时代的危机  诸位对我的美言善意让我油然生起感动之情,不过,我还想简单地补充一句。我没有朋友们说的那么温良;对此,我的论敌们肯定毫不否认。言归正传,我今晚和明天要做两次演讲,其实只是一个,主题是我们时代的危机与政治哲学的危机。本来可以用完全不同的方式划定这两次演讲的范围,而我的划法也许不是最好。因此,如果讲座显得不够连贯,还请诸位海涵;况且,我原本也没有打算面面俱到。准确地说,我要讲的主题是“我们时代的危机,作为政治哲学危机的后果之一”。  我们时代的危机,也就是我将阐述的要点,其要害在于对我们可称之为“现代方案”的怀疑。现代方案已经在相当程度上取得了成功。它创造了一种史无前例的新型社会。然而,时至今日,现代方案的弊病已经众所周知,并引起了普遍关注。这促使我们积极考虑如下想法:即,必须用另一种精神便这种新型社会亦即我们的社会重新焕发生机,这种精神不同于那种起初曾赋予这种社会以生命的精神。现代方案起源于现代政治哲学,源于十六、十七世纪出现的那种政治哲学。现代政治哲学的最终结果就是政治哲学概念自身的解体。对今天大多数政治学者来说,政治哲学不过是意识形态或神话而己。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苏格拉底问题与现代性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12条)

 
 

  •   施特劳斯无法评论。他的每一本书都让人质问自己:我会读书吗?然后是近乎绝望的钦佩。可是,当你从迷狂中冷静下来,你会问:他说的是真的吗?他的阐释精妙绝伦,可又让人觉得有些阐释过度。有时你根本不知道他要说什么。现代性一波三折,日益走向危机。于是我们转身朝向雅典,寻求苏格拉底的救助。可是我们回得去吗?在现代性里反现代性不行,难道要推到一切重新来过?睿智的施特劳斯不说话。
  •   施特劳斯讲演与论文集:卷二,不知道卷一哪去了?
  •   斯特劳斯
  •   佳品
  •   这本书真的太好了,真的太经典了!建议大家好好看一下。
  •   虽然汉语学界对斯特劳斯早有一些了解,但系统的接触则从刘小枫的推动开始。虽然学界有人对斯特劳斯在中国出版界如此红火忿忿不平,但我还是认为评论应该在研究之后,而不是在之前。
  •   本书作者自身的政治倾向如何是一回事。但本书可以帮助我们思考其探究方法能否借用于研究中国古典思想(例如先秦思想)与现代中国的关系。实话说,众多试图挖掘中国古典思想之现代意义的中文作品,在思想深度上真是令人汗颜
  •   正在看,减一星是因为封皮有点脏
  •   施特劳斯学派的书确实不错,翻译需加强
  •   书的版面风格不错,只是读了二十几页,发现书中错别字竟有四五处之多!校对不认真,似乎出版得过于匆忙。
  •   这一本施特劳斯文集在编排上非常优秀.一共14篇文章,从目录上看,前两篇为一组,或者这两篇也可以看作导言;3-9为一组,10-13为一组,14为类似于附录的一篇,和前两篇对称.第一组的两篇,前两篇是一个施特劳斯的演讲,讲述了施特劳斯本人的问题意识的来源.第二组的7篇,占全书文章的一半,第一篇也就是全书第三篇是这一组的导言,提纲挈领地介绍了从第一组引发的对西方现代思想史的思考结果.之后是由施特劳斯所勘定的西方现代性的源头马基雅维里开始按照历史的进程逐步展开.在选目上不是太完整,比如可以增添施特劳斯关于尼采的那片论文,当然该论文多有刊载,况且本书的内容也不能称之为不完善,对第二组的导言所谓的"现代性三次浪潮"而言,4-9篇也将其内容展开得相当充分.第三组与第二组对仗,从对一种被遗忘的写作艺术开始回溯,经由色诺芬\柏拉图指向这两位哲学家的书中所包含的"苏格拉底问题",有一个疑问就是为什么没有涉及亚里士多德?最后一篇是一个施特劳斯晚年对自己学术问题意识的坦白.感谢刘小枫教授为我们奉献这样一本启迪思考的精彩著作~!
  •     集子的英文名是:Essays &Lectures in the problem of Socrates and Modernity by Leo Strauss
      收录了一些列奥·施特劳斯关于现代性的演讲和未被收录的论文。
      
      前两篇《我们时代的危机》和《政治哲学的危机》批评了两种思潮:逻辑实证主义和历史主义。逻辑实证主义的问题在于它的基础只是在历史中形成的,想用这种前提评判他人显得根基不稳;历史主义意味着相对主义,把文化culture这个词看成复数的,无法评价哪个文化更高。背后更大的问题是价值或目标的失落,政治哲学被检查前人错误的政治哲学史取代,等等。
      
      第三篇,《现代性的三次浪潮》:第一次浪潮是马基雅维利和霍布斯,前者把目光从应然的理想国度降低到现实,认为国家高于德性,机运是可驾驭的等等,后者则用人的权利取代了自然法 ,保存自己之自然权利称为最高之物;第二次浪潮是卢梭,他把霍布斯的自然概念继承下来并推到极致,他把自然状态的善和社会之中的公民的正当对立起来,“一方面是德性、理性与道德自由的世界,另一方面则是自然、自然自由和善的世界“,此中存在浮士德式的分裂;第三次浪潮是尼采,尼采有了历史感,也就是说,发现了一种与旧价值决裂的新价值,洞见了这种价值为终极理想开辟了道路。
      
      第四篇,《马基雅维利与古典文学》,叙说了Machiavelli如何借李维的权威为自己说法,把罗马人说成自己理想中的形象,马基雅维利如何“卑鄙”地运用古典文学。
      
      第六篇,《论卢梭的意图》,这篇可谓是运用隐微/显白的划分讨论哲人观点的典范,写得非常透彻,而且的确解答了我许多问题。首先处理的是卢梭的《论科学与艺术》,这篇短短的然而却矛盾重重的名著显然是理解卢梭的一个困难点所在。施特劳斯的意思是,卢梭并不像一般批评者那样,沉湎于修辞而不顾逻辑地把科学、艺术贬低得一文不值。卢梭实际上认为科学和艺术只是对于大多数人没用用处或只能产生反作用,但不排斥少数聪明的人过对世人无益的沉思生活,而统治权则归于人民的公意。这种思路,直接与古典的哲人王式理想对话,即少数智慧者统治无知的大众的理想,因此施特拉送大肆夸奖了卢梭一番。而这番见解,当然也是把握卢梭其他著作的钥匙之一。
      
      第七篇,《德意志虚无主义》,是1941年施特劳斯到美国没多久时的一个演讲,主要讲纳粹德国的虚无主义是怎么回事,这也是本书中最给我启发的一篇文章。作者先给了德国虚无主义一个印象式的描述,然后给(德国)虚无主义下了一个定义:虚无主义是对文明的拒斥。德国的虚无主义并不是说渴望在毁灭世界的同时毁灭自己,而是说,渴望毁灭没有理想的现代文明。这些人厌恶的并不主要是现代文明的技术,而是启蒙的理想:一个开放的、和平的世界联邦。因为这种理想排除了过去的那种(在战争时体现的最强烈的)高尚、自我牺牲、勇敢等美德,而成了有贵族倾向的格劳孔明确反对的“猪的城邦”,是人的堕落,是“末人”。一战失败后,德国年轻人在那种环境中看不到希望,而那种脱离了高尚美德的自由主义理想只能使他们感到窒息,因此毁灭它的冲动便产生了。正是这种感受使德国人倒向了纳粹。然后施特劳斯讨论了一下这种虚无主义的哲学背景,比如大陆哲学历来对英国哲学就不待见、比如尼采;又讨论了虚无主义与军国主义的关系;最后还使劲夸了一下只有英国人才能建立真正的帝国。后面的就见仁见智了。
      
      第九篇,《注意一种被遗忘的写作艺术》,是回应萨拜因(那个政治学说史作者)和贝勒瓦(M. Yvon Belaval)对隐微写作的批评的。不管这些争辩谁是谁非,我的一个感觉是施特劳斯对于这个东西的表达还是很克制的,虽然他坚称这种写作方式的存在。就我个人而言,我不觉得一定要拒斥这个隐微写作,实际上的确很多作家会故意表达好几层意思。然而是否古典的有一定水平的哲人都这样不直白地表达意思,那还需要考据。要注意的是“发现古人的隐微写作”这种解读的技术手段是和施派的某些政治观点联系在一起的,这些政治观点显然比那种技术手段更可商榷。
      
      第十篇,《斯巴达与色诺芬的品味》,非常细致的向我们展示了色诺芬如何表面上称赞斯巴达,而实际上却极尽讥讽之能事。我不知道色诺芬写作水平十否真的如此之高(特别是看过他那本车轱辘话来回说的《回忆苏格拉底》之后),但这篇分析文章的确写得十分漂亮。
      
      第十四篇,《苏格拉底与政治学问的起源》,其实和前两篇意思差不多,还表达了一种对政治科学的反动。施特劳斯显得非常收敛,他说实证主义的政治科学并没有真的超越了整个政治哲学史,而是某次复杂的政治哲学转型的结果。基于这种历史的考虑,弄清政治学问的起源就十分有必要,因此就要却研究古典,从第一个真正的政治这人苏格拉底开始。后面的讲座内容本书没有录,我也不知道他讲了什么。
      
      总评:虽然我敢说自己是个逻辑实证主义者,但这位反实证主义大师(其实这倒不一定是他的主要矛头,但是美国如此环境……)的书读起来还是挺有意思的。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