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域理论的道德心理学研究

出版时间:2011-9  出版社:上海教育出版社  作者:刘春琼 主编  页数:268  

内容概要

道德教育实践者和理论者一直致力于提高道德教育的实效性,而道德心理学的研究是其中最重要的途径之一。作为道德心理学新进展之一的领域理论,它以领域区分为基础刻画个体道德认知,以领域认知及其相互作用为基础刻画真实生活世界中多元、多样和多变的个体道德心理现实,这对于我国的道德教育具有积极的启发意义。
刘春琼编著的这本《领域理论的道德心理学研究》系统介绍、分析和讨论了领域理论及其在道德心理学视野中的研究,系迄今国内心理学界第一部有关领域理论的专著。
既有领域理论的深入研究,包括其发展背景、立论根本、研究基础以及其独特的双重个体发展观,还在道德心理学发生背景、知情与知行关系的视野下提出领域理论的独特之处,并对道德与文化的关系、领域理论的中国文化适应性作出了领域理论式的说明。《领域理论的道德心理学研究》对于道德教育和心理学的研究者、对广大道德教育工作者都能引发深刻的理论思考,期待该书为您带来思想启迪。

作者简介

刘春琼,1977年生,山东潍坊人,现在南京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工作,主要研究领域为道德发展心理学与教师教育研究。1999年获工学学士学位,后考入南京师范大学基础心理学专业,师从杨韶刚教授,专攻道德发展心理学研究,2004年获得心理学硕士学位,并于同年考取该校博士研究生,仍专攻道德发展心理学。已在Social
Development,Child
Deveelopment和《上海教育科研》等国内外学术期刊发表中英文论文10余篇,有《道德领域中的教育》、《存在心理学》等多部译著,撰写或参与《道德教育心理学》、《西方道德心理学的新进展》、《中学生发展》等著作。

书籍目录

导言
一、系统研究领域理论的必要性
二、领域理论的研究概况
三、本书的主题与范围
第一章 领域理论的产生背景
第一节 领域理论简史
一、特里尔的生平
二、领域理论的代表著作及其发展脉络
第二节 皮亚杰、格沃斯与领域区分研究
一、追随皮亚杰
二、分类的逻辑方法与道德和习俗的哲学区分
第三节 哈贝马斯与领域背景研究
一、新康德主义与道德心理学的发展
二、哈贝马斯与相互作用的背景分析
第四节 多元文化、个体冲突与领域文化研究
一、多元文化的社会背景与《走向全球伦理宣言》
二、个体社会交往中的冲突与《兰德报告》
第二章 部分建构观:领域理论的立论基础
第一节 特里尔建构主义观点产生的影响因素
一、早期建构主义道德发展研究遭受的批评
二、皮亚杰后期思想对特里尔的重要影响
第二节 领域理论的部分建构观
一、基于相互作用的部分建构观
二、既具有同质性也具有异质性的个体思维发展观
三、异时性的领域发展观
第三节 对特里尔部分建构观的比较与思考
一、科尔伯格与特里尔的相互作用观的比较
二、对领域理论建构主义观点的深入思考
第三章 领域区分:领域理论的研究基础
第一节 规则的系统本质与社会性发展研究的领域效度
一、规则与个体社会性发展
二、规则的系统本质与道德心理研究的效度
第二节 领域区分的动力和条件
一、领域区分的动力
二、领域区分的条件
第三节 领域区分的研究
一、区分领域的标准来源和不同质的社会交往
二、概念化的领域
三、研究领域区分和发展的两种途径
四、领域区分的证据和变量
第四章 领域内发展与领域问相互作用:领域理论的个体发展视野
第一节 领域认知发展的基本理论问题:内容与形式
一、从冲突到妥协:道德发展内容与形式的关系变化
二、领域理论对道德发展内容与形式的融合
第二节 习俗领域认知的发展
一、习俗发展的不同领域概念水平
二、习俗发展的动力形式
第三节 道德领域认知的发展
一、传统道德发展研究缺乏领域效度
二、领域理论与道德发展中的他律和自律
三、道德领域认知的主题式发展
第四节 领域问的相互作用
一、对科尔伯格道德发展观的领域理论式说明
二、领域相互作用的形式及其应对
第五章 个体与环境相互作用背景下的领域理论
第一节 相互作用的基本问题
一、儿童是哲学家和社会活动家
二、相互作用成分分析
第二节 相互作用中的背景因素研究
一、社会判断行为变量
二、社会交往特性变量
三、社会角色和社会关系变量
四、主体特征变量
第三节 领域理论是情境主义的吗——对领域理论重视背景因素的评价
一、情境主义及其发展
二、领域理论对情境变量的解释——兼与情境主义的对比
第六章 道德知情、知行关系中的领域理论
第一节 道德知情、知行综合化取向与领域理论
一、道德心理学知情、知行关系的研究取向
二、领域理论探讨道德知行关系、知情关系的优越性体现
第二节 道德知行关系的领域理论研究
一、道德认知的范畴分析以及领域理论的继承
二、领域理论关于道德知行关系的基本观点
三、对领域理论知行关系的理性思考
第三节 道德知情关系的领域理论研究
一、心理学对知情关系的研究进展以及领域理论的继承
二、领域理论关于道德知情关系的基本观点
三、道德知情关系的领域适应性
四、领域理论知情观的局限与创新
第七章 领域理论视野下的道德教育
第一节 超越科尔伯格:道德教育的新理念与新证据
一、从普遍阶段发展到领域发展
二、道德教育目标扩展:广义发展与相互作用
三、综合、多层和多维的道德教育实践与策略
第二节 领域理论的教育策略和方法
一、设置与领域相适应的课程教育
二、建立良好的道德氛围
三、促进“发展性纪律”教育与道德自我的发展
第三节 领域理论道德教育观的遗留问题以及对它的反思
一、理论层面缺乏系统性、充分性和完善性
二、实践层面存在一系列挑战
三、对我国道德教育具有针对性的启示
第八章 领域理论视野下的道德与文化
第一节 文化道德及其缺陷
一、道德与文化
二、文化道德:寻求共性
三、文化道德观的局限和不足
第二节 领域理论对道德与文化关系的解释
一、从文化道德到道德文化
二、领域理论的道德文化观
三、领域理论道德文化观的贡献
第九章 领域理论视野下的中国道德文化
第一节 中国文化下的两项领域理论实验研究
一、“孝”与道德概念的主题研究
二、偷窃犯罪人员对偷窃问题的领域推理及其教育影响研究
第二节 从领域理论的视野看中国道德文化
一、中国道德文化中的习俗与道德
二、中国文化下的习俗道德化和道德习俗化表现
三、中国道德文化的领域区分性和冲突性表现
第十章 对领域理论的反观与展望
第一节 对领域理论的反观和质疑
一、从认知的领域特殊性取向进行反观
二、从方法论层面进行反观
三、领域理论是一种理论还是一种取向
四、领域理论的道德判断是对科尔伯观点的一种超越吗
第二节 对领域理论的展望
一、领域模型:尚未完结的建构
二、领域分类:方法的渗透
三、领域视野:对我国道德教育的新启示
参考文献

章节摘录

  可见,与规则相关的行为领域类型决定了关于该规则的概念,这样,人们就能够在认识到行为的领域性时,也可以了解该规则的领域性。当然,领域概念本身并不是依赖于合法规则的存在而存在。最典型的例子是道德问题,并不见得非得存在一些相应的规则,道德判断才可以顺利进行,道德原则本身就可以告诉我们不能偷东西或者要与人为善等。  第二,规则具有系统化的组成。特里尔认为,如果只从单一规则意义上考虑问题,在不同规则之间发生冲突时会力不从心,需要相应的其他知识参与决策过程。换句话说,对既定规则的认识,既需要规则状态,也需要意识到规则背后的原则、制定目的、意义等信息。“个体关于规则的知识不仅包含对规则的‘知’的过程,还包含对规则的解释过程,这是为什么会同时存在遵守规则和破坏规则的行为的原因。”①例如,游戏规则、道德规则和习俗规则之间就可以体现出这种不一致。游戏规则具备特殊化的形式,是游戏的特定组成部分,并具有特殊的目的和明确的结果。其目的是规范游戏参与者,使其行为与游戏本身相一致,规则改变,游戏自身也会发生改变。而领域理论涉及另一方面的一类规则,如谨慎性规则(一天刷两次牙,拿玻璃时戴手套等),该类规则的目的以及权咸性表现在避免伤害上。谨慎性规则可以是社会化的,例如,家长教育儿童遵守这类规则,也可以是法定的,例如法律规定开车要系安全带,但是遵守这类规则的核心仍然是避免伤害。同时,这类规则可以因为社会的共识改变(例如从“行人走右边”的规则变化为“行人走左边”的规则)。更加典型的一个例子是,随着生理科学的进展,做医学手术的规则得到了很大改变,发生改变的原因是因为科学知识的增长使人们认识到细菌等微生物的存在,所以在手术前规定医生需要进行严格的消毒程序。但无论做手术的规则怎样改变,其目的仍然是避免给病人带来伤害。  ……

编辑推荐

领域理论包含道德发展、社会性发展和文化等主题,并对知情关系、知行关系和教育问题从领域区分的视角进行独特分析。刘春琼编著的这本《领域理论的道德心理学研究》从领域理论的产生背景入手,深入剖析了领域理论的建构主义立论基础,并在此基础上系统研究、整理和评述领域理论的主要观点。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领域理论的道德心理学研究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