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有引力之虹

出版时间:2008-08-25  出版社:译林出版社  作者:托马斯·品钦  页数:999  译者:张文宇,黄向荣  
Tag标签:无  

前言

  要支撑起一个强大的现代化国家,除了经济、制度、科技、教育等力量之外,还需要先进的、强有力的文化力量。凤凰文库的出版宗旨是:忠实记载当代国内外尤其是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的学术、思想和理论成果,促进中西方文化的交流,为推动我国先进文化建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提供丰富的实践总结、珍贵的价值理念、有益的学术参考和创新的思想理论资源。  凤凰文库将致力于人类文化的高端和前沿,放眼世界,具有全球胸怀和国际视野。经济全球化的背后是不同文化的冲撞与交融,是不同思想的激荡与扬弃,是不同文明的竞争和共存。从历史进化的角度来看,交融、扬弃、共存是大趋势,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总是在坚持自我特质的同时,向其他民族、其他国家吸取异质文化的养分,从而与时俱进,发展壮大。文库将积极采撷当今世界优秀文化成果,成为中西文化交流的桥梁。  凤凰文库将致力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现代化的建设,面向全国,具有时代精神和中国气派。中国工业化、城市化、市场化、国际化的背后是国民素质的现代化,是现代文明的培育,是先进文化的发展。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进程中,中华民族必将展示新的实践,产生新的经验,形成新的学术、思想和理论成果。文库将展现中国现代化的新实践和新总结,成为中国学术界、思想界和理论界创新平台。  凤凰文库的基本特征是:围绕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这个中心,立足传播新知识,介绍新思潮,树立新观念,建设新学科,着力出版当代国内外社会科学、人文学科、科学文化的最新成果,以及文学艺术的精品力作,同时也注重推出以新的形式、新的观念呈现我国传统思想文化的优秀作品,从而把引进吸收和自主创新结合起来,并促进传统优秀文化的现代转型。  凤凰文库努力实现知识学术传播和思想理论创新的融合,以若干主题系列的形式呈现,并且是一个开放式的结构。它将围绕马克思主义研究及其中国化、政治学、哲学、宗教、人文与社会、海外中国研究、外国现当代文学等领域设计规划主题系列,并不断在内容上加以充实;同时,文库还将围绕社会科学、人文学科、科学文化领域的新问题、新动向,分批设计规划出新的主题系列,增强文库思想的活力和学术的丰富性。  从中国由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转型、由传统社会走向现代社会这样一个大视角出发,从中国现代化在世界现代化浪潮中的独特性出发,中国已经并将更加鲜明地表现自己特有的实践、经验和路径,形成独特的学术和创新的思想、理论,这是我们出版凤凰文库的信心之所在。因此,我们相信,在全国学术界、思想界、理论界的支持和参与下,在广大读者的帮助和关心下,凤凰文库一定会成为深为社会各界欢迎的大型丛书,在中国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中,实现凤凰出版人的历史责任和使命。  凤凰文库出版委员会

内容概要

  《万有引力之虹(上下)》像许多后现代主义小说一样,没有什么故事情节,《万有引力之虹(上下)》由许多零散插曲和作者似是而非的议论构成,内容包括现代物理、火箭工程、高等数学、性心理学、变态性爱等等。小说的线索围绕着德国的V-2火箭展开。V-2火箭袭击伦敦,美国和英国情报机构都想弄到火箭的秘密。他们发现美国军官发生性行为的地方,往往是火箭的落点。于是开始对这问题进行研究,吸引和牵连了许多人,一位研究巴甫洛夫学说的军官甚至认为这个美国军官的头脑里有个支配生死的开关,决定利用他的感应能力,派他到敌后去刺探火箭秘密。随后小说又以不少篇幅描写了德国军官的性虐待狂和性变态,论述了科技和性欲总是结合在一起并向死亡发展的荒谬理论。小说还提出了“热寂说”,即宇宙中的热能散发完后会冷寂下来,整个世界将会冰冻,作者认为人类社会中的一切活动也能用“热寂”法则来解释,各种狂热在热能消耗光之后也都会冷寂,趋向死亡。

作者简介

托马斯·品钦是个颇具特色的作家。他从不抛头露面,却始终为文学界和公众所关注。品钦被许多读者和批评家视作当代最优秀的作家之一。他是麦克阿瑟奖和布克奖获得者,并几度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提名。他的小说和非小说作品都包含着丰富的意旨、风格和主题,涉及到(但不仅仅限于)历史、自然科学和数学等不同领域。

章节摘录

  第一部分  零之下  大自然不解消亡,只解演变。我已经学到的,和将要学到的科学知识,都坚定了我的信念:我们死后,灵魂继续存在。  ——韦纳尔·冯·布劳恩  尖啸声划破了夜空。这种尖啸以前也有过,但那和现在根本没法比。  夜已很深。疏散仍在进行,但只是走过场而已。车里没有灯光。四处一片黑暗。他的头顶上耸立着老掉牙的钢梁,上面很高处装了玻璃,日光可以照进去。但此刻是黑夜。他害怕看到玻璃塌落的情形——很快——这座水晶宫殿就会倒塌,场面会很壮观。好在到时候还是漆黑一团,没有一丝光亮,轰然倒塌的场面看不见。  车厢里分了几层。他坐在一团漆黑里,无烟可抽,能感觉到远远近近的金属在摩擦、碰撞,蒸汽噗噗喷出,车框在颤动,有一种强作的镇定,一种惴惴不安。其他人都挤在周围,混杂于有待运走的其余救援物资间——他们都是既背运又背时的下等人和弱者,有醉汉,有对二十年前的炮声仍心存余悸的退伍老兵,有城里人装束的妓女,有流浪汉,还有那些疲惫的妇女,带着很多孩子,多得令人怀疑其来历。只有近处的面孔依稀可辨,恰似放在取景器里,裹了些朦胧的银辉,叫人想起那些大人物,脸上涂抹着绿色斑点,坐在防弹车里,满城飞驰……  列车动了起来。他们一路前行,出了大站,出了市区,驶向伦敦比较荒凉破旧的区域。这样就安全了?人们把脸转向窗外,谁也不敢问,不敢出声问。雨下起来了。咦,这哪里是脱离虎口,这是往虎口里钻!——他们穿过拱道,穿过混凝土已剥蚀的秘密人口,很像在哪条地下通道的环道上……头上,一些发黑的木头架子缓缓后移,空气中弥漫着陈年的煤屑味、冬日的石脑油味,还有那些礼拜日里因为没有车辆来往而遗留的陈旧味道;险急的弯道边、落寞的支线上,那些神秘的、生机勃勃的珊瑚状植物也散发出一种气味;长期没有列车通行,还形成了一种酸味,一种熟透的锈味,这种气味的酝酿成熟发生在那些精彩纷呈、深不见底的疏散岁月里,特别是在黎明时分,当那些蓝色的身影封锁整个通道、试图将发生的一切置于绝对零度的时候……越往前走环境越差……这些凋敝、隐秘的穷人区,连名字都没听说过……墙垣坍圮,房屋渐疏,光亮渐弱。这条路不是通向外面宽阔的公路,而是越来越窄,越来越破,转弯越来越急——接着,突然地,意外地,他们进入了最后一个拱道:急刹车,猛地跳起来。看来,他们还没上诉就遭到判决了。  列车停了下来。这里就是终点了。有人来指挥全体疏散人员下车。人们慢慢移动着,没人反抗。指挥者们戴着铅色帽章的帽子,一言不发。这是一家规模很大但十分老旧、黑暗的旅馆,铁质结构,像是一路上钢轨和岔道的衍生物……球形灯泡涂着深绿的颜色,挂在漂亮的铁檐下,几百年没亮过的样子……人群在仓库般笔直便利的过道里走着,没人说话,没人咳嗽……他们移动的痕迹融入周围天鹅绒般黝黑、光滑的壁面,陈旧的木材、冰冷的墙壁涂层,混合着那些侧房发出的气味——这些房子偏僻久旷,如今又打开来接纳逃亡者了。就是在这里,老鼠们一个个香消玉殒,只留下魂魄,执着、显眼地贴附在墙体之中,壁画般一动不动……疏散人员由电梯分批运送——所谓的电梯,其实是能够移动的木头架板,四面敞开,靠着涂了柏油的旧绳子和“SS”形轮辐的铸铁滑轮上下拉动。每到一层,都有人进出电梯,每一层的地板都脏兮兮的……这里有几千个黑暗、寂静的房间……  有些人单独等待,有些人被一同安排到黑不见物的房间里。黑不见物,没错。到了这份儿上,谁还在乎房间里的摆设呢?他们脚下踩着伦敦最古老的尘土,踩着这座城市摒弃、恫吓、欺骗自己子民的最后见证。  …… 

编辑推荐

  “万有引力之虹”是火箭发射后形成的弧线,火箭摧毁一切,作者认为它是死亡的象征,同时也是现代世界的象征,因而被用作书名。  《万有引力之虹(上下)》封面图片为单册,套装图片请以实物为准!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万有引力之虹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51条)

 
 

  •     作品本身毋庸置疑,但翻译和编辑质量实在太差了。有人说译者花了三年来翻译,肯花苦功夫来做这个费力不讨好的差事值得表扬,但质量差也是事实,硬伤实在实在太多,如果细挑的话几乎每页都有,而且都是硬伤。译名不标准、知识性错误、专有名词误译、涉及到法语等非英语部分大量出错……随便举个例子吧,第一章最开始几页中就有讲克里米亚战争的,原文是“轻兵”,实际应为“轻骑兵”。注释也是错的,注释说的是英国部队给了俄国炮兵毁灭性的打击,实际上熟悉克里米亚战争的人都知道,这里是在讲克里米亚战争中的一场经典遭遇战,英文原文的意思是英国轻骑兵因命令错误发动自杀式的冲锋,结果自己遭受了毁灭性打击。关于这一段故事在本书后面也有出现,原文是一段法文,本来是克里米亚战争中法国将领评价英国轻骑兵冲锋的一段话,意思是:这场面壮观,但不是在打仗。意指英国人的冲锋痛遭全歼,虽然英勇但纯属自杀式行为。译者显然不知道这句话的出处,翻译的彻底不对。后面很多章之后还有丁尼生的诗句,也是描述这场战斗的,译者似乎也不知道这一点,翻译得很是奇怪。
  •     摘自《新浪博客》 作者:关圣力
      
       刚刚与著名作家甘铁生就《哈扎尔词典》作了一个关于小说叙事的对话。此前,我们在北京北三环边上一个酒馆里畅谈,当然是围绕有关文学的一些琐碎话题。对目前文学叙事方式单一,给读者带来了阅读疲惫的问题,我们深有同感。便有了以后的关于《哈扎尔词典》的对话。
        毫无疑问,《哈扎尔词典》这部迷一样的小说,带给读者,尤其是带给写作者疲惫之外的是一种兴奋,关于叙事、语言、视野、知识、历史等等作家应该具备的文化素质,无论如何,《哈扎尔词典》所承载的文化信息,都是我们目前的文本无法相比的。象《哈扎尔词典》这样的作品,还有《追忆似水年华》马塞尔•普鲁斯特(法国),《尤利西斯》詹姆斯•乔伊斯(爱尔兰),《泽诺的意识》伊塔洛•斯维沃(意大利)和《万有引力之虹》托马斯•品钦(美国)等小说。可以说,后现代主义文学作品的冲击力,不容忽视。文学的表现形式,应该多样化。
        读《万有引力之虹》时,我觉得十分辛苦。这部厚重(这里指书的厚和重,近900页,重超过1公斤)的书,阅读时,怎么拿着都费劲。我习惯躺着看书,身体放松了,思维便于随情节进入状态。然而读这部书躺着看不行,一只手拿不动它,必须两手捧着举着,托着它本已费劲,再用一只手的手指分开书页,绝非容易事,躺着看它就非常辛苦了。尤其是冬天,把俩胳膊伸出被窝,举着书看,实在受罪,时间长了,胳膊冰凉,手指会抽筋。但这部《万有引力之虹》对我充满了阅读诱惑。于是,便改了习惯,把读《万有引力之虹》挪到了卫生间,坐在马桶上看,书放在膝盖上,果然惬意多了。难怪古人读书有在:马上、厕上,床上等“三上”之说。
        “万有引力之虹”的寓意,是火箭发射后形成的弧线,火箭的爆炸,会摧毁世间的一切,作者认为它是死亡的象征,同时也是现代世界的象征(这一点及其重要),因而被用作书名。
        《万有引力之虹》不仅版本的纸质厚重,文学和文化内涵也厚重。这部后现代主义小说,并非象一些书评人所说,没有故事情节,仅由零散插曲和作者似是而非的议论构成。这么说,不仅有失偏颇,还埋没了托马斯•品钦的叙事宏观。
        小说是有故事的,它围绕着德军V-2火箭袭击伦敦展开,美、英情报机构都想弄到火箭的秘密。他们发现美军中尉泰荣•斯洛索普发生性行为的地方,往往是火箭的落点。于是开始对这问题进行研究,吸引和牵连了许多人,一位研究巴甫洛夫学说的军官甚至认为斯洛索普的头脑里有个支配生死的开关,决定利用他的感应能力,派他到敌后去刺探火箭秘密。然后,故事追随斯洛索普的行踪轨迹,直到故事结束。
        这部书,以战争为核心,外延拓展到生活的几乎所有方面。包括文艺学、社会学、历史学、心理学、高等数学、现代物理学、化学、军事学,火箭工程、性心理学、变态性爱等等。叙事上使用意识流,想像与现实,思维与行为,兴奋与恐惧,压抑与释放,这么说吧,凡是人本身具有的和经历的,或者说人的感觉和社会事件发生的可能,都随作家的意识在情节里切换,由此构成了它的繁复结构,包罗万象。通过阅读,可以见到战争的残酷和对人类的摧残,人作为可以制造战争的主体,实际在战争里却无所适从,遭受蹂躏的恰恰是人类自己,最终导致了人性的改变,甚至倒错。譬如书中多次写到的非正常性行为,都是人在外因逼迫下,无法正常生存,无从找到自身的正常位置的发泄式的自虐。一切人为的政治、经济、思想、宗教、党派等等,都是人类本身的祸患。无论它标榜怎样的自我公正,要实施怎样的拯救人类脱离水火的说教,凡是试图使人脱离开自然的预谋,都是人类灾难的罪魁祸首。甚至哲学与科学也一样。
        品钦曾告诫读者,在他的小说中寻找主题是可笑的,他的小说里,动用象征和抽象比拟,达到隐喻的目的,如火箭、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性行为与火箭弹落点、女王、虐恋等等,甚至人,犹太人和黑人,普通人和军人,都成为他的叙事道具,可以说是出神入化。我们可能无法想像,一位统领千军万马的军事首领,赤身裸体跪倒在一个女人脚下,任其蹂躏。但在这部书里却自然发生。品钦以文学的叙事,逼使人性向原始性回归。
        在《万有引力之虹》这部巨著中,我们可以看到品钦的博学,他叙事所涉及到科学,经济,商业,地理,历史,哲学,外语,音乐,电影,娱乐节目,特异功能和政治等等,乃至我们的《易经》,都被他囊括在自己的叙事中。品钦的叙事能力,涵盖丰富,视野宽阔,知识含量深厚,这样的作家,这样的作品,实在值得读者尊重。
        托马斯•品钦通过战争和灾难的展示,告诉读者,真实的人生是及其残酷的。文学如此,才能说丰满吧,或者说是后现代主义文学的魅力所在吧。
      
      
      
      
  •     从品钦自说的死亡主题来看,是火箭的必然生命历程。其中混乱这个主题不可不涉及,从混乱的性关系(还不仅仅是两性,点到为止,太伦理了。)、混乱的社会人际关系社会组织关系都可以窥见。为什么是混乱呢?
      品钦写的这个小说主张热寂说,这就不得不谈到“熵”这个概念,它是指:一个孤立系统失序的程度。热寂说,指明世界从有序必然走向无序,这正是混乱的结果和起因。正如火箭发射的抛物线,火箭上升到至高点后就不断下落,但是之前还有一个发射的低点,那就是世界之初。所以混乱,(也即热寂说,回到宇宙大爆炸前的寂灭冰冷状态),其实是回到最初。
      当然主题有多种,个人认为这个主题相当重要,毕竟大多数后现代作家的后现代作品无不是围绕“混乱”而意识流,而表现主义,而象征主义......
  •     看了四十天也没看完,总是进入不了阅读状态!书中所涉及到的知识门类比较庞杂,而且作者的叙述也比较随意,有些话说得模棱两可。翻译上虽说很流畅,但总让人感觉缺少点什么东西,这在很大程度上也消磨了人的阅读意志!
  •     I am, as much as I hate the instanteous poster-slogan-in-bold/motivational-speech connotation of it but for lack of a better word, inspired. And it is (by God it is) hard-earned. What else but a masochistic (again, an inevitable disclaimer, hate the connotation, absofuckinglutely hate it) pleasure bestowed by his sheer talent with words that is urging me on, to trudge through page upon OMG-when-will-this-ever-let-up page of seemingly unending and unruly nonsense and disjoint rant, a big jumbo of run-on sentences sprinkled with hi-and-bye words (that you never saw before and probably will never see again for the rest of your uninspired life), until after page 88 when everything started to come together and flow a little more easily (and slowly I might add, before which it just felt like one swift flush down the toilet that hasn't been cleaned since 1945).
      
      People say the mangled structure and nearly unreadable themes are deliberate, but you kind of just know, when your eyes start to gloss over the way too many unknown words, that he was just letting it all loose and taking down whatever came to his mind at the particular moment. One would think that it's not as easily to reverse a word diarrhea on a type-writer in the pre-computer era. Again, raw talent. Although certain places bear more than a passing resemblance to Beckett's trilogy, in the core they feel very different. If Beckett is a cold snicker and quiet contempt, Pynchon is then an absolute riot, a F U in all caps.
  •     
      
      
      读《万有引力之虹》,似被钢铁插入腹部。若说阅读是困难的,这部结构堪可与《尤利西斯》相提并论,且更虚无、更深奥、更野心勃勃的后现代主义巨著当是最好脚注。哲学思考、宗教、心理学、弹道学、历史百科,猥亵的俚语、间谍侦探、特异功能、物理、商业经济……我不知道还有什么东西没被写入这部小说。其主题之庞杂、语言之晦涩、隐喻之丰富,仿佛一个六角形的图书馆——馆门,被油漆涂成黑色;书架由被凿下的花岗岩石垒成,首尾相结,呈环状;细沙与雨水不断敲打着覆盖图书馆周身的地图、金属废弃物、垂死的人、虹、火箭残骸、性、性变态、各种势不两立的冲突、塔罗牌、镜子、隐晦的道德、孤寂、人心中最深切最迫切的欲望、空虚混沌、白衣女子、秩序、马桶、馅饼,以及一幕幕荒诞戏剧。
      时间,1944年至1945年间。地点,遍及欧洲、非洲、南北美洲、中亚。主人公,美国军官斯洛索普——他与每个能搞上床的女人交媾,并饶有兴趣地把发生性行为的地点绘制成地图,然后发现这些“用各种颜色星形贴纸”所标出的地方不久即被德军火箭轰炸。“尖啸声刺破了夜空……”腾空升起的VⅡ火箭与男人的阴茎之间好像存在某种神秘的联系,是《蝴蝶效应》里的“一只蝴蝶在纽约中央公园扇动了一下翅膀,东京掀起风暴电闪雷鸣”?是《低俗小说》里往日生杀予夺的黑帮老大在被鸡奸后痛哭流涕的报复?是《搏击俱乐部》里对着另一个我挥出的愤怒的拳头?是《本能》里莎朗•斯通不断分开的性感的修长双腿?
      复述小说情节,非我所喜。而那巨大的死亡象征——火箭,此刻仍高悬于我头顶。我渴望说的,却是这小说的核,用一个字描述,即为:熵。
      熵是什么?建筑物被毁坏是熵。落日下鱼的尸体是熵。叶落归根是熵……要解释这个由热力学第二定律导出的概念,莫过于对人这种两足无羽生物的真实阐释。人是自然之子,又僭言为万物之主,趋利避害。这种基因的载体(并非是惟一的,但他们总误以为自己是惟一的),是自私的。利他,只是某些载体因为DNA在复制过程中所积累的“差错性”表现得更富有一点“远见卓识。”但这种“远见卓识”用不了多久,即要淹没在自私者如兽奔腾的脚步声。这不难理解。自私者总易比利他者获得生存的机会,从而更广范地传播自私的基因。换而言之,人即是熵:黄金,白银,青铜,黑铁。
      一切都无可挽回地趋向极端,趋向对抗,而最终的命运只能是:热寂。或者说审判日。
      《万有引力之虹》的文本建立在审判日到来前的废墟之上。它沉闷无聊,又时有神来之笔;是悲剧性的,忧心忡忡,又好笑滑稽;是呕心沥血的精雕细刻,又不乏粗糙野蛮;是对传统阅读习惯的挑战,又曾荣登《时代周刊》畅销书榜首;它拒绝任何归纳与概括,又帮助我们在其中窥见只属于自己心灵的哀伤;它戏仿反讽,又端庄严谨;它冷静理性,又疯狂冲动;它适合与女性调情时大声朗读,又宜于教授捧着它登上讲台。
      黄昏里有一闪即逝的鸟,墙壁上有静悄悄的钟摆。我还能继续说些什么?“熵”,把书轻轻搁下,喉间气流涌出。物质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它们只有形式改变,没有本质变化。所有的变化都朝向一个方向,像河水往东,从有序到无序,从有效到无用,朝着不可逆转的耗散转化。文学可能例外吗?时间迟早要消失在未来的某个奇点。我们剩下所能做的,就是使自己努力去适应造物留下的这点时间。“下水道里长大的鳄鱼、秘密邮政系统、VⅡ火箭、类死人、女忍者、风水先生和会说话的狗;数学和科学的语言、雅文化和俗文化的大杂烩、纷繁混乱的情节和现代神秘主义;政治的黑暗、人的迷惘、荒唐的多疑症、复杂的科技时代里人与人的疏远感……”这是托马斯•品钦所营造的小说世界,这也极可能是我们的未来,我们逐渐崩溃(碎裂)的脸庞。
      
      
  •     跌跌撞撞地看完了这本书。对它的感觉?非常邪恶,但是却让人迷恋。一开始,每次只能看个几页,然后就要长歇好半天,才能缓过劲来接着读。其间时不时会出现胸闷、恶心、脑发胀等一系列不适症状。但是不能气馁,于是乎开始尝试着追逐(或者说是强迫地适应)作者的跳跃思维,终于在读到200多页时稍微赶上了书的节奏。
      
      能想象这样一幅场景么?一个人在做着自己的事情,突然,他停顿下来,放下手中的活,开始唱起傻得不能再傻的歌,而且心情愉悦到极至,当歌唱完,那人又继续做着自己的事情,刚才的一切又好像从来没有发生过一样。那是一个情绪的奇点。(可曾想过要突然呐喊?哪怕没有做过,哪怕不是唱傻歌。如果有,那或许就代表着一种跳跃的潜力)它显得那么的不正常,是因为它的两边没有过渡的连续。但是,如果在一段区域内连续出现奇点,那它们就成了和正常生活平行的跳跃音符。可以是主角唱,可以是配角,可以是旁白唱,可以大家一起唱,随便哪个人都可以唱。你想脱离生活,却无法最终逃脱,于是变成了傻傻的歌,俗称“无厘头”。所有的奇点都被非奇点所确定着。“马维之母”一边追赶着“火箭人”,一边高唱着傻歌谣,他们每出现一次,就要唱一次。于是那些奇点有了点歌剧的味道,随着剧情而不断推向高潮,直到坠落。这是不是也是种“骤然凝聚起的密度之美”?
      
      密度?总有无数的事情在涌动:能看到的,不能看到的;实际的,虚幻的;阳谋的,阴谋的;这时候的,那时候的;这个世界的,那个世界的。交错,重叠,互染,品钦不停地向画纸上添上浓墨重彩,一笔又一笔,还不够,那再添一笔,都集中在某几个区块上。有时候甚至会失点控。所有的颜色混在一起,要的就是这种感觉:很乱很美妙。你能分辨出几种颜色?哪些是真彩?哪些只是颜色互相渲染而成的混色?要不要试着对着光从反面看一下这幅画?作者的思路永远不会僵硬地停留在一个层面,不会只有线性特征;一定是具有多个层面的立体形状,思路在多个层面上上蹿下跳,走直线,走曲线,再来个瞬间移位,幻化出复杂多样性。
      
      品钦在画纸上这边画一坨,那边画一坨,偶尔还会把“大便”当“赭石”来用,要小心了!别恶心到自己。这一坨一坨又若即若离。书中人物没有连续的轨迹,只有断断续续的痕迹,你需要眯着眼朦胧地来补全,当然不保证一定就能补全。人物在某个瞬间交错相会然后又散开,仿佛走在残断了的“小径分岔的花园”。那是一片片的碎片。世界在被解构后又以残存的部分进行重新组合。每一个碎片都折射着光芒,都是不可或缺的要素。我们到底应该选择近观还是远眺?
      
      整个画面充满了混乱和不安定感。即使是雅夫,也叫嚣着要绝对的“离子态”,而不要讨厌的非稳态的“共价键”。但是在《万有引力之虹》的世界里,一切都不会那么容易地循规蹈矩,就好像一个伪随机序列:0110001010011101101001100001...你猜下一个会是0还是1?姑且可以称这种状态为“混沌”。其实那序列是由几个寄存器通过加加减减而获得的。一个个“他们”,一家家“公司”,就是那些寄存器,他们合谋制造出了这一串数列。战争、交易、试验、等等等等,都是序列上的数值。伪随机序列,看似没有规律,却有自己的法则:当序列行进到一定长度就会出现循环,周而复始...所以,控制还是无处不在;所以,还是存在着因果;所以,死去的还会复活。
      
      不过这样的混沌似乎并不能达到品钦的要求,他依然让浓墨重彩肆虐,即使画到纸的边缘也不停手。这张图画没有画框,没有线条的约束,就好像蒙德里安的《构成》系列,色块在板边并没有勾勒出轮廓,象征着颜色在画外的无限延展,只不过蒙德里安用的是几何图形,品钦用的是...不知道什么图形...大概是用“以太”的形式。所以好多故事都是有头无尾,甚至无头无尾,任读者去想象画外的无边情节和结局。当然,里面还是有不少相对完整的故事的,比如灯泡拜伦的故事,就足以用来当剧本拍一部传奇动画片了——《不死的灯泡》,其幽暗的色调可以模仿《Nocturna》。
      
      如果早知道这书有如此神秘,就应该先读一下搁在书柜里的《金枝》。不过幸好品钦在作品里涉猎的知识点虽然广博,但并不深。他对塔罗牌的认知似乎也比《易经》来得更深刻,至少表面上显现的是这样。有些看似深奥的知识也并不会对全文的理解产生多大的影响。毕竟,这些所谓的百科知识,大多数也只是作者的道具而已。对于“熵”这个概念,从信息学的角度来看,所有信息都是以负熵的值来进行量化的。越是不确定的事情,越是小概率事件,其携带的信息量就越大。信息的传递可以说是熵的传递,意味着不确定性的消除。混乱、变动、古怪和离奇,则意味着信息量的无限生成。品钦在作品里对混乱状态的堆砌算是熵的叠加,读者也容易迷失在这熵风暴里。但是,如果所有的一切混乱都处在一种隐含的控制之下,就如同伪随机序列一样,那么表面的偶然就成了必然,不确定变成了确定,以至于信息量,或者说熵值,为0。
      
  •     中文版的翻译不可饶恕的低劣,重大谬误随处可见。
      
      比如中文版361页,“人们无声无息地呆在断墙后面.......”英文原文是“souls are found quiescent behind the pieces of wall, fast asleep down curled in shell-craters, out screwing under the culverts with gray shirttails hoisted, adrift dreaming in the middles of fields. Dreaming of food, oblivion, alternate histories. . . .”
      
      “souls”能翻译成“人们”嘛?“人们”会在田野上漂流?在弹坑里沉睡?在涵洞里游荡?
      
      中文版“360页”“从前有个小伙子叫德卡图,和液氧发动机睡到一处”,英文原文是“There was a young man from Decatur, Who slept with a LOX generator.”
      
      “LOX generator” 翻译成“液氧发动机”这个错误可以原谅。但是“from Decatur” 怎么能翻译为“叫德卡图”呢? Decatur 是一个城市哟,在美国伊利诺斯州。
      
      中文版358页“飞机在一两码远的地方嗡嗡飞过,肚皮都翻了起来”,英文原文是“The plane buzzes by a yard or two away, showing its underbelly.” 请问“ showing its underbelly” 怎么翻译成“肚皮都翻了起来”?
      
      翻译错误有些是对于火箭的术语的不了解,比如“static test” ,对于飞机,那可能是指“静力试验”但是对于火箭,这个词的意思就是“地面试车”,于是中文版的174页就弄错了嘛。你让中文读者怎么理解,静力试验怎么会导致爆炸呢?这明显是地面试车的事故嘛。
      
      如果174页的翻译还情有可原,中文版259页怎么能把“static-test facility”(火箭试车台)翻译为“静电试验场”呢?
      
      如果这些因为技术知识缺乏导致的翻译错误多多少少还可以理解,那同样是259页,英文原文是“£10,000 research contract” ,怎么就能翻译成“一千英镑的研究合同”?不识数?
      
      还有同样是259页“Shell International Petroleum” (壳牌国际石油公司)怎么就能翻译成“谢尔国际石油公司”?怕大家还不够迷糊?
      
      这些翻译不是处心积虑找出来的,乃是随手翻翻找出来的,从前言看,译者也是很辛苦,但是这样的翻译质量,能对谁有所交待呢?
  •     开始感觉它像是网络写诗机器(或许是以段落输入的)创作的word salad,你看懂了每个字,却不明白这些句子和段落间能产生的含义。像是一个天才在大脑的语言区损坏后继续做讲座。但他毕竟是个天才。他的牛在于他把许多东西掺和一起了,间谍小说,科幻小说,黑色幽默军旅小说,色情小说,变态小说以及诗歌。(当然,比变态电影更变态,比色情小说更黄色,却又比诗歌更诗歌。)有时候他的措辞那么诗意,意象又是如此淫秽,主题很崇高,表达又是那么不屑。所以即便感觉到品钦在恶搞,甚至对读者很轻蔑,但当读到淋巴增生组织时和章鱼间谍时,还能说什么呢?
      
  •     越是荒诞不经越是愤恨
      越是戏谑越是忧郁
      越是玩世不恭越是深感失望
      于是不满 于是无奈
      于是愤怒 于是冷漠 于是反英雄
      于是他人即地狱 于是爱成了奢侈品
      或是沉默的旋律 面对痛苦除了自嘲便是将荒谬幽默化
      这种苦涩越是咀嚼越是回味无穷
  •   。。好好的把书摊在书桌上然后正常的看不行啊。。。。。。。
  •   写的不错,这书真难读,幸亏有一本companion.
  •   这片评论写得很好
  •   画纸的说法相当形象
  •   这片评论写得好
  •   唉 只可惜好像这本书的翻译有很大的问题哎
  •   (顺便问一下,跟against the day比 怎么样?)
  •   翻译问题前面已经有专帖,英文版我还没空去读,但是仅读中文版也能明显感觉出翻译有问题。
    先读GR,习惯了品钦的手法,再读ATD,就没会感觉特别累。当然他的大部头都是很有分量很有强度的,少不了琢磨。
    从性质上讲两部作品区别不大,奇幻玄妙深奥的东西都挺多,没法用简单的好坏来分,毕竟没有GR就没有ATD,本来就是相承的。但是ATD历史跨度更大,视野更开阔,所展现的社会面貌也更丰富,从趣味性和探索性上讲ATD更优,当然这和阅读时的心境有关系。虽然外界评论上ATD没有GR来的好,但是我个人感觉ATD还是有进化的。
    另外,读品钦的作品可以参考WIKI,在信息挖掘上可以更递进一步,也增加了阅读乐趣,当然也增加了阅读量。
  •   哇,居然有对着英文版看的人,很强大!不过在读中文版的时候,是隐约感觉到译者是有不少翻得疙瘩的地方,比如有一处“下,下,下到XX地方”,具体第几页忘记了,感觉到英文版里应该是用down,down,down to the...,不过我没有去参看英文版,但是觉得用“深入,再深入,不断深入到。。”或许更好点
  •   我觉得souls可以翻译为人们,我不知道是以前见过还是自己觉得这样没错。还是挺顺的吧?
  •   这翻译质量未免太恶心了吧……多谢楼主,否则买了这个译本非吐血不可……
  •   本书似乎有很隐晦的背景,比如文中的齐切林,在V2火箭的调查中就确有其人。是否有谁能提供一些相关背景?
  •   可能有些技术细节的错误吧,但我丝毫不认为这本书的翻译低劣,译者很用心了,字句也很讲究。
  •   这本书要是想达到LZ所期望的不低劣的水平的话恐怕是要找一个庞大的翻译团队和专家组来完成了吧
  •   你看的是哪个版本呀? 译林还是凤凰
  •   妈呀,要看英文版吗?
  •   翻译的的确不错了,,我们专业书籍翻得有这个一半好
  •   是有些说不过去啊,这样的话,貌似我也可以译了。。。
    三年可能不够?。。
    也不好说。。
  •   就算翻译对了比如我这种理科白痴还是不懂啊。
  •   反正本人作为自己写作,想学一些写作方面的东西的人来说,我觉得这些错误丝毫没什么影响。本人作为一个译者,也觉得本书译者的语言挺不错的,比我译得好多了。
  •   求英文版电子书地址。。。
  •   万有引力之虹出来的这么晚,不是人不懂英文,是太难了好多前辈都不敢轻举妄动。我建议还是把英文搞搞好读英文吧……
  •   不要批评译者,翻译本来就是件非常困难的事情,有错误再所难免,何必攻击别人呢?
  •   souls确实意为人们。
  •   2012-02-02 20:10:19 老慎  souls确实意为人们。
    翻譯成“靈魂”吧?
  •   soul的确有“人”的意思啊请查查字典 OJZ
  •   笑 soul就是灵魂么
    词汇量不够就少喷
  •   呃....人家翻译了一整部..您挑出了这么 多 的错处 真是了不起啊~来来来 鼓个掌
  •   拿出来讨论就是了,用得着说人家“低劣”么?
  •   我到觉得这本的翻译得很有人情味
  •   头都痛
  •   souls还真能翻成人们
  •   这种文体我喜欢,有空要找来看看。
  •   痛并快乐着的啃读过程
  •   我偏向说是爽并郁闷着....
  •   你居然都读完了……
  •   还是一个月。。。
  •   开始读得极严肃,贴满记号,后来就快翻
  •   thomas pynchon的小说,是写给天才的
  •   我发现你很自虐的。总看后现代的书。如果不是学术需求,而是个人趣味,我一定要给你鞠一个90°的大躬。
  •   有些是回避不了的,但也能从中找到个人趣味。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