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求整合

出版时间:2008-03-01  出版社: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  作者:戴晓娥 编  页数:224  

内容概要

   培训教材从各学科的实际出发,用主题词提炼概括学科改革的核心思想和思路,统领学科改革的理念、教学目标、教学过程和教学评价,进而指导整个学科的改革。引导和帮助各学科骨干教师在真正把握学科改革的核心思想和思路的基础上,进一步反思以往的教学行为,梳理教学经验,提升教育理念。教材力求贴近课程改革的实际,特别注意解决近几年来广大教师在实施新课程过程中的困惑和问题,力求让更多的教师有豁然开朗、一览众山小之感,在今后实施新课程的过程中能够用大道理管小道理,左右逢源,不至于在众说纷纭面前无所适从,不至于陷于日常具体的教学活动而只见树木不见森林。   在提炼基础上反思,在反思过程中提升,进而达到提高的目的。新课程实验既是一个改革的过程,也是一个建设的过程。每一位教师的实践既是一个学习探索的过程,也是一个生成构建的过程。我们不如把教师培训的过程作为引导他们学习、探究、构建的过程。新课程有许多专家的精心设计,又有广大教师的探究和构建,一定会更加完善,更加丰富多彩,一定会对国民素质的提高产生深刻而又长远的影响。   本套丛书从各学科的实际出发,用主题词提炼概括学科改革的核心思想和思路,统领学科改革的理念、教学目标、教学过程和教学评价,进而指导整个学科的改革。

书籍目录

第一章 整合——新的视角。新的模式一、世界教育视野中的整合二、整合教育产生的背景三、整合教育的价值第二章 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一、语文课程性质的认识二、素养型课程目标三、语文素养的养成第三章 语文综合性学习一、综合性学习的性质二、语文学习的新境界三、学习方式和资源的开发四、课程的组织与实施第四章 听说读写新境界一、从识字与写字教学出发的整合二、从阅读教学出发的整合三、从写作教学出发的整合四、从口语交际教学出发的整合第五章 新的教学方式的探索一、问题、项目和活动二、单元整体设计三、基于网络环境的探索第六章 新的评价方式的建立一、多元与立体评价二、显性与隐性评价三、多种评价方式、手段、技术四、考试评价的新变化五、提高评价的效度参考书目

章节摘录

   (一)课程性质   语文课程标准把综合性学习作为课程目标的五个板块之一,与识字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并列,充分表明语文综合性学习“不是其他课程的辅助和附庸,而是具有自己独特功能和价值的相对独立的课程”①。作为独立的课程形态,它的独特功能和价值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   1.综合性   语文综合性学习沟通了听说读写,沟通了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沟通了课内与课外,沟通了学校与社会,沟通了书本学习与生活实践,是一种综合化的课程。它引导学生综合运用语文知识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有利于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有利于学生的知识能力与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协调发展。   2.实践性   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这种能力必须在丰富的语文实践中培养。语文综合性学习强调的是学生把所学到的基础知识、掌握的基本技能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去,学以致用。陶行知曾强调:“事怎样做就怎样学,怎样学就怎样做;一个活动,对事说是做,对己说是学,对人说是教。”②语文综合性学习正体现了这种“教学做”合一的教学理论,强调了课程的实践性的特点。在实际生活中运用语文知识的同时,可以促进学生对社会文化、人文精神、社会发展等若干问题的思考,从而使学生加深对知识内涵的理解和掌握,具备最基本的语文素养。   3.经验性   根据建构主义的观点,人的经验也是一种很重要的知识。“‘经验知识’不是肤浅的所谓感性知识或通俗知识,它是以学习者为主体,不断与学习者的经验起了共鸣或冲突而发生的知识。”①综合性学习的三种主要方式“观察——表达”、“问题——解决”、“活动——探究”大多是以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为载体,根据学生自己的需求,观察,发现,合作,探究,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在问题解决的过程中,不断建构、生成知识、形成能力的过程。这样的学习过程更注重学生的参与和体验,有利于学生丰富自己的阅历,整合知识,运用知识,提升能力。这一性质就使得综合性学习的学习目标的实现是长期的、隐性的,但它更注重学生组织、协调、合作等能力的发展,让学生的学习更有价值。   ……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追求整合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