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宋八大家文选

出版时间:2012-6  出版社:韩愈、柳宗元、 等 三秦出版社 (2008-01出版)  作者:韩愈  页数:292  
Tag标签:无  

前言

唐宋八大家是指在唐朝和北宋两代八位著名的散文作家,他们分别是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洵、曾巩、王安石、苏轼和苏辙。明朝散文家茅坤曾编选《唐宋八大家文钞》,“唐宋八大家”的名称便从此流传于世,其文章成为后世散文创作的典范。韩愈(768-824),字退之,唐代文学家、哲学家,被尊为“唐宋八大家”之首。自谓郡望昌黎,世称韩昌黎。河南河阳(今河南孟县)人。因官吏部侍郎,又称韩吏部。谥号“文”,又称韩文公。韩愈是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主张文章要开孔孟之道,以此来反对当时单纯形式的骈文。其散文内容丰富,形式多样,语言简炼,鲜明生动,为古文运动树立了典范。柳宗元,字子厚,唐代河东(今山西省永济市)人,因为他是河东人,终于柳州刺史任上,所以号柳河东或柳柳州。柳宗元的散文风格自然流畅,幽深明净。他一生创作丰富,议论文、传记、寓言、游记都有佳作。柳文中的山水游记最为脍炙人口,它们在柳宗元手里发展成为一种独立的文学体裁,柳宗元也因而被称为“游记之祖”。柳宗元山水游记的著名代表作是“永州八记”。欧阳修(1007-1072),北宋文学家、史学家。字永叔,号醉翁、六一居士,吉州吉水(今属江西)人。官至翰林学士、枢密副使、参知政事。谥文忠。主张文章应“明道”、致用,对宋初以来靡丽、险怪的文风表示不满,并积极培养后进,是北宋古文运动的领袖。散文说理畅达,抒情委婉,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风与其散文近似,语言流畅自然。其词婉丽,承袭南唐余风。苏洵(1009-1066)中国北宋散文家。字明允,号老泉。眉山(今属四川)人。嘉祜年间,其文得欧阳修举荐,一时公卿士大夫争相传诵,文名因而大盛。与其子苏轼,苏辙合称三苏,均列入唐宋八大家。苏洵的散文论点鲜明,论据有力,语言锋利,纵横恣肆,具有极强的说服力。艺术风格以雄奇为主,而又富于变化。一部分文章又以曲折多变、纡徐宛转见长。曾巩(1019-1083)中国北宋散文家,字子固。南丰(今属江西)人。嘉祜二年(1057)进士,任召编校史馆书籍,官至中书合人。曾巩是唐宋八大家之一,是欧阳修古文运动的支持者和参与者。曾巩的散文创作成就很高,是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积极参加者。他师承司马迁、韩愈和欧阳修,主张“文以明道”,把欧阳修的“事信、言文”观点推广到史传文学和碑铭文字上。他的散文大都是“明道”之作,文风以“古雅、平正、冲和”见称。《宋史》本传说他“立言于欧阳修、王安石问,纡徐而不烦,简奥而不晦,卓然自成一家”。他的议论性散文,剖析微言,阐明疑义,卓然自立,分析辨难,不露锋芒。他的记叙性散文,记事详实而有情致,论理切题而又生动。王安石曾赞叹说“曾子文章世稀有,水之江汉星之斗。”(《赠曾子固》)。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号半山,小字獾郎,封荆国公,世人又称王荆公。抚州临川人,北宋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他的散文,雄健简炼,奇崛峭拔,大都是书、表、记、序等体式的论说文,阐述政治见解与主张,为变法革新服务。这些文章针对时政或社会问题,观点鲜明,分析深刻,长篇则横铺而不力单,短篇则纡折而不味薄。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北宋眉州眉山(即今四川眉山)人,是宋代(北宋)著名的文学家、书画家。他与他的父亲苏洵、弟弟苏辙皆以文学名世,世称“三苏”。苏轼散文以雄健恣肆见长。他的政论文,立论范围广泛而主旨分明,往往纵横捭阖,挥洒自如,气势恢弘;他的记叙性散文,也是叙议相长,铺张扬厉,汪洋恣肆。即便是随笔、序跋、书札一类的杂文,或谈艺论道,或抒写襟怀,或描景状物,或记人叙事,也莫不如行云流水,波澜迭出,变幻莫测。苏辙(1039-1112)字子由,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晚年自号颍滨遗老。苏轼之弟,人称“小苏”。苏辙是散文家,为文以策论见长,在北宋也自成一家,但比不上苏轼的才华横溢。他在散文上的成就,如苏轼所说,达到了“汪洋澹泊,有一唱三叹之声,而其秀杰之气终不可没”。苏辙生平学问深受其父兄影响,以儒学为主,最倾慕孟子而又遍观百家。他擅长政论和史论,在政论中纵谈天下大事,如《六国论》评论齐、楚、燕、赵四国不能支援前方的韩、魏,团结抗秦,暗喻北宋王朝前方受敌而后方安乐腐败的现实。他的文章风格汪洋澹泊,也有秀杰深醇之气。唐宋八大家散文在我国文学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它继承先秦两汉散文的优良传统,反对六朝以来的骈俪文风,发展并完善了古代散文的各种文体,影响了元、明、清各代散文创作,对当代散文创作也有重要借鉴意义。唐宋八大家散文佳篇如云,囿于篇幅,我们遴选其中的名篇佳作,附以注释和译文,献给读者。意在使读者比较快捷地领略古代散文的精神,引起进一步阅读的兴趣。当然,不足错讹之处,还请批评指正。

内容概要

  唐宋八大家分为唐二家(韩、柳)和宋六家(苏轼、苏洵、苏辙、欧阳修、曾巩、王安石)。《唐宋八大家文选(最新经典珍藏)》主要选录的是唐宋八大家文中一些富有思想教育意义和艺术上具有借鉴性、启发性的作品,广大读者通过对相关文章的了解和学习。从中可以陶冶情操、揣摩文理,并充分领略古代散文的文章之美。

作者简介

韩愈(768-824),字退之,汉族,唐河内河阳(今河南孟县)人。自谓郡望昌黎,世称韩昌黎。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宋代苏轼称他“文起八代之衰”,明人推他为唐宋八大家之首,与柳宗元并称“韩柳”,有“文章巨公”和“百代文宗”之名,著有《韩昌黎集》四十卷,《外集》十卷,《师说》等等。

书籍目录

原道原毁获麟解杂说杂说四师说祭十二郎文柳子厚墓志铭捕蛇者说种树郭橐驼传小石城山记三戒并序段太尉逸事状始得西山宴游记童区寄传朋党论《梅圣俞诗集》序五代史伶官传序醉翁亭记秋声赋送徐无党南归序管仲论辨奸论张益州画像记六国论寄欧阳合人书赠黎安二生序战国策目录序读孟尝君传游褒禅山记答司马谏议书伤仲永刑赏忠厚之至论留侯论喜雨亭记凌虚台记超然台记放鹤亭记石钟山记前赤壁赋后赤壁赋方山子传记承天寺夜游六国论上枢密韩太尉书

章节摘录

广泛的爱叫做仁,联系实际去实行仁就是义,顺着仁义之道上进便是道,内心充满仁义而无欲于外人就叫德。义是有确切含义的名称,道与德是没有实际内容的名称。因此道有君子之道与小人之道,而德有吉德与凶德。老子轻视仁义,并非诽谤仁义,而是他目光短浅。如坐井观天说天小一样,其实天并不小啊!他把待人温顺看作仁,小恩小惠看作义,那么,他小看仁义是必然的了。他说的道,讲了他的道,并不是我说的道。他说的德,讲了他的德,并不是我说的德。凡是我阐述的道德,是与仁义一致的理论,是天下的公论。老子阐述的道德,是背离仁义而讲的,是他个人的见解。周朝的礼制衰落,孔子死后,儒家书籍被秦始皇烧毁,黄、老之学盛行汉代,佛教盛行于晋、魏、梁、隋之间。这期间那些讲道德仁义的人,不是加入杨朱学派,就是加入墨翟学派;不加入道教,便加入佛教。加入那一派,必须排斥这一派。被信奉的尊为主宰,被排斥的贱做奴仆;尊奉的就附和它,排斥的就诋毁它。唉!后代的人要想了解仁义道德的学说,应该听从哪一派的学说呢?道家信徒讲:“孔子,是我们祖师的徒弟。”佛教信徒讲:“孔子,是我们祖师的弟子。”信奉孔子学说的人,听惯了这些话,乐于听信他们的荒唐话而自轻自贱,也说“我们的祖师也曾经以老、佛为师”的话。不仅口讲,而且还把这些话写进书里。唉!后代的人虽然想了解仁义道德的学说,可向谁去求教呢?人们喜欢奇谈怪论的风气太严重了!不找它的本源,不问它的结果,只愿听怪诞的说法。古时候百姓分为士、农、5-、商四种,现在又加上僧、佛成为六种;古时候施行教化任务的只占其中之一,如今占其中之三。务农的有一家,而吃粮的却有六家;做工匠只有一家,而使用器皿的却有六家;经商的一家,而花钱的却有六家。老百姓又怎么能不贫困而沦为盗贼呢!远古时候,人民的灾难多极了。有圣人出现,教给他们互相依附、共同生存的本领。做他们的君主,做他们的导师,统领他们驱逐虫、蛇、禽、兽而让他们定居中原。冷了教他们做衣服,饥了教他们种庄稼;看到他们住在树上常常掉下来,住在野地容易生病,就教他们违了房屋。教他们做工,以使他们有器具用;教他们经商,使他们能互通有无;教他们问医求药,帮助他们不至于早亡;教他们葬埋死者、祭祀先人,以延长他们之间的恩爱;给他们制定礼仪,使他们懂得责贱老幼的秩序;为他们创造音乐,来抒发他们心中的忧郁之情;给他们制定政令,来约束他们的懒散;给他们设立刑法,来除去他们之中的凶狠顽固者。有欺骗行为,就给他们制定符玺、斗斛、权衡来使他们诚信;有争夺现象,就给他们设城郭、军队来保卫他们。灾害来了使他们早有准备,祸患发生了要使他们进行预防。现今道家说:“圣人不死,盗贼就不会终止。破了斗,折了秤,百姓就不会互相争夺了。”唉!这不过是懒得动脑罢了!假如古代没有圣人,人类早已灭亡了。为什么呢?因为人类没有羽毛鳞甲来抵御寒冷与炎热,没有尖爪利牙来猎取食物啊!所以,君王是发号施令的,臣僚是向民众传达命令的;民众是生产粮、麻、丝,制作器皿,交流财物,来供养君主和百官的。君王不发令,则丧失了君王的资格;臣僚不将君王的命令传达给民众,则丧失了做臣僚的资格;民众不生产粮、麻、丝,制作器皿,交流财物,以供奉君主长官的,就要受到惩罚。如今佛、道二教的法则说:“必须抛弃你们的君臣,远离你们的父子,停止你们相互依存的办法,来求得所谓的清静无欲的境界。”唉!这些佛、道之徒也幸亏生在夏、商、周三代之后,没有被禹、汤、文王、武王、周公、孔子等圣人所贬斥。他们没有出生在三代以前正是他们的不幸,未能受到圣人的指正。帝与王,名称虽不同,他们在圣明这一点上是一样。夏天穿葛布衣裳,冬天穿毛皮衣服,渴了喝水,饥了吃饭,行为方式不一,这些都是人类智慧的表现。现今他们说道:“为什么不学习上古的清静无为?”这也就像责备冬天穿皮衣的人说:“为什么不穿轻便的葛布衣服呢?”责备饿了吃饭的人说:“为什么饮水简便,却不去饮呢?”《札记·大学》篇说:“古代想要把完美的德性昭示、阐明于天下的人,就先要治理好自己的国家;想要治理好国家,就先要整顿自己的家族;想要治理好自己的家族,就先要修养自己本身;想要进行自身修养,就先要端正自己的内心;想要端正自己内心,就先要使自己确立诚实而坚定的意念。”那么,古代所讲的端正思想而又确定诚心诚意的人,目的是要有所作为。现今那些想要修养其心的人,却不顾天下国家,毁弃了伦理纲常。儿子不孝顺父亲,臣僚不忠于君主,民众不做其该做的事。孔子写《春秋》,诸侯中有用异族礼义风俗的就把他当做异族记载,有效法中国礼仪风俗的就把他当作中国。《论语》篇说:“异族有君主,也不如中原各诸侯国没有君主。”《诗经》说:“抗拒左右戎狄,打击荆舒。”现今却把异族的佛法,置于先王教导之上,这几乎大家不全都变为夷狄了吗?先王教导到底是什么呢?广泛地爱大众叫做仁,联系实际实行仁叫做义,顺着仁义之路上进便是道,自己心里充满仁义而无欲于外人,就叫德。圣人的著作有《诗》、《易》、《春秋》;圣人的办法是制礼、作乐、定刑、施政;圣人的百姓是士、农、工、商;圣人确立的人伦位次为君臣、父子、师友、宾主、昆弟、夫妇;圣人教百姓穿麻布、丝绸衣服,住房屋,吃粟、米、果、蔬、鱼、肉。他们传布的道理简单明了,用它教化天下容易施行。因此,用它修养自身,则顺利而吉祥;用它对待别人,就博爱而公正;用它陶冶心灵,就和穆而端正;用它治理天下,就没有不适当的地方。所以活着情满意足,死时得以善终;祭祀天神而天神降临,祭祖宗而祖宗享供。若有人问:“这种道,是什么道呢?”答日:“这是我说的道,不是前面说的老、佛之道。”尧将此道传给舜,舜将此道传给禹,禹将此道传给汤,汤将此道传给文王、武王和周公,文王、武王和周公又传给孔子,孔子传给孟轲;孟轲死后,没有再传了。荀况与扬雄,选择得不精确,论述得不周详。自周公以上,都身居上位为君主,所以他们的措施能顺利推行;自周公以下,都身处下位为臣子,所以他们传播王道的言论能长久流传。

编辑推荐

《6元本中华国学百部:唐宋八大家散文》由三秦出版社出版。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唐宋八大家文选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3条)

 
 

  •   值得反复阅读的经典,带在包包里等车时看
  •   值这个价格吧,书质量很好,我还没有看,连唐宋八大家是谁还不知道。
  •   还不错,给孩子看正好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