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美术史

出版时间:2010-1  出版社:岳麓书社  作者:郑昶  页数:118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中国艺术较埃及艺术为有系统、有条理,且其所受外国影响甚大,渊源甚深,故其艺术可说是超越国境的。中国艺术起源于纪元前十三世纪,递传变迁,迄于今日。中问虽经过黑暗与摇撼不稳的时期,但其精神是始终一贯的。世界上艺术活动之丰富畅茂,无有过于中国,而艺术上的成就,亦无有出于中国之右者。  《民国学术文化名著丛书:中国美术史》是一部研究国国美术发展历程的专题学术著作。全书以六章篇幅和大量传世之作及考古出土珍贵文物资料,系统而又简明地阐述了雕塑艺术、建筑艺术、书法艺术、绘画艺术和书法艺术等中国美术的各种形态自原初社会至明清时期的发展历史和辉煌成就。《民国学术文化名著丛书:中国美术史》对于充分展示这些美术形态的发展轨迹和艺术成就,具有相得益彰的作用。

书籍目录

第一章 绪论第二章 雕塑第三章 建筑第四章 绘画第五章 书法第六章 陶瓷参考书后记

章节摘录

从黄帝以后历四代,文化已渐次发达。到了帝尧陶唐氏。帝舜有虞氏,承其遗业,更发挥光大。社会情形,已由茫昧时代而进于宗法时代。工艺制作品也有了很大进步,雕刻当然也有很好成绩。此时有玉制的五瑞、五器。所谓五瑞者,即是五等的圭璧;五器者,即是用于祭祀的器具。在昔石器时代的镞斧锤臼等,已笨重不适用。在帝舜时代,便有琢饰之雕琢,文物渐进于粲然之境。到了三代(夏、商、周),文化又大发达。夏禹时用文饰铸之于鼎,图成山川奇怪,魑魅魍魉。古器上的文,尤其是云雷文,都是创于夏代的。此外有晷,是一种陶制的乐器。上面雕刻着文样。其它雕刻品有鸡彝和黄彝,是装饰于瓦木上的东西。鸡彝的形状似鸡,黄彝的形状似龟之目,并饰以黄金而成。商代工艺大盛,雕刻益繁。六工各有专职:即土工、金工、石工、木工、兽工、草工是。祭祀所用的器具。有了新的创制:如霉、箸尊等。食器上均有刻镂。至于铜器都有文饰:其最著者有鼎彝、卣、觚、爵、盘等。一切文饰,古朴清逸:且铭文便于识别,字数极少。近日考古家所谓一字铭。差不多完全限于商器。商器的铭文,最普通者为庚、辛、癸、子、孙、举、木、田、中、非等字。这些字或为当时帝王的名字,或为年代的纪录。亦有镂以图样者,如立戈、横戈、禾、斧、矢、车、兕、龙、虎等形;亦有持戈、戟、旃、刀、干等之人形。这些都是商器的特征。夏、商二代的文物,到了周朝,便蔚成郁郁乎的文化。《周礼》一书,原为纪述当时实施行政的事实,但于艺术,亦极注意。在工艺方面,以雕刻为最显着。商代的六工。一变而为八材。这八材即是珠、象、玉、石、木、金、革、羽等。其中以玉工尤为重要,并设玉府之职,专司刻镂服玉、佩玉、含玉、玉敦。六瑞、六器的制度,亦是到了周代始完备。六瑞是用以分别爵位的崇卑的:一日镇,是雕琢着四镇的山;二日桓圭,是雕琢着宫室的形像;三日信圭,四日躬圭,都是雕琢着人形的;五日谷圭,是雕琢着米粒;六日蒲璧,是雕琢着蒲席文的。六器亦多有雕碾的文饰。铜器雕镂的制作,在周代更有惊人的成绩。那时有金工分职的制度,以筑氏为削;冶氏为杀矢、戈、戟;凫氏为钟;栗氏为量;锻氏为镩器;桃氏为剑。祭祀宾客的礼器。叫做六彝、六尊。六彝是鸡彝、鸟彝、犟彝、黄彝、虎彝、雌彝。六尊是牺尊、象尊、壶尊、箸尊、大尊、山尊。这些器具的形式,皆为动物。周代之石刻,存于今日之可称完整的古物者。以“石鼓”为最可贵;共十个,现存北平孔庙大成门左右的两庑下:是一三。七年时,元朝太史郭守敬移置于此的。石鼓高约三尺。大腹若鼓,乃是就生成的一大块圆石,略加镌凿而成的。在唐朝,韩愈辈已替石鼓做过考证。后代学者,亦深加研究过,认为是宣王时的作品。那时宣王巡狩岐阳,由史籀作颂纪功,所以石鼓又名“猎碣”。此种石刻文字,叫做“籀文”,与古文不同。所刻诗文共十首,每鼓各载其一,虽文句长短不一,而皆为协韵,其体裁和《诗经》上的作品类似的。大旨是歌颂王在岐山佃鱼的事情:说在水清道平之后,王选了车徒,备了器械。与诸侯相会于此,因佃猎而讲武了。这种石鼓是一种纪念碑。东周灭亡之后,秦并吞六国。及始皇即位,虽只有短短的十五年而国即亡了,但其间于艺术上的成就实足惊人。不说阿房宫等的宏壮伟丽的建筑,只就雕塑而言。最显着的有金人和钟镰等的铸造。这种东西。在艺术史上是永远留着无上光荣的。镰状是鹿首龙身,先以木刻而成,后来改用铜铸;其文字和周代不同。始皇的螭虎纽玉玺,亦是此时重要雕刻品之一。当时有刻玉善画的工人名烈裔的特地由骞宵国来奏妙技的。秦朝石刻颇多。著名的有长池的“石鲸”、蜀郡太守所刻的镇压山川的“石牛”、会稽刻石、绎山刻石、瑯琊台石刻等。汉代艺术的遗物,应该以享堂碑阙上的石刻画为主。享堂是坟墓上以石建造的祠堂,以供展墓享莫之用的,所以又名墓卢。在汉代壁画最盛的时候,大抵皆刻图画于石壁上。这种作品。最著名的有孝堂山祠与武梁祠两处。这两处的石刻,在汉代美术史上是极占重要位置的。孝堂山祠在山东肥城县。是前汉末年孝子郭巨墓上的享堂。石刻共有十壁,均系阴刻的,与后汉之阳刻者不同。所刻人物景象鸟兽,都很灵活生动。其取材均为历史的事情:其图为车骑的行列、大王车、贯胸国人、战争、胡王献俘、狩猎、驼、象、成王周公等的故事,以及演戏、奏乐、庖厨等。

后记

郑昶(1894-1952),字午昌,号弱龛,别号双柳外史、双鬓散人、墨鸳鸯楼主等。他自幼聪明好学,7岁即能写“布帆无恙挂秋风”诗意,成《剡溪秋泛图》,一时惊为神笔。早年毕业于杭州府学堂,师从张献之。同学中有董任坚、郁达夫、姜立夫、徐志摩等。1922年。郑昶在上海中华书局任编辑,后任美术部主任,在上海寓居30年。他凭借自己渊博的学识修养、深厚的理论基础、扎实的绘画技巧以及卓尔不凡的组织能力,成为上海画坛一致推崇的领袖人物之一。1929年,所著《中国画学全史》为第一部中国画通史。还著有《中国美术史》、《苦瓜和尚语录释义》、《中国壁画历史的研究》等,有《郑午昌山水十二幅》、《杜陵诗意画册》、《梦窗词意画册》等画集。

媒体关注与评论

郑午昌的这本《中国美术史》其特点之一是将中国美术的演进同世界美术的发展相比较而确定其价值,本书开宗明义针对英国美学家雷特(Herbert Read)《艺术之意义》一书中关于中国艺术的特点进行讨论,比较中国艺术和埃及艺术、希腊艺术在宇宙观念、精神追求和审美意识上的差异,认为只有复兴民族艺术运动,又吸收外来文化的“滋补”,才能发展中国的新艺术。  ——高阳

编辑推荐

《中国美术史》:民国学术文化名著丛书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中国美术史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2条)

 
 

  •   作为专业书很有用,也不太厚.
  •   本书对各种艺术形式均有介绍 范围较广 但叙述过于简单 几近百度百科 只是粗略将各代主要名人 名作 介绍一二 基本不涉及艺术内涵本身 名词过多而描述过少 个人认为不利于启蒙者培养兴趣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