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09-8 出版社:陈碧 人民出版社 (2009-08出版) 作者:陈碧 页数:248
前言
在人类文明史上,《周易》被公认是一部奇书,自它诞生之日起,有关它的毁誉就从来没有停过。但是,它就像一座顶天立地的高山,任凭狂风暴雨、惊涛骇浪,其地位纹丝没有动摇过。其原因就是,誉它的未必真是它所誉,毁它的未必真是它所毁。也就是说,时至今日,人类还没有能全部破解《周易》这部书。这就是《周易》的伟大之处,也是它的神秘之处。《周易》的构成非常特殊,它有象,有数,有图,有文字,故而后来关于它的研究形成了象数派、义理派。汉代象数派盛行,由于过分,就堕入繁琐、神秘以至于不可知的绝地。王弼横扫象数,强调《易传》所说“立象以尽意”。他还申说:“夫象者,出意者也;言者,明象者也。尽意莫若象,尽象莫若言。”(王弼:《周易略例·明象》)这里的理论思路是:言——象——意。其中,言的作用是最低的,它只起“明象”的作用,是个工具;意的地位似是最高的,它是读《易》的最后目的,但是,意却是在象中,是象“出”意,故而,象处于关键地位。但是,王弼又提出:“忘象者,乃得意者也;忘言者,乃得象者也。得意在忘象,得象在忘言,故立象以尽意,而象可忘也。”(王弼:《周易略例·明象》)多年来,我对王弼的观点,既欣赏又怀疑。欣赏的是,他独具慧眼,发现象的伟大作用。的确,象太神奇了。要懂《易》,不懂得象确实不行,一般的人读《易》仅止于对《易》的卦爻辞的理解,这太不够了。笔者曾尝试着结合象来理解卦爻辞,的确别有韵味,比如屯卦,其六二爻辞云:“屯如,邅如,乘马斑如,匪寇婚媾,女子贞不字,十年乃字。”这话写了一个生动的故事:远远地,一群马队来了,款款地,迟疑地,彷徨地。人可不少啊!村上的人发现了,一片惊慌,莫不是来了强盗?然而,很快就弄清了,不是强盗,是来求婚的。指名道姓,要娶某一女孩子。然而这女孩子说她不嫁。是永远不嫁吗?不是,十年以后可以嫁。六四爻,同样的情景:“乘马斑如,匪寇婚媾。”——也是来求婚的,只是少了“屯如,邅如”,马队跑得轻快,乘马人神采飞扬。为什么这样高兴?因为“往吉,无不利”。显然,他们得到了准信,女孩同意嫁了。两个不同的爻位,意思完全不同,为什么?
内容概要
本书全面系统地诠释了《周易》象数美学思想。《周易》“象、数”,是构成中国文化之基本框架与内容即艺术与技术、感性与理性、审美与求真的“原型”。其美学思想显隐在阴阳卦爻和《周易》经传中。本书试图从“易象与审美”、“易数与审美”、“象数与中国艺术”、 “象数与中国人的诗意安居”和“象数美学价值的现代性思考”等几个方面来阐释“《周易》象数之美”,并由此说明其对中国美学建构、艺术创作和中国人的性情爱好、居住理念以及现代生活等所产生的深远而持久的影响。 “《易》之为书也不可远”,我们中国人应该深入挖掘它的美学价值,让它熠熠发光,为当代艺术、文化和生活服务。
作者简介
陈碧,武汉大学哲学博士,浙江大学文学博士后,武汉大学文学博士后在站(二站),湖南工业大学中国语言文学副教授,湖南工业大学艺术没计学、伦理学硕士研究导师。主要研究领域:《周易》美学、中国田园诗歌和艺术心理学等。近几年在《道德与文明》、《中国文学研究》、《求索》、《作家杂志》等刊物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主持科研项目10项,包括“《周易》象数美学思想研究”(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面上资助项目)、“从《周易》谦卦谈中华民族的和平精神”(湖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项目)、“现象学情感理论和明清情感理论之比较研究”(湖南省社科基金项目)等。
书籍目录
序引言第一章 易象与审美 第一节 “象”及其在《周易》中的地位 一、爻、卦、象 二、象在《周易》中的地位 第二节 “观”的审美方式及象的多样性 一、中正以观:周易“观”的哲学内涵 二、八卦、六十四卦象形与象征的多样性:具象与抽象的统一 三、大美在象:周易“观”的中国美学意义 第三节 阴阳之道及“感”的美学意味 一、天地万物之美:阳刚、阴柔美 二、“一阴一阳之谓道”:人类的生命美学 三、“立象尽意”的中国美学意味 第四节 象的超越与大和之美 一、象的超越:在似与不似之间,走向审美自由 二、对立和谐:中和之美 三、“与天地合其德”:天人合一的审美境界 第五节 易象中先民对“简”的追求 一、卦象线条:中国艺术崇尚简易线条之渊源 二、白贲无咎:绚烂归于平淡的重素倾向第二章 易数与审美 第一节 “数”及其在《周易》中的地位 一、数与象、辞的关系及数在《周易》中的地位 二、易数与中、西方数学及其“亲”美学性 第二节 占筮之美 一、卜筮而玩其占 二、大衍之数 三、卜筮之神秘美 第三节 河出图,洛出书 一、“河出图,洛出书”及其与易数的关系 二、河图、洛书之体用 三、河图、洛书的美学意义 第四节 天地之数的文化学及美学意味 一、易有太极 二、是生两仪 三、天地人三才 四、两仪生四象 五、阴阳五行 六、时乘六龙 七、七日来复 八、八卦相错 九、乾元用九 十、十朋之龟第三章 象数与中国艺术 第一节 象数与乐舞 第二节 象数与书画第四章 象数与中国人的诗意安居 第一节 “风水”与中国人的乐天知命 第二节 象数与中国建筑及诗意安居第五章 象数美学价值的现代性思考 第一节 象数:让世界走向中国 第二节 象数美学价值的现代启示结语参考文献
章节摘录
插图:第一章 易象与审美第四节 象的超越与大和之美一、象的超越:在似与不似之间,走向审美自由“立象以尽意”和“得意而忘象”是一对矛盾。前者是《周易·系辞上》对《易经》的哲学阐释,后者是王弼《明象》对《易经》的哲学阐释。但二者并没有把“意”和“象”合成“意象”这一新的哲学美学范畴。直至梁代,刘勰始用“意象”一词来表现文学创作的构思特点。他在《文心雕龙·神思》中说:“独照之匠,窥意象而运斤。”《周易》卦象可以“范围天地之化而不过,曲成万物而不遗”(《周易·系辞上》)。“象”首先是指呈现在眼前之现象、形象,如天、地、人以及万物之象。但是,这只是象的一个较浅的层面。实际上,人们在眼观外在之象这个层面时,已包括了对于这个层面的超出。透过这个象,人们可由此延伸出象外象、象外意和象外境等。当人们眼观感受这一“象”时,便不可避免地染上了“意”,并受制于“意”,而“意”又衍生出“象”、“境”和更深层的“意”,《周易》卦象象征美的最高境界即如此。卦象不是静止的、僵化的,而是在“流动与转化”的。《周易·系辞上》说:“见乃谓之象。”韩康伯注曰:“兆见日象。”这表明,卦象本身具有显见、显兆的流动。在这个过程中,外在的、感知的“象”逐渐被淡化,进而转化或生成某种把握整体内涵的“气象”或“意象”。作为把握整体性内涵的“气象”,无疑已是更高层次精神之象的“意象”。这是一种超越时空的染上了个人情志的独特之“象”,一种凝瞬间于永恒之“象”。这就是说,这一转化为“意象”的眼观之“象”,承载着主体之“意”,因此,其所蕴藏的审美内涵是丰富、深邃,且具有不确定性的。
编辑推荐
《象数之美》是由人民出版社出版。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