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士绅

出版时间:2009-12  出版社: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作者:费孝通  页数:246  字数:170000  译者:赵旭东,秦志杰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1953年,由美国著名人类学家雷德斐尔德作序、其夫人玛格丽特编辑的《中国士绅》在芝加哥大学出版社出版。这部主要记录费孝通先生20世纪40年代学术成果的作品此后一直是英语世界有关中国乡村社会结构及其变迁这一论域难以忽略的参考文献。本书后半部分是周荣德先生早年在云南昆阳对费孝通先生所做的六篇关于乡村士绅的个案访谈。前半部分的理论思考与后半部分的人物访谈,二者相得益彰,互相印证。这次以完整的形式将本书推荐给中文读者.并借以表达对逝去一代学者的追思和敬意。

书籍目录

我对中国农民生活的认识过程中国士绅:城乡关系论集 导论 第一章 士绅与皇权 第二章 文人当官 第三章 士绅与技术知识 第四章 中国乡村的基本权力结构 第五章 村、镇与城市 第六章 乡村生计:农业与手工业 第七章 乡土社区的社会侵蚀 编后记附录 生活史:六位士绅的故事 编者说明 文人·王议长 军人·朱司令官 官僚·张科长 商人·丁镇长 土匪·杨队长 改革家·刘崇道逝者如斯的结构秩序——费孝通教授英文版《中国士绅》翻译后记

章节摘录

也许有人认为现代化意味着都市化。现代文明是都市的产物,都市人口必须来自乡村,因为都市无法取代自己。人才在乡村没有发展的机会,但是进入城市后,他就可以进一步提高自己。从这个意义上讲,城市是发挥才能的地方。乡村潜在的人才只能在都市化进程中才能得到发展,但是中国又不完全如此。我在前面提到过李林塞尔的计划。从他的话中我猜想,这一原则在美国也不是永远正确,特别是在美国南方,发生着与中国相似的社会损蚀。在中国,有机循环受到破坏,人力和财富被不断地掠夺。我理解,TVA计划的目标是通过引进现代知识来恢复这一循环,通过搭一座我前面讲到的桥来恢复繁荣。建一座桥,不仅需要现代技术,还需要人力因素,即那些接受现代教育的人回归本土为社区服务。没有这样的桥,社会的发展将引起社会机制的混乱。目前大都市化正成为中国的疾患。我前面从经济角度讲过不尽如人意的城乡关系,现在只想加上文化角度。我认为现代都市代表着西方文明,乡村社区代表着传统中国文明这一观点是正确的。我认为,中国的现代都市是东西方接触的结果。那些通过接触西方文化改变了生活和思维方式的人发现他们自己再不能生活在乡村了。他们中的一部分被新发展的都市企业吸收。但是由于这样的企业数量有限,必然有一部分人游离于任何组织之外。这样就产生了一类新人,他们既不在城市也不在乡村从事生产活动,而是追求政治权力。这类新人直接或间接来自乡村。在与西方接触之前,科举制度很照顾这些人,使得他们可以作为士绅在乡村或县城生存下去。以儒家哲学来讲,他们是“知者”。确实正确的是,这类的人是一种寄生的人,直到现在他们还是从劳动人民那里得到给养,靠收取地租来生活。但是,由于他们继续生活在乡村,所以至少财富没有大规模外流。如果中国都市里的生产事业发展得快,从乡村吸收来的人可能会找到合适的位置。虽然乡村仍在某种程度上遭受着“损蚀”,但会被城市的繁荣所补偿。像美国的TVA计划那样,中国也许能够把利益从城市返回到乡村。如果这样,那么中国的情况就大不一样了。不幸的是,中国仍处在半殖民地的地位,大规模的产业发展不大可行。西方文明的本质——工业主义,还没有被真正地引进,引进的是其表面或上层的因素,包括对物质享受和满足的渴望,但是还没有建立起能使这些变得有意义的物质基础。这种基础的缺乏制造了一个表面上生活在西方文化中,但又没有东西方传统基础的特殊阶层。他们是中国悲剧的牺牲品和导演。在洪水的冲洗下当土地缺乏植被不能保持水分时就会发生土地的损蚀,接着就会有洪水的到来,给人们带来灾难。社会损蚀具有相似的后果,造成人口大量流亡。在社会损蚀的过程中,起初知识最优秀的人离开,他们在经济上比较富裕,受过较好的教育,不愿意继续留在乡村。但是由于富有和有能力的人都离开乡村,加上都市工业势力的压迫,使得乡村开始变得贫困。小康之家降为穷户,而穷户再也支撑不住,开始离乡。这样的转变发生在贫富两极,中间阶层则足以维持。我们在前面曾经讲到不从事生产活动的人,他们试图组成一个新的有组织的寄生阶层。由于村民单纯幼稚,又缺乏良好的组织,他们轻易就会成为这一阶层的牺牲品。有一次我在一个村子时,一个身穿粗布的人想敲诈我的房东,他说离开军校的房东的儿子是个逃兵。实际上房东的儿子并没做什么坏事,那个人只不过想找碴捣乱。我对他说:“你不也是来自乡村吗?如果有人像你这样到你的乡村去敲诈,你觉得怎样?”他无言以对。我觉得他自己很可怜,是一个被命运抛弃的人。但是正是这样的人引起了农民的仇恨。参军入伍也是一个艰难的问题。政府把所有身强力壮的人都征去当兵,退伍时却没有一个人来关心他们。乡下人说那些去当兵的人永远也不会再种地。入伍之后,他们变得涣散不羁,游手好闲。这样的征兵加速了社会损蚀的进程。银行破产,结果如同一场洪水,于是农民起来反抗。经济、政治、道德生活的混乱使得中国有必要进行改革和出现新的领导。

后记

对于很多冷静的、有思想的中国人来说,尤其是在战后的1946-1949年,他们曾寻求多年的新的领导体制和改革不可能是来自受压抑和受排斥的右派(因为没有有影响的“充满活力的核心”存在),而是来自左派。然而,虽然费先生明显地是在盼望着共产党的“解放”,但是这种领导的体制和主张从根源上是中国式的而不是俄国或西方式的。以下一段话引自费先生1947年在伦敦经济学院的演讲,这代表了他希望通过合作而不是由外来人主宰来解决中国问题的爱国者的观点。“如果在技术发展到当今阶段之前,西方就已经达到一个完整社会制度的新秩序,那么东方的问题就会简单些,我们只需跨过大洋把新的方式移植过来。当然困难也会存在,但是如果这种新秩序提供了更大的物质进步以及社会满足和幸福的话,那么不情愿也只是由于不熟悉罢了,这可以通过进一步引导来解决……儒家否认人与自然关系的重要性。

编辑推荐

《中国士绅》:士绅与皇权文人当官士绅与技术知识中国乡村的基本权力结局村,镇与城市乡村生计:农业与手工业乡土社区的社会侵蚀六位士绅的故事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中国士绅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5条)

 
 

  •   好!好!好!好得很!!!
  •   没想象中的好,不过是费老的,也得捧着看!
  •   书的质量很好,绝对值得!!
  •   虽然是写给外国人看的 但是我们也有必要读一读
    后面的故事也很不错
  •   描写中国传统社会的缙绅,通俗易懂,可以结合先生的《乡土中国》一起观看。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