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感染疾病治疗学

出版时间:2011-8  出版社: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作者:卢洪洲,张永信,张志勇 主编  页数:955  

内容概要

本书作者卢洪洲、张永信、张志勇参考国内外最新文献,结合自己丰富的临床经验,系统地阐述了临床感染疾病的治疗。全书分上篇总论和下篇各论,共20章。总论包括感染病概述、感染病的实验室检查、感染病的影像学检查、感染病的诊断和治疗概述、感染病的基本治疗、感染病的个体化治疗、特殊人群感染病的治疗、感染病主要并发症的治疗、感染病治疗的新手段、感染病患者的随访、感染病的预防和预后。各论包括朊毒体病——克-雅病治疗方案、病毒性疾病、衣原体疾病、支原体疾病、立克次体病、细菌性疾病、螺旋体病、真菌性疾病、原虫性疾病、蠕虫性疾病。本书全面、系统、准确、客观地反映了当今国内外有关感染性疾病治疗方案的基础研究和临床治疗方法。本书注重理论科学性、先进性与临床实用性,适于传染科医师、内科医师、预防科医师、研究生和医学院校师生阅读,也适于基层全科医师阅读。

作者简介

卢洪洲,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内科学博士、留美博士后。现任上海市(复旦大学附属)公共卫生临床中心副主任兼中心感染科主任;曾任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感染病科党支部书记、副主任。擅长艾滋病、发热待查、中枢神经系统感染与肝炎等感染性疾病的诊治。学术任职:上海市流感防控专家、卫生部艾滋病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分会艾滋病专业学组副组长、中华医学会热带病与寄生虫病学会常委、上海市艾滋病诊疗中心主任、上海市艾滋病治疗专家组组长。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在国内外发表各类论文170余篇,其中在SCI引用杂志包括《新英格兰医学杂志》发表论著28篇;主编专业参考书3部、副主编专著6部、参编专业参考书34部。先后获7项省部级科研成果奖;荣获全国抗击“非典”先进个人、中国医药科技创新人物、全国医药卫生系统先进个人、上海市卫生系统第十届“银蛇奖”;入选上海市优秀学科带头人、上海市领军人才。目前承担国家“十一五”传染病重大攻关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10多项省部级科研项目,多项国际合作研究课题。
张永信,(1943~)教授,博士生导师。先后任上海华山医院抗生素研究所副所长、教研室副主任、传染病科主任等职。现兼任院医学教育研究中心主任。
从事临床40余年,在处理难治性感染和危重病例方面积累了经验。曾参加国家攻关项目,进行多种抗菌药的临床验证。负责以3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为主的课题,1985年获上海市重大科技成果奖,1986年获上海医科大学科技成果荣誉证书,1991年获国家教委科技成果三等奖,2005年获上海药学科技奖。
长期任医院和医学院学位评定委员会委员,为博士后专家组成员。现任:卫生部合理应用抗菌药监测中心专家顾问,中国医院协会药事管理专委会顾问。2008年被卫生部医政司指定为基层医院抗菌药物临床合理应用培训的国家级师资。参加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评审、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博士点学位授予权、学科专业评审,为教育部留学回国人员科研启动基金评审专家。上海市科协委员(第八届),上海药学会常务理事,药物治疗委员会主任,抗生素分会副主任。《中国抗生素杂志》、《中国临床药学杂志》等十余本杂志编委,《上海医药》主编,《临床合理用药杂志》和《世界临床药物》副主编。主编全国专科医师培训规范教材《感染病学》、“十一五”国家重点图书出版规划项目“现代难治病诊治学丛书”《难治性感染性疾病》分册、《临床药物使用手册》与《合理应用抗菌药物手册》,任《合理用药问答》副主编,《实用内科学》、《内科学新理论新技术》、《实用抗菌药物学》等专业书籍编委。1993年被国务院授予“为发展我国医疗卫生事业作出突出贡献”证书及发给国务院特殊津贴。1994年获东方奖教金。2004年获上海市优秀科普志愿者称号。2005年获《中华医学杂志》创刊90周年金笔奖。
张志勇(1961~),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上海市(复旦大学附属)公共卫生临床中心主任兼党委副书记;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副院长;上海菽苹同学会副会长;中国医院协会传染病医院管理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医院协会上海分会常务理事;中华放射学会心胸放射学组副组长;中华放射学会上海分会心胸放射学组副组长;上海市金山区第四届人大代表;中国性病艾滋病防治协会艾滋病临床影像学组名誉组长;上海市性病艾滋病防治协会第三届理事会理事。2001年5月被评为首届“复旦大学十大医务青年”。2001年8月获“第三届上海市医务青年管理十杰”,并荣获2001年度“上海市卫生局先进工作者”称号。2006年12月荣获复旦大学第四届“校长奖”。2007年3月荣获上海市卫生系统“十大医德标兵”;2007年11月获“明治乳业生命科学奖”;2007年12月获“全国医德标兵”称号。以第一作者和通讯作者在各级各类杂志上公开发表专业论文42篇;综述15篇。以第二作者发表论文28篇。参加了12部大型医学影像诊断专业参考书的编写,其中两部任副主编。以主要完成人申请到各类课题8项,在研课题3个。现任《中华放射学杂志》、《中华现代影像学杂志》等10种影像诊断专业杂志编委。

书籍目录

上篇 总论
 第一章 感染病概述
  第一节 引起常态感染的病原体
  第二节 引起机会性感染的病原体
  第三节 感染病的基本特征
  第四节 感染病的流行特征
  第五节 感染病的临床特征
 第二章 感染病的实验室检查
  第一节 感染病的常规检查
  第二节 感染病的生化检查
  第三节 感染病的病理学检查
  第四节 感染病的免疫学检查
  第五节 感染病的病原学检查
 第三章 感染病的影像学检查
  第一节 影像学检查方法的优选
  第二节 头颅感染病的影像学检查
  第三节 胸部感染病的影像学检查
  第四节 腹部感染病的影像学检查
  第五节 骨骼肌肉系统感染病的影像学检查
 第四章 感染病的诊断和治疗概述
  第一节 感染病的诊断原则
  第二节 感染病的治疗原则
  第三节 感染病的治疗目标
 第五章 感染病的基本治疗
  第一节 感染病的支持治疗
  第二节 感染病的对症治疗
  第三节 感染病的免疫调节治疗
  第四节 感染病的微生态调节治疗
  第五节 抗感染化学治疗
  第六节 感染病的糖皮质激素治疗
  第七节 感染病的中医学治疗
  第八节 心理咨询
  第九节 隔离消毒
  第十节 健康教育
  第十一节 职业暴露的预防
 第六章 感染病的个体化治疗
  第一节 根据临床类型的治疗
  第二节 根据病原类型的治疗
 第七章 特殊人群感染病的治疗
  第一节 儿童感染性疾病的治疗
  第二节 老年人感染性疾病的治疗
  第三节 孕妇感染病的治疗
  第四节 肾病患者感染病的治疗
  第五节 肝病合并感染病的治疗
 第八章 感染病主要并发症的治疗
  第一节 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的治疗
  第二节 多器官失代偿综合征的治疗
  第三节 感染性休克的治疗
  第四节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的治疗
  第五节 急性肾功能不全的治疗
  第六节 急性肝功能不全的治疗
  第七节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治疗
  第八节 急性脑水肿的治疗
  第九节 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治疗
  第十节 溶血尿毒综合征的治疗
 第九章 感染病治疗的新手段
  第一节 抗微生物肽
  第二节 治疗性疫苗
  第三节 基因治疗
 第十章 感染病患者的随访、感染病的预防和预后
  第一节 感染病患者的随访
  第二节 感染病的预后
  第三节 感染病的预防
下篇 各论
 第十一章 朊毒体病——克一雅病治疗方案
 第十二章 病毒性疾病
  第一节 普通感冒
  第二节 流行性感冒
  第三节 人禽流感
  第四节 麻疹
  第五节 风疹
  第六节 幼儿急疹
  第七节 流行性腮腺炎
  第八节 水痘与带状疱疹
  第九节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
  第十节 急性病毒性肝炎
  第十一节 慢性病毒性肝炎
  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
  慢性丙型肝炎
  丁型肝炎
  第十二节 病毒性胃肠炎
  第十三节 手足口病
  第十四节 病毒性脑膜脑炎
  其他病毒性脑膜脑炎
  单纯疱疹性脑炎
  森林脑炎
  淋巴细胞脉络丛脑膜炎
  第十五节 病毒性心肌炎
  第十六节 肾综合征出血热
  第十七节 流行性乙型脑炎
  第十八节 黄热病
  第十九节 登革热与登革出血热
  第二十节 狂犬病
  第二十一节 传染性非典型肺炎
  第二十二节 基孔肯雅热
  第二十三节 艾滋病
  艾滋病抗病毒治疗的发展史及启示
  高效联合抗反转录病毒治疗
  HIV/AIDS合并HBV感染
  艾滋病合并丙型肝炎
  艾滋病合并血友病甲
  艾滋病合并结核分枝杆菌感染
  播散性鸟分枝杆菌感染
  与抗反转录病毒治疗联用的二线抗结核药物
  艾滋病相关机会性感染及系统性疾病
  疱疹病毒感染
  肺孢子茵肺炎
  真茵感染
  弓形虫脑病
  艾滋病相关性血液系统疾病
  艾滋病相关痴呆综合征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相关性肾病
  艾滋病相关性肿瘤
  艾滋病相关性淋巴瘤
  卡波西肉瘤
 第十三章 衣原体疾病
  第一节 鹦鹉热
  第二节 肺炎衣原体肺炎
  第三节 沙眼衣原体感染
 第十四章 支原体疾病
  第一节 支原体肺炎
  第二节 泌尿生殖系支原体感染
 第十五章 立克次体病
  第一节 巴尔通体病
  第二节 人单核细胞埃利希体病
  第三节 东方斑点热
  第四节 恙虫病
  第五节 斑疹伤寒
  流行性斑疹伤寒
  地方性斑疹伤寒
 第十六章 细菌性疾病
  第一节 葡萄球菌病
  第二节 链球菌病
  第三节 猩红热
  第四节 侵袭性肺炎链球菌病
  第五节 人猪链球菌病
  第六节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第七节 淋球菌病
  第八节 白喉
  第九节 百日咳
  第十节 军团菌病
  第十一节 伤寒与副伤寒
  伤寒
  副伤寒
  第十二节 细菌性胃肠炎
  第十三节 霍乱
  第十四节 细菌性痢疾
  第十五节 弯曲菌肠炎
  第十六节 幽门螺杆菌病
  第十七节 0157:H7出血性肠炎
  第十八节 炭疽病
  第十九节 鼠疫
  第二十节 布鲁菌病
  第二十一节 肺结核
  第二十二节 肠结核
  第二十三节 结核性脑膜炎
  第二十四节 肺炎克雷伯菌感染
  第二十五节 大肠埃希菌感染
  第二十六节 铜绿假单胞菌感染
  第二十七节 鲍曼不动杆菌
  第二十八节 破伤风
 第十七章 螺旋体病
  第一节 钩端螺旋体病
  第二节 梅毒
  第三节 回归热
  第四节 莱姆病
  第五节 鼠咬热
  小螺茵型
  念珠状链杆菌型
 第十八章 真菌性疾病
  第一节 念珠菌病
  第二节 隐球菌病
  第三节 耶氏肺孢菌肺炎
  第四节 曲霉病
  第五节 毛霉病
  第六节 马尔尼菲青霉病
  第七节 组织胞浆菌病
  第八节 放线菌病
  第九节 诺卡菌病
 第十九章 原虫性疾病
  第一节 阿米巴病
  第二节 疟疾
  第三节 内脏利什曼病
  第四节 弓形虫病
  第五节 隐孢子虫病
  第六节 环孢子虫病
  第七节 人芽囊原虫病
  第八节 贾第虫病
  第九节 滴虫性阴道炎
  第十节 锥虫病
  非洲锥虫:病
  美洲锥虫病
 第二十章 蠕虫性疾病
  第一节 日本血吸虫病
  第二节 并殖吸虫病
  第三节 华支睾吸虫病
  第四节 姜片虫病
  第五节 肝片吸虫病
  第六节 广州管圆线虫病
  第七节 蛔虫病
  第八节 钩虫病
  第九节 蛲虫病
  第十节 粪类圆线虫病
  第十一节 旋毛虫病
  第十二节 丝虫病
  第十三节 带绦虫病
  第十四节 微小膜壳绦虫病
  第十五节 曼氏裂头蚴病
  第十六节 棘球蚴病

章节摘录

版权页:插图:第2代头孢菌素的抗菌谱比头孢唑林等第1代头孢菌素广。对耐青霉素葡萄球菌等革兰阳性菌的作用稍次于第1代头孢菌素,但对革兰阴性菌所产的β-内酰胺酶较稳定,且对其抗菌作用更强,不仅对大肠埃希菌、奇异变形杆菌、流感杆菌、沙门菌属和志贺菌属的作用优于第1代头孢菌素,且对部分产气杆菌、肺炎克雷伯菌、枸橼酸杆菌也有一定抗菌活性。头孢呋辛( cefuroxime)是第2代头孢菌素中较好的品种,对肠杆菌科细菌的抗菌作用良好;对细菌产的β-内酰胺酶很稳定;几无肾毒性;能顺利透过血一脑屏障;既有注射又有口服制剂。头孢孟多(cefamandole)对革兰阳性的作用与头孢噻吩相似,对阴性菌的作用稍次于头孢呋辛。其分子结构中含四氮唑,会抑制肠道细菌合成维生素K,使凝血酶原、凝血酶减少,大剂量长疗程使用时会引起凝血功能下降。头孢替安(cefoti-am)的抗菌谱与头孢呋辛相似,但难以透过血一脑屏障,无更突出的药理学特点。第3代头孢菌素的主要特点是对各种革兰阴性杆菌如肠杆菌科细菌的作用突出,毒性低,对一般的β-内酰胺酶较稳定,过多应用可诱导细菌产生超广谱β-内酰胺酶,应予注意。头孢噻肟( cefo-taxime)对部分肠杆菌科细菌的作用较优,但对铜绿假单胞菌的作用较差,在体内代谢使抗菌作用减弱,故严重感染时用药剂量需高。头孢他啶( ceftazidime)是头孢菌素中对铜绿假单胞菌、沙雷菌属等作用最优的品种,对部分不动杆菌属等其他非发酵革兰阴性杆菌也有一定作用;对某些免疫功能不全者感染具良好疗效。头孢曲松( ceftriaxone)的抗菌作用介于上述两品种之间;透过血一脑屏障的药物浓度居头孢菌素首位;其消除半衰期长达8h,故每日只需给药1~2次;40%的药物自胆汁排泄,更适用于肝胆系统与中枢神经系统细菌感染,肝或肾功能不全者使用也较为安全,药物剂量的调整不很严格;不良反应主要表现为对肠道正常菌群有一定影响。头孢哌酮( cefoperazone)对铜绿假单胞菌、沙雷菌属的作用仅次于头孢他啶,对其他革兰阴性菌的作用不如其他第3代头孢菌素;对β-内酰胺酶不稳定;约70%的药物自胆汁排泄,故适用于肝胆系统感染及肾功能不全者感染。该药难以透人脑脊液;易引起肠道菌群紊乱,且有四氮唑基团具明确的凝血功能障碍,在大剂量长时间使用时易引起各种出血反应,应测定凝血酶原时间。此外,少数患者出现戒酒硫样反应。上述品种是国内临床应用较成熟的品种。头孢唑肟( ceftizoxime)与头孢噻肟相似,但在体内不代谢,半衰期稍长,国内应用较少。头孢匹胺( cefpiramide)的分子结构与药理特点与头孢哌酮相类似,对铜绿假单胞菌的作用更优,但对肠杆菌科细菌的作用稍差。头孢地嗪( cefodizime)与头孢噻肟相似,而铜绿假单胞菌、肠杆菌属、阴沟杆菌、枸橼酸杆菌、不动杆菌、表皮葡萄球菌、粪肠球菌等对其耐药。该品种具有免疫反应调节作用为最大特点,体内、体外均证实该品种可刺激吞噬细胞杀菌功能,促进炎症细胞趋化作用和CD4+胞数增高,然而现有的临床资料尚未充分证实该品种对免疫缺陷者感染的疗效优于其他第3代品种。

编辑推荐

《临床感染疾病治疗学》由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出版。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临床感染疾病治疗学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2条)

 
 

  •   很祥细
  •   书一般,参考价值不大,字大得要死,内容就欠详了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