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和之殇(全2册)

出版时间:2012-1  出版社:群众出版社  作者:刘秉荣  页数:877  

内容概要

中华民国初年,袁世凯窃取了辛亥革命果实,复辟帝制,孙中山发动领导二次革命失败。这一时期,复辟闹剧两次上演,民国大总统六易其主,国会内阁斗争不断,法律规章朝令夕改,孙中山所理想的“共和之国”
走向夭折。
刘秉荣自1980年以来即对民国历史着力研究,已先后出版了《辛亥革命秘史》、《天变》、《国民政府秘史》等几部反映民国历史的作品。《共和之殇(上下)》是他的又一力作。谈到创作此书的初衷,刘秉荣说:“
关于辛亥革命已经有大量的图书来描述、评论,但是关于辛亥革命到国共第一次合作期间的历史,却鲜有作品记录,我的着力点正在于此。”另外,为了增强这部纪实作品的历史厚重感,《共和之殇(上下)》里还记录了大量的军事行动、往来信函、电报、人物对话以及演说等,其中许多史料鲜为人知。

作者简介

刘秉荣,天津市宝坻县黄庄乡金赡窝人。1945年生,1965年入伍。同年入党。曾任记者,文艺期刊编辑、主编,武警部队文艺创作室主任。国家一级作家,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中国通俗文艺研究会副会长。先后出版《中国工农红军全传》、《红一方面军纪实》、《红=方面军纪实》、《红四方面军纪实》、《八路军新四军全传》、《贺龙全传》、《彭德怀传奇》、《朱声达将军传》、《红海忠魂》、《魂飘重霄九》、《西路军魂》、《中共领袖蒙难记》、《国民政府秘史》、《辛亥革命秘史》、《护国大战》、《护法大战》、《天变》、《北伐青史》、《杨三姐告状》、《清末绿林纪实》、《军阀与迷信》、《新军阀大战》、《国民官场鬼神传奇》(台湾出版)、《东方武警》、《贩毒枭雄》、《硝烟谍影》、《刘家友传》、《洪湖血浪》、《洪湖曲》、《沧海横流》、《善书》、《新编拍案惊奇》、《屹立》、《英雄赞歌》、《尘烟滚滚唱英雄》、《贺龙元帅》、《赞歌·箴言》等64部作品,并在多家报刊发表中短篇小说、报告文学、散文数百篇。总字数逾4000万。其中《贺龙元帅》获全军第五届图书奖、《贺龙全传》获全国广播长书金奖。

书籍目录

上册
楔子
第一章 孙中山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
第二章 清帝退位
第三章 袁世凯窃位
第四章 唐内阁焦头烂额
第五章 一出文武合璧的连台戏
第六章 张振武赴京遇难
第七章 孙中山、黄兴晤袁氏
第八章 国民党的建立
第九章 四巨头发布协定
第十章 赵内阁棘手外交
第十一章 宋教仁之死
第十二章 国会成立与袁氏秘密大借款
第十三章 白朗起义
第十四章 革命党“二次革命”
第十五章 “政治俘虏”
第十六章 袁氏的“政治会议”
第十七章 熊内阁“寿终正寝”
第十八章 徐世昌复古
第十九章 “癞蛤蟆”尊孔“祀天”
第二十章 白朗军转战陕甘
第二十一章 复辟之年
第二十二章 袁政府的外交
第二十三章 中华革命党的成立
第二十四章 袁氏的“废省改道”与“废督裁兵”
第二十五章 袁氏与日本的“二十一条”
第二十六章 袁、段分裂
第二十七章 “六君子”与“筹安会”
第二十八章 “全国请愿联合会”
第二十九章 袁氏深信“阴阳否泰”之说
第三十章 帝国列强对袁氏帝制的态度
第三十一章 蔡锷秘密出京
第三十二章 各代表推戴袁氏称帝
第三十三章 中华革命党的反袁斗争
第三十四章 护国之战
第三十五章 新旧《约法》之争
下册
第三十六章 惩治帝制祸首
第三十七章 奉系军阀的形成
第三十八章 广东的“龙虎斗”
第三十九章 软弱的国会
第四十章 张勋召开第二次徐州会议
第四十一章 府院交恶
第四十二章 “偏是伟人多短命”
第四十三章 抢夺军权
第四十四章 段、孙再交恶
第四十五章 黎、段绝交之争
第四十六章 张勋复辟
第四十七章 段祺瑞马厂誓师
第四十八章 段祺瑞重组国会
第四十九章 冯国璋出任民国大总统
第五十章 中国对德宣战
第五十一章 混乱的四川
第五十二章 护法之役
第五十三章 孙中山怒斥北洋势力
第五十四章 和平会议
第五十五章 巴黎和会
第五十六章 “五四”爱国运动
第五十七章 王揖唐耐心奔走
第五十八章 “中华革命党”改组为“中国国民党”
第五十九章 徐树铮“铁腕”外蒙
第六十章 张作霖统一东北
第六十一章 靳云鹏组阁
第六十二章 冯国璋病逝
第六十三章 南方各派系的斗争
第六十四章 军政府的分裂
第六十五章 直皖之战
第六十六章 湘人驱张运动
第六十七章 孙中山重组军政府
第六十八章 张、吴交恶
第六十九章 “四总裁”发表宣言
第七十章 联省自治运动
第七十一章 顾、唐争滇省大权
第七十二章 孙中山就任大总统
第七十三章 粤军援桂战役
第七十四章 “四巨头”的天津会议
第七十五章 赵恒惕引“狼”人室
第七十六章 中国共产党的创立
第七十七章 孙中山桂林北伐
第七十八章 第一次直奉大战
第七十九章 “法统重光”
第八十章 孙中山广州蒙难
第八十一章 “汉献帝”
第八十二章 “白马会盟”
第八十三章 “二七”大罢工
第八十四章 曹锟贿选总统
第八十五章 孙中山决意改组国民党
第八十六章 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之始
主要参考书目

章节摘录

第一章  孙中山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    公元1911年,乃农历辛亥年,这一年4月27日,一代伟人孙中山、黄兴组织、发动了广州起义。然起义失败,死难者甚众,后来收葬在广州城北黄花岗的七十二人,即为“黄花岗七十二烈士”。孙中山为此叹日:“是役也,集各省革命党之精英,与彼虏最后一搏,事虽不成,而黄花岗七十二烈士轰轰烈烈之概,已震动全球。”广州起义失败后,辛亥革命高潮就到来了。是年,长江流域大水成灾,饥民暴动和抗捐斗争迅速发展。    4月22日,清廷邮传大臣盛宣怀和英、美、法、德“四国银行团”签订川汉、粤汉铁路协议,借款六千万元,要把路权出卖给帝国主义者,此举激起了湖南、湖北、广东、四川等省各阶层人民的反对,四川人民的保路斗争尤为激烈。武汉革命党孙武、蒋翊武等人所组织的革命团体“共进会”和“文学社”,凭借这有利时机积极在新军中开展工作。湖广总督瑞澂害怕新军造反,把新军中最富于革命思想的一部分人交川汉铁路督办大臣端方调遣,派到四川去镇压人民,武汉一时空虚。趁此时机,工程营左队的熊秉坤,集合军中同志,于10月10日首先开枪发难,猛扑楚望台,占领军械局,辎重营由城外冲入,合攻督署,瑞潋和新军统制张彪逃跑,武昌全城为革命军所占,旬日之间,举国响应。    10月12日(农历八月廿一日),孙中山在美国科罗拉多州之丹佛城中得知武昌首义的消息,心中大喜,决定经芝加哥赴纽约,然后赴欧洲办理外交。翌日抵达芝加哥后,听闻当地同盟分会预定15日举行庆祝中华民国成立大会,孙中山遂为之写了通告,并给英国金融界代表写了信,为革命筹款。先生致函英国银行家时称,共和国承认清省政府给予的一切特权和租让权。lO月18日,孙中山致函美国国务卿诺克斯,要求秘密会晤。两日后抵纽约,于此致函两广总督张鸣岐,劝其献城归降,并保证其性命财产安全。孙中山又致电咸马里,谓革命的突然成功,可能助长黎元洪的野心,然黎缺乏将才,无法久持。并谓如得财力支持,自己绝对能控制局势。在孙中山来到纽约的前一天晚上,南美秘鲁首都利马华侨在中国戏园开会,由李荣南发表演说,号召华侨捐款,支持国内革命,当场募得捐款一百万英镑。11月2日,孙中山离开纽约,前往英国筹款。先生抵英后,即由咸马里代约“四国银行团”主任会谈,磋商停止清廷借款之事。先生向英政府提出了三项要求:第~,止绝清廷一切借款;第二,制止日本援助清廷;第三,取消各处英属政府之放逐令,以便取道回国。英政府允许了三事。“四国银行团”主任言只有中国新的政府成立,银行团才能借款。孙中山又与康德黎晤谈。对国内现状,担忧会成割据状况。其道:“余于共和政府之大统领,毫不在意;惟维持中国前途之责任,余可担当。今之中国,似有分割为多数共和国之象,余甚望国民速建设一善良之中央政府。”    11月14日,江苏都督程德全致电各省都督,公请孙中山返国组织临时政府。其电大意为:大局粗定,军政、民政亟须统一,拟联合东南各军政府公电恳请孙中山先生迅速回国组织临时政府,以一事权。中山先生为首创革命之人,中外人民皆深信仰,组织临时政府,舍伊莫属。我公力顾大局,想亦无不赞成,即祈速复。    时孙中山对自己未来的政治出处有自己的想法。他对康德黎道:“我的志向不在做中国的总理大臣,惟做此官,苟有益于中国,亦所不辞。”先生又与《滨海杂志》记者谈话,道:“不论我将成为全中国名义上的元首,还是与别人或那个袁世凯合作,对我都无关紧要,我已做成了我的工作,启蒙和进步的浪潮业已成为不可阻挡的。中国人民的性格勤劳和驯良,是全世界最适宜建立共和政体的国家,在短时期内,它将跻身于世界上文明和爱好自由国家的行列。”    孙中山取道东归之际,于11月21日抵达巴黎,在此会见了若干政界、财界人士,并访问了下议院和报馆。又与法国东方汇理银行总裁西蒙谈借款问题。西蒙答应中国中央政府成立,各列国承认后,予以借款。之后,孙中山乘“马瓦号”轮船离开法国东归。行抵新加坡之际,张永福、陈楚楠、林义顺、邱继显等相接。孙中山登岸,住石叻门陈武烈士之山园。    12月22日,孙中山乘英邮船抵香港。船泊码头后,胡汉民、廖仲恺、李纪堂、陈少白、容星桥、谢良牧等上船谒见。之后,孙中山乘小火轮上岸,到芝兰室公司聚话。午后三时,粤省七十二行、九善堂、总商会所派来港迎接孙中山的代表,也到了芝兰室晋谒。席间,孙中山谈了灭满、建设共和国体及财政、外债等问题,又谈了他将带胡汉民一起赴沪,粤督暂由副督陈炯明署理,俟汪精卫回粤后,由汪出任。时众人皆欲挽留孙中山于粤主持一切,胡汉民道:“当前的革命形势,满清垮台已无问题,然袁世凯是革命最大阻力。不仅袁本人为一奸雄,还有北洋系的四镇兵力。这四镇兵力乃当前战斗力最强的部队,而今袁的势力可达到武汉,甚至湖南。广东对北洋军来说,因为距离较远,鞭长莫及,自可埋首建立一支反袁的革命部队。目前姚雨平已组成劲旅,不过人数不多,若有半年时间,简练民军,全力扩充,则五六万精兵不难组成。以此和袁一拼,才有必胜把握。所以先生目前以留粤为上策,现在赴上海,必被拥为总统,这个总统手下没有能战的兵卒,一定受制于袁,对革命事业是无补的。”    孙中山道:“以形势论,沪宁在前方,不以身当其冲,而退就粤中,以修战备,此为避难就易。但四方同志正引颔属望,目前情势是我恃人心,敌恃兵力,既如此,何故不用我所长,避我所短?”孙中山又道:“革命军骤起,列强仓猝,无以为计,他们只得守其一贯的局外中立之惯例,不事干涉。”胡汉民说袁世凯不可信。孙中山道:“袁是不可信,但我可利用他。利用他推翻二百六十余年贵族专制之满洲,则贤于用兵十万。我若不至沪宁,则一切对内对外大计主持,非他人不能胜任,我当即行。”是晚,孙中山离港赴沪。    当孙中山赴上海之际,在革命党的领导和影响下,全国二十四个省,已有十五个省宣布独立,在清朝统治下的省份仅有东三省和直隶、河南、山东等。就是在这几个省里,革命党人也不断发动起义。时清廷便授意袁世凯和革命军议和。革命军方面的代表是伍廷芳,袁世凯委派的代表是唐绍仪。南北议和开始。    时各省参加会议代表均已到达南京,接到沪电,称孙中山将到沪,请派代表欢迎。遂由代理议长指定马伯援、王有兰、许冠尧三人赴沪欢迎。    12月25日,孙中山乘英轮于上午九时三刻抵沪,时天下毛毛细雨,都督府参谋沈虹齐奉命乘“建威”号兵轮往吴淞口相迎。轮船靠岸后,孙中山一行乘汽车赴静安寺路哈同花园。陈其美、伍廷芳、汪精卫、黄兴等早已于此迎候。    孙中山抵沪前,报界盛传先生携巨款而归。及抵沪,各报纷纷探访,当有的记者直言问及此事时,孙中山道:“我没带回钱,所带回的,革命之精神。”记者问及议和,孙中山道:“革命之目的不达,无和议而言。”    对于孙中山的到达,同盟会代表及光复各省军政首脑纷纷通电表示欢迎。    翌日,孙中山于寓所召开了同盟会最高干部会议,讨论选举及组织政府。时立宪派已倡言“革命军起,革命党消”的口号,并欲以宋教仁取代孙中山。章太炎且四处放风,谓举总统,以功则黄兴,以才则宋教仁,以德则汪精卫。而黄兴则坚持举孙中山为总统。    到会的有孙中山、黄兴、陈其美、胡汉民、宋教仁、张静江、马君武、居正等。会上,宋教仁虽然同意孙中山为总统,但主张内阁负责制,孙中山道:“内阁制乃平时不使元首当政治之冲,故以总理对国会负责,断非此非常时代所宜。吾人不能对于唯一置信推举之人,而复设防制之法度。余亦不肯徇诸人之意见,自居于神圣赘疣,以误革命之大计。”    众皆认为孙中山说得有理。    P4-6

编辑推荐

著名军旅作家刘秉荣近三十年研究民国历史的又一部力作——《共和之殇(上下)》!    一段未被完整记录过的历史,中国近代最混乱最无序的时期。    民国初年的政治,风潮起伏跌宕,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充满着戏剧的元素。1912年以后,中国的政治到底走向何处?共和的实现,是大势所趋还是偶然?共和的失败,是人事所误还是必然?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共和之殇(全2册)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1条)

 
 

  •   还可以 角度比较新颖 比较真实 有新意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