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的使命

出版时间:2012-1  出版社:新华出版社  作者:崔可夫  页数:240  译者:赖铭传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本书记述了作者崔可夫1926年作为苏联外交信使、1927年作为军事顾问,1940年末作为苏联驻中国武官及随后兼任中国国民革命军总军事顾问的工作,活动情况和在中国的各种见闻。
  本书中披露了不少鲜为人知的史料,其中包括:斯大林对中国抗日战争进程和国共两党的分析、对苏联支援中国抗日战争动机的阐述及对崔可夫肩负使命的交代;蒋介石和国民党其他军政领导人对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抗日武装实行限制、挑衅直至悍然制造皖南事变的具体事实;美英苏等国驻中国外交和军事代表为达到各自的战略目标在重庆展开的博弈;作者与蒋介石和国民党高级将领何应钦、陈诚等人的交往情况,以及他作为武官和蒋介石的总军事顾问对国民党军队武器装备,训练水平、官兵素质、作战能力等方面的描述。本书对了解1941年前后中国抗日战争和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形势,了解苏联对华政策和研究中苏关系史,具有较大的参考价值。

作者简介

1926年至1942年,苏联元帅。崔可夫曾三次被派往中国。1926年秋,前往中国北方担任外交信使;1927年秋,被派往中国任军事顾问,在中东铁路事件中参与指挥满洲里、海拉尔战;1940年底,被派往中国担任苏联驻华武官兼中国军队总军事顾问。
1962届校友。1943年生,永定虎岗人,教授,少将,国防大学战略研究所所长,国防大学学术委员会委员,是新一代儒将。1966年毕业于福建师范学院外语系俄罗斯语言文学专业,1969年应征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曾在野战军从事军事翻译工作。1969年参加东北边境珍宝岛战斗后一线的潜伏和巡逻任务,并担任俄语翻译工作。1977年底调军事学院,1983-1985年在军事学院指挥专业学习,1985年起在国防大学工作,从事战略和军队建设研究和教学。1990年赴前苏联乌克兰基辅大学进行高级学者访问,1991年秋赴泰国等国家访问。编著有《军队建设学》等16部,译著有《美国军事战略》、《苏联军事百科全书》(合译)等15部共300万字。其中《第二次世界大战史》是我国翻译出版的第一部德国观点的二战史,该书翻译出版,填补了我国二战资料的空白,得到军内外的颇高评价,影响较大,再版三次。他译著成果显著,被誉为年轻军事翻译家和后起之秀,被公认为知名度较高的苏联问题专家和全军知名的军队建设研究专家,译著质量甚高,深得好评,曾先后获“五个一工程”奖及国家、军队荣誉奖、特等奖。1993年晋升为教授,1998年由正师职岗位被选拔进军级领导班子,调任国防大学战略研究所所长,2000年晋升为少将。

书籍目录

译者的话
作者的话
在中国的使命(编辑部导读)
第一次到中国出差
中东铁路事件
克里姆林宫的谈话
拜会蒋介石
皖南事变
形势分析
蒋介石在观望
重庆会晤
出任蒋介石的总军事顾问
蒋介石仍在观望
蒋介石与各省军阀
北进还是南进
宜昌战役准备
日军进攻长沙失败
日本人准备南下
我要为祖国而战了

章节摘录

  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时,我在白俄罗斯指挥第4集团军。  1939年8月,苏联政府与希特勒德国签订了互不侵犯条约。现在大家都熟悉导致这一事件的事实。以英国首相张伯伦为首的慕尼黑妥协分子们企图靠牺牲苏联来避免战争。他们认为,希特勒在西欧只限于恫吓和示威,而将矛头指向东方的苏联。慕尼黑勾结的参加者们极力唆使法西斯德国对我国开战,同时出卖一系列国家,任法西斯宰割:首先出卖奥地利,接着是捷克斯洛伐克,现在轮到波兰了。西方国家认为,希特勒向东推进时将力图建立同苏联的共同边界,以准备侵人苏联。  当保卫捷克斯洛伐克的问题出现后,苏联不只一次提出了制止侵略者的建设性建议。红军准备帮助捷克斯洛伐克人民。但是,袒护法西斯侵略者的英法统治者竭尽全力阻止他们接受红军的援助。假如不是进行慕尼黑勾结,而是在英国和法国实行动员,波兰则开放边界让红军通过而直达德国边界,那么,侵略者就会受到夹击,第二次世界大战或者根本就不会发生,或者会发展成截然不同的样子。德军总参谋部不可能不知道历史:两线作战将导致什么结果。  1939年夏,希特勒首先对波兰施加外交压力,然后开始进行直接威胁。爆发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现实危险便迫在眉睫了。英法“调停者”准备向侵略作出新的让步。尽管法国和英国与波兰有条约义务,但是,两国没有认真对待条约,它们作出的保护承诺一文不值。波兰一旦沦陷,欧洲的均势就可能受到严重破坏。这不仅使法国和英国的舆论不安,而且使许多有影响的实业界人士忧心忡忡。当时希特勒估计,慕尼黑的妥协者们这一次也将退缩,况且他看到,他们并没有采取任何反对他的实际步骤。虽然1939年8月苏联、英国、法国军事代表团在莫斯科开始了谈判,但可以看到,这些谈判注定要失败。如今所有有关这次谈判的文件都已公布,而那时我们只能猜测:英国和法国不会认真对待谈判,他们进行谈判只是为了安抚舆论界,其后面隐藏着听任侵略者对波兰进行掠夺的计划。  代表苏联政府参加谈判的是政治局委员、国防人民委员、苏联元帅伏罗希洛夫。代表团成员有:一级集团军级沙波什尼科夫、海军人民委员H.Г.库兹涅佐夫、来自空军的二级集团军级A.Д.洛克季奥诺夫。  英国政府派来了前朴次茅斯要塞司令、拥有国王海军顾问这种纯粹的荣誉称号的退役海军上将德拉克斯。谈判的第一天就发现,德拉克斯没有进行谈判的全权证书。  法国政府派来的代表职位也不显赫多少。虽然法国代表团团长杜芒克将军是最高军事委员会成员,他的立场却完全取决于英国退役海军上将的立场。  派出那样的代表团隐藏着不可告人的打算。慕尼黑妥协分子们希望苏方会立即中断谈判,从而在西方掀起反苏运动,把谈判破裂归咎于莫斯科所持的立场。不过他们的希望落空了。我国政府不顾形式上的种种不协调,耐心地听完了英法伙伴的意见,表现了最大的诚意和进行谈判的最大愿望。但是很快就看清楚了,无论是英国和法国,都不愿承担任何制止侵略者的义务。  每一个关注事件经过的人都看得出来,慕尼黑妥协分子还准备牺牲波兰,只要把希特勒军队尽可能远地推到欧洲东部就行。所有反动派早已产生的梦想似乎就要实现了:法西斯侵略军,垄断资产阶级的突击队,已经接近苏联边界。  苏联政府了解西方国家的挑拨政策后,为了保障苏联安全,接受了德国政府关于我国和德国签订互不侵犯条约的建议。条约于1939年8月签字。这一条约增强了我国的防御能力,推迟了德国对苏联发动战争的时间。  慕尼黑妥协分子就这一事件在全欧洲掀起了鼓噪,但波兰领土没有成为希特勒军队和红军的角斗场。躲在马奇诺防线后袖手旁观,欣赏德国和俄罗斯在战争中流血,然后在需要的时刻以局势主宰者的角色登场,向交战者发号施令……那多舒服啊!不过,那样的情况没有发生。  1939年9月1日,德国军队开始入侵波兰。在舆论的压力下,英国和法国对德国宣战,但是没有采取也不打算采取军事行动。从那时起,就有不少书、回忆录、历史研究著作写了这一内容。我是个战士,习惯于直截了当和不带外交辞令地说实话。我们亲眼看到,和慕尼黑妥协分子的谈判给我们带来了什么。他们不打算和希特勒开战,而宣战以后又期待德国军队和红军发生武装冲突。  ……

编辑推荐

  《在中国的使命:一个军事顾问的笔记》是原苏联元帅崔可夫写的一部回忆录。  该回忆录最初发表于苏联《新世界》杂志1979第11期和12期。1981年由“科学”出版社出版了单行本。  回忆录记述了作者1926年作为苏联外交信使、1927年作为军事顾问、1940年末作为苏联驻中国武官及随后兼任中国国民革命军总军事顾问的工作、活动情况和在中国的各种见闻。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在中国的使命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2条)

 
 

  •   崔可夫是斯大林格勒战役的名将。同时在参加该战役以前他曾任苏联驻中国军事总顾问,帮助当时是国民政府对日军做战。这段历史却很少被中国人所知。他的这本回忆录回忆了他在中国期间参与的武汉会战、枣宜会战、长沙会战,对研究中国抗战极具史料价值。而且他还回忆了在1929年他参加的中东路事件中对东北军的作战,同样也很有价值。在全书中也提供了很多鲜为人知的关于国共两党和国民政府的秘辛,开阔了中国读者对这一时期历史的了解。
  •   其实对那段历史应该比较了解了,主要是想从另一个角度看看,作者还是有些轻视中国人的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