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重对话

出版时间:2012-10  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作者:黎跃进  页数:346  字数:370000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黎跃进编著的《多重对话--比较文学专题研究》立足于多元对话的文化立场,对中外文学大量彼此交流互动的文学现象进行清理和研究,探讨异质文化的文学影响
—接受背后的文化动因和文学交流规律;对中外文学史上具有价值联系的类同现象做出平行的考察和分析,在同和异的辩证考察中探寻人类文学发展演变的共同本质和民族文学特色;对不同文化体系的文学加以审美层面的深层思考,得出具有启发性的认识和结论。《多重对话--比较文学专题研究》中对文化研究与比较文学关系的探讨,追踪当前比较文学的发展态势,显示出比较文学理论研究的前沿色彩。

作者简介

  黎跃进,湖南资兴人,天津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导,中国东方文学研究会副会长,中国印度文学学会理事。发表学术论文160余篇,主编、参编专业教材和专业辞书30余种,出版著作《当代中外文学名著导论——一种比较文化的透视》、《外国文学新论》、《东方文学史论》、《文化批评与比较文学》、《世界文苑论谭——以亚洲文学为主体》、《湖南20世纪文学对外国文学的借鉴与超越》、《东方现代民族主义文学思潮发展论》和《多重对话:比较文学专题研究》。

书籍目录

绪论  比较文学的几个关键词
一 跨文化:比较文学的学科实质
二 对话:比较文学的方法论基础
三 比较:比较文学的根本性质
四 汇通:比较文学的学术要求
五 可比性:决定比较文学研究科学性和价值的关键
第一章 中外文学相互影响
第一节 中国与西方文学关系
一 中国文学对西方的影响
二 西方文学对中国的影响
第二节 中国与东方文学关系
一 中、日文学关系
二 中、印文学交流
三 中、阿文学的双向交流
第二章 中国与东方国家文学宏观比较
第一节 中、印文学比较
一 文学传统:神话意识与历史意识
二 文学与现实:出世精神与入世精神
三 文学表现:自然含蓄与冗繁夸饰
第二节 中、日文学比较
一 文学题材:明志载道与人情况味
二 文学功能:经国大业与游戏心态
三 文学风格:雄浑壮阔与纤细小巧
第三节 中、阿文学比较
一 文学发展:主线融合与多元复合
二 文学内容:世俗精神与宗教精神
三 文学结构:严谨一体与松散组合
第三章 文化研究与比较文学
第一节 当代“文化研究”的兴起及其研究范式
第二节 影响、挑战与契合
一 影响与渗透
二 挑战与危机
三 契合与互补
第三节 文化系统中的文学
一 文化系统观照
二 文学的文化制约
三 文学在文化系统中的独特功能
第四节 文学的文化批评
第五节 比较文学与比较文化
第四章 世界文学与中国当代文学
第一节 苏联当代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文学对中国文学的影响
一 蜜月期(40年代末至50年代)
二 疏离期(六七十年代)
三 深化期(八九十年代)
第二节 20世纪80年代文学与西方现代主义、
后现代主义文学
一 两个创作高潮与三次论争
二 接受、冲突与变异
三 相关问题的思考
第三节 亚非拉文学对当代中国文学的影响
一 拉美文学的中国影响
二 亚非文学对当代中国文学的影响
第五章 个案研究:平行研究
第一节 波斯中古哲理格言诗与《增广贤文》比较
一 探讨人生哲理的不同形式:哲理诗格言与语录体格言
二 人生的形而上探讨:人与自然、命运、人生态度
三 人生的实践性层面:人生理想和行为准则
四 两种人生模式:“春”与“秋”及其成因略探
第二节 中印近代民族主义诗歌的共同宗旨
一 歌颂民族传统、赞颂祖国河山、弘扬民族精神
二 赞美献身民族解放的英雄,树立现实中的榜样
三 描写殖民侵略和统治的暴行,表现人民的悲惨处境
四 呼吁国内民族团结,向往独立的统一民族国家
第三节 《妮摩拉》与《祝福》比较
一 封建礼教下“夏娃”的悲剧
二 主题学的考察:境界与追求
三 纯朴明晰与冷峻凝重
第四节 巴尔扎克、托尔斯泰小说艺术特征比较
第六章 个案研究:影响一接受研究
第一节 普希金与20世纪中国戏剧
一 普希金戏剧影响中国的途径
二 《鲍里斯·戈都诺夫》和郭沫若的战国史剧
第二节 日、欧自然主义文学比较
一 接受:日本自然主义文学的欧洲影响
二 变异:日本自然主义文学的独特性
第三节 接受与超越:湖南留日作家的日本文学影响
一 从日本文学中汲取创作灵感
二 日本近代文学思潮或某种文体的影响
三 留学日本前、后创作风格发生很大变化
四 田汉:湖南留日作家群中接受外来影响的代表
第四节 普列姆昌德在中国:译介、研究与影响
一 译介:期待视野中的选择
二 研究:概况、论争与方向
三 影响:乡土作家的接受
第五节 谢冰莹与外国文学
一 激情时代与世界名著的双重浸润
二 留学日本的“伤心”及与文学人士的交往
三 “红色三十年代”的印痕:日本无产阶级文学的
中介作用
四 林芙美子:心仪的日本作家
第六节 沈从文对外国文学的借鉴
一 “学历情结”:压力与动力
二 纵向考察:从模仿到化用
三 横向观照:外国文学借鉴的类型分析
附录 比较文学学习研究参考书目
后记

章节摘录

  印度传统文学基于宗教情感和宗教想象。按照印度教的一个基本看法,世界“终极实在”本质上是平静的,而世界万象则流动不居和变化无常;灵魂的本质是平静的,而人体则不断移动变化。神明像魔术大师一样变幻出万象世界,并使它永远处在变动之中。神性本身就是一出有节奏的动态的舞剧,求动、求变是印度教突出的审美情趣。印度文学艺术的一个明显特点是追求丰富的变化和强烈的律动,对宇宙和灵魂永恒平静的追求体现在强烈的外在动感之中。印度教文学艺术强调表现表象世界的律动和变化节奏,同时又追求一种永恒的宁静。印度教艺术所追求的不是千差万别的万物之间某种和谐,而是用律动的表象来表现隐含的个人灵魂和宇宙那种永恒的宁静。灵魂的宁静才是印度教艺术的最高的目标。因此,要在文学作品中表现这样一个复杂、纷繁、矛盾、变化的世界,必须借助于大胆丰富的想象,调动各种艺术手段,强化表现的效果,其中反复、夸张是主要的修辞手段;叙事文学中不断添加节外生枝的情节,显得冗长庞杂,毫不忌讳宗教情感的渲染和宗教道德的说教;用词华美艳丽。  印度的两大史诗《摩诃婆罗多》和《罗摩衍那》篇幅都很长,其中,《摩诃婆罗多》被认为是世界上最长的史诗,篇幅超过西方两大史诗《伊利亚特》和《奥德赛》总和的八倍。全诗约十万颂,译成汉文大约有四十万行。诗作的中心情节并不复杂,就是描述婆罗多族的两支围绕王位展开争夺,最后导致一场为时18天的大战。但在这一中心情节的展开中,穿插许多故事和道德训诫,包括许多插话。据统计,光插入的神话、民间故事、寓言童话就大约有200个,可以说大故事里套小故事,小故事里套更小的故事。印度古代的《森林书》、《梵书》、《奥义书》、18部《往世书》、《伟大的故事》等都是类似《摩诃婆罗多》的鸿篇巨制。  ……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多重对话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1条)

 
 

  •   书的内容丰富,资料翔实,充分体现了老一代学者扎实严谨的学术功底,对于比较文学学习,非常有帮助!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