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里如一

出版时间:2008-6  出版社:吉林文史出版社  作者:徐潜,栾传大 编  页数:82  

前言

  《朱子全书·论语》:“行之以忠者,是事事要着实,故某集注云:'以忠,则表里如一。'”这是成语“表里如一”的出处,是说做人要真诚。表指外表,里指内心。外表和内心一样,形容言行和思想完全一致。表里如一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古人对此极为重视。  郭沫若《屈原》第四幕:“我言行一致,表里如一。”屈原就是表里如一的人。  表里如一是一种美德,而表里不一则是要被人唾弃的。  晏子在《晏子春秋》中说:“犹悬牛首于门,而鬻马肉于内也。”晏子形象地说:“门上挂着牛头,屋里卖着马肉。这是表里不一。”到了宋朝,这句话演化为挂羊头卖狗肉了。  帝王表里如一,能使国家繁荣富强,百姓安居乐业,四海升平,天下统一。大臣表里如一,武的能克敌制胜,安邦定国;文的能施行善政,造福地方。  在当今社会,继承和发扬表里如一的传统美德思想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  我们无论做什么事,都要真诚待人,言行一致,说到做到,坚持真理,保持真我,不随波逐流,不做两面人。  为了中华民族的繁荣昌盛,社会的安定和谐,作一个形神兼备、表里如一的人,弘扬民族精神、社会正气,是我们的现实选择。

内容概要

  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其精髓就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和人格修养。这是我们民族世世代代传承下来的瑰宝,历经不同时代先辈们身体力行的汇聚,生生不息,深深烙印在炎黄子孙的心上,成为我们民族能够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重要根基。在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长河中,高尚的民族情感、崇高的民族气节、良好的民族礼仪构成了中华传统美德和人格修养的奠基石,充分体现了中华民族在处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他人之间关系的基本价值观,像热爱祖国、服务人民、立志修身、敬业报国、求真务实等。勤俭、廉正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和优秀品格。“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勤俭朴素,人之美德;奢侈华丽,人之大恶”,表明中华民族对勤俭与奢华鲜明的好恶态度。贫贱不能移,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终身保持廉洁、清正的节操,这就是廉正。中华民族自古以来以礼仪之邦闻名于世,我国人民从来就有知书达礼的传统美德。知礼讲礼的人大多以他人为重,以社会为重。能真诚待人也正是一个人高尚情操的表现。当今社会,文明礼貌、文化素养对一个人乃至一个民族来说都是至关重要的。这是一套为新农村文化建设编辑出版的“中华传统美德和修养文库”,从传统文化的角度,对美德和人格修养的各个方面作出了形象生动的阐释。《表里如一》为《中华传统美德修养文库》之《表里如一》分册。

书籍目录

九方皋以神相马泰豆授御车心法梓庆技艺比神工津人操舟若有神子产愧对申徒嘉骀它内保获尊荣宜僚说鲁侯除患卫王率性谥灵公庄子因材悟全生善养生者如牧羊惠施拙于用大瓠东方朔滑稽侍君杨王孙裸葬归真蓝生论修仙枢要羊祜以诚待人祖逖说到做到宗悫封侯郭子仪威震远近表里如一,坚持改革表里如一,发愤图强牢记父训表里如一

章节摘录

  九方皋以神相马  春秋时秦国有位叫孙阳的人,因擅长鉴别马的好坏,当时的人便用传说掌管天马的星神的名字称呼他为伯乐。据说,一次伯乐去远行,经过太行山,看到一匹已老的千里马,僵直着蹄子,打跪似的弯曲着膝盖,吃力地拉着盐车在爬坡。老马累得口鼻喷着白沫,周身大汗淋漓,当爬到半山坡时就再也拉不动了。伯乐看到后,心里非常痛惜,连忙从自己的车上跳下来,奔过去抚摸着老马痛哭不止。他脱下自己的衣服,盖在老马的身上。老马眼中放射出异样的光,先是低下头打了几声响鼻,继而昂起头,一声长鸣,声音直冲云霄。  伯乐不仅善于相马,更能知人、荐贤。到晚年时,有一次秦穆公召见他,对他说:“寡人想派一个人到各地去寻找天下最好的马,先生的相马术是天下闻名的,可惜先生的年纪大了,还怎么能经受得了跋涉之苦呢?寡人实在不忍心让先生去。先生,你看你的子孙中可有人能担当此任吗?”  伯乐答道:“回禀陛下,平常所说的好马,只是从马的形体、筋骨、毛色等形骸特征上看的。从形骸的比较中也能挑选出一些好马,但仅是一般的好马。而真正天下绝伦的千里马是不能仅从形骸上相看的,更主要的是用心去感受内藏于千里马中的那种异乎寻常的灵性神气。千里马的灵性神气看上去若有若无、若隐若现,当它静处时,沉寂恍惚而不可见;而当它运动时,则机敏异常,看不到它扬起的尘土,寻不见它留下的足迹。我的子孙们都是一些才能低下的人,我可以告诉他们怎样从形骸上区分什么样的是好马,什么样的是坏马,但我却无法教他们用心去感受千里马特有的神异的灵性神气。在与臣下一起担柴运菜的人中,有个叫九方皋的,他的相马本领不在臣之下,只在臣之上,请陛下召见他,派他去吧。”  秦穆公接受伯乐的举荐,召见了九方皋,决定派他到各地去寻找千里马。九方皋历时三个多月,历尽千辛万苦,看过无数的、各式各样的马,其中不乏形美体健者,也不乏欢腾疾速者,但都不中意。最后,终于在沙丘发现了一匹马:只见它,静处时安宁恬静,眼中含着深邃的光;仰首长嘶时声贯长空,蕴藏着一股震撼心灵的神秘力量。九方皋暗道:“这才是我要找的千里马呀。”  九方皋回京向秦穆公复命,说:“陛下,小民奉命遍游天下,寻求千里马,现在我已经在沙丘找到了。”  秦穆公很高兴,急切地问:“那是一匹什么样的马呀?”  九方皋简单地答道:“是一匹黄色的母马。”说完,就再无一词了。  秦穆公立即派人到沙丘去取马。然而,取回的不是黄色母马,却是一匹纯黑的公马。秦穆公很不高兴,召伯乐进宫,生气地说:“太不中用了!你推荐的那个相马人,竟然连马的颜色、雌雄都搞不清,又怎能识别好马坏马呢!”  伯乐倒吸了一口气,惊问道:“陛下,他相马的本领果然神奇高超到这种程度了吗?这就是他超过臣下千万倍的地方啊。九方皋所看的是马的灵性神气,他抓住了它,而略去了马的粗陋的形骸;抓住了马的内在本性,而略去了外在的牝牡毛色。他只看那些应该看的,而不去留意那些不必要看的;他只感受那些应该感受的,而不去细想那些没必要把握的。九方皋的相马术,真是比那宝贵的千里马更宝贵啊!”  马牵来了,果然是天下绝伦的千里马。  这个故事表现了道家关于形骸仅是精神的载体,精神是形骸的内在生命的形神观念。它告诉我们,要做高尚的人,关键是培养高尚的品质。要的是抓住事物的内在本质。  泰豆授御车心法  春秋战国时,有个名叫造父的人,最精于驾驭马车。他驾车不用眼睛去看,不用鞭子去赶,而是用“心”去看、去赶。他驾驭的车,身与神合、马与人合,车、马、人就像一个有机整体一样。所以,他驾驭马车像流星似的跑很远的路,人不疲劳,马不劳累。造父高超的御车技术,是从他的老师御车“心法”中体悟出来的。他为了得到老师的“心法”,经过一段很长时间的磨练。  造父的老师叫泰豆,是一位深通驾车之道的高人。造父立志要拜泰豆为师,学习他的驾车之道。但是,泰豆对弟子的考核很严格,也很独特,许多想跟他学习驾驭技巧的人,因不理解他的用意,又经受不住考验而离开了他。造父与众不同,他经受住了考验,拜泰豆为师,他对老师非常恭敬、谦卑。然而,泰豆却只字不与他谈驾车的事,也不让他碰马车,只是叫他做些洒扫庭除之类的杂事。就这样过去了三年。三年中,造父没有愠色,没有怨言,反而愈加恭谨。泰豆看在眼中,喜在心里,暗道:“此子气不骄,性不躁,心不急,进退有节,应对有度,真是可教之才。看来传我心法,弘我之道的非此子莫属了。”  一天,泰豆把造父叫到跟前,语重心长地说:“造父,你来这里已经三年了,三年来,我看你心平气和,意诚志坚,这很好。我决定从今天起教你驾车。学习驾车要从基础学起,你学习驾车,就先从学走木桩开始。我先给你示范一次,等到你做得和我一样了,就可以驾六匹马拉的车了。”造父唯唯听命,说:“一切愿听老师的吩咐。”  泰豆命造父找来一些截面仅能容一只脚的木桩。泰豆按照步幅的大小、疏密,将木桩立在地上。他先是敛气凝神,然后踏上木桩。开始是徐徐走动,逐渐地越走越快,最后竟来回飞跑起来。造父看到,老师在跑动时,并不留意脚下的木桩,但每一步又都那么恰到好处,准确地走在疏密不等、曲折回环的木桩上,木桩在他的脚下变成了康庄大道。造父为老师轻松自如熟练的动作所倾倒。  造父学着老师的样子练习起来。第一天,总放心不下脚下的木桩,害怕踩空,可偏偏几次踩空。第二天,他总结第一天的经验教训,尽量调节自己的心神气息,忘却形骸,保持心境的平和安定;尽量将木桩想象成宽阔的大道,而不注意它的宽窄。这样,不仅能平稳地在木桩上站立行走,还能小跑了。第三天,造父进一步体会前一天悟出的道理,由小跑到能飞跑,最后能做到和老师一样轻松自如了。  ……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表里如一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