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民权利意识研究

出版时间:2006-6  出版社:郑州大学出版社  作者:辛世俊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在当代中国的话语中,“公民”、“公民社会”、“公民意识”、“公民权利意识”是几个使用频率非常高的概念。德国哲学家海德格尔说过,语言是存在的家园。福科则提出,话语是一种权利。这就是说,一种优势话语是一种支配的力量,对人们的思想和行为具有至深的影响。作为思维外壳的语言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是一种文化的积累,而绝不是简单的工具。    本书是一本从哲学、法学、伦理学等学科角度综合研究公民权利意识的专著。作者根据近几年来我国改革开放的实践和公民维权活动日益频繁的事实,得出权利时代已经到来的结论。本书作为一部全面研究公民权利意识的著作,对我国公民教育和公民社会的构建具有一定的意义。

作者简介

辛世俊,男,汉族,1954年生,河南省孟津县人。1982年毕业于郑州大学哲学系,1996年被评为哲学教授。现任《郑州大学学报》主编、硕士研究生导师;兼任河南省哲学学会秘书长,河南省宗教文化研究会副会长,中国宗教学会理事,中国人学学会理事,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学报常务理事等职。出版了《宗教的奥秘》(合著1989年)、《邓小平人学思想》(合著,1990年)、《人类精神之梦——宗教古今谈》(2001年)等著作,发表了《试论人的提升》、《我国公民权利意识淡化的原因探析》、《正确认识和利用公共权力》等学术论文140多篇。

书籍目录

第一章 权利时代的来临  一、案例回放:中国公民权利意识的觉醒  二、关键词扫描:中国公民权利意识觉醒的历史轨迹  三、由果溯因:中国公民权利意识觉醒的社会环境第二章 公共权力与公民权利  一、根源:追问公共权力与公民权利的根据  二、特征:认识公共权力与公民权利的不同特点  三、关系:寻求公共权力与公民权利的健全互动第三章 权利的基本问题  一、探源:权利基本概念产生的历史背景分析  二、根据:权利概念的基本涵义阐释  三、意义:权利基本价值的探索第四章 权利意识  一、权利意识:公民意识的核心  二、权利意识:公民政治的骨髓  三、权利意识:法律思想的灵魂  四、权利意识:道德评判的标尺第五章 我国公民权利意识淡薄的原因  一、参照:国外公民和公民意识的发展  二、传统:“官本位”和“人治”思想的深刻影响  三、制度:计划经济体制下的依附性人格  四、文化:义务本位论和“人民”与“公民”概念的混淆第六章 加强对公民权利意识的宣传和教育  一、转变观念:凸现现代民主意识  二、把握重点:突出公民权利意识第七章 维护宪法和法律的权威  一、宪法至上:宪法之外无“权力”  二、法律平等:不允许有不受法律约束的特殊公民  三、法律落实:让“写着人民权利的纸”真正管用  四、慎重立法:不能把一切社会问题都转化为法律问题  五、独立办案:正确处理法律与行政的关系第八章 建构完善的司法保障体系  一、维护正义:跳出冤案、错案的恶性怪圈  二、权利保障:不让法律判决书成为“白条”第九章 将权力监督落到实处  一、权力监督:政治生活的永恒主题  二、监督误区:观念滞后与制度缺失并存  三、监督保障:合理配置权力第十章 提高公民的科学文化水平  一、主张权利:积极培育公民的理性精神  二、维护权利:努力提高公民的文化水平第十一章 培育公民社会  一、应然:国家向社会的回归  二、突然:培育公民社会的意义  三、必然:培育公民社会的主要途径后记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公民权利意识研究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5条)

 
 

  •   这本书是为了写论文买的,价格还是比较适中的,郑州大学辛世俊教授的书,公民意识指的研究。虽然还没有开始看书,大概翻阅了一下总体感觉还是不错的。有例有理,值得一看!
  •   帮同学买的,她说好不错!
  •   到货及时。
  •   拿到这本书时将其内容一看感觉在公民权利研究领域又多了一个新视角。在当代中国的话语中,“公民”、“公民社会”、“公民意识”、“公民权利意识”是几个使用频率非常高的概念。德国哲学家海德格尔说过,语言是存在的家园。福科则提出,话语是一种权利。这就是说,一种优势话语是一种支配的力量,对人们的思想和行为具有至深的影响。作为思维外壳的语言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是一种文化的积累,而绝不是简单的工具。本书是一本从哲学、法学、伦理学等学科角度综合研究公民权利意识的专著,辛世俊教授根据近几年来我国改革开放的实践和公民维权活动日益频繁的事实,得出权利时代已经到来的结论,本书作为一部全面研究公民权利意识的著作,对我国公民教育和公民社会的构建具有一定的意义。对自己将来学术研究又启发了一条新路径。
  •   通览之后,没有当初在买这本书时候的那种感觉,有一种失望,但是毕竟国内关于公民权利意识研究的著作还是比较少的,所以说这本书至少为我们对于这一问题的关注和研究提供了些许的范式和思路。这本书最可贵的地方本人认为是案例,这位说理提供了很多的支撑和佐证。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