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现代派

出版时间:2009-3  出版社: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作者:[法]安托瓦纳•贡巴尼翁  译者:郭宏安  
Tag标签:无  

前言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素来重视国外学术思想的引介工作,以为颇有助于中国自身思想文化的发展。自80年代中期以来,幸赖著译界和读书界朋友鼎力襄助,我店陆续刊行综合性文库及专题性译丛若干套,在广大读者中产生了良好影响。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随着世界格局的急速变化,学术思想的处境日趋复杂,各种既有的学术范式正遭受严重挑战,而学术研究与社会一文化变迁的相关性则日益凸显。中国社会自70年代末期起,进入了全面转型的急速变迁过程,中国的学术既是对这一变迁的体现,也参与了这一变迁。迄今为止,这一体现和参与都还有待拓宽和深化。由此,为丰富汉语学术思想资源,我们在整理近现代学术成就、大力推动国内学人新创性著述的同时,积极筹划绍介反映最新学术进展的国外著作。“学术前沿,丛书,旨在译介“二战”结束以来,尤其是本世纪60年代之后国外学术界的前沿性著作(亦含少量“二战”前即问世,但在战后才引起普遍重视的作品),以期促进中国的学科建设和学术反思,并回应当代学术前沿中的重大难题。“学术前沿”丛书启动之时,正值世纪交替之际。而现代中国的思想文化历经百余年艰难曲折,正迎来一个有望获得创造性大发展的历史时期。我们愿一如既往,为推动中国学术文化的建设竭尽绵薄。谨序。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7年11月

内容概要

反现代派不是指守旧者、保守派和反革命分子,也不是指对其时代感到忧郁的失望者、牢骚鬼和愤怒者,而是指与“现代主义”或“现代性”关系微妙的人。其实他们是不合时宜的现代派,他们在文学上和政治上既非右派,亦非左派,他们是现代派的精华。本书从反现代派的第一批奠基者约瑟夫·德·迈斯特、夏多布里昂和波德莱尔开始,论述了反现代派的几个强有力的观念:反革命、反启蒙、悲观主义、原罪、崇高、抨击;并对19世纪和20世纪几位被忽视的著名的反现代派加以详尽论述,试图藉此对反现代派,或曰现代性中的反现代派传统做一梳理。

作者简介

安托瓦纳·贡巴尼翁生于1950年,是法国索邦大学和纽约哥伦比亚大学法国文学教授,主要著作有:《文学第三共和国》(1983)、《跨世纪的普鲁斯特》(1988)、《现代性的五个悖论》(1990)等,后者2005年由商务印书馆出版。

书籍目录

导言 自由的现代派一 观念  1 反革命    反现代派或逆现代派    反现代派与反动派    反面的革命或革命的反面    “人类精神的耻辱”    智力的寡头政治  2 反启蒙    伯克,现实主义的捍卫者    实验的政治和超政治    “昏暗的信号灯”  3 悲观主义    社会反对个人    顺从衰落    做一个跟上时代的人    一个反现代派的结局  4 原罪    惩罚和再生    持续的原罪    所有的罪人    传染与转换    国王之死    一个德·迈斯特式的叔本华    牺牲者是刽子手  5 崇高    Pufitas impuritatis    刽子手的超政治学    浪漫主义和反动    浪荡子    仇恨崇高  6 抨击    一种风格的谱系    矛盾修辞和反反复    反现代的思想    语言的激情二 人物  1 拉克代尔背后的夏多布里昂和约瑟夫·德.迈斯特    写作《基督教真谛》的夏多布里昂    拉克代尔与蒙达朗贝尔,浪漫派的英雄    夏多布里昂和巴黎圣母院演讲会    在德·迈斯特和夏多布里昂之间    受到影响的宣教者    反对拉克代尔  2 反犹主义或反现代主义,从勒南到布鲁瓦    犹太人,现代主义的代理人    闪语哲学家的反犹主义    反犹太人的犹太哲学主义  3 乔治·索莱尔和雅克·马里坦之间的贝玑    乔治·索莱尔的反现代派的修辞    贝玑反对“现代世界”    《自吹自擂的人的世界》    帕斯卡尔,反现代的英雄    工具化了的柏格森    邦达,“反柏格森分子”    马里坦,反现代派,超现代派或现代派  4 蒂博代,最后—个幸福的批评家    第三共和国造就了人    一种形象化的批评    反布吕纳吉埃    和马拉美与福楼拜在一起    在创造性批评    ……和文学风景的历史之间    独特和系列    多元论者或一元论者?    政治的时代  5 朱利安·邦达,一个《新法兰西评论》的左翼反动派    贝玑还是邦达    反对“文学主义”    赞成智力的另一派    所谓士人    绝对之朝圣者    《新法兰西评论》的反法西斯分子    塔木德的理性    一个吸血鬼    丑恶的犹太人    让·波朗反对邦达,或者两个争先恐后的反现代派    现代派和休伦人的语言    邦达或《新法兰西评论》精神  6 安德列·布勒东与儒勒·莫纳罗之间的朱利安·格拉克    莫纳罗或布朗休,是或否    在公共马车后面奔跑    新和反动  7作为圣徒玻里卡普的罗兰·巴特    最后一堂课    第二次阅读    文学的死亡    先锋的后卫    先锋派的牛痘    先锋派和对语言的仇恨    马克思主义者罗兰·巴特和反动分子让·波朗    读博须埃要比读狄德罗多    诗的救赎结论 可爱的反动派  Amor fati  输就是赢《反现代派》译后记

章节摘录

一 观念1 反革命反现代派是反革命分子的后代吗?他们对大革命表了态,但是人人都在谈论大革命呀。反革命在法国大革命之前好像是—个不大可能的观念,但是它在1789年夏天即已被抛了出来,而且它已被埃德蒙·伯克在其于1790年出版的《关于法国大革命的思考》中被理论化了。它所以如此快地窜红,是因为它的大部分论据在1789年之前就已经被反启蒙派明确了,就像最近的研究称呼的那样,而最近的研究源于对反革命的先驱又发生了兴趣。反革命与革命是不可分的;它是它的复制品,它的回击,它的否定或驳斥;它为革命设置障碍,抵制它,就像面对破坏的重建一样。整个19世纪它都有力地延续着(至少到1889年:保尔·布尔热当时要求“系统地摧毁法国大革命的造成大量死亡的事业”),或者直到20世纪(直到1989年,这一年也是它的纪念日)。它受到大革命的蛊惑,例如反对进步崇拜的传统,反对针对善良人的乐观主义的原罪之悲观主义,与人权相冲突的个人的责任或上帝的权利。反革命影响着大革命,或反对着它,像保卫贵族,或保卫神权政治以反对民主的兴起。反革命存在于1789年的《法兰西学士院大词典》所增加的418个新词中,被定义为“第二次革命,是第一次革命的反面,使事物恢复原有的状态”,而反革命分子则“是革命的敌人,致力于推翻革命”。反革命始于1789年,回到旧制度的意志决定了它的含义,或至少抢救能够抢救的东西,否定变化,“坚持”(在《塔尔伯之花或文学中的恐怖。中,让·波朗通过恐怖和坚持的两极性为他对现代传统——变成传统的现代——的批判辩护。反现代派或逆现代派反革命分子首先是流亡者,在科布朗斯或在伦敦,很快又流放在自己家里。他装做真实的或精神上的漠不关心。所有的反现代派都是—个内心中的流亡者,或一个不肯与民族感情认同的世界主义者。他不断地逃离一个敌对的世界,据保尔·莫朗所说,就像“夏多布里昂,我什么地方也不在的发明者”,他在其所有的先驱者身上发现了同一种倾向:“斯丹达尔喜欢带家具的房子。波德莱尔则是:‘这种严重的疾病:憎恶住所。’/流浪,为的是摆脱东西。/两种虚无主义;一种左派的虚无主义,一种反动的虚无主义。”1861年版的《恶之花》的最后一首诗《远行》表明了反现代派的信条。面对着有根的传统主义者,反现代派没有地方,没有桌子,也没有床。约瑟夫·德·迈斯特兴致勃勃地指出沙皇的侍卫长斯特罗戈诺夫伯爵的习惯:“在他宽绰的府邸里,他根本没有卧室,也没有一张固定的床。他像古代的俄罗斯人一样睡觉,在一张沙发上或在一张行军床上,他心血来潮地随意让人支在这里或那里。”罗兰·巴特更是陶醉于这段引文,他是在一本西奥朗给他的德·迈斯特的选集中发现的,这使他想起了《战争与和平》中的波尔孔斯基老亲王,它足以使德·迈斯特的一切得到原谅。如果反革命与革命发生冲突——第二个特点,这是就它的对手的(现代的)措辞来说的;它在一种把它们无可救药地联系在—起的辩证法(如同德·迈斯特或夏多布里昂和伏尔泰或卢梭)中驳斥革命:因此,反现代派从它的根源上说就(几乎)是现代派,这种亲缘关系没有逃过圣伯夫的眼睛:“不应该根据无所偏袒的哲学家来评判伟大的德·迈斯特。在他的活动中有战争,例如对伏尔泰;这是用绅士的剑针对伏尔泰攻城略地。”关于德·迈斯特,法盖这样总结道:“这是18世纪的精神反对18世纪的观念。”作为革命言论的否定,反革命分子求助于同样的现代的修辞:在宣传中,里瓦罗尔像伏尔泰一样说话。反革命始于企图恢复绝对王权的传统,但是它很快成了面对多数的政治上的少数派的代表,它卷入了宪法的竞争。反革命游移于完全的拒绝和介入之间,这使它命定地站在对手的一边。第三个特点,是在反革命与逆革命之间应该做出区别。逆革命说的是抵抗革命的力量之总合,而反革命则意味着一种革命的理论。从这一点出发,使我们感兴趣的反现代派(反对现代派的力量之总合)就不如理应被称为逆革命派的那些人了,因为他们的反应建立在一种现代的思想之上。这就是为什么我们将继续谈论反现代派,同时在思想上牢牢记住:反现代派并非任何现代派的对手,而只是现代派的思想家,它的理论家。这些关于革命的理论家熟悉革命的论辩,他们是反革命分子——或其大部分,或其最值得关注者,是启蒙之子,甚至常常是老的革命者。夏多布里昂在1789年之前曾经到埃尔蒙维尔朝过圣,他于1789年春参加过布列塔尼的第一次贵族革命;在《论革命》(1797年)一书中,他承认革命有许多好的地方,他接受了它得之于启蒙时代的东西,他拯救了卢梭,使他免责于恐怖主义的偏差。在复辟时代,卡洛斯派视他为雅各宾派,自由派视他为极端派;七月王朝时期,他的反对同时是正统派和自由派的,这很反常;他的“眼睛过于经常地为他那个时代周围的幻象所迷惑”,巴尔贝·多尔维利遗憾地说。伯克是一个辉格党人,针对王权,他为美国移民说话。德·迈斯特,老共济会员,到死都是—个专制的敌人。甚至波纳尔,1789年米尤的市长,以自由派的身份度过了大革命的初期阶段。波德莱尔,在1848年2月,要求枪毙他的继父欧比克将军,而让·波朗,成为法国图卢兹百花诗赛评委会委员之后,回忆他在事业的开始时是—个恐怖分子。真正的反革命分子经历过革命的陶醉。夏尔·莫拉斯尽管以一个文学批评家开始他的职业生涯,但不是—个反现代派,他在1898年揭露夏多布里昂的暖昧,从此开始了他的政治生涯:“预见到某些灾难,并以一种嘲笑的、苦涩的、与己无关的口吻将其公布于众,就等于使公众对这些灾难有所准备。……这种现代保守派的偶像崇拜对我们来说尤其代表了革命的神灵。”夏尔·莫拉斯在一条注解中强调了这样的事实:“夏多布里昂一直忠于革命的观念”,“他所愿意的,是没有革命的人和事的革命的观念”,他“终其一生是个自由派,或者无政府主义者,这是一码事”。没有人比这位法兰西行动未来的首领更好地总结了夏多布里昂对革命和启蒙的两重性了,这种两重性足以使他成为一个反现代派的典型。反现代派与反动派最初的反革命分子属于三种学说:保守派、反动派和改良派。第—种学说的信徒是保守派或传统派,他们想恢复旧制度到1789年之前的样子,既没有它的弱点,也没有它的流弊;根据博须埃在他的《论世界历史》中提出的学说,他们捍卫全面的专制,就是说,自从路易十四以来的、在其全部的权威之中的传统的君主政体,其限制仅仅来自于习惯、自然法、伦理和宗教;他们为实际的和集中的王权的恢复辩护。根据第二种学说,反动派与佩剑贵族的历史权利相联系,因此与更古老的过去相联系;人们表示拥护贵族的前自由主义,就是说拥护大贵族的自由和绝对权利,他们在对被视为一种暴政的绝对王权表示屈服之前的自由和绝对权利。由于不相信古典的集权主义,人们要求回到“王国的基本法”和从17世纪以来就被遗忘的古老的习惯,而不是回到绝对的君主政体,就像投石党反对黎希留和路易十四的时代那样。人们赞扬封建的自由,远在16世纪的格言“王愿意的,法就愿意”生效和将“国王专制”强加于人之前。人们留恋选出的国王是人民的意愿的受托人那个时代。费纳隆,圣一西门,孟德斯鸠因此主张法国回到古老的制度。1787—1788年间,革命的前夕,佩剑贵族的历史权利的活跃的捍卫者首先是赞同人权宣言的,这个宣言保护了一个专制君主的国家,但是他们在1789年8月4日的夜里和取消特权之后改变了意见,开始指责民主和共和主义。如同拉博埃西和蒙田一样,他们向往着一种威尼斯所代表的贵族共和政体。无论如何,自由主义是一种贵族的创造,以抵抗在神圣联盟和投石党时代日益强大的君主政体的专制,如高乃依和孟德斯鸠:像保尔·贝尼舒观察到的那样,“在民众的政体和专制的政体之间”,他们捍卫“古代式的温和的君主政体”。托克维尔在他的《旧制度和大革命》之前,就明白了这一点,可以说,这是他的前提:“从来也没有比封建时代的法国贵族在思想上和行动中更骄傲、更独立的贵族了。在中世纪的法国乡镇和不同时期举行的三级会议上,民主的自由精神不曾以一种更有力、我几乎可以说更野蛮的性质表现出来,这种情况一直道谁给的私生的君主制更合得来。

后记

多少年来,我们只知道现代派、现代性和现代主义,对反现代派、反现代性和反现代主义所知不多。我们只知道革命、启蒙和进步,对反革命、反启蒙和反进步的思潮所知不多。我们只知道人性善、乐观主义和复辟,对原罪、悲观主义和崇高所知不多。我们只知道“资产者喜爱的流畅风格”,对其反面,即雄辩、放肆和抨击的风格所知不多。就人来说,我们知道夏多布里昂、波德莱尔、福楼拜和罗兰·巴特,但我们不知道他们的矛盾,例如他们是现代派的代表人物,同时又反对革命、反对进步、反对民主等,我们更不知道德·迈斯特、拉克代尔、勒南、布鲁瓦、贝玑、蒂博代、邦达、格拉克等,或所知甚少。一枚钱币的正反两面,我们只知其一,而不知或少知其二,这不仅暴露了我们知识上的漏洞,也极大地影响着我们对世界的看法。现在好了,我们面前有一本安托瓦纳·贡巴尼翁的《反现代派》,它清晰地告诉我们反现代派的观念、这股思潮的代表人物及两个世纪以来它的发展轨迹和所起的作用。

编辑推荐

《反现代派:从约瑟夫·德·迈斯特到罗兰·巴特》由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出版。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反现代派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4条)

 
 

  •   锋芒之文。
  •   我偏爱那些不受现代性欺骗的艺术家。
  •   所谓反现代派定义含混。
  •   贡巴尼翁是巴尔特的弟子,是为数不多仍然坚持在为了文学而文学研究的学者,中国国内对他的重视程度不够。更为致命的是中国已经失去了为了文学而文学研究的土壤。看看陈思和等人的研究就知道,其套路和传统的马克思主义文本分析一样,即套用理论研究文学作品,至于文学作品为何,没有彻底的认识。该书翻译基本没有什么可以挑剔的,值得信赖。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