晁公武陈振孙评传

出版时间:2006.08.01  出版社:南京大学出版社  作者:郝润华  页数:314  
Tag标签:无  

前言

  伟大的中华民族在长达五千年连绵不断的曲折发展过程中,像滚滚东流的长江那样,以磅礴之势,冲破了重重险阻,奔腾向前,现在更以崭新面貌,雄姿英发,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这是人类历史上的一个奇迹。产生这一奇迹有诸多原因,其中十分重要的一点,就是我们勤劳、勇敢、智慧的各族人民,在长期的生产活动、社会活动、思维活动和对外交往以及抗击外来侵略过程中,逐渐创造、积累、发展了具有以生生不息的内在思想活力为核心的优秀传统思想文化。这是一种伟大、坚强的精神支柱,是我们民族凝聚力和生命力之所在,是历史留给我们所有海内外炎黄子孙引以自豪的无价之宝。  当然,和各国各种不同传统思想文化一样,在中华民族的思想文化传统中,也是既有精华,又有糟粕,因而全盘肯定或全盘否定,不对;一知半解、信口开河或裹足不前、漠然置之,也不对。郑重而严肃的态度应该是对它进行实事求是的科学的研究和分析,取其精华,弃其糟粕,继承和弘扬这份瑰宝,振兴中华,造福人类。人类历史发展的连续性,就是在不断去粗取精、继往开来和改革创新过程中实现的。继往是为了开来,开来不能离开继往。民族虚无主义和复古主义,都是违背历史发展的辩证规律的。  现在我们国家正处在一个新的继往开来迈向四化的关键时刻。继往就是继民族优秀传统之往,开来就是开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之来。对中国传统思想文化从广度和深度上进行系统研究,实现去粗取精的要求,正是继往开来必须完成的紧迫任务。我认为这是中国各族人民,首先是文化界、学术界、理论界义不容辞的光荣职责。但面对这一时间上长达五千年,内容上涉及人文科学、自然科学等各个领域的传统思想文化,将从何着手呢?毛泽东同志早在1938年就说过:“从孔夫子到孙中山,我们应当给以总结,承继这一份珍贵的遗产。”这是很有远见而又切合实际的英明建议。从孔子到孙中山这两干余年是中国历史上思想文化最丰富的时期,如果总结了这段历史,也就基本上总结了五千年传统思想文化的主要内容。当然,基本上不等于全部。孔子以前和孙中山以后的情况,可以另行研究。因此,我认为首先最好是在时间上从孑L子开始到孙中山为止,方法上采取《中国思想家评传丛书》的形式作为实现这一任务的开端。这就是从这段历史的各个时期、各个领域和各个学科(包括文、史、哲、经、教、农、工、医、政治等等)有杰出成就的人物中,遴选二百余人作为传主(一般为一人一传,少数为二人或二人以上合传),通过对每个传主的评述,从各个侧面展现那些在不同时期、不同领域中有代表性人物的思想活力和业绩,从而以微见著、由具体到一般地勾勒出这段历史中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总体面貌,揭示其积极因素和消极因素的主要内涵,以利于开门见山、引人入胜地批判继承、古为今用,也为进一步全面系统地总结中国传统思想文化打下基础。自从毛泽东同志提出上引建议后,半个世纪以来,不少专家学者已从各个方面作了许多工作,但对全面完成这个任务来说还远远不够,还要在深度和广度上继续努力。作为“抛砖引玉”,本《丛书》只是这个继续努力所应完成的工作的一部分。《丛书》凡二百部,约四千万言,自1990年开始陆续出版,争取十到十五年全部出齐。  《丛书》所以用“中国思想家评传”命名,主要是考虑到中国传统思想文化中的核心是生生不息的内在思想活力,而历史事实也反复证明,凡是在各个不同时代不同领域和学科中取得成就者,大多是那些在当时历史条件下自觉或不自觉地认识和掌握了该领域事物发展规律的具有敏锐思想的人。他们取得成就的大小,取决于思想上认识和反映这些规律的程度如何。思想并非先验之物,它所以能反映和掌握这些规律,主要是通过社会实践和对前人思想成果的借鉴和继承。思想一旦形成,反过来在一定程度上又对实践起决定性指导作用。韩愈说的“行成于思,毁于随”,列宁说的“没有革命的理论就不会有革命的运动”,这些话,虽所处时代和所持立场不同,所要解决的问题的性质也不同,但就认识论中思与行、理论(思想的高度概括)与实践的关系而言,确有相通之处,即都强调思想对实践的指导意义和作用。因此我们以“中国思想家评传”命名,就是力图抓住问题的核心,高屋建瓴地从思想角度去评述历史人物,以便对每个传主在他所处时代的具体情况下,如何在他所从事的领域中,克服困难,旋展才华,取得成功,做出贡献,从思想深处洞察其底蕴。历史上各个时代富有思想因而能在有关方面取得成就的人,直接阐述自己思想观点的论著虽亦不少,但大量的则是其思想既来自实践(包括对前人、他人实践经验的吸取)、又渗透在自己创造性实践之中,集中凝聚在他自己的业绩和事功上,而没有留下论著。另一些人却只留下著作而无其他功绩,对这些人来说,他那些有价值的著作就理所当然地是他的伟大业绩和事功。如果论述一个人的思想而不联系他的业绩(包括著作),必将流于空洞的抽象;同样,如果只讲一个人的具体业绩而不结合他的思想活动,又必将成为现象的罗列。评价思想和评价业绩,两者不应偏废。而不断在实践中丰富和深化的思想活力则是经常起主导作用的因素,强调这个因素,引起人们的正视和反思,正是我们的主旨和目的。当然,思想和思想家,思想家和实践家,都是既有区别又有联系的不同概念,忽视这一点是不对的。《丛书》的重点则是放在两者的联系和结合上。至于如何使两者很好联系和结合而又着意于剖析其思想活力,各占多少篇幅或以何种方式表达,则自当由作者根据传主的具体情况创造性地作出妥善安排。  自从人类历史上产生了马克思主义,不仅全人类解放和发展有了划时代的明确方向,学术研究也有了更严密的科学方法,即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根据这一科学方法,在研究和总结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特别是联系到《丛书》的撰著时,我认为下列几点应特别引起重视。

内容概要

  《晁公武陈振孙评传》从详尽占有传主资料与前人研究资料入手,在此基础上,对传主的籍贯、仕履及藏书著述活动进行了详细考索钩稽;对其代表著作《直斋书录解题》的成书与流传进行了细微缜密的辨析,并提出了很多富有创造性的见解。同时,采取删繁就简的方法,舍弃一般而彰显特别,对《直斋书录解题》著录图书的超多,叙录体式的创新,解题内容的精当等特点,对著者在《直斋书录解题》中表现的具有强烈的年代意识、辨伪意识及版本典藏意识的文献学思想,进行了细致深入的探讨。

作者简介

郝润华  1964年生,甘肃武威人。1999年毕业于南京大学,获文学博士学位。曾赴日本奈良女子大学留学。现为西北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任中国历史文献研究会常务理事。主要著作有:《李益诗歌集评》、《(钱注杜诗>与诗史互证方法》、《六朝史籍与史学》、《鉴真评传》等。

书籍目录

《中国思想家评传丛书》序    晁公武评传引  论第一章  晁公武的家世与生平  第一节  家世    一、昭德晁氏    二、晁公武的家族及文化传承  第二节  生平    一、青年时期    二、中年到晚年第二章  晁公武的学术成就及《郡斋读书志》  第一节  晁公武的学术成就    一、晁氏家族的学术渊源    二、晁公武的学术成就  第二节  《郡斋读书志》的成书背景    一、雕版印刷与宋代的官私刻书事业    二、宋代的藏书与目录事业  第三节  《郡斋读书志》的成书经过    一、《郡斋读书志》的编定    二、《郡斋读书志》的刊行及衢本、袁本的问题第三章  《郡斋读书志》的内容体例  第一节  《郡斋读书志》的内容(上)    一、《郡斋读书志》的结构    二、《郡斋读书志》的分类  第二节  《郡斋读书志》的内容(下)    一、《郡斋读书志》的著录方式    二、《郡斋读书志》的解题内容第四章  晁公武的目录学思想  第一节  《郡斋读书志》的目录学价值    一、《郡斋读书志》的特点    二、《郡斋读书志》的缺失    三、《郡斋读书志》的学术影响  第二节  晁公武的目录学方法与思想    一、目录学方法的继承与创新    二、文献考辨方法的运用附录  晁公武简谱  主要参考文献索  引  人名索引   词语索引  文献索引后记  陈振孙评传第一章  陈振孙的历程  第一节  陈振孙的里贯与家世  第二节    陈振孙的仕履与藏书撰述活动第二章  《直斋书录解题》的成书与流传  第一节  《直斋书录解题》的成书  第二节  《直斋书录解题》的流传第三章  《直斋书录解题》的分类与体例  第一节  《直斋书录解题》的分类  第二节  《直斋书录解题》的著录体例第四章  《直斋书录解题》的特点  第一节  著录图书的超多  第二节  叙录体式的创新  第三节  解题内容的精当第五章  陈振孙的文献学思想  第一节  陈振孙的年代学思想  第二节  陈振孙的辨伪学思想  第三节  陈振孙的目录版本学思想索  引  人名索引  词语索引  文献索引后记

章节摘录

书摘晁宗悫,字世良,生于太宗雍熙二年(985年)。以父荫为秘书省校书郎,屡献歌颂,宋真宗大中祥符年间召舍人院赐进士及第,大中祥符八年(1015年)除馆阁校勘兼注释御集检阅官。三迁大理寺丞。仁宗即位,迁殿中丞、同修起居注。仁宗天圣二年(1024年)为集贤校理,曾校定《黄帝内经》、《素问》、《难经》、《巢氏病源候》等医学文献。累迁至尚书祠部员外郎,天圣九年(1031年)为知制诰。景佑三年(1036年),人翰林为学士,后兼龙图阁学士、权发遣开封府事,康定元年(1040年)任参知政事,庆历二年(1042年)卒,享年五十八,赠工部尚书,谥文庄。《宋史》卷三。五有传。著述有《文林启秀》十卷、《晁宗悫文集》四十卷、《外制集》十卷。有二子:仲衍、仲蔚。    晁仲衍,字子长,晁宗悫长子。明道中试礼部中选,遇期丧,仁宗景佑元年(1034年)祖父晁迥特为上奏,恩准御试。后召试西掖,赐同进士出身,庆历初年,晁仲衍通籍于朝,正逢仁宗宴皇属于太清楼,并观灯于翠芳亭,抚州又进金山等盛事。晁仲衍为歌颂以进献,三次受到仁宗褒奖。后召试禁林,充殿中丞秘阁校理,太常博士,出为怀州守。调京东提点刑狱,累阶朝散大夫,勋上轻车都尉,官至祠部员外郎。卒,葬郑州新城。晁仲衍为人端粹,勤奋好学,未尝一日废书,丞相章得象、晏殊尤见奖许。著述有:《文集》二十卷、《汴阳杂说》一卷、《事类后集》三十卷、《两晋文类》五十卷、《侍雍杂编》、《河内唱和集》、《史论》三卷、《史记文通》二十卷及《白氏六贴事类添注出经》等。有子六人:端彦、端方、端禀,三未名而天。    次子晁端方,生平不详。有子二人:载之、冲之。冲之即晁公武之父。    晁冲之,字叔用,一字用道,世称“具茨先生”,是北宋晚期的著名作家、诗人。以诗擅名于时,与兄晁载之均受知于著名诗人陈师道,与吕本中为友,吕本中将之列入《江西诗派图》二十五人之一,并评其诗“独专学杜诗”。喻汝砺曾为其诗集作《晁具茨先生诗集序》,极推誉晁冲之诗,日:“叔用既以油然栖志于林涧旷远之中,遇事写物,形于兴属,味其风规,渊雅疏亮,未尝为愤怨危愤激烈愁苦之音,予于是有以见叔用于晦明消长用舍得失之际,未尝不安而乐之者也。    P17-18

编辑推荐

陈振孙,南宋后期第一藏书大家,也是宋代最有成就的目录学家之一。他一生嗜书如命,藏书、抄书、校书、著书,自幼至老,无有终时。本书从详尽占有传主资料与前人研究资料入手,在此基础上,对传主的籍贯、仕履及藏书著述活动进行了详细考索钩稽;对其代表著作《直斋书录解题》的成书与流传进行了细微缜密的辨析,并提出了很多富有创造性的见解。同时,采取删繁就简的方法,舍弃一般而彰显特别,对《直斋书录解题》著录图书的超多,叙录体式的创新,解题内容的精当等特点,对著者在《直斋书录解题》中表现的具有强烈的年代意识、辨伪意识及版本典藏意识的文献学思想,进行了细致深入的探讨。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晁公武陈振孙评传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1条)

 
 

  •   居然买到的是2006年头印本,精装厚厚一册,朴实无华,质量颇佳,冬日坐阳台上,读之殊惬意。实际上一书两传,昭德晁先生和直斋陈先生,南宋双星闪耀之文献目录家;陈振孙评传写得格外好,考证缜密,令人信服;本来支离破碎的材料,作者考证成篇,勾勒出直斋先生完整之行谊;继而版本,而体例,而特点及思想,行文流畅,论断均极中肯,不时有灵光闪现之发明。让人精神为之振奋!读学術之作难得有如此感觉,拜武秀成先生所赐,对直斋和书录解题有了深入的理解!晁公武评传相形之下就逊色些,颇疏略,如80页,“太宗年间编修了《太平御览》五百卷,《太平广记》一千卷”,明显的御览应是1000卷,广记为500卷;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