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少年成长新阅读

出版时间:2008-8  出版社:北方妇女儿童出版社  作者:畲田 编  页数:165  

前言

  前言  我国有着长达五千年的宏伟的文明史,承载着我们骄傲的古老文化的是由汉字组成的文学作品,在不同的历史时期里,文学作品的风格迥异,但是却让后世回味无穷。在先秦时代,因为记录技术不发达,这个时候的文学是画在龟背兽骨上,刻在青铜器皿上,或是书写在竹简布皮上,虽然遗留下来的文学作品数目少,但却是中华文明的根脉。在先秦文学发展的基础上,我国古代人民创造出了辉煌的东方文学。  早在先秦时代,《诗经》《离骚》就是人们喜爱的文学作品,以至于骚人成为文人墨客的代称;到了汉代,文辞华丽的赋成为深受喜爱的文学格式;而在汉末,新兴起的诗歌为唐诗宋词时代的到来打下了基础,它的影响延续至今;到南北朝时期,小说开始登上历史舞台,为人类精神世界增添了宝贵的财富,最终形成了代表中国古代小说高峰的四大名著。我们的祖先用智慧创造了辉煌的古代中国文学,对整个世界影响甚大。  在步入20世纪后,在社会剧烈变化之中,中国文学开始向着新文学转变,并出现了一批新文学家,其中就有我们熟悉的鲁迅、郭沫若、巴金和茅盾。这一代人在革命洪流之中,以笔为武器,向着旧社会开火,呼唤新中国的到来,彰显出现代文学的重要性。

内容概要

在我们记忆的长夜里,曾经有许多明亮的文学神灯,给过我们温暖、幻想、智慧和力量。但是随着时间的流逝,那些神灯的光芒也渐渐变得遥远,有的甚至已经成为我们模糊的记忆的背景。因此,重新擦亮我们记忆深处的那一盏盏神灯,重拾我们的记忆,才能再次感受到那些温暖和力量。经典的魅力是永恒的,只要我们有耐心,并且怀着一颗敬畏的心去擦拭那些飞灰与尘埃,文学神灯的光芒就会更加明亮。而这些数千年来中国最伟大的文学作品,是我们共同的记忆和幸福的花园,我们将世世代代守护着它。

书籍目录

周易老子论语庄子诗经大学孙子兵法中庸孟子楚辞史记战国策论衡古诗十九首搜神记陶渊明集世说新语文心雕龙水经注诗品文选颜氏家训贞观政要李太白集杜工部集齐民要术太平广记水浒传三字经窦娥冤西厢记琵琶记西游记本草纲目元曲选赵氏孤儿牡丹亭三言二拍徐霞客游记天工开物封神演义三国演义闲情偶寄聊斋志异长生殿桃花扇东周列国志儒林外史唐诗三百首红楼梦随园诗话阅微草堂笔记镜花缘古文观止老残游记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官场现形记孽海花人间词话呐喊傍徨朝花夕拾雨天的书女神金粉世家京华烟云沉沦子夜志摩的诗背影缘缘堂随笔骆驼祥子茶馆死水家小二黑结婚雷雨围城青春之歌创业史城南旧事倾城之恋平凡的世界

章节摘录

  呐喊 作者介绍 鲁迅(1881~1936),浙江绍兴人。出身于破落的封建家庭,1898年离家到南京学习,接触了“科学”与“民主”,受达尔文的进化论思想影响。1920年留学日本,先学医,后弃医从文,希望用文学改变国民精神。  1918年1月和李大钊一起参加改组后的《新青年》编委会工作,成为“五四 ”新文化运动的伟大旗手。1918年5月发了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猛烈抨击封建礼教,奠定了新文学运动的基础。此后,写了许多反帝反封建的战斗性很强的小说和杂文,包括收在小说集《呐喊》中的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杰出的作品《阿Q正传》以及收录在《热风》等杂文集中的许多思想犀利、深刻、艺术瑰丽、完美的杂文,显示了文学革命的实质。他还有很著名的散文集《朝花夕拾》。  作品简介 《呐喊》是鲁迅1918年至1922年所作的短篇小说的结集,作品真实地描绘了从辛亥革命到五四时期的社会生活,揭示了种种深层次的社会矛盾,对中国旧有制度及陈腐的传统观念进行了深刻的剖析和彻底的否定,表现出对民族生存浓重的忧患意识和对社会变革的强烈渴望。  《狂人日记》中大量的运用了象征手法和双关语,而这种象征没有确指的对象,例如“黑漆漆的,不知是日是夜”。既可以理解为暗无天日的社会,也可以理解为狂人恐惧的心理。这些都加强了文章思想的深度和广度,留给读者以广阔的思索余地。  而另一篇代表作《孔乙己》中孔乙己是清末一个下层知识分子。他苦读半生,热衷科举,一心向上爬,在“四书”、“五经”中耗掉了年华,落到即将求乞的境地。他不肯脱下那件象征读书人身份的、又脏又破的长衫,说起话来满口之乎者也,时刻不忘在人们面前显示自己是与众不同的读书人,甚至当别人戏弄他时,他还一再表现出自命不凡、孤芳自赏的傲气。只有当人们触到他灵魂深处的疮疤:“怎的连半个秀才也捞不到”时,他才立刻颓唐不安。在长期的封建教育熏陶中,他和一般“四体不勤” 、“五谷不分”的士大夫一样,养成懒惰的恶习,不会营生,为生计,免不了偶尔做些偷窃的事。即使落到被打折腿的惨境,他还要用手慢慢地走到酒店去喝酒。面对这样冷酷的现实,孔乙己却能在瞒和骗中偷生,自欺欺人,以别人难懂的之乎者也为自己遮丑,显示自己的学问,并以腿是“ 跌断”的谎言来维护自己的“尊严”。封建科举制度无情地摧残了他的肉体和灵魂,然而他麻木不仁,至死不悟,始终不明白自己穷困落魄终生的原因。这正是他性格中最可悲的东西。作者用无情嘲讽的笔触,通过对孔乙己思想性格的刻画,把批判的矛头直指封建制度。然而,作者在批判他的封建意识时,也表现了一定的同情心,特别是写到他教“我”识字,给孩子分茴香豆,从不拖欠等情节,一再表现了他心地善良,从而更激起读者对迫害他的封建制度的愤恨。  傍徨 背景介绍 《彷徨》是鲁迅写于“五四”运动后新文化阵营分化的时期的作品。  原来参加过新文化运动的人,“有的退隐,有的高升,有的前进”,鲁迅当时像布不成阵的游勇那样“孤独”和“彷徨”。《彷徨》表现了他在这一时期在革命征途上探索的心情。后来在《题(彷徨)》一诗中说:“寂寞新文苑,平安旧战场,两间余一卒,荷戟独彷徨。”这便是题名《彷徨》的来由。他在《彷徨》书扉页上引用《离骚》诗句:“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作品简介 收入《彷徨》的有11篇小说。《祝福》写祥林嫂毫无希望、就是有点希望也要被扑灭的一生。《在酒楼上》写曾经激进的青年吕纬甫,最终回到子日诗云的教授之中。《幸福的家庭》其实在经济的压迫之下并不幸福。《肥皂》则讽刺了一个或者几个貌似正人君子的中年夫子,他们看见一个行乞的十七八岁的女子,就想着如果用肥皂把她洗洗那又如何?而四铭就因着这个潜在的意识,竞也买了块绿色的肥皂。《长明灯》中的疯子疯疯傻傻,他就是要把庙里的长明灯打灭,被阻了,他就说:“我放火。” 最后,他就被他的叔伯长辈锁在庙里的厢房之中。《示众》依然写的是看客。中国人永远只是看客,只会当看客。看了,就散了。不问被看者为什么示众,也不问自己为什么要看。只是要看,便看了。《高老夫子》某天终于“洋”了起来,俄国有高尔基,那么他自然就可以改名叫“高尔础” ,不是基础么?有基必有础。他能叫高尔基,我为什么不能叫高尔础?成了高尔础后,他就自觉“高大”起来,觉得不能与往日的麻友相提并论。  然而最终他发现自己没有“高尔什么”的天份,他连书也教不了,又经不住麻雀牌的诱惑,也经不住笼一把吃冤大头的诱惑,终于还是上了牌桌。  《孤独者》中的魏连殳是鲁迅特别用心地描写的一个。那是一个曾经大觉悟的人,似乎已经参透了人生的一切。他对大人们不屑一顾,小孩子们却又不理他。他曾经潦倒不堪,似在坚持着什么,又突然摇身一阔。在咯血中大把大把地花着做参议而阔起来的钱。他死了,好像死了才干净,才解脱。鲁迅其实是用着一种大悲哀的笔调来写这个人的,这里面也寄托着他的大失望。人世就是这样苍凉,人生就是这样无望,想找一条路,然而终于找不到,他只有死。《伤逝》不仅仅是在谈论经济对于爱情的重要性,它实质上是在探讨爱情是否可以长久。而经济的窘迫困顿只是一个极现实极真实的诱因。因着这个诱因,爱情就无疑成为幻灭。伤逝了,这伤逝凄惨得令人伤感。《兄弟》似乎是在讽刺那种貌似亲睦的兄弟情份,而《离婚》就纯属一个乡下女人的不幸了。鲁迅有言:哀其不幸,怒其不争。那个爱姑在“七大爷”的威严之下,竟不敢说她早已想好的话了。有什么办法呢?他们是官,且有势。而她,只是一个乡下人。  朝花夕拾 写作背景 本书为鲁迅1962年所作回忆散文的结集,共10篇。前5篇写于北京,后 5篇写于厦门。最初以《旧事重提》为总题目陆续发表于《莽原》半月刊上。1927年7月,鲁迅在广州重新加以编订,并添写《小引》和《后记》,改名《朝花夕拾》,于1928年9月由北京未名社初版,列为作者所编的《未名新集》之一。1929年2月再版。1932年9月第三版改由上海北新书局重排出版。  作品简介 《朝花夕拾》的作品记述了作者童年的生活和青年时求学的历程,追忆那些难于忘怀的人和事,抒发了对往日亲友和师长的怀念之情。作品在夹叙夹议中,对反动、守旧势力进行了抨击和嘲讽。第一篇作品《狗·猫 ·鼠》是针对“正人君子”的攻击引发的,嘲讽了他们散布的“流言”,表述了对猫“尽情折磨”弱者、“到处啤叫”、时而“一副媚态”等特性的憎恶;追忆童年时救养的一只可爱的隐鼠遭到摧残的经历和感受,表现了对弱小者的同情和对暴虐者的憎恨。  《阿长与山海经》忆述儿时与保姆长妈妈相处的情景,描写了长妈妈善良、朴实而又迷信、唠叨、“满肚子是麻烦的礼节”的性格;对她寻购赠送自己渴求已久的绘图《山海经》之情,充满了尊敬和感激。文章用深情的语言,表达了对这位劳动妇女的真诚的怀念。  《二十四孝图》从当时的儿童读物谈起,忆述儿时阅读《二十四孝图》的感受,揭示封建孝道的虚伪和残酷。作品着重分析了“卧冰求鲤”、 “老莱娱亲”、“郭巨埋儿”等孝道故事,指斥这类封建孝道不顾儿童的性命,将“肉麻当作有趣”,“以不情为伦纪,诬蔑了古人,教坏了后人 ”。作品对当时反对白话文、提倡复古的倾向予以了尖锐的抨击。  《五猖会》记述儿时盼望观看迎神赛会的急切、兴奋的心情,和被父亲强迫背诵《鉴略》的扫兴而痛苦的感受。指出强制的封建教育对儿童天性的压制和摧残。  《无常》描述儿时在乡间迎神会和戏剧舞台上所见的“无常”形象,说明“无常”这个“鬼而人,理而情”,爽直而公正的形象受到民众的喜爱,是因为人间没有公正,恶人得不到恶报,而‘公正的裁判是在阴间” 。文章在夹叙夹议中,对打着“公理一‘正义”旗号的“正人君子”予以了辛辣的嘲讽。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描述了儿时在家中百草园得到的乐趣和在三味书屋读书的乏味生活,揭示儿童广阔的生活趣味与束缚儿童天性的封建书塾教育的尖锐矛盾,表达了应让儿童健康活泼地成长的合理要求。  《父亲的病》回忆儿时为父亲延医治病的情景,描述了几位“名医” 的行医态度、作风、开方等种种表现,揭示了这些人巫医不分、故弄玄虚、勒索钱财、草菅人命的实质。  后面的《琐记》《藤野先生》《范爱农》三篇作品,记述鲁迅离开家乡到南京、日本求学和回国后的一段经历,留下了青年鲁迅在追求真理的人生道路上沉重的脚印。  ……

编辑推荐

  浓缩五千年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在中国文学的海洋中徜徉,开始一段愉快的读书之旅! 《中国文学名著快读》精选了从“先秦时代”直到二十世纪的上百部中国文学名著。每部作品分别从作者介绍、作品简介、作品影响及名家轶事等方面对名著作了全面、深入的评述解说,并配有大量精美插图,可以使读者更直观形象地窥见中国文学的面貌,并以简便的方式领略其思想内涵及蕴义,同时我们的心田也得到滋润。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中国青少年成长新阅读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2条)

 
 

  •   昨天刚刚拿到手,还没有时间看,但早想买这本书了,简单翻翻很喜欢。
  •   大致看了一下,书中《西厢记》名句“碧云天,黄花地……”写成“黄土地”了。这是给孩子看的东西,出现这样的错误,实在不该。这书是正版吗?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