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世纪三十年代两湖地区水灾与社会研究

出版时间:2008-9  出版社:湖南人民出版社  作者:李勤  页数:321  

内容概要

《二十世纪三十年代两湖地区水灾与社会研究》共分4个章节,主要对二十世纪三十年代两湖地区水灾与社会作了探讨和研究,具体内容包括三十年代两湖地区水灾的基本概况及特征、三十年代两湖地区水灾的成因探析、三十年代水灾对两湖地区的影响及三十年代两湖地区的水灾救济。该书可供各大专院校作为教材使用,也可供从事相关工作的人员作为参考用书使用。

书籍目录

绪论第一章 三十年代两湖地区水灾的基本概况及特征 第一节 三十年代两湖地区水灾的基本概况  一、1931年两湖地区水灾的基本概况  二、1935年两湖地区水灾的基本概况 第二节 三十年代两湖地区水灾的特征  一、水灾的频发性及多灾并发性  二、水灾分布呈现区域性  三、水灾日益严重的破坏性第二章 三十年代两湖地区水灾的成因探析 第一节 三十年代两湖地区水灾发生的自然条件  一、两湖地区易灾的地理特征  二、两湖地区多雨的气候特征  三、两湖地区复杂的江湖关系 第二节 三十年代两湖地区水灾发生的社会原因  一、两湖地区生态环境的人为破坏  二、两湖地区水利建设的废弛及利益争端  三、不良的政治制度与繁重的苛捐杂税  四、频繁不断的战争第三章 三十年代水灾对两湖地区的影响 第一节 水灾导致两湖地区人口伤亡及流离,造成社会的不稳定  一、水灾导致人口的伤亡  二、水灾引起人口大量的流离  三、水灾造成社会的不稳定 第二节 水灾招致两湖地区经济的衰退  一、加剧了农产品产销的危机、农村副业的衰败  二、加速了农村经济的崩溃  三、导致城镇王商贸易业衰落  四、造成金融业的枯竭 第三节 水灾影响两湖地区教育的发展及灾民的社会心理  一、水灾对教育的影响  二、水灾对灾民社会心理的影响第四章 三十年代两湖地区的水灾救济 第一节 国民政府救灾政策的实施及成效  一、加强赈灾的领导,设立新型赈灾机构  二、树立新的赈灾理念,确立赈灾方针和目标  三、确定严格的管理体制  四、赈灾措施突破旧有格局,体现时代特色  五、赈灾和建设同时并举 第二节 三十年代的赈灾对社会的影响  一、赈灾提升人们的民族意识和民族精神  二、认识到科学防灾减灾的重要性  三、促进防灾减灾制度的提出和实施 第三节 国民政府赈灾中存在的问题  一、战乱与外敌入侵严重影响了赈灾工作  二、赈灾资金的匮乏制约了赈灾工作的开展  三、防灾救灾措施执行不力加重了水灾的危害  四、混乱的政治体制造成赈灾中矛盾重重及官员的腐败  五、政府和社会的赈灾能力及效率减弱结束语附录1 1912-1937年西湖地区灾况表附录2 1931年两湖地区被灾概况表一附录3 1931年两湖地区被灾概况表二主要参考文献后记

章节摘录

(二)水灾后农村副业普遍衰败中国的农民在农闲时期还需从事手工业品的制造,作为副业,如乡村纺织手工业,食品、日用品加工业。湖南土布工业,本来很发达,由于外国棉货输入,土布遭到淘汰。农民不但不能恃为副业,而且不得不设法去买洋布。遭遇水灾打击之后,湖南的土布业更加萧条。“棉布、棉织品输入价值,每年常在1000万两以上,成为最大宗的人口货。”①湖北土布,推销西北如平凉、兰州、凉州、宁夏、西安、咸阳等地,历史上的鼎盛时期,年销量达20余万卷,值千余万元。进入30年代后,“因产销各地遭遇灾衩,运销各省,捐税繁重,每年销量,仅得2万余卷,较之往昔,大有天渊之别”②。如天门县岳口的丝业前五六年还比较旺盛,生茧贸易亦很可观,岳口每年贸易额平均五六十万元,水灾之后,“丝之贸易减少40%强,而生茧贸易,因之停歇”。。龙须蔗为湖南临武农村妇女唯一的副业,每年产值20万元,运往广州出口,再运销上海及南洋等地,由于受到世界经济不景气和国内市场的影响,龙须蔗价格惨跌。“往常4尺宽5尺4寸长的蔗,可买4元l张,1933年竟跌到半价。”④临武特产白蜡,受洋蜡倾销的影响,“价格每斤由200元跌至百元左右,而且销路逐渐疲滞。”挖煤是临武琶溪农村中的一项重要副业,农民靠此为生的约占十之七八。1931年大水后,挖煤业日渐衰败。

后记

本书是在我的博士论文基础上修改完成的。在本书即将出版之际,我要感谢我的导师、武汉大学吴剑杰教授对我的指导,他严谨的治学态度、宽阔的学术视野使我受益匪浅。同时我要感谢武汉大学历史学院的张建民、陈锋、李少军、彭放文教授给我的帮助,感谢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的丁俊峰、虞崇胜、熊启珍、宋俭、陈国清和刘燕等教授对我的支持与鼓励。湖南人民出版社为该书的审阅、修改、编辑和出版付出了辛勤的劳动,在此谨表深深的谢意。由于水平有限,本书中难免存在不足之处,希望读者批评指正。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二十世纪三十年代两湖地区水灾与社会研究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1条)

 
 

  •   水灾一直是两湖地区悬在头顶的剑,1998年的洪灾迄今令人记忆犹新。但在历史上,两湖的水灾并不仅仅如此,1931年、1935年的大水灾也曾让两湖成为泽国。该书则对这两次大水灾进行了梳理,探究,有些地方还是写得可以。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