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通论

出版时间:2009-6  出版社:李志宏 吉林大学出版社 (2009-06出版)  作者:李志宏 编  页数:203  

前言

《文学通论》是吉林大学“十五”教材建设项目成果;关于该教材的编写有以下几点说明:一、《文学通论》编写的缘由及思路文学理论是中国语言文学专业的基础课。该课程有两项主要的教学目标:一是为中文专业各门课程(特别是各文学史课程)的教学打下基础,以便于其课程教学的深入进行;二是对文学理论的一般性、普遍性原理加以全面、深入的讲授,使学生对文学现象有深刻的理性把握。同时,对于学生的培养也要实现两个目标:一是使学生掌握有关文学理论的必要知识,建立起体系相对完整、结构相对合理的理论框架;二是使学生具有一定的理论素养,掌握分析、总结、研究文学现象的能力,能够从现象中提取必要的规律性的东西。但是,目前全国各高校通常的课程设置和相关教材都在这两大教学目标之间存在着明显而突出的矛盾,从编写体例到内容,都极不适应教学的需要。理论本是对现象的总结和提炼,深刻的理性认识应在充分而丰富的感性认识基础上形成。因此,该课程的理论性及理论的深刻性应在学生掌握大量文学现象之后才可能达成。目前,刚由高中升人大学本科的中文专业学生往往缺少文学知识的积累,需要在入学之后大量接触文学作品及文学现象,这就应该在本科高年级时讲授本课。但是,如果学生不首先具备初步的文学理论知识,其他的各门文学史课程又不能很好地进行,这就需要在本科低年级时讲授。因此,在课程的讲授次序上常常形成难以调和的矛盾。而在多数情况下,是牺牲该课程的理论深度而迁就其他课程急迫的教学需要,在低年级时就安排文学理论课程,讲授《文学概论》。

内容概要

  《左手李宗吾右手厚黑学全集》以李宗吾自1912年至1938年所陆续发表的全部厚黑学著作为底本重新整理勘校,为读者展现出一个最完整的厚黑学全貌。读罢《左手李宗吾右手厚黑学全集》,我们得到的不仅是对世间百态的领悟,更得一把通往成功巅峰的天梯。“古所谓英雄豪杰者,不过面厚心黑而已。”厚黑教主李宗吾用这样简单的话,便一语道破了古往今来成太事的真谛。在此书中,李宗吾旁征博引,纵贯古今,横越中外,以辛辣而又极富幽默的笔法讲述他首创的厚黑理论,并从多种角度去阐述厚黑学之于成功的重要性。  李宗吾作厚黑学的本意是批判民国时期的腐朽政治,旨在讽刺民国政府中的为官之道。但后人发现,厚黑学其实更是一部在为人处世方面具有重要指导意义的成功宝典。

书籍目录

前言第一章 文学审美性界说——文学的功利性与非功利性一、审美发生与文学审美性的获得(一)人类审美活动的发生过程与机制(二)审美理论正确的逻辑起点二、文学审美性是文学整体的功能性属性(一)审美性是文学的特定功能(二)审美性由多种因素组成三、文学审美性的内涵和表现(一)文学审美性的非功利性质来自于文学元形式的存在性质(二)艺术性不等于审美性四、文学功利性与非功利性的关系(一)文学中功利性与非功利性并存的现象(二)功利性概念内涵的界定(三)功利与非功利关系解析五、功利在文学审美性中的地位与作用(一)审美功利性要通过人的认识而产生作用(二)功利是怎样成为审美的基础和前提的(三)文学的社会功利作用与文学审美性中的功利因素第二章 文学审美性的构成性特征——文学的形象性一、文学形象与文学形象的形成(一)文学形象是形式化了的生活(二)形式化的主要过程二、文学形象与语言(一)语言为什么能够建构形象(二)语言如何构建形象三、文学形象的内部结构(一)文学形象的四个层次(二)语言层(三)语象层(四)具象层(五)思想层第三章 文学审美性的条件——文学的真实性与倾向性一、文学的真实性(一)文学真实性作为审美条件的原理(二)文学真实性的特点(三)现实主义作品对真实性的要求及表现二、文学的倾向性(一)文学倾向性作为审美条件的原理(二)文学倾向性的种类(三)文学倾向性的表现(四)文学倾向性的显现状态及艺术表现方式三、文学倾向性与文学真实性的关系第四章 文学审美价值的实现——文学接受一、从审美需要的角度看文学接受的美学基础二、文学接受主体的构成(一)审美知觉的构成(二)审美意识的构成三、文学接受客体的构成(一)接受客体审美价值的来源(二)文本客体潜在审美价值的属性条件四、文学接受与文学审美价值的实现(一)文学审美价值的多样可能性(二)文学审美价值得以实现的制约因素第五章 文学审美价值的评价——文学批评一、文学批评的性质(一)关于文学批评性质的几种学说(二)文学批评的艺术性与科学性二、文学批评的标准(一)关于文学批评标准的几种代表性学说(二)关于社会主义文学批评标准的探讨三、文学批评的方法(一)文学批评的基本原则(二)文学史中几种主要的批评方法(三)“美学-历史”批评方法四、文学批评实践中须注意的几个问题(一)批评标准要与批评对象对应、统一(二)批评方法要与批评对象相适应(三)批评标准、批评对象、批评方法的对应契合统一第六章 文学的构成性本质属性——文学是可以具有意识形态性的审美社会意识形式一、文学的社会意识性质二、文学是社会意识的分工形式之一三、文学是可以具有意识形态性的审美社会意识形式(一)“文学审美意识形态论”存在的问题(二)马克思恩格斯所使用的“意识形态”概念内涵(三)根据唯物史观原理对“意识形态”概念内涵的合理界定(四)意识形态不等同于观念上层建筑(五)文学本性不是审美意识形态而是可以具有意识形态性的审美社会意识形式四、文学审美性与意识形态性的关系(一)要在科学的理论基础上认识文学审美性与意识形态性关系(二)对某些作品来说,文学审美性要以意识形态性为前提条件(三)怎样科学地坚持文学的意识形态性第七章 文学审美性的关联性思考——“文学性”问题研究的理论与阐释一、关于“文学”的词源学考察二、几种不同的研究模式三、“文学性”问题的滥觞四、“文学性”问题的演化五、“文学性”问题的实质及其方法论意义

章节摘录

不过,艺术的种类及表现是丰富多样的。有些艺术品的内容因素并不明显突出,技术性形式占据更大比重,例如几何形的图案;这类艺术品,由技术性形式所表现出的艺术性就几乎可以决定着审美性。有些艺术品的内容具有一般性,其深刻新颖程度对审美性有很大的影响,其艺术性不能在审美性中占据主导地位。还有些艺术品的内容具有特定的功利倾向性,可以同接受主体意识中的倾向性相关联,对接受主体的价值判断有决定性的影响,进而影响到对作品审美性的判断,此时,艺术性就处于次要的甚至是附属的地位。可见,艺术性即技术性形式只是文学审美性的构成因素之一,同审美知觉模式相关联。如果只看到“形式”的概念而不顾及其具体的存在方式和地位,就会形成机械的误读,把“形式”在不同层次上的内涵混为一谈,以为技术性形式就是文学审美性的决定性因素。事实上,艺术性对审美性的影响是有条件的,具有艺术性的作品未必一定具有审美性或一定具有现实的审美价值。在艺术的各个种类中,文学带有相当的特殊性。文学以语言为载体,而语言可以表现丰富而深刻的社会生活内容和人类的情感及心理状态。这一特点使得文学的内容常常同人们现实的社会活动密切相关,进而带有特定的倾向性、功利性。当文学作品的内容与接收者的观念意识相一致时,作品的艺术性可以无阻碍地形成审美价值;当作品内容的功利倾向与接收者观念意识中的倾向不相一致时,作品的艺术性就不能无阻碍地产生审美价值,整个作品的审美价值都无法实现。因此,作品的审美性不能无条件地由艺术性所决定。一段时间以来,人们形成一种误解,把文学的功利性内容看做非审美的表现,而只把文学的形式表现因素看成审美性的表现,从而在观念上造成功利性与审美性的对立,以为非功利性或审美性就是要摆脱与现实社会生活及事物“内容”的联系,仅只停留于对事物“形式”的“观照”或“静观”。还以为,如果文学作品需要内容的话,真正具有审美性的内容就是一般的事理和普遍的人性、情感、直觉等等。在这种认识影响下,我国文艺理论界近一时期以来,形式主义的文论渐成通行的理论,并且被塑造成一种带有普遍性的理论指向,即对文艺创作和文艺审美中非功利因素的追求。这种非功利因素,被认为就是文学语言、表现技巧等等能够体现出艺术性的外在形式。以至于在相当普遍的认识中,审美性就是艺术性,艺术性就是形式表现性,形式表现性就是文学非功利性的实质内涵;从而形成片面的审美理论。

媒体关注与评论

  用厚黑以图谋一己之私利,是极卑劣;用厚黑以图谋众人公利,是至高无上之道德。  ——李宗吾  把李宗吾与孔子相提并论:“近代之新圣人,其唯发布厚黑学之李宗吾!”  ——林语堂  认为《厚黑学》“光就文字而言,即属汉唐以来所未有,至于见识之高超奇远,更是春秋以来所全无的了”。  ——李敖

编辑推荐

《文学通论:原理》是由吉林大学出版社出版的。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文学通论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