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忘国耻

出版时间:2008-6  出版社:吉林文史出版社  作者:徐潜 等主编  页数:86  字数:50000  

内容概要

这是一套为新农村文化建设编辑出版的“中华传统美德和修养文库”,从传统文化的角度,对美德和人格修养的各个方面作出了形象生动的阐释。
希望这套书能为吉林省的农家书屋建设作出贡献,中华传统美德和人格修养必将扎根于现实生活的沃土之中,开出更加绚烂的花朵,结出更加丰满的果实。
本书为其中之一的《不忘国耻》分册,书中收录了:《八国联军施暴行》、《抗敌保家史可赞》、《日俄开战在东北》、《二十一条的耻辱》、《巴黎和会受宰割》、《五卅惨案的暴行》、《勿忘国耻九·一八》、《滔天罪行一·二八》、《日本的傀儡政权》等故事。

书籍目录

鸦片战争烽烟起
三元里的誓言
倚天长叹失桑园
万园之园的劫难
火烧望海楼事件
胜而乞和的屈辱
甲午风云话赢弱
举外债民不聊生
八国联军施暴行
抗敌保家史可赞
日俄开战在东北
二十一条的耻辱
巴黎和会受宰割
五卅惨案的暴行
勿忘国耻九·一八
滔天罪行一·二八
日本的傀儡政权
七·七卢沟桥事变
永志不忘八·一三
千古难忘民族恨
罪恶昭彰不可恕

章节摘录

  意大利旅行家马可·波罗在他的游记里介绍了卢沟桥,誉之为世界上最绝妙的桥。俗话说:“卢沟桥的狮子数不清”,但它们每一只都见证了神州大地遍燃战火,饱经沧桑的中华民族再一次遭受的屈辱。七·七事变,就是从这座古老的桥上开始的。  日本帝国主义长期不遗余力地推行它的所谓“大陆政策”,蓄谋扩大侵华战争,以达到最后灭亡中国的罪恶目的。为此,日本帝国主义在1936年底,就连续在其国内和中国平津地区大搞军事演习,做好具体的战略部署;同时,大造扩大侵华战争的舆论,进行战争动员。1937年春,将其中国驻屯军(即华北驻屯军)增加到六千人,并加紧调集军队,大力扩充军事设施,强占山海关至丰台铁路沿线的战略要地,从华北、东北、西北三面形成对北平的包围。6月28日,日本关东军司令部、华北驻屯军司令部的要员,在大连举行侵华战争的军事会议,战争狂们公然叫嚣三个月内就可以占领全中国。他们在北平郊区丰台附近频繁举行大规模挑衅性的军事演习,甚至明火执仗地以中国军队驻地为目标,发动攻击演习。他们在演习中无理要求通过中国军队驻地,甚至还在北平城内东单牌楼和长安街附近东交民巷使馆区一带演习巷战。这些军事演习从白昼发展到黑夜,从虚弹发展到实弹,没有休止。7月初,关东军司令官东条英机向日本政府提出,“进攻中国的时机业已成熟”,准备立即点起战火。  当时驻守在平津一带的中国军队是二十九军,总共有兵力十万人左右。这支部队曾受过日本欺凌和侮辱,又目睹了日寇在河北、察哈尔嚣张的侵略气焰,因此全体官兵再也无法按捺对日军的愤怒和仇恨,早已下定与日寇决一死战的决心。1937年7月7日夜10时,驻丰台日军河边旅团第一联队第三大队第八中队,在卢沟桥以北地区举行以攻取卢沟桥为假想目标的军事演习。11时许,日军诡称演习时一士兵离队失踪,还编造“仿佛听到宛平城内有炮声”的谎言,要强行进城搜查,但遭到中国驻军二十九军三十七师219团团长吉星文的严词拒绝。日军于是迅速包围宛平城。7月7日夜,日本驻北平特务机关的长松井获悉失踪日兵已经归队,但日军蓄意寻衅,仍然无理要求入城查明失踪情形。第二十九军副军长兼北平市长秦德纯为防止事态扩大,经与日方商定,双方共派官员前往调查。

编辑推荐

  孝敬父母 谦虚礼貌 机敏谐趣  刚正不阿 除暴抗恶 忧国忧民  热爱祖国 艰苦奋斗 以智取胜  尊师重道 求知重行 求索攻坚  秉公处事 舍身求义 实事求是  勤劳节俭 为人表率 处变不像  团结友爱 严已宽人 妙语连珠  诚实守信 神勇果敢 移风易俗  修身养性 服务人民 不平则呜  立志勤学 整洁健身 为民请命  选贤任能 诙谐幽默 讽古思今  运筹帷幄 忠于爱情 佳辞妙对  无为而治 见利恩义  诲人不倦 淡泊名利  启迪人生 百折不挠  天下为公 智勇双全  济困扶危 德艺双馨  进取人生 保家卫国  敬业尽责 自强不息  奋发图强 疾恶如仇  表里如一 气节不改  清正廉浩 和睦和谐  中庸丈度 尊重自然  先祖美谈 不忘国耻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不忘国耻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1条)

 
 

  •   老师要求购买的书,还没看呢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