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象异国

出版时间:2012-1  出版社:安徽人民出版社  作者:陈晓兰  页数:221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鸦片战争以来,外国势力以各种形式影响中国的事务乃至普通人的生活,西洋或东洋不仅是官方、政治家思考的问题,也是知识分子和普通百姓想象和谈论的对象。人们从不同的途径接触了他们的想象客体,或者从外国物品、或者通过战争、或者从在华的外国人以及与外国相关的事物,或者通过译介的书籍、短期的考察或长期的实地生活,认识了影响中国社会和生活秩序的异国,产生了有关异国的种种言说。近代以来中国知识分子的域外旅行与写作,为异国知识在中国的传播和异国形象的确立起了不可忽视的作用。本文集的论题涉及中国近现代乃至当代的域外旅行与写作,考察不同历史阶段中国知识分子对于西方、苏联及日本等国家的观察与想象及其旅外作品对于异国形象的塑造。

作者简介

陈晓兰,上海大学文学院教授。主要研究领域:性别与文学、城市文化与文学,中外文学关系。已出版专著:《女性主义批评与文学诠释》(1999)、《文学中的巴黎与上海:以左拉和茅盾为例》(2006)、《城市意象:英国文学中的城市》(2006);主编:《诗与思:上海大学中文系学术演讲录Ⅰ》(2007)、《经典与理论:上海大学中文系学术演讲录Ⅱ》(2009)等,发表论文60余篇。

书籍目录

引言 郭嵩焘笔下的西方——基于《郭嵩焘日记》的西方形象研究 特殊历史语境下的“镜”与“鉴”——王韬与康有为眼中的法国 20世纪20—30年代中国旅苏游记中的苏联形象 “财富、民主与自由”的美国——以1900—1930中国旅美游记为中心的考察 郁达夫小说中的日本女人——兼论郁达夫的日本观 “风物”的怀念和演绎——论周作人对日本地方文学的寄情书写 巴金笔下的法国——巴金法国题材作品研究 陈河小说中的阿尔巴尼亚与加拿大 当代中国旅英游记中的英国形象 王蒙海外游记中的美国与苏/俄形象 当代中国旅外游记中的西方表述

章节摘录

版权页:   郭嵩焘在西方见到了各种学科的人才,思考西方人才辈出的缘由,认为与学科的细分、深人研究的热情和乐于分享科研成果的精神相关。例如他见到H本上野景范、西德二郎,西郎通汉文、俄文、法文、英文,郭嵩焘就思考“东西洋人才之盛,百倍中国,岂国运然耶?抑使人才各尽其用,而遂勃然以兴也?”英国科学家斯博德斯武得邀请郭嵩焘看电气光,他留意各类学者的精专:“一日定大,博通光学、化学,为斯博德之师;一日赫格斯里;一日阿刺门;一日哥尔登,多识草木鸟兽,与阿姆齐名,一日法郎格兰,通天文算学,一日帝拿罗,一日罗克尔,并通天文。”郭嵩焘受邀听热学的讲座,“集者数百人,坐次高下相环……定大立其中,论火轮机器以热生力,亦可由力生热。设木上下相关,而贯曲铁圆柱其中,以手转之。上为圆孔,倾铅末其内,铁转愈疾,则上孔热发而铅熔如汞……又用光学以明热学。”对于这样不加隐瞒的学术讨论会,郭嵩焘在中国没有见过,他说:“此邦学间日新不已,实因勤求而乐施以告人,鼓舞振兴,使人不倦,可谓难矣。” 郭嵩焘对英国教育的评价是:“至泰西而见三代学校之制犹有一二存者”,虽然未及三代,却足以成为中国兴国的榜样了。同时,也是这个原因使得郭嵩焘同时代出洋的知识分子多持以“西洋文化源于中国”的观点,认为这些教育制度是从中国传播过去的,并借此否定西方国家有自己的文化渊源,郭嵩焘则跳出了这一框架,在与众多西洋有识之士进行长谈以后,得出西方科学自有本末,并且比中国务实的结论。 英国的政治制度为郭嵩焘所称羡。英国君主于民情上下相通,以报纸、议院等为媒介,民众可以直言不讳,在郭嵩焘眼中这简直就是“儒以道得民”、“吏以治得民”的完美诠释,他说:“西洋一切情事,皆著之新报。议论得失,互相驳辨,皆资新报传布。执政亦稍据其所言之得失以资考证,而行止一由所隶衙门处分,不以人言为进退也。所行或有违许,议院群起攻之,则亦无以自立,故无敢有恣意妄为者。当事任其成败,而议论是非则一付之公论。《周礼》之讯群臣,讯万民,亦此意也。”

编辑推荐

《想象异国:现代中国海外旅行与写作研究》并非一部阐述“异国想象”之理论与方法论问题的著作,其中所收录的论文所涉及的对象主要涵盖两个方面,一是19世纪60年代至20世纪前30年以及改革开放以来的旅外游记,所论及的国家形象主要有英国、法国、美国、苏联;二是有关异国的文学创作,包括郁达夫、周作人有关日本的写作,巴金有关法国的作品以及当代加拿大个别华文作家作品中的异国书写。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想象异国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