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改革与经济发展战略

出版时间:2009-6  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作者:陈佳贵  页数:554  字数:565000  

前言

  经过几十年的艰苦奋斗,特别是经过改革开放以来的持续快速发展,长期困扰我们的商品短缺问题已经基本解决,中国社会正在从温饱型向小康型转变,经济体制正在由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变,经济发展正在从粗放型经营向集约化经营转变,并取得了巨大的进展。但也出现了一些新情况,带来了许多新的问题。我们必须抓紧研究解决一些具有全局和长远意义的重大问题,以期更好地推动中国的现代化事业不断前进。  加快经济结构的调整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和商品短缺问题的基本解决,当前,中国经济结构不合理的矛盾越来越突出,已经成为制约经济进一步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由此,对中国的经济结构进行调整、促进结构优化和产业升级,.已成为当务之急,必须统筹规划,抓紧进行,否则在未来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就会陷入被动的局面。总结过去正反两方面的历史经验,并结合研究国际上出现的以强强联合为重要标志的经济结构调整提供的启示,在三五年甚至更长的一段时间内,中国经济结构调整应着重解决以下问题:调整过去重复建设、盲目建设造成的不合理结构,实现生产能力的合理配置;调整过于分散、形不成规模效益的产业、产品结构,解决“大而全”、“小而全”问题,发展专业化协作关系,提高企业的规模经济性,改善产业的组织程度;压缩技术已经落后。

内容概要

这本文集的内容包含以下三个部分,它们是:经济体制改革与国有经济的战略调整、经济发展与经济现代化战略、区域发展战略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这些文章都陆续在《中国社会科学》、《经济研究》、《中国工业经济》、《经济管理》、《管理世界》、《经济体制改革》等刊物和《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经济日报》等报刊上发表过,为了尊重历史,保持文章原貌,这次结集出版时,这些文章的内容未作任何改动。其中“研究和解决改革与发展中的几个重大战略问题”一文是《光明日报》理论部为配合形势需要约请我写的。这篇文章虽然算不上学术论文,但它涉及中国改革发展中的一些重大战略问题,与这本文集中的其他文章存在着密切关系,因此,我把它作为这本文集的序言。    文集的三个部分采取的是按文章内容和文章发表的先后相结合的办法编排的,也就是说,尽可能把每个部分讨论相同问题的文章放在一起,然后按照发表先后顺序排列。这样做的好处是既能看出作者对这一领域的研究进展和观点形成变化的过程,又尽可能不把对相同问题的研究文章分散开来。

书籍目录

研究和解决改革与发展中的几个重大战略问题(代序)第一部分  经济体制改革与国有经济的战略调整 试论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目标模式 略论地方“保护”政策 要重视比例计划 加速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新秩序 发展社会主义共有制经济  转变企业经营机制 公有股份制:国有企业改革的主体思路 建立现代企业制度,重塑市场主体 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与实施“五一”工程 探索公有制的有效实现形式,塑造市场经济主体 试论工业“行业公司”的性质和作用 要加强对工业产品生产能力的管理 充分发挥行业协会作用,加强行业管理 试论当前工业行业管理的三种组织形式 经济管理机关也要“转轨”“变型” 关于加强行业管理的探讨 谈企业组织结构的调整 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企业组织结构的调整改革 中心城市经济体制综合改革的成就与经验 国有企业改革要着眼于搞活整个国有经济 推进企业兼并重组,深化国有经济改革 国有经济调整和国有企业改组 论国有经济主导作用的实现 国有经济布局调整要与经济结构调整相结合 国有经济战略调整不会影响其主导作用 深化对垄断行业改革的认识 中国企业集团的新进展 关于加速发展我国跨国公司的探讨 关于加速发展我国外向型企业集团的研究 中国大型企业集团形成模式的选择 培育和发展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大公司和大企业集团 跨国公司并购与大型国有企业改革 中国工业经济的改革、开放和发展 中国改革开放的主要特点第二部分  经济发展与经济现代化战略 实现我国现代化建设第二步战略目标的几个关键问题 从数量扩张向提高素质转变 工业现代化的标志、衡量指标及对中国工业的初步评价 以信息化推进中国工业现代化的几个问题 工业发展、国情变化与经济现代化战略 中国地区中小企业竞争力评价 中国地区工业化进程的综合评价和特征分析 从高速增长走向和谐发展的中国经济 努力提高我国制造业国际化的质量和水平 控制固定资产投资规模减少盲目投资重复建设 完善调控体系促进经济健康增长 当前我国固定资产投资存在的几个问题 当前的经济形势与宏观调控 深化改革,规范政府投资的资金来源和投资行为 进一步提高宏观调控的有效性 正确看待当前我国经济增速回落  采取灵活审慎态度搞好宏观调控 我国能源的开发利用与环境保护 ……第三部分 区域发展战略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后记

章节摘录

  插图:      第一部分经济体制改革与国有经济的战略调整  试论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目标模式  中共十四大明确了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是近年来经济理论上的最重大突破,它对我国新经济体制的建立和经济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和十分重大的意义。但是,我们也应当清楚当今世界上市场经济有一些不同的模式,中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到底应当采取哪种模式,或者说更接近哪种模式;这个问题有待我们进一步探讨。本文拟就此发表一些自己的粗浅意见。  一市场经济的类型及其特点  世界上的许多学者都认为,经济制度是由所有制形式和决策方式决定的。而且,越来越多的人认为,在上述两个决定因素中,后者更具有决定性意义。例如,美国学者莫里斯?博恩斯坦就认为:“经济体制研究中的趋势是:作为经济体制的性质和作用中关键要素的所有制的重要性正在降低,因为资源分配和收入分配格式比它显得更为重要。”“决策——而不是所有权——已经成为问题的中心。”①另一个美国学者阿兰·G.格鲁奇也认为:“有决定意义的事情,不是法律上的生产资料所有制。最重要的是经济运行的方式和为谁服务。在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这两种经济制度中,提出的问题是一样的。”②美国的某些标准的经济学教科书也认为,“企业的经济行为更取决于决策方式,而不是所有制形式。”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经济改革与经济发展战略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