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泊名利

出版时间:2008-6  出版社:吉林文史出版社  作者:徐潜,栾传大 著  页数:82  

前言

  “淡泊”是一种古老的道家思想,《老子》就曾说:“恬淡为上,胜而不美。”后人一直赞赏这种“心神恬适”的意境,如白居易在《问秋光》一诗中曾说:“身心转恬泰,烟景弥淡泊。”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名利”与人生的密切关系,可见一斑。为此,对待名利应持以适度原则,追求名利只要不违背社会公德,不违背正常的人类道德标准,不乏是一种积极的人生态度,也是适应社会进步、发展的正常需要。  人生一世,草木一秋。本应宠辱不惊,归心自然,然而把名利当做自己生命的支柱而孜孜追求,待名利得到后,还要机关算尽,弄得身心憔悴,未老先衰的人,数不胜数。只有始终不渝地坚守自己的道德标准和信念,不重名利,不计得失,控制物欲,才能经受得住各种诱惑的考验,才能做到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淡泊名利是人生所为的一种态度,是人生的一种哲学。“淡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实为做人的美德思想。  我们应大力发扬淡泊名利、勤于奉献的精神,树立远大理想,不为名利牵绊,不为金钱所累。以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充实思想,豁达客观地看待一切事物,真正做到以淡泊的情怀书写超然的人生。

内容概要

  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其精髓就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和人格修养。这是我们民族世世代代传承下来的瑰宝,历经不同时代先辈们身体力行的汇聚,生生不息,深深烙印在炎黄子孙的心上,成为我们民族能够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重要根基。  在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长河中,高尚的民族情感、崇高的民族气节、良好的民族礼仪构成了中华传统美德和人格修养的奠基石,充分体现了中华民族在处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他人之间关系的基本价值观,像热爱祖国、服务人民、立志修身、敬业报国、求真务实等。勤俭、廉正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和优秀品格。“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勤俭朴素,人之美德;奢侈华丽,人之大恶”,表明中华民族对勤俭与奢华鲜明的好恶态度。贫贱不能移,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终身保持廉洁、清正的节操,这就是廉正。中华民族自古以来以礼仪之邦闻名于世,我国人民从来就有知书达礼的传统美德。知礼讲礼的人大多以他人为重,以社会为重。能真诚待人也正是一个人高尚情操的表现。当今社会,文明礼貌、文化素养对一个人乃至一个民族来说都是至关重要的。  这是一套为新农村文化建设编辑出版的“中华传统美德和修养文库”,从传统文化的角度,对美德和人格修养的各个方面作出了形象生动的阐释。  《淡泊名利》为《中华传统美德修养文库》之《淡泊名利》分册。

书籍目录

孙叔敖大智取寝丘隐居山中不慕名利功成不居的陶朱公视达官如粪土情生一念间鲁仲连功成身退不为人先的列御寇庄周濮水钓鱼螳螂捕蝉鹊鸟在后达人端木叔持守空名丧性命屈死鬼虞氏终南山少女闻真言牛缺遇强盗眼里只有钱的钱迷华子健忘一觉一梦一苦一乐塞翁失马安知祸福清雅淡泊了此生严光拒刘秀为官清廉的诸葛亮轻地位而重品德王通不仕大智若愚真洒脱宝珠易饼示道心不重名利,辞官让位志不同则命不同不以富贵为念不慕权贵,不求荣华吴猎散财薛碹屡辞官位杨鼎不贪富贵一再却荐的关中大儒一生淡泊名利

章节摘录

  孙叔敖大智取寝丘  楚国大夫孙叔敖,是春秋时期著名的政治家,他品德很高尚,常被后代所称道,认为他是圣贤。  在狐丘这个地方,有一老者,人称狐丘丈人,一次他对孙叔敖说:“一个人容易招来别人怨恨的原因有三种,你知道吗?”  孙叔敖说:“它们是什么呢?请说给我听听。”  狐丘丈人道:“爵位高,令人妒忌;官位大,君主怨恨他;俸禄厚,使人疏远他。”  孙叔敖说:“你说得有理。我将这样做,我的爵位越高,对人的态度就越卑下,我的官位越大,贪求之意就越减小;我的俸禄越厚,我就越加施舍给别人。倘若这样就可以免去这三种怨恨了,你说对吗?”  狐丘丈人道:“说得好啊,这样一来你的品德可比尧舜了。”  从此孙叔敖便恪守此言。在他一生为官的生涯中,总是谦卑、退让、虚心利人,正因为这样,他的生活平安顺利,舒畅自在。  另外,孙叔敖也很有政绩。他曾在河南商城附近兴修水利工程,又开凿了芍陂,蓄水灌田。这些事在古代都是极不容易的大事业,它们带给百姓的利益,是泽及百世的。  当时,天下纷乱,楚国和晋国常有交战,在最后一次决战中,孙叔敖辅助楚庄王,大胜晋军。楚庄王考虑到孙叔敖功劳卓著,就打算封土地给他。  孙叔敖对楚庄王说:“我虽然并不非常富有,但是殿下现在给我的俸禄已经足够了。我一家之人用不了那么多的财物,况且土地在殿下手中是可造福国家的,我怎敢为自己谋利呢?”  楚庄王闻言也就没有强求,不过他对孙叔敖却是更加赞赏,更加信任。  孙叔敖对楚国不断有功,非别人可比,庄王觉得不奖赏他于心不安,就几次提出要封地给他,可孙叔敖却每次都推辞了。  孙叔敖对楚国鞠躬尽瘁,在他得病将死时,将他的儿子叫到身边,告诫道:“过去楚王曾经多次要封给我土地,我都没有接受。我死以后,楚王一定会封土地给你的,你不能再推辞了,但要牢记,千万不要接受膏腴的土地。在楚越交界处,有一个地方叫寝丘,此地非常贫瘠,是个不毛之地,没有人愿意到那里生活。要想永久保持为自己所有的话,只有要这一块土地。”  孙叔敖的儿子点首称是,表示不敢违命。  果然,孙叔敖死后,楚庄王要把一块膏腴的土地封给他的儿子。他的儿子再三推辞,说:“大王之心我已心领,不过父命难违,如大王非要赐予的话,别处我一概不要,只要寝丘这个地方。”  楚庄王接受了他的请求,便将寝丘封给了他。  其实,孙叔敖心中明白,庄王也爱宝地,封给别人自己会心疼,以后若遇着不高兴,没准找个借口要回去,并且可能招致杀身之祸,再加上别人的觊觎,那日子难免要战战兢兢!  孙叔敖的后代得到寝丘后,便没有失去它。  孙叔敖一家所获得的是别人无心占有的东西,所以能长久保存,这就是不争之争的道理。人们往往被利益所诱惑而产生贪图之念,由此导致相互争斗、残杀,最后的结果是利益将会从每个人的手中失去,并且人们自己也将在相互倾轧中毁灭。只有看到利益本身具有的另一面性质——无利,才会自觉地放弃它。  隐居山中不慕名利  晋文公流亡归国后,一一赏赐跟随他逃亡的人,而微臣介之推因没有提及禄位,所以晋文公也就没有封赏他。介之推对母亲说了一些对赏赐的看法,母亲对他说:“你何不也去讨赏呢?万一这样死了,又能抱怨谁呢?”介之推回答说:“明知错误而去效仿,那错误就更大了。而且我已口出怨言,不能吃他的俸禄。”母亲说:“那也该让君王知道一下。”介之推说:“言语,是身体的文饰,身体都将要隐藏了,哪里用得着文饰?这不是故意把身体显露吗?”母亲说:“你能这样吗?要能,我和你一起隐居!”于是,母子两人一起隐居山中而死。后来,晋文公到处找他,但始终没有找到,只得把绵上(今山西介休东南)作为他的封地追赠给他,并说:“用这来记载我的过失,并表彰贤明善良的人。”  功成不居的陶朱公  春秋末年越国的大夫范蠡,又叫陶朱公,他同另一位大夫文种,一起辅佐越王勾践,打败了吴王夫差,复兴了越国。范蠡是中国历史上极有名的辅佐君王的大臣,成为做臣子的榜样。不过,他的个人志向和生活,却更令后世做臣子的深思。  起初,吴王夫差进攻越国,由于越国的力量弱小,被吴国军队战败。  越王勾践战败后,大夫文种向他献计:贿赂吴国大臣太宰嚭,请求吴王保留越国,不杀勾践,越国向吴王称臣,并向吴王进贡。勾践听从文种之言,并派文种依计行事。  文种很有才干,完成了使命,吴王夫差答应了不灭越国、不杀勾践的请求,但要求勾践到吴国做人质。  越王勾践无奈,为保全性命以求东山再起,就到了吴国做人质。范蠡陪同越王勾践也去了吴国,文种则留在越国治理国家。  范蠡在勾践身边,给他出谋划策,让勾践如何对待吴王和吴的大臣,目的是要麻痹吴王。  勾践也是一世奸雄,他在吴王身边卑躬屈膝,百般讨好,对普通的大臣也极力奉迎。这样过了一段时间,吴王和他的大臣们对勾践的看法都非常好,就放松了戒备。  范蠡看出吴王好色,就让勾践向吴王献美女。越国是个山清水秀的地方,那里的美女可说天下第一。  不久,一些美貌女子就来到了吴王身边。这其中有一个最有名的女子,号称中国历史上的第一美女,她就是西施。西施不仅长得美,而且也善解人意,夫差得到了西施,就像得到了天下至宝一样,千般宠爱集于一身。  吴王不知这是勾践的迷魂计,反倒对勾践大加赞赏。自从得了西施,吴王更加荒淫无度,整日里花天酒地。国事荒废了,军备也松弛了。  在吴国的这段时间里,范蠡不停地收买吴国大臣。当他看到时机成熟时,就让这些大臣向吴王请求,放他们回去。吴王这时已完全不在意勾践了,就放走了他。  勾践归国后,卧薪尝胆,励精图治。在范蠡和文种的帮助下,二十年的时间,越国富强起来。兵强马壮,雪耻的时间到了,于是勾践兴兵打败了吴国。没过几年,勾践成了霸主,同时范蠡和文种也扬名天下。  此时,范蠡却觉得,盛名之下恐有祸患,并且他看出勾践这个人可与他同患难,却难与他同安乐。于是,范蠡带着西施偷偷地离开了越国,他们乘着小舟来到五湖一带。范蠡隐名埋姓,自号鸱夷子皮,做了商人。不出几年,他就积累了千金财产,成了有名的大富商。  五湖属齐国领地,后来齐国人知道大商人鸱夷子皮原来就是范蠡,便拜他为宰相。范蠡感叹地说:“过日子富有至千金,做官高贵到宰相,像我这样出身平凡的人,可以说是到了极点,久受尊名可是不祥的事。”  于是,范蠡归还了相印,散尽了财产,到陶这个地方,同西施过着闲散安逸的生活。

编辑推荐

  “中华传统美德修养文库”从传统文化的角度,对美德和人格修养的各个方面作出了形象生动的阐释。《淡泊名利》为“中华传统美德修养文库”之一,以通俗易懂的古典故事对“淡泊名利”这一品德作出了形象生动的阐释。  淡泊名利是人生所为的一种态度,是人生的一种哲学。“淡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实为做人的美德思想。我们应大力发扬淡泊名利、勤于奉献的精神,树立远大理想,不为名利牵绊,不为金钱所累。以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充实思想,豁达客观地看待一切事物,真正做到以淡泊的情怀书写超然的人生。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淡泊名利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