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早期现代化的黄金时代

出版时间:2009-4  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作者:涂文学  页数:448  
Tag标签:无  

前言

  在胡绳同志倡导和主持下,中国社会科学院组成编委会,从全国每年毕业并通过答辩的社会科学博士论文中遴选优秀者纳入《中国社会科学博士论文文库》,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正式出版,这项工作已持续了12年。这12年所出版的论文,代表了这一时期中国社会科学各学科博士学位论文水平,较好地实现了本文库编辑出版的初衷。  编辑出版博士文库,既是培养社会科学各学科学术带头人的有效举措,又是一种重要的文化积累,很有意义。在到中国社会科学院之前,我就曾饶有兴趣地看过文库中的部分论文,到社科院以后,也一直关注和支持文库的出版。新旧世纪之交,原编委会主任胡绳同志仙逝,社科院希望我主持文库编委会的工作,我同意了。社会科学博士都是青年社会科学研究人员,青年是国家的未来,青年社科学者是我们社会科学的未来,我们有责任支持他们更快地成长。  每一个时代总有属于它们自己的问题,“问题就是时代的声音”(马克思语)。坚持理论联系实际,注意研究带全局性的战略问题,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

内容概要

本书通过对汉口特别市和汉口市政府的组成状况相关规定、条例的分析,研究现代城市政府体制的构架及运行机制,探讨现代市制转型的动态轨迹和一般模式,评估城市自治及市民对城市政治参与的成就和问题;通过钩稽清理市政建设与市政管理中有关政府与民间组织之间关系史料,对市政建设由民间主导向政府主导转变后民间参与城市现代化建设的形式、内容乃至观念、心态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从市民与政府尤其是市民与城市关系角度,进一步探讨市民的公共观念、自治意识、民主意识;通过研究汉口市政当局在“市政改革”中学习租界、超越租界、谋求市政统一的举措,探讨具有现代意。识和民族意识的现代城市政府在谋求市政统一的过程中,按照现代国际关系法准则处理涉外事务和纠纷,既保护了城市规划、建设、管理上的整体性,维护了城市政府的有效权威,又不妨碍继续学习欧美,不断推进城市现代化的总体目标的实现。

作者简介

涂文学,男,1958年2月生,湖北天门人。1982年毕业于武汉师范学院历史系(现湖北大学);2006年毕业于华中师范大学,获历史学博士学位。现任江汉大学副校长,城市研究所所长,教授。从事城市历史与城市文化研究,在《求是》、《光明耳报》、《历史研究》等报刊上发表文章80多篇。出版学术著作28部,其中,《中国古代文化史百题》(上、下册)获全国优秀图书奖(1989年),《武汉市志•科学志》获中国新编地方志三等奖,《武汉通史》获湖北省人民政府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武汉史话丛书》(13卷本)获武汉市人民政府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主持撰稿的大型电视文献纪录片《武汉百年》(13集)获中国电视新闻奖二等奖(政府奖)。

书籍目录

序一序二导论 市政、“市政改革”与中国城市早期现代化 一  “市政改革”:中国城市早期现代化的重大举措 二 汉口在“市政改革”中的特殊地位 三 市政、“市政改革”与汉口城市现代化的关系. 四  中国近代市政史研究的回顾与本书的研究特色第一章 非政治的城市功能架构:19世纪至20世纪初汉口的市政遗产 第一节 非政治的城市功能架构:汉口城市的“另类”特征 第二节 汉口城市空间布局的商业化倾向 第三节 现代市政的萌生:张之洞的贡献 第四节 脏、乱、差:建市前的汉口市政管理状况第二章 现代城市政府的构建及其运行机制:汉口市政独立的艰难之旅 第一节  多变的市制:从汉口市到武汉特别市和汉口特别市 第二节  “公意与民治”:昙花一现的市委员会制 第三节 权治与法治:市长制时代汉口市政府架构及运行机制 第四节 集权政治与专家治市:近代中国市政独立的艰难旅程第三章 按照现代方式重组城市空间 第一节 汉口市政府的现代市政建设理念 第二节  以城市功能分区为主旨的现代城市规划 第三节  以现代化道路建设为主的路桥建设 第四节 城市下水道的规划与整理 第五节 公园的构筑和城市绿化 第六节 市政建设的运行机制第四章  以培养现代城市生活方式为旨趣的市政管理 第一节  以培养现代城市生活方式为旨趣的市政管理理念 第二节 市政建设和管理的法规建设” 第三节  整治市容环境卫生,培养市民良好卫生习惯 第四节 理顺水电管理体制,提高市民现代城市生活水平 第五节 改善交通条件,规范交通秩序 第六节 改革消防体制,减少火灾隐患 第七节 整理码头业务,革除码头旧习第五章 在城市现代化与市政独立之间:谋求市政统一的努力 第一节 汉口市政体制的多元性及市政统一的 ……第六章 政府主导与民间主导二重奏:城市早期现代化进程中的官商关系余论 改变中国城市的历史性变革——“市政改革”的价值评估主要参考文献后记英文目录

章节摘录

  第一章 非政治的城市功能架构:19世纪至20世纪初汉口的市政遗产  尽管中国现代城市体系的建立是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事情,但现代市政的种子却是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种下的。汉口,由于与生俱来的非政治化功能趋向和深厚的商业传统,更由于其作为内陆较早的开埠城市得以零距离地接触和感受西方现代市政的新奇与进步,使得这座城市成为现代城市市政萌生的一块沃土。从租界直接移植欧洲各国市政体制并营建出具有浓郁异国风情的城市景观,到张之洞推行“湖北新政”所进行的一些市政兴革的大胆尝试,世纪之交留下的这笔弥足珍贵的市政遗产,直启20世纪30年代汉口“市政改革”之先河,对武汉现代城市格局和发展走向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第一节 非政治的城市功能架构:汉口城市的  “另类”特征  中国传统城市功能结构从一开始就偏重于政治与军事,用马克思的话说只是“王公的营垒”和“经济结构上的赘疣”,这与西方古代和中世纪城市大不一样。马克斯·韦伯认为城市是“西方特有的一种制度”,“只有在西方,才出现大量的城市共同体(就此字之完全意义而言)”,“在西方以外,从来没有过以一个自治团体(Gemeindever-band)形式存在的城市”。韦伯曾经给“城市共同体”下过这样的定义:“要发展成一个城市共同体,聚落至少得具有较强的工商业性格.,而且还得有下列特征(一)防御设备;(二)市场;(三)自己的法庭以及——至少部分是——自主的法律;(四)团体性格(Verbands charakter)及与此相关的;(五)至少得有部分的自律性与自主性,这点包括官方的行政,在其任命下,市民可以某种形式参与市政”。尽管韦伯罗列了一大堆城市的特征,但核心要素其实只有两点:以商业为主的经济功能和市民自治。按照这个定义反观东方,包括中国在内的古代东方确乎没有“城市”。当然,这只是韦伯的一孔之见,中国古代的城市是否称之为“城市”,并不以西方的标准为唯一标准。倒是汉口,与韦伯所谓的“城市”概念有不少契合之处,在中国传统城市系统中,汉口的确具有某种另类因素。

媒体关注与评论

  本书引入城市社会学、城市文化学、城市地理学、城市规划学、城市生态学等学科理论和方法,对20世纪二三十年代汉口城市市政与“市政改革”进行了较为全面、系统的探讨,同时把20世纪二三十年代汉口“市政改革”放在当时中国与城市现代化总体背景下进行考察和比较研究,着重分析了“市政改革”与城市现代化之间的关系,提出了不少新的观点,不仅有助于推进城市史研究,而且对当代城市现代化建设无疑具有十分重要的借鉴意义。    ——冯天瑜  近代武汉城市发育较早,近代化居全国城市前列。但对民国市政研究却显不足,少数涉足者多为方志学、建筑学界人士的一般性回望,像本书所具有的理论与实证相结合的突破性研究实为鲜见。作者因较长时间研究武汉城市史,又具有从事档案工作的阅历,因此成就了这部城市史和档案特色相结合的优秀作品,显示了作者由传统史学向城市建设、城市功能、城市机制等城市史学演进和扩张的学术研究张力。    ——皮明庥  城市化是现代化的关键,“市政改革”是城市现代化的重要内容。本书对民国中期汉口市政及“市政改革”进行研究,颇具新意。本书资料翔实,引用大量的档案史料,尤其是征引大量数据,注意量化分析,在同类著述中较不多见,创新点亦较多。研究市政但跳出市政,立足汉口又不囿于汉口,通过探讨市政、“市政改革”的政策和体制环境,政府行为与民间行为的互动,以及市民在“市政改革”中公共观念、自治意识、民主意识等问题,揭示出城市早期现代化核心——城市市民观念与行为的现代化,从而把“市政改革”的研究引向深入。本书思路开阔,视野宏大,语言流畅,结构严谨,体现了作者较强的驾驭史料及文字的功力。     ——何一民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城市早期现代化的黄金时代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