秉公处事

出版时间:2008-6  出版社:徐潜、 栾传大 吉林文史出版社 (2008-06出版)  作者:徐潜,栾传大 编  页数:84  

前言

《荀子·不苟篇》里说:“公生明,偏生暗。”可见做事出以公心,事情就能做对;办事出于偏心,事情就会办错。秉公处事多指人们在办任何事情时都要信守原则,严格按照规定处理,而不能存有私心,不能感情用事,也不能不负责任随意乱来,这是做人的根本。古人说:“无欲则刚。”要想做到秉公处事,必须无私心。人们往往受到名利、亲情等来自各方面因素的干扰,很容易因私心作怪而不能秉公处事。在这方面,我们的祖先为我们树立了光辉的榜样,如拒绝贿赂;不受美女诱惑;为了国家利益,举荐与自己有仇的人;大义灭亲,杀掉作乱或叛国的亲生儿子等。古人说:“舍得一身剐,敢把皇帝拉下马。”要做到秉公处事,必须具有大无畏的精神,不惧权贵,不惧皇亲国戚,将生死置之度外。这本书里收了好多历代秉公处事的故事,生动感人,令人百读不厌。这些秉公处事的人不仅在历史上起过积极的作用,促进了社会的安定和发展,而且其事迹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为社会的公正、公平尽自己的绵薄之力。前不愧古人,后不愧来者,做一个秉公处事的人,为社会的和谐贡献力量,让伟大的祖国日益强大。

内容概要

  《秉公处事》是“中华传统美德和修养文库”的其中一本。这是一套为新农村文化建设编辑出版的“中华传统美德和修养文库”,从传统文化的角度,对美德和人格修养的各个方面作出了形象生动的阐释。中华传统美德和人格修养必将扎根于现实生活的沃土之中,开出更加绚烂的花朵,结出更加丰满的果实。

书籍目录

石蜡斩子宫门拦太子生不义不若死商鞅执法严明赵奢秉公办事公私分明的解狐触龙说赵太后张释之执法如山天下模楷李元礼秉公办案不向太后开后门诸葛亮法纪严明卞太后深明大义苟唏处决表弟今夕只谈风月唐太宗论功行赏不应独私故人皇后魏征两秉公李悖辞官狄仁杰执法“何惜罪人而亏王法”宋景不愿徇私害公郭子仪自请罢官李泌荐人才不计旧嫌钱徽秉公办事韦澳敢于得罪国舅军法不可私张泳不容宦官恃势包公秉公执法蔡齐执法刚正无私“杀人以媚人,吾不为也!”苏轼妙喻拒故人耶律楚材冒死护法史天泽缜密谦退为民除害不畏权贵赡思严惩贪官秉公执法的陈孚朱元璋执法严明不从自己乱法为社稷生灵言不准私事进题本王翱不徇私情据实直书的史官循法不徇情陈幼学严于执法不为王公屈法平冤狱不求感恩乾隆轶事斩太师罚皇帝左宝贵抗日壮烈殉国孙中山以天下为公陶成章四近家门而不人夏明翰为革命视死如归黄公略大义灭亲闻一多拍案而起

章节摘录

赵奢年轻的时候,曾担任赵国征收田税的小官。官职虽小,可赵奢忠于职守,秉公办事,不畏权势。一次,赵奢带着几名手下到平原君家去征收田税。这平原君名叫赵胜,是赵国的相王,又是赵王的弟弟,位尊一时。平原君的管家见赵奢前来收税,根本就不把他放在眼里。管家态度十分骄横,蛮不讲理。他招来一伙家丁,把赵奢和几个手下人围了起来,不但拒交田税,还无理取闹。赵奢十分气愤,他大喝道:“谁敢聚众闹事,拒交国家税收,我就按国法从事,不论他是谁!”管家仗着自己是平原君家的要人,对赵奢的话不以为然,结果,赵奢真的依照当时的国家法律,严肃地处理了这件事,杀了平原君家包括管家在内的九个参与闹事的人。平原君知道这件事后,大发雷霆,扬言要杀掉赵奢。有很多人都劝赵奢赶快逃到别国去躲一躲,免遭杀身之祸。可是赵奢一点也不害怕,他说:“我以国家利益为重,依法办事,为什么要逃避?”他主动上门到平原君家去,用道理规劝平原君说:“您是赵国的王公贵族,不应该放纵家人违反国家法令。如果大家都不遵守国家法律,都拒不交纳国家田税,那国家的力量就会遭到削弱。国家一削弱,就会遭到别国的侵犯,甚至还会把我们赵国灭掉。如果到了那一天,您平原君还能保住现在这样的富贵吗?像您这样身处高位的人,如果能带头遵守国家各项法令制度,带头交纳田税,那么上上下下的事情就可以得到公平合理的解决,天下人也会心悦诚服地交租纳税,那么,国家也就会强盛起来。国家强盛,这其实也是平原君您所希望的呀。您身为王族贵公子,又担当相国重任,怎么可以带头轻视国家法令呢?”一席话,说得平原君心服口服,也对赵奢以国家利益为重、秉公办事的态度十分赞赏。他认定赵奢是个贤能的人才,就把赵奢推荐给赵王,赵王命赵奢统管全国赋税。打这以后,赵国的税赋公正合理,适时按量收缴,谁也不徇私情,国库得到充实,老百姓也富裕起来。赵奢不畏权势,奉公执法。人人都这样,何愁国家不强盛!P5-7

编辑推荐

中国传统美德源远流长,五千年的历史中,在道德规范上值得推崇的历史人物层出不穷,他们的道德品质深深地影响了我们。《秉公处事》精选了具有代表性的事例,用通俗易懂的文字,栩栩如生地再现了历史人物,为广大朋友们的阅读和理解提供了方便,让中国的传统美德不断的继承和发扬!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秉公处事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